语文八年级上册17《奇妙的克隆》优秀

合集下载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奇妙的克隆篇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筛选,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画示意简图方法筛选、处理信息。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发言中能表现正确的科学观,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画示意简图方法筛选、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三、教材分析:《奇妙的克隆》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根据单元编写目的和课文文体特点,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二是感悟高新科技的神奇和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个重点是“弄懂克隆绵羊多利的创造过程及奥秘”,一个难点是“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本文长近3000字,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基本弄懂有关克隆的知识,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体现出新课改的思想,把课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来。

因此,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为辅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希望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的活动中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能够关注人类生活,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引入文本,激发兴趣:(观看《侏罗纪公园》剪辑)请问同学们,影片中的科学家利用什么科学手段制造出了恐龙?(克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克隆的文章《奇妙的克隆》。

(二)、解读文本,走进科学:1、质疑导读:(过渡)那么,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朗读136页第一章《克隆是什么》,并找出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后产生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以上是《奇妙的克隆》的部分课文原文,全文详细描述了克隆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赏析:《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克隆这一科技的概念、原理以及发展前景。

文章既展现了科技的奇妙之处,也引发了我们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

在内容上,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克隆的含义。

通过对比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使读者对克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克隆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2)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7.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的短文。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学生在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和说明方法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课堂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5.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1.《奇妙的克隆》2.课文结构:(1)克隆技术的概念(2)克隆技术的特点(3)克隆技术的应用(4)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3.课文语言特色:(1)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生动形象的语言(3)科学性的表述4.课文知识点:(1)克隆技术的原理(2)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3)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六、优秀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
(2)学术论文:介绍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
(3)新闻报道:收集近年来关于克隆技术突破和争议的报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
(4)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在线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Coursera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
(5)实验资源:提供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克隆技术原理的理解。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克隆技术内容,强调克隆技术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克隆技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克隆技术的奇迹》、《克隆人与伦理道德》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克隆技术及其影响。
(4)让学生根据拓展资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让学生结合拓展资源中的学术论文和课本内容,就克隆技术的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6)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指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源中的实验资源和学术论文,开展克隆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学术讨论,以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拓展资源进行学习。
其次,我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使用了讲授法和案例研究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有些学生仍然难以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过程。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使用更多的互动探究和小组讨论,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克隆”⼀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译。

我国以前曾将其译为“⽆性⽣殖”或“⽆性繁殖”。

什么意思呢?“⽆性”,当然就是没有阴阳结合的过程,⽽是由同⼀个“祖先细胞”通过*⽅式繁殖⽽形成纯细胞系。

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由于基因(遗传信息)彼此是相同的,从⽽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例如细胞的个头性状)是彼此相同的。

由于上⼀代和下⼀代的遗传信息是⼀致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克隆是⽣命的全息复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

3、进⼀步学习说明⽅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提⾼学⽣的语⽂素养。

教学过程 ⼀、情境导⼊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有⼀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把猴⽑变出⼀⼤群和它⼀样的猴⼦来妖魔作战。

这⼀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起⾛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喜欢的⽅法读课⽂,了解课⽂每⼀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组合作交流。

全⽂分四部分:(四个⼩标题) 第⼀部分:什么是克隆;第⼆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和第四个信息是⼩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个信息是要根据课⽂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1、根据⼩标题筛选;2、根据⽂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段内容筛选。

) 三、研读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读课⽂第⼀部分,画出⽂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声念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克隆是什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ppt优质课件
进入社交圈时间:1997年2月23日 子女:生育6名,存活5名 死亡:2003年2月14日
多利的一生
ppt精品课件
4、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 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 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 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 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 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 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ppt精品课件
克隆大观园
ppt精品课件
克隆动物图片展
首个克隆动物
“多利”羊
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繁 衍
yǎn
ppt精品课件

chán chú


匍 匐
nánɡ pēi
xiàn

性 腺
bīn
分 泌


胚期
yí méi
濒 临
孵 化
胰蛋白酶
ppt精品课件
二、记一记
繁 接 就 夭 事 居 衍: 纳: 绪: 亡: 先: 然:
ppt精品课件
17奇妙的克隆
ppt精品课件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 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目标
• 了解作者 • 积累字词 • 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 认识课文运用的什么顺序 • 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ppt精品课件
5.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大赛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大赛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大赛版)【设计思路】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课前让学生自身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并借本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拓展。

【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积累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观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用猴毛变猴导入。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约3 0 0 0字,要求5分钟读完,这是略读的最高速度,要求能在快速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读懂的规范,在形式上是辨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内容上是筛选本文的主要信息:用两个字分别概括四小节的内容,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这篇科普文章涉和到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教师提供补充注释,协助学生理解全文。

并解释专业语和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三、筛选信息,分析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用两个字概括四小节的内容;2、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3、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4、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四、以意照言,体悟精神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蜍( ) 脊椎(

两栖( )
整理ppt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1、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 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课文介绍了科学家在克隆方面取得了哪些 成果?
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整理ppt
5
克隆鱼
整理ppt
6
首个克 隆动物
“多利” 羊
整理ppt
2003年2月14日“多利”
因肺部感染而死亡.它的遗
体被制成标本在爱丁堡苏格
兰国家博物馆展出。
整理ppt
21
克隆动物 毛病一大 堆:克隆 鼠“发福”
整理ppt
22
你愿意克隆 一个和你一 样的人出来 吗?
整理ppt
23
我们更加期待(可以期待), 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 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 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 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整理ppt
1
生物学家谈
家桢,复旦
大学教授从
事遗传学教
学和研究逾
60年,是我
国遗传学发
展的奠基人
之一。
整理ppt
2
学习任务:
1、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3、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 舍的精神。
整理ppt
3
检查预习Biblioteka 给下面的字注音濒临 ( ) 胚胎 (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J. D. 沃森
整理ppt
24
以“这节课我学到了----------” 谈学习收获。
提示 :可以谈本文知识上的收 获、写作方法上的收获、也可 以谈思想情感上的收获。
整理ppt
25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 隆了!
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 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 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 感受。
7
在山东曹 县,我国 第一只克 隆牛“委 委”出生, 可惜只活 了一个小 时。
整理ppt
8
中国第二 头克隆牛 “科科” 目前状况 一切正常。
整理ppt
9
巴西 首次 培育 成功 克隆 牛。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美国研究 人员成功 克隆出世 界上第一 头骡子。
整理ppt
12
第一只克隆猫CC 整理ppt
2、课文介绍了科学家在克隆方面取得了哪些 成果?
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整理ppt
17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人一组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说明方 法有什么好处?
2、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是 什么?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
13
第 一 只 克 隆 猴
整理ppt
14
克隆的荧光小猪(整左理pp)t 和正常小猪(右) 15
我国成功繁殖克隆兔 体形要 比普通兔大许多
2002年5月 中旬成功 地繁殖了 一只胚胎 细胞克隆 兔。
整理ppt
16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1、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 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轰动”?
整理ppt
18
拓展延伸
自由论坛
可不可以克隆人? • 多克隆几个伟人,社会
发展一定会快得多。 • 如果克隆了希特勒,是
否又会爆发世界大战?
整理ppt
19
整理ppt
20
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头体细胞 克隆动物绵羊“多利”诞生了,说明动 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 突破。
整理ppt
2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