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引言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为各个行业提供关键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二、机械工业的地位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机械工业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其次,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次,机械工业是推动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其他行业提供关键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机械工业的作用1. 促进产业升级: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行业的升级换代,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推动科技创新:机械工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机械工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支持。
3. 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 增加就业机会: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
除了机械制造本身的就业需求,机械工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5. 促进国际贸易: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扩大。
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出口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同时也可以推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际贸易。
机械制造设备设计简答题

动线密, 级比指数大, 传动线疏即传动线上要前密后疏的原则③最小传动比应采 用前缓后急的原则,有利于提高传动链末端执行件的旋转精度 11. 如何分配变速组的传动比 ① 各中间轴的最低转速应适当高些。 降速采用“前慢后快”, 升速采用“前快后慢”。 ② 为了便于设计及使用机床, 传动比最好选取标准公比的整数幂次, 即 i=±E , 其中 E 为整数。 12. 已知某机床主轴转速 n= 180~1000 r/min,电动机转 速 n 电=1430 r/min,主传动 系统图如图 2-1 所示,试画 出转速图。 13. 某车床的主轴转速 n = 125 ~ 1400 r/min ,公比 = 1.41, 采用的双速电动机转速 n 电=720/1440 r/min。要求拟定结构式、绘出结构网和转速图。 14. 某机床主传动的结构式 18=31×33×29, 公比=1.26, 为了扩大主轴的转速 范围,需要增加一个双副变速组,试问主轴的最大转速范围和最多转速级数可 达多少? 15. 什么是混合公比?采用混合公比有何好处? 主轴转速数列采用几个公比的传动系统,称为混合公比或多公比的传动系统。 采用混合公比可以在不增加主轴转速级数的前提下扩大变速范围 16. 扩大机床主轴转速范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增加变速组的传动系统;第二,采用单回曲机构;第三,采用对称双公比 传动系统;第四,采用双电动机传动系统 17. 何谓传动件的计算转速 主轴或其他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称为计算转速nj 18. 某车床主传动的转速图如图 2-2 所示,要求确定主轴、各中间传动轴的计 算转速
第二章
1. 什么是传动组的级比和级比指数? 变速组中, 两相邻的转速或两相邻的传动比之比称为极比,极比通常写成公比幂 的形式,其幂指数称为极比指数 2. 常规变速传动系统的各传动组的级比指数有什么规律? 在常规变速传动系统中,第一变速组的极比指数为 1,是基本组,第二变速组的 极比指数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是第一扩大组,第三变速组的极比指数等于基 本组与第一扩大组传动副数的成绩,是第二扩大组,以此类推,该关系称为极比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试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试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一、前言: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49%由制造业提供。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约有1/4的人口从业于制造业,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
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所提供的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因而,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机械制造业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纵观世界各国,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机械制造业功不可没。
其中,日本最具有代表性。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提出"技术立国"和"新技术立国"的口号,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给予全面的支持,并抓住机械制造的关键技术--精密工程、特种加工和制造系统自动化,使日本在战后短短30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与此相反,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曾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
美国政府历来认为生产制造是企业界的事,政府不必介入。
而美国学术界则只重视理论成果,忽视实际应用,一部分学者还错误地主张应将经济重心由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结果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不敌日本。
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白宫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在重要的、高速增长的技术市场上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没有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上。
自此,美国政府在进行深刻反省之后,重新确立了制造业的地位,并对制造业给予了实质性的和强有力的支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振兴美国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的计划。
其效果十分显著,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并重新占领了欧美市场。
二、制造业的重要性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机械制造业的作用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就业机会: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大量就业提供了机会。
从机械设计、研发、制造到销售和售后服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2. 推动技术进步:机械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技术优化和升级,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机械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相关设备,这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等企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业的兴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同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使得机械制造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2. 技术升级与创新:由于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这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3. 环保要求的提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规政策的不断推进,机械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环保要求。
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进行绿色制造,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机床的类、组、系的划分及其代号
❖ 机床的类代号---用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见表 1﹣1),并按名称读音。需要时,每类可分为若干分 类。
❖ 分类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类代号之前, 第一类的“1”可省略,如磨床类机床M、2M、3M 三个分类。每类机床可划分为10个组,每个组又可 划分为10个系。如表1-2所示为车床的组、系代号 划分。
在掌握金属切削方法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要与生产 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生产实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任 务驱动,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1.2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金属切削机床是切削加工使用的主要设备。为了便于 区分、使用和管理,需对机床进行分类和编制型号。
1.2.1机床的类型 按机床加工性质和使用的刀具进行分类:
1.2.2 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 编制依据--《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 (GB/T15375﹣94)
❖ 编制方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一定规律 组合排列。
普通机床型号用下列方式表示:
其中:“0”为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为阿拉伯数字; 有 “()”的代号或数字,当无内容时,则不表示。若 有内容,则不带括号。
3.按自动化程度的不同:机床可分为手动机床、机动机床、 半自动机床和自动机床。 4.按机床重量的不同:分为仪表机床、中小型机床(一般 机床)、大型机床(10t)、重型机床(大于30t)和超 重型机床(大于100t)。 5.自动控制类机床按其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仿形机床 (F)、数控机床(K) 、加工中心(H)等。
若某机床既具有通用特性,又具有结构特性,则结构特 性代号应排在通用特性代号之后。
如 CA6140 中 “ A” 是 结 构 特 性 代 号 , 表 示 CA6140 与 C6140车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机械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工程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从工业制造到农业生产,从交通运输到环境保护,都离不开机械工程的支持和推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首先,机械工程的发展对于工业化进程起着关键作用。
工业化是现代国民经济的基石,而机械工程作为工业化进程的推动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械工程的应用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机械工程还能够提供各种精密的加工设备,使得产品的质量提高,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促进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机械工程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离不开便捷和高速的交通工具,而机械工程为交通运输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例如,高铁、地铁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农机的普及和发展,解决了农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机械工程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机械工程通过研发和应用环保设备,减少了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高效节能的制造设备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环保型农机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这些都是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机械工程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区域的经济融合;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机械工程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学习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学习机械制造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为主要目标,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生产装备和技术支持,推动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学习。
首先,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基础产业,机械制造业具有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机械设备的制造和应用不仅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水平,还对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械设备是现代生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支持。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国家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机械制造业还可以通过出口形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国家外贸的发展。
再次,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创新和升级的功能。
机械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能够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不仅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生产装备和技术支持。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出口形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国家外贸的发展。
同时,机械制造业还能够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我国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产量、品种、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介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总体产量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2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30%,总体产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我国的产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
其次,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品种也在不断增多。
我国机械制造业正从单一的模仿生产向创新发展转变。
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机械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再次,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中国制造的“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指导下,我国机械制造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手段,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份额。
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也开始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海外工厂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呈现出总体产量增长、产品品种丰富、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特点。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在高端制造、核心技术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下一步,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需要强大的国民生产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就是机械发展。
简而言之,国家离不开机械制造行业。
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制造业,就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与国防力量的加强。
例如,生活中的生活用品,穿的衣服,吃的食品,住的房子,出进车辆,都需要机械业的制作。
再到国家强大与安全稳定,如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公路铁路与高铁,导弹火箭,航天卫星。
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段。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
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
与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就是任何其她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
没有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有这一切。
从实际出发,国际发展快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
先从美国开始吧。
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
70年代美国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与自动化。
使得美国迅速成为强国。
而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与日本就是胜利者。
机械制造业就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德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优势发展自己。
德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一直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家,手工作坊所生产的产品向来被认为就是次等劣质货。
“德国制造”曾经就是一个耻辱的标志。
不过,这个原本带有侮辱色彩的字样,若干年后则成为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机械制造、化工、环保技术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誉。
对于日本,二战以后,由于技术革新的成功,使得日本的相机、手表与时钟这些精密仪器行业,瞬间成为站在了世界舞台前列的成功者。
以相机为例,朝鲜战争中相机由于占领军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国内的需求也开始扩大。
低价相机的上市,迎来了照相机的鼎盛时期,确立了相机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耐用消费品的地位。
当相机从一种奢侈品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时,厂商开始
从依靠技工的小批量生产向使用机械与自动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向转变,因此也加强了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新中国成立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
总体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大,而且差距缩小速度缓慢。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与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实现2025计划。
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做机械生产的先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