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案例分析

雀巢案例分析1420100401 行政1401 朱辉(一)成长历程1866年,美国人查尔斯和乔治˙佩奇建立英瑞炼乳公司,并在瑞士开设了欧洲首家炼乳厂。
1867年,亨利˙雀巢研发了一种突破性婴幼儿食品“farine lactée”,并创办雀巢公司,在韦威设立工厂。
也开始使用标志性的“鸟巢”标志。
1875年,亨利˙雀巢将位于韦威的公司和工厂出售给当地三位商人。
他们雇佣化学家和技术工人来帮助扩大生产及销售。
1878年,雀巢和英瑞两家公司因生产销售对方独创产品:炼乳和婴儿米粉,产生激烈竞争。
1882年,英瑞公司扩展到美国。
1904年,雀巢公司开始推出巧克力产品。
1905年,雀巢公司与英瑞公司合并,组成现在的雀巢公司,成为世界食品级巨头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合并,使公司的销售额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1984年,雀巢公司耗费30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巨头三花公司,是迄今为止金额最高的食品业并购案之一。
同年,并购美国生产高质量巧克力的保罗˙本奇公司,以750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美国同样生产巧克力的沃德约翰逊公司。
1988年,雀巢公司和东莞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溶咖啡及相关产品。
1988年,收购了意大利公司堡康利。
1988年,雀巢收购了生产奇巧(Kit-Kat)和聪明豆(Smarties)巧克力的英国糖果公司能得利(Rowntree Macintosh)。
1999年秋天,雀巢成功收购中国知名的调味食品企业太太乐。
2001年,收购拥有108年历史的宠物食品专业品牌—普瑞纳,成为世界第一大宠物食品制造商。
2002年8月6日,雀巢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厨师公司(ChefAmerica)。
2003年,斥资5、6亿欧元收购香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子公司的水业务,此举巩固了雀巢在全球瓶装水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1年,出资21亿新加坡元收购糖果制造公司—徐福记60%的股份。
全球化并购案例分析:合并后市场垄断

全球化并购案例分析:合并后市场垄断标题:联合利华与雀巢全球化并购案例分析:市场垄断的成立与法律观点引言:全球化并购在当今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并购交易可能产生市场垄断问题。
本文以2010年之前的时间为背景,以联合利华与雀巢全球化并购案例为例,具体分析合并后市场垄断形成的原因与机制,并结合律师的观点进行点评。
一、案件背景时间:2000年至2001年细节:联合利华是一家跨国消费品巨头,业务涉及食品、饮料、护肤品等多个领域;而雀巢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生产商,拥有广泛的产品线。
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联合利华与雀巢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交易,意图在食品和饮料领域建立市场垄断地位。
二、市场垄断形成原因与机制1.并购交易:联合利华与雀巢的全球化并购交易为市场垄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两家公司在食品和饮料领域存在较大的市场份额,并购后将两个市场份额相加,实现了在该领域的高度整合,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上的话语权。
2.市场壁垒的形成:并购交易后,联合利华与雀巢通过整合产业链,形成了一系列市场壁垒。
他们可以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和庞大的市场份额来控制市场的定价、市场准入以及销售渠道等关键环节。
这些市场壁垒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与发展,从而垄断了整个市场。
三、对市场影响1.价格上涨:联合利华与雀巢市场垄断后,可以通过控制定价权利来实现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中缺乏竞争对手,消费者将不再有选择的机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升。
2.创新能力受限:市场垄断将削弱其他竞争企业的市场地位,限制了创新的动力和自由度。
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联合利华与雀巢降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投入,进而影响市场的整体创新能力。
四、律师的观点与点评律师观点:尽管市场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但也需充分考虑到并购交易对企业和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政府和法律监管机构应该将市场垄断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来保护市场的竞争性。
跨国并购案例雀巢收购惠氏奶粉

并购后现状
• 婴儿营养是一个高价值、以科学为主导的品类。辉瑞营养品是一项充 满活力、高品质的婴儿营养业务,其在一些主要领域和市场所具有的 强大品牌,补充了雀巢现有的产品线,它将提升雀巢的婴儿营养业务, 强化雀巢以增长为核心的战略和全球规模,以及雀巢领先的产品研发。 双方的联合可以使雀巢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为消费者提 供更广泛的营养食品选择,从而确保他们的宝宝的健康一生有一个健 康的开始。
• 3、资产整合:在并购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资产整效 率。
• 4、 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文化 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要 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
• 企业选择并购形式主要取决于并购动因;同时,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财务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企业的特点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就 雀巢并购惠氏而言,从行业隶属关系看,双方同属于乳制品行业,所 以属于横向并购;同时,双方系经过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愿,故 属于善意收购。实质上,是雀巢以118.5亿美元的形式收购了惠氏, 那么这个案例又属于现金收购。
雀巢收购惠氏奶粉瑞典食品巨头雀巢公司2012年4月23日宣布公司将斥资1185亿美元以现金形式收购美国知名制药商辉瑞公司旗下的辉瑞营养品公司并购背景及其劢因瑞典食品巨头雀巢公司2012年4月23日宣布公司将斥资1185亿美元以现金形式收购美国知名制药商辉瑞公司旗下的辉瑞营养品公司扩大公司在全球婴幼儿食品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份额
• 雀巢并购惠氏属于互补兼容模式。雀巢成人奶粉市场已经成熟,并无 更大发展空间。而惠氏精于婴儿一段配方奶粉的。单纯通过并购惠氏, 可以实现对雀巢婴儿营养业务的战略补充,有利于完善产品线以及在 高增长市场的强劲表现。取彼此之长,共同发展。
徐福记被收购案

雀巢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2011年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和徐福记的创始家族签署了合作协议,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
2011年12月7日,获得商务部批准。
按照方案安排,雀巢将首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43.5%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雀巢公司随后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
雀巢将为此支付约17亿美元。
这是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2011年3月履新后主持完成的第二桩收购案。
雀巢在11月份刚刚完成对国内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份额最大的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的股份收购。
在狄可为治下的雀巢中国区版图中,咖啡、乳制品、威化和糖果,以及液体饮料和调味品,将会成为雀巢未来业务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
此次雀巢收购徐福记之举,奠定了雀巢在糖果市场的霸主地位。
不难预见,未来的糖果市场将会因为雀巢公司的渗透而大幅洗牌。
二.洽购进展(1)2011年7月5日,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徐福记新加坡停牌;徐福记证实与雀巢洽谈收购事宜;(2)7月6日,雀巢证实正在洽购徐福记。
不过并购需要跨越很多障碍;徐福记称不会将公司全部卖给雀巢,更侧重合作;(3)7月7日,雀巢三月内两起并购,很多专家分析称对民族品牌威胁大;(4)7月8日,雀巢收购徐福记,但是垄断动机明显,前景不被看好;(5)7月9日,徐福记承认雀巢洽购的甜与苦;(6)7月11日,雀巢已和徐福记签协议,拟17亿美元购60%股份;(7)7月12日,雀巢中国公司称111亿控股徐福记获批有望。
(8)12月7日,徐福记国际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商务部昨天已经批准了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
雀巢计划把徐福记从新加坡交易所摘牌。
摘牌时间将另外公布。
目前徐福记集团暂时没有因为审批通过而有所变动,公司人事及各部门都维持不变。
合资之后,徐福记的业务、营运初步也不会改变,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承将继续留任CEO(首席执行官)。
雀巢并购史-收购银鹭,并购徐福记,惠氏奶粉-

五.并购的结果、影响及启示
• (一)并购结果: • 2011年12月7日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获 商务部通过。
3.并购惠氏
• 并购方式---•
从行业隶属关系看,双方同属于乳制品行业,所以属于横 向并购
双方系经过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愿,故属于善意收购 支付方式上,雀巢以118.5亿美元的形式收购了惠氏,所以 又属于购买示兼并
2
雀巢并购史雀巢公司源自数据来源:雀巢中国/Pages/nestle.aspx
一、概况
• 雀巢公司(Nestle)创建于1867年,总部在瑞士沃韦 (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基本位于《财富 》500强位居五十多位,08年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896.3亿美 元,利润88.74亿美元,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8万名 员工。 雀巢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现在的经营项目已 扩展到饮料、调味品、宠物食品、乳制品、巧克力、冰淇淋、 药品等。 雀巢于1987年在双城市开设在华第一家工厂,并于1990 年投产。1990年至2006年,雀巢在中国大陆建立了16家工厂。 截至2012年,雀巢与银鹭、徐福记、太太乐、惠氏营养品、 豪吉及大山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大中华区共运营33家工 厂,拥有50,000名员工。
2、并购原则 • 雀巢公司的收购行动通常运用于进军新的行业,或提高现有 市场的占有率。其目标锁定为长期盈利,绝不会为短期内追 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影响集团的发展。 雀巢公司在收购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原则: 双方自愿原则。成功收购必须在双方都有意愿从对方获 得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其中,被收购公司的高级主管对 收购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雀 巢很少勉强进行对方不太愿意甚至含有敌意的收购案。 竞争优势原则。雀巢公司把自己的优势带进每一个新收 购的公司里,也挖掘并保留收购企业的优势,以进一步增强 并购后的企业竞争优势。 产品同构原则。雀巢把收购案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 以市场或生产过程作为考虑——只有和现有产品或刚完成收 购公司的产品及生产、销售经验有关的领域才是进行收购的 对象。
并购案例分析—雀巢“联姻”徐福记-----最终完成版 (2)

此次收购应该 放在雀巢在新 兴市场策略下 看,徐福记绝 不是雀巢最后 一个目标 , 要提高警惕
糖果行业: 2011徐福记
食品 行业
蛋白饮 品: 2011银 鹭 鸡精:2001收 购国内第二大 鸡精企业四川 豪吉,60%
并购评价
并购后雀巢对徐福记管理技术, 生产技术方面的提高是徐福记 靠自身力量难以达到的
•
并购流程
2011.7.6 雀巢证实正洽购徐福记,徐称不会将公司全部卖给雀巢,更侧重合作
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徐福记 新加坡停牌
2011.7.5
2011.7.7
2011.7.8
雀巢三月内两起并购,分析称对民族品牌威胁大 雀巢收购徐福记,垄断动机明显前景不被看好
(最终结果)
并购影响
一、对并 购双方企 业
二 、 对 国内其他 糖果企业
一 对并购双方 雀 巢
•
•
•
徐 福 记
• • •
耗资17亿美金收购目前发展事态良好的仍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内糖果巨头, 物超所值。 雀巢给自己设定了年均百分之8到百分之10的增长目标,此次并购雀巢实 现了已定的销售增长目标,其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销售额达152.91亿瑞 郎,增长11.9%,新兴市场贡献巨大。 雀巢利用其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系统,增强了其销售能力,市场占有率,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提升了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抗衡的实力,打 压了其他国内企业。 正如收购协议所承诺的,雀巢没有改变徐福记的生产运作方式以及高层管 理人员,而是继续追加投资,帮助徐福记增加产能,扩大销售。 雀巢还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徐福记得到了雀巢的研发支持,扩充了产品 线。 徐福记正逐步实现其跨国发展的目标,产品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
雀巢公司并购案例

一、基本案情:1、基本简介:从总体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来,并没有费多大力气。
内斯特尔(Nestle)用自雀巢标志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却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
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品牌图形,而这又会使人联系起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
可见,轻而易举而来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标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为品牌名称显著性就很强。
虽然这一名词很一般,但往往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才能产生很多联想,从而才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
其次,一般中才体现出与众不同。
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却只有内斯特尔使用在商标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司代名词,树立和壮大了公司形象,从而就变成不一般了。
再次,“雀巢”名称与“雀巢”图形的紧密结合,这在西方商标史上也是少见的。
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人们见图形而知名称,见名称而知其图形,是名副其实的组合品牌。
最后,“雀巢”品牌定位充分体现了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2、发展历史:1874年:雀巢鹰唛炼奶是香港第一个注册商标;1980年:雀巢在上海开设贸易办事处;1920年:雀巢产品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1982年:台湾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84年: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1987年:雀巢第一家合资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成立(黑龙江省);1990年: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投产;1992年:雀巢牛奶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投产;1996年:雀巢中国总部在北京成立;1999年:在上海与太太乐集团合资(雀巢占80%的股份);2000年:建立雀巢大中华区业务架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2001年:在四川省与豪吉集团签定合资协议(雀巢占60%的股份);在上海成立雀巢研发中心;2002年:豪吉合资企业开始运作;2004年:并购梅鹿在额尔古纳的牛奶工厂(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雀巢额尔古纳工厂投产(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雀巢北京研发中心开业。
雀巢收购辉瑞惠氏奶粉案例分析

并购整体评价
辉瑞营在一些主要领域和 市场所具有的强大品牌, 补充了雀巢现有的产品 线,它将提升雀巢的婴儿 营养业务,强化雀巢以增 长为核心的战略和全球规 模,以及雀巢领先的产品 研发。
19
并购整体评价
该收购对雀巢模式,无论是增长,还是利润率,以及 集团第一年全年的每股收益都具有增值作用。雀巢预 计,所收购业务2012年的销售额为24亿美元。 辉瑞、惠氏这段彼此契合看上去很美的联姻能否达到 预期效果,还难下定论,未来充满变数,还要看双方 在人力资源等众多方面的磨合程度。
6
三.国际环境背景
2008年后,欧美经济日渐颓 势,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经济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 中国内地婴幼儿食品市场更是 “钱景”光明,婴幼儿奶粉的 年消费平均增速高达20%左 右。 2008年我国毒奶粉事件
7
四.并购动因
获取战略机会
获得规模效益
发挥协同效应
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投资和经营风险 降低交易费用
20
谢谢各位
21
取得上市资格 8
并购动因-战略机会
站在企业战略发展角度,雀巢整合了惠氏后的奶粉市 场将使其在中国市场上甩开美赞臣、雅培两大对手, 并在婴幼儿奶粉市场所占份额上直逼目前的多美滋 “领头羊”地位。 在奶粉行业,雀巢主要做的是成人奶粉,而惠氏主攻 婴幼儿奶粉。在收购惠氏后,雀巢将直接控制惠氏在 亚太的高端婴幼儿食品市场份额,将极大提高雀巢对 亚太地区婴幼儿食品市场的控制。
3
并购双方简介
惠氏隶属全球制药公司巨头辉瑞,百年著名品牌,惠 氏的产品改变了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惠氏的市场覆盖率非常高,其85%的销售来自新兴市 场,其中,中国,印度,墨西哥,等为惠氏奶粉贡献 了极高的销售额和利润。 目前惠氏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十大婴幼儿奶粉品牌 中占比8.0%,排名第五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一、并购资本经营理论概述
并购通常指的是兼并和收购。
兼并一般又称为吸收合并,通常情况下说的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而组成为一家大的合并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对有优势的那家公司去吸收另外相对弱势那家或者其它多家公司。
收购则指的是指一家企业用它的现金亦或者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去购买另外的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此来获得对该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是控制对该家企业的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亦或者对该家企业获得的绝对控制权。
一般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本文中的雀巢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并购案例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
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则是资本的证券化如股权,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转让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收益股权和控制股权的运作。
因此,并购与重组也是资本运营最为普通的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二、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情况介绍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
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
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
银
鹭集团目前的的业务横跨农产品、食品、锅炉、电子、酒店、房产等众多领域。
3、并购过程
2011年4月18日,雀巢与银鹭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5月24日,商务部对此并购交易正式立案。
8月26日,雀巢收购银鹭通过了商务部反垄断审查,正式获批。
9月8日,雀巢公司与银鹭食品集团在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合资协议。
11月17日,银鹭厦门总部“年产60万吨食品饮料新厂”正式开工,同时银鹭还将总部迁至厦门市湖里区五缘湾。
4、并购结果
2011年11月17日,经过近两年的洽谈和沟通,银鹭正式“嫁给”了雀巢——雀巢收购60%股权并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通过。
根据协议,银鹭、雀巢将通过合资改组原银鹭食品集团公司,改组后拥有新股东成分的银鹭食品集团公司,雀巢方持股60%、银鹭方持股40%,但继续由银鹭原经营团队管理,并沿用“银鹭”品牌。
按照协议,银鹭公司总裁陈清渊将继续管理位于厦门的合资公司。
雀巢公司与厦门银鹭集团共同为银鹭集团下属的银鹭食品公司增资25亿元人民币,其中雀巢公司处置15万,引入集团出资10亿元。
三、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1、雀巢并购银鹭的内部动因
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主打产品包括雀巢咖啡、奶制品、瓶装水、烹饪食品等。
由于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的流通体系、市场结构以及中小城市的分校渠道与方式、地域结构、消费心理、风俗习惯和口味了解的不真实不具体,需要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支持。
雀巢公司的产品是以咖啡为主,但现在中国整个咖啡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市场已形成一定的饱和,需要更多的去寻找其他利润增长点。
银鹭食品是国内八宝粥和蛋白饮料市场的领头羊,而雀巢在咖啡、奶粉、瓶装水等市场保持领先。
一旦雀巢完成对银鹭的收购,将极大地丰富其产品线有助于雀巢公司扩大对中国速食食品市场的供应服务。
在雀巢并购银鹭之前,雀巢和银鹭就已经建立了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
银鹭是雀巢Nescafe咖啡的合作生产商,代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
雀巢公司表示:银鹭产品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雀巢咖啡”即饮咖啡的市场反应很好,说明了银鹭的品质和管理能力。
在中国国内乳饮料市场频频出现质量问题的背景下,银鹭几乎没出现过负面新闻,品牌声誉极佳,商品的品质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些都与雀巢的公司文化十分契合。
2、雀巢并购银鹭的外部动因
(1)、市场推广提升战略
雀巢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知名度高,在国际市场食品行业中占一定份额,但目标人群主要针对城市白领。
银鹭以“中餐式饮料”为主,其市场深入中国二三线城市,并且银鹭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很广泛的分销体系。
“雀鹭联姻”,雀巢从中得到了进军细分市场和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机会,而银鹭有望通过携手雀巢品牌,增加银鹭产品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曝光度,进一步由此打通国际市场。
(2)、增强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指的是企业对市场的一种控制力,市场势力理论最为核心的观点是并购活动是可以起到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对其经营环境的把控,提升其市场的占有率,并提高长期获利的机会。
雀巢尽管进入中国市场历史悠久,在国内罐头和蛋白质饮料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由于其在新兴市场的份额落后于对手,新兴市场对于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计划在2020年之前要达到45%,当前约为33%。
面对玛氏、卡夫等竞争对手,收购新兴市场优秀品牌对其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
对于银鹭,娃哈哈、达利园、亲亲等本土八宝粥品牌竞争不相上下,差距并不明显,银鹭要借助雀巢这个外资突围。
2、并购战略
(1)资本运作
作为习惯在全球并购与投资的成功企业,雀巢将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段带到了中国,并以此迅速扩大规模。
(2)本土化发展策略
从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到解决原材料供应,采用本土策略。
(3)市场推广
了解本土市场,了解中国消费者心理趋势,洞察消费潮流,成功的市场推广使雀巢品牌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外资品牌之一。
四、并购总结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在产业整合加快和PE火爆背景下实现了高位增长。
公开披露的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比上年度大幅增长,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了700亿美元,同比增长90%以上。
全年的并购活动呈现出以下二个特点:(1)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欧美经
济陷于困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异军突起;(2) VC/PE高速发展,具有VC/PE支持的相关企业并购数量大增。
溢海投资顾问预计,2012年与2013年中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仍将延续2011年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