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 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 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1.背景
想一想:
到1839年底,日军侵占了哪些中国领土?
从表面上看,日本貌似强大,占领了中国大 片领土,但从深层次分析,日军已陷入困 境,表现为:
第一,损兵折将,兵力不足;
第二,战线拖长,补给困难;
在卢沟桥英勇抗击 日军的中国战士

中国共产党
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1940

主要

制定党的 政治路线
兵力
日本 帝国
速战速决 计划破产
进攻
中共“七大”
“囚笼政策”
改变侵华方针
1945
主义
局部 反攻
1943
政治 诱降 为主
军事 打击 为辅
确定毛泽东 思想为指针
全面 反攻 1945
日本 战败 投降
正面战场
2.战役的经过:
3.战役的影响:
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军事上有助于固守徐州, 延缓了日军推进的步伐,政治上鼓舞了抗日的 士气和民心。
②但从全局看,由于徐州的失守,整个会战以 国民党军队的失利而结束。到了10月,广州和 武汉又相继陷落。这样,中国东南的半壁江山 几乎全沦敌手。
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 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 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②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三、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特点:
1、目的明确,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和敌据点为主。
如此大规模的战略反击,充分表现出八路军 的作战能力。
百团大战的影响: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1、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进行细菌战、化学战。 2、731部队是日本培植的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细菌部队。 3、日军除使用细菌战之外,还使用化学武器, 进行毒气战。 4、在研制细菌、化学武器的过程中,使用活人 实验
罪行:
p85面
三、汪伪政权叛国
原因: 1、二战爆发前英美企图祸水东引 故劝降国民政府。 2、日本诱降政策。 3、汪蒋争权失败后不甘屈居人下 1940年3月、南京。
日军教官在教士兵 如何杀中国人
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丧心病狂地进行 “杀人竞赛”。
南京大屠杀
⑴南京大屠杀持续多长时间?
从1937年12月开始,持续六周
⑵日军使用了什么手段?
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 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
⑶结果如何? 屠杀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大屠杀 的认识: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规模之大, 受害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 杀人手段之残忍,人类文明史上 罕见。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 暴行
自读提示
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手段、结果 2、了解731部队、毒气战 3、了解汪伪政权

南京大屠杀
看图片,回答问 题: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
⑴南京大屠杀持 续多长时间? ⑵日军使用了什 么手段? ⑶结果如何?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日军在南京枪杀 后,浇上煤油准 备焚烧中国平民
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 已经成为过去,但是,遇难 同胞的累累白骨还在。我们 要永远记住… …Fra bibliotek本目知识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开始,持续六周 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 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 结果:屠杀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

第16课 暴虐与抗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暴虐与抗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暴虐与抗争奉城二中苏桂荣【教学目标】1.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暴虐的代表,国民党组织的淞沪抗战和共产党在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抗战初期中华民族抗争的代表,抗日战争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全民族抗战;理解坚决抵抗与日军速战速决迷梦破产的关系;理解得道多助的道理。

2.从记载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各种史料中得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初步掌握综合多种史料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进而懂得“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的史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暴虐行径,感受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灾难和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感悟在“旨在亡我中华”的强敌面前团结抗争是民族生存的唯一希望。

【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教学难点】南京大屠杀【教学过程】导入:(约2分钟)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丧心病狂的侵略战争。

(历史地图显示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和平津失陷)“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汇集起一股股与侵略暴虐顽强抗争的洪流。

环节1:共赴国难(约12分钟)1937年8月13日,华北的战火还在熊熊燃烧,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燃起烽烟,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自卫抗战声明书》;组织淞沪会战;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编红军,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讲述淞沪会战中主要战斗事迹和战况。

(意图:铺陈历史细节,知道国民政府积极组织的淞沪会战,感受中国军民以鲜血和生命绘出的誓死抗击侵略的壮丽画卷,感受抗日志士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追问:上海作战失败了,但国民党军队三个月之久的坚持,对抗战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出示材料,思考回答,书上落实。

)(意图:论从史出,懂得壮士们的鲜血没能守住上海,但却对之后的持久抗战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过渡:当国民政府以大量军队在淞沪战场顽强抵抗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国民党的十个军在山西平型关与侵华日军展开战斗。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抗日战争时间轴,梳理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

2. 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导学案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导学案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历史学案编制人:刘继溢检查人:审核人: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学习目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重点】南京大屠杀【教学难点】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预习案】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烧、杀、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杀害我同胞30万人以上。

2.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暴行,其规模之大,受害人之众,持续时间之长,杀人手段之残酷,均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我的疑惑】【探究案】1.简述南京大屠杀的性质?答:日本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其中最惨无人道的就是南京大屠杀。

他们发动战争,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其本质就是反人类、反社会,毫无人道可言。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认定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犯罪”。

2.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分子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还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

通过学习本课,并结合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答: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掩盖南京大屠杀真相,抹杀战争罪行,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我们要牢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血的教训,永不忘记;同时时刻保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3.1938年,一位作家写道:“日本(军队)对待中国大众的行为特点是不会改变的。

东京的日本当局……希望这种野蛮行径所产生的压力会使中国人变得道德败坏,以至放弃抵抗。

”回答:侵华日军的行为特点是什么?中国人是否如日本当局所愿放弃了抵抗?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答:野蛮与凶残。

没有放弃抵抗。

激起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侵略,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

4.据你所知,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还制造了那些暴行?答:①平顶山惨案:1932年9月16日,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士兵200人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用6挺机枪集体屠杀村民3千多人,纵火焚毁全村八百多间房舍。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说明:
八年抗战的胜利既有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努力,也有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还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不可否认,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盟国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那一单方面的原因。

所以说前面六个谜底都比较片面,谜底“共工”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客观。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

……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
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国土广阔、人多兵广,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坚持持久抗战。

教学设计1: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1: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题:抗日战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日军的滔天罪行:典型代表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

抗战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老师提问、观看历史纪录片、分析史料、学生讨论等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集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科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忆上节课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提问学生:既然双方对峙,那么国共两党一直在对峙吗?(没有)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对峙局面?(抗日战争)讲授新课:一、提问学生:大家知道关于抗日的有哪些事实?之后观看短纪录片(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老师再简单介绍这些事件,形成抗日战争的背景。

提问: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引出全民族共赴国难。

提供学生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史料,让学生自己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提问: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出示关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材料,让学生回答问什么日军会提出这样的方针。

提问:那么日军这个计划执行了吗?是什么打破了这个计划?(淞沪会战)让学生看课本,学习淞沪会战,老师再补充具体知识。

介绍其他正面战场的有名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结合史料及著名人物。

提供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之后老师自己给学生详细介绍。

提问:从这么多的战役中,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分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战役,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和相互配合的战役)提问:从战役中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待学生比较完后,老师归纳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一、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

二、学习重点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自主学习
1.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了多次侵华战争,但其中不包括()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全面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2.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

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

”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鸦片战争
3. 1937年12月13日,沦陷。

国民党政府迁往,作为战时陪都。

南京大屠杀日军用了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以上。

这次大屠杀大、众,长,残酷;均为人类文明所罕见。

4. 想一想:在整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过哪些滔天罪行?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 和周围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
一,如:这次屠杀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滔天罪行史实中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性?
2.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次侵华战争除了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毒气战外,你还知道日军哪些暴行吗?你知道这些暴行按照当今国际法规论处是什么罪吗?
分享交流
1. 展示交流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

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民人的强烈抗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

2. 提新问题
通过自学、合作探究,我们解决了本课的许多问题。

请再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

此问题可以是本组没有
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还可以是本课的延伸。

例如: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为何要把都城选在重庆?
新问题
五、达标训练
见训练案(或《一谭一练创新练习》)第16课“基础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