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乌龙茶中化合物对其口感与香气的贡献研究

乌龙茶中化合物对其口感与香气的贡献研究乌龙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历史悠久,口感香甜,因其未经全发酵而被称为半发酵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乌龙茶感兴趣,研究乌龙茶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其口感与香气的影响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乌龙茶中化合物的角度探讨乌龙茶口感与香气的贡献研究。
一、乌龙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乌龙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香气物质、酸性物质、矿物质等。
其中,茶多酚是乌龙茶中最主要的化合物之一。
茶多酚是一类具有多酚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儿茶素和儿茶三醇等化合物。
他们的存在不仅赋予了乌龙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还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一种,其含量占到了乌龙茶中茶多酚的大部分。
儿茶素在体内能够吸附有害物质,净化血液,具有预防多种疾病的效果。
同时,儿茶素还能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改善肠道健康。
二、乌龙茶口感的贡献乌龙茶的口感与茶多酚及其他化合物密切相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儿茶素在茶叶发酵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化合物,如儿茶黄素、儿茶红素等。
这些化合物改善了茶叶的口感与香气,并且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儿茶黄素是通过儿茶素自然氧化形成的,它让乌龙茶变得香甜可口,口感柔滑。
同时,儿茶黄素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益处,因此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儿茶红素的产生和儿茶黄素类似,是通过儿茶黄素的进一步氧化而生成的。
儿茶红素能让乌龙茶增加其的醇香、回甘及口感均衡。
此外,儿茶红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功效。
三、乌龙茶香气的贡献乌龙茶独特的香气也与其中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除了茶多酚等主要成分外,还有一些香气物质也对其香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乌龙茶的香气主要来自于芳香族化合物,如侧柏素、香叶醇、香兰素、茉莉酮等。
其中侧柏素聚合体是最具特色的香气物质。
其产生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在接触到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和固体物质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新物质。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前沿研究FOOD FRONTIRE RESEARCH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文丨苏中平福建省泉州市慢艺茶业有限公司〃[二为半发酵茶的乌龙茶,因为其内在香气馥郁、外在条索J F粗壮,色泽油润有光、汤色清澈、滋味鲜爽浓醇,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乌龙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香气,而加工工艺不同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茶叶的香气成分基于有机类的分类方法,茶叶的香气物质可以分成醇类、桂类、酮类、酸类、酯类、酚类、醛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其中酮类、醛类、醇类、碳水化合物等是主要的香气物质。
茶叶醇类香气成分约为21%、酮类约为14.2%、酯类约为14.2%、醛类约为10.5%、碳水化合物约为13.6%。
最早研究茶叶香气与茶叶香气成分的人在红茶中发现了水杨酸甲酯与一己烯醇。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类茶叶中分离出的香气物质超过了700种,其中在乌龙茶中分离出的香气超过300种。
二、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析晒青对于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作为加工乌龙茶的一项关键工序,晒青是乌龙茶香与味形成的基础。
传统工艺乌龙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晒青,乌龙茶成品具有幽长的香气,味道醇厚,而不经过晒青的乌龙茶则通常香气比较低闷。
由此可见,晒青影响着乌龙茶的香气。
潘玉华等通过研究指岀,通过人工光照或者是日光萎凋等方法可以增加茶叶中芳香醇、酸类、醇类等物质,并且能够大量增加脂肪族醇、己烯类等,这些物质能够使乌龙茶的香气增加。
张翠香等认为,通过晒青能够增加乌龙茶中的橙花叔醇、顺茉莉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等香气物质含量,但是减少了芳香醇、2,6-二叔丁基甲酚等香气物质含量,整体而言,香气物质沸点低的含量减少,增加了沸点物质高的含量。
刘伟等通过研究指出,通过晒青工艺能够增加橙花叔醇、植醇、己醛等物质的含量,同时,通过加温的萎凋的方式比室温萎凋或者是不萎凋等能够提高香气的含量,日光萎凋能够被人工的光照所代替。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1. 摇青
摇青是乌龙茶的第一道工艺,其主要作用是导致茶叶细胞内的酶系统被破坏,使酚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得以释放,从而增加茶叶香气的数量和质量。
摇青过程中运用的摇青机不同,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采用手工摇青工艺的乌龙茶含有更多的花香和水果香味成分,而采用机器摇青工艺的乌龙茶则含有更多的木香味成分。
2. 发酵
发酵是乌龙茶的标志性工艺,其主要目的是产生饱满、独特的香气。
发酵的过程中,茶叶的酶系统会进一步分解叶绿素和其他化合物,从而产生新的香气物质。
发酵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也不同。
通常情况下,较长的发酵时间和较高的发酵温度会导致更多的果香味和甜味成分,而较短的发酵时间会导致更多的花香味和草香味成分。
综上所述,不同的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是很大的。
摇青、发酵和烘焙三个工艺的不同参数会导致不同的香气成分,从而形成不同的乌龙茶口感和风味。
对于生产商来说,理解不同工艺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是生产高质量乌龙茶的关键之一。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不同的工艺和香气成分的差异,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乌龙茶。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乌龙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其加工工艺对茶叶的质量、香气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乌龙茶的加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摇青、杀青、揉捻和烘干。
每个步骤都会对茶叶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的香气。
首先是摇青。
摇青是将新鲜茶叶摇破,破碎的茶叶汁液暴露在空气中,从而促使化学反应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芳香物质。
叶片的破碎也有利于释放内部的香气物质。
摇青过程对乌龙茶的香气贡献较大。
接下来是杀青。
杀青是通过高温处理茶叶,使茶叶停止发酵和氧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酶活性被破坏,茶叶的化学反应受到抑制。
这就保留了茶叶中原有的香气物质。
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时间会导致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而影响茶叶的香气。
一般来说,低温杀青可以保留更多的茶叶香气成分,但是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变老,产生不良的香气。
揉捻是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滚动等处理。
这个过程中,茶叶的细胞结构被破坏,茶叶中的细胞内容物被释放出来。
这些细胞内容物中包含了茶叶的香气物质。
揉捻过程可以更好地释放这些物质,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香气。
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受到加工工艺的多个步骤的共同影响。
摇青、杀青、揉捻和烘干这四个步骤中,每一步都对茶叶的香气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导致不同的化学反应发生,进而产生不同的香气物质。
加工工艺的选择和控制对于乌龙茶的香气质量至关重要。
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和感官评价

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 中受物理化 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 , 内酯类被 山西氏等称 为是乌龙茶香
揉 捻后
O e e .:4 o 2 i)一 2 0C fo mi) v nT mp 0C(r n a 4 o C/ n 4
I ieinT mp : 2 0 net e . o 5 ℃
Care s : He rirGa F o Rae : 4 1 L mi lw t .m / n S l t :s lt e s pi Rae t p i l s
次 后
H ept nal a
ci - H exe s 3- nyl ace a e tt
2 摇 青 3次 摇 青 4次 杀 青 后
后
O. 000
O. l 2 8
揉 捻 后
后
0. 000
0. 186
0. OOO
O. 157
0. 00O
0. 368
O. 0O0
A B C D E F
G
中水分会渐渐减少 ,所 以随着水分 的减少抽样 的茶叶重
量也会逐 渐减少 。
122 分析奈 件 ..
C lmn :DB W AX f0m 2 x02 Xm ) ou - 6 x3 0 I m X .5 I
鲜 叶 晒青后 摇青实施 2 次后 摇青 突施 3 次后 摇青 突施 4 次后 杀青后
气的关键成分 , 茉莉内酯 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 。关于乌龙茶香气 成分 ,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 。 此次的实验 , 是在每道制 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 , 然后用开水冲泡 , 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 。 结果 , 检测 出的香 气 成分只有 1 种 ,虽然数量比较 少 ,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 ,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 3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茶叶的加工工艺对其香气成分的影响。
乌龙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独特的香气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有着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从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工艺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炒青、干燥等环节。
首先是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经过萎凋,使茶叶失去一部分水分、软化,并有利于其它工序的进行。
接着是揉捻,这一步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其汁液浸出,有利于氧化酶的作用。
然后是发酵,发酵工序很重要,它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和风味的主要工序。
再者是炒青,最后是干燥。
这些传统的工艺使得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花香、果香和清香等香气成分。
二、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1. 发酵时间发酵是乌龙茶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发酵时间的长短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发酵时间越长,茶叶中的醇类成分和酸类成分相对较高,香气也相对较浓。
相反,发酵时间越短,茶叶中的醇类成分和酸类成分相对较低,香气也相对较轻。
不同的发酵时间会导致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不同。
2. 烘焙温度烘焙是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烘焙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乌龙茶的香气成分。
烘焙温度较高时,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会减少,而焦糖化合物会增加,茶叶的香气会变得浓厚而醇和。
相反,烘焙温度较低时,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会较多,茶叶的香气会变得清新而芬芳。
烘焙温度的不同也会导致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不同。
3. 揉捻力度揉捻是乌龙茶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揉捻力度的大小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揉捻力度较大时,茶叶中的汁液易于浸出,有利于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形成,茶叶的香气相对较浓。
相反,揉捻力度较小时,茶叶中的汁液难以浸出,有利于茶叶内部的酶促反应,茶叶的香气相对较轻。
SDE_GC_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SDE_GC_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丹桂是一种优质的乌龙茶品种,具有独特的香气特点,它的香气成分在乌龙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丹桂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
GC-MS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的香气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鉴定。
在进行SDE(头空蒸馏萃取)-GC-MS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将乌龙茶样品进行适当的准备和处理。
一般来说,乌龙茶样品需要先进行破碎和筛选,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度。
然后,将适量的乌龙茶样品加入到适量的水中,进行适量的沸腾煮沸,然后立即进行SDE萃取。
SDE是一种有效的香气成分富集技术,通过将大容量的汽化室中的挥发性成分沸腾蒸发,并收集到的顶空气相进行后续分析。
在SDE-GC-MS分析中,乌龙茶样品通常是通过专用的样品瓶密封装置,加热器以及气流和冷凝收集装置进行萃取。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富集和保存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可以同时去除状况下其他非挥发性成分。
在萃取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将萃取得到的空气相转移到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GC-MS分析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它通过将混合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在各个组分到达检测器时对其进行鉴定。
在GC-MS分析中,萃取物通常被注入到一根柱和系统中,并通过控制色谱炉中的温度梯度来实现分离。
然后,通过质谱仪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
在丹桂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中,关键的是要认识到乌龙茶中香气成分的复杂性。
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包括单萜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
以及含氮、含硫和含氧化合物。
因此,在GC-MS分析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选择不同的柱和检测条件,以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此外,在GC-MS分析中,也可以通过与质谱数据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比对,来鉴定每个化合物。
总而言之,SDE-GC-MS是一种有效的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样品处理和处理,在SDE分析后将挥发性成分转移到GC-MS进行分析,鉴定和定量分析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乌龙茶是一种特殊的茶种,它位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香气浓郁的特点。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得乌龙茶中的香味成分不同,下面将介绍不同加工工艺对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1. 杀青工艺杀青是将茶叶在高温下迅速烘干,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杀青工艺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具有重要的影响。
杀青温度越高,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就越多。
高温杀青会导致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减少茶叶的发酵程度,使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得到了充分的保留。
因此,高温杀青的乌龙茶通常具有更浓郁的香气。
摇青是将杀青后的茶叶摆放在凉板上,用手轻轻摇晃,使茶叶的细胞壁破裂,促使芳香物质释放。
摇青的时间和强度会影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的多少和种类。
摇青时间过长,茶叶中的香气成分会被过度释放,导致香气不足;而摇青时间过短,则会导致香气成分无法充分释放,影响乌龙茶的香气质量。
因此,适当的摇青工艺对于保留和提高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3. 发酵工艺发酵是将摇青后的茶叶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静置一段时间,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使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但不同的发酵工艺会导致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出现不同的变化。
如半发酵的乌龙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会分解为较小分子的化合物和气味较强的有机酸,这些物质会强化茶叶中的香气,使其更为复杂和纯正。
4. 烘干工艺烘干是制作乌龙茶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热处理使茶叶中的水分得到蒸发,保持茶叶质量稳定,增强茶叶的香气。
不同的烘干温度和时间会影响乌龙茶中香气成分的集中程度和丰富度。
烘干温度过高会导致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过度挥发,降低茶叶的香气质量;烘干温度过低又会使茶叶中的水分和香味成分没有完全挥发,影响茶叶的质量。
因此,合理的烘干工艺对于乌龙茶的香气味道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制作乌龙茶的过程中,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于茶叶中的香气成分的影响是显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加工过程中茶叶香精油的变化 从已分析检测的 5# 个茶样来看,黄金桂香精油含量最
多, 其次是金萱、 翠玉, 白叶单枞香精油含量最少。黄金桂低 香气化合物组分最多, 温干燥时香精油含量最高, 达 4"’<! , 达 <$ 个。从分类上看, 5 个品种的 香 精 油 成 分 均 分 为 醇 类 、 醛类、 酮类、 酯类、 酚类、 碳氢化合物、 其他 化 合 物 和 未 知 物 + 类。醇类香精油占总量的 $#.=<#. , 其次为醛类、 酯类及碳 氢化合物。 做青过程中, 香精油总量、 高沸点香精油 〔 芳樟醇氧化 含 芳 樟 醇 氧 化 物 >"? & 下 同 〕变 化 物 >"? 之后的化合 物 之 和 , 趋势相同, 一般是鲜叶原料较低, 晒青、 摇青过程中不断增 加, 尤其是做青三次后, 香精油急剧增加, 至杀青前达到较高 做青是乌龙茶的最关键 水平 ( 见图 !=5 )。从图中可以看出, 工序, 它决定香精油含量的高低及组成的比例。低沸点香精 油 〔 芳樟醇氧化物 >"? 之前的化合物之和 & 下同〕总 量 在 加 工 过程中的变化较平缓, 亦是随加工进程逐渐增加, 至杀青叶 含量最高, 后略降低。
%! 二 甲 基 !& , ’, %! 辛 三 烯 !$! 醇 、 #! 氨 基 !"! 甲 基 ! 苯 酚 、 ! !
萜品醇等化合物增加, 使己醛、 橙花叔醇、 吲哚等减少。低温 干燥处理使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 "、 水杨酸甲酯、 香叶 # )、 醇等增加。
三、讨
论
顺 )!" 、 ; 反、 反 )! &)( 反 、 #! 庚 二 醛 具 油 臭 及 粗 老 气( "、 #! 庚二醛 具 油 臭 味 , 略 带 青 臭 ; &! 戊 烯 !$! 醇 由 于 含 量 不 同, 表现出甘甜清香及强烈刺激臭; 戊醛具强烈刺激臭; 己醛 具青草气味, 并略带油味。这 ’ 种化合物在成茶香精油中的 含量比例达 ’)*+,&’)$+ ,而茶叶却未表现出明显的异气味 或青臭气味, 这是否与其阈值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植醇在加工过 程 中 呈 无 规 律 的 变 化 , 有的处理 ") 吲哚、 含量很高,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烯、 芳 樟 醇 及 其 氧 化 物( 、 反、 顺 )!" , 、 反、 #! 庚 二 醛 ( 反 )!" , #! 庚 二 醛 、 己 酸 己 酯 、 $, %! 二 甲 基 !& , ’, %! 辛 三 、 顺 )! 己 酸 !$! 己 烯 酯 、 烯 !$! 醇( ! !法 呢 烯 、 水 杨 酸 甲 酯、 香叶醇、 橙花叔醇、 $! 己 烯 醇 苯 甲 酸 酯 等 化 合 物 增 加 , 黄 金 桂 和 翠 玉 两 品 种 做 青 过 程 中 ! !法 呢 烯 含 量 大 量 增 加。 杀青是 利 用 高 温 钝 化 叶 中 酶 的 活 性 , 迅速中止发酵, 散 发青草气, 促进热化学作用, 以形成良好的香气, 蒸发部分 水分, 便于 茶 叶 揉 捻 成 条 。 杀 青 叶 与 杀 青 前 比 , 高沸点香精 油略减, 低沸点香精油略增加。 其香气成分变化是: $ , %! 二 甲 基 !& , 己 醛( 、 反、 反 )!" , ’, %! 辛 三 烯 !$! 醇 、 #! 庚 二 醛 、 、 顺 )!$ , ( 反 、 顺 )!" , #! 庚 二 醛( %! 二 甲 基 !& , $, (! 辛 三 烯、 吲哚等化合物增加, 芳樟醇、 香叶醇、 橙花叔醇、 顺!丁 紫罗酮、 水杨酸甲酯、 酸 !$! 己 烯 酯 、 ! !法 呢 烯 等 化 合 物 含 量减少。 包揉使香精油总量减少,使己醛( 、 顺 )!$ , %! 二 甲 基 ! 芳樟醇 及 其 氧 化 物 ( "、 己酸己酯、 &, $, (! 辛三烯、 #、 $ )、 、 顺 )! 己 酸 !$! 己 烯 酯 、 $, %! 二 甲 基 !& , ’, %! 辛 三 烯 !$! 醇( ( 反) 橙花叔醇、 吲哚、 !己酸 !$!己烯酯、 ! !法呢烯、 $!己烯
二、研究结果
选用金萱、 翠玉、 白叶单枞、 黄金桂 5 个品种不同季节的 鲜叶制作乌龙茶, 并在试验处理中制作蒸青样, 供香气分析。
注: 此项研究为茶叶化学工程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 , ・
中国茶叶
!"#$%&’%
・ 试验研究
!""#$%
醇苯甲 酸 酯 等 减 少 , 使 ( 反、 反) 、 反、 顺) !" , #! 庚 二 醛( !" , 植醇等化合物含量增加。 #!庚二醛、 高温干燥处理使 #!甲基 !$! 戊烯 !"! 酮、 柠檬烯、 ( 顺) !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 "、 $, %!二甲基 !& , $, (!辛三烯、 # )、 $,
一次后、 二次后……表示做青的次数 图# 金萱加工过程中香精油含量变化
一次后、 二次后……表示做青的次数 图" 翠玉加工过程中香精油含量变化
一次后、 二次后……表示做青的次数 图$ 黄金桂加工过程中香精油含量变化 ・ ! ・ 图!
一次后、 二次后……表示做青的次数 白叶单枞加工过程中香精油含量变化
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
!"#$%&’%
・ 试验研究
!""#$%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苗爱清 !" 舒 爱民 #" 伍 锡岳 ! "" "" 林 " 智 #" 胡海涛 !" 蒋 迎 #"
(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 &!’()#*""" #" ’!(((, ) 乌龙茶以天然花果香味而有别于其他茶类。 其香精油含 量高, 可与鲜花媲美, 这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关注, 并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日益完善, 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对香气物质的发现和 鉴定外 , 也开展了不同品种、 产地、 叶位以及加工、 贮藏中香 气物质的形成、 转化机理研究。本试验对广东白叶单枞 ( 蜜 香 型 )、 福建黄金桂 ( 花 香 型 )、 台湾金萱 ( 奶 香 型 )、 翠玉 ( 花香型) 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在加工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报道。 通过审评, 筛选出香气高、 品 种 特 色 明 显 的 秋 季 茶 样 5# 个 , 于 !! 月下旬进行香气分析。
#" 加工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 酵的制法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 具有花香浓 郁持久, 滋味鲜浓醇厚的特色, 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茶类。乌 龙茶初制过程的内质形成, 一般说, 做青是它的决定因素, 萎凋是形成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香韵、 味韵以做青为主导而 形成其风格, 并在烘焙中得以发展。但各个工序过程中的主 相互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 要香气成分含量变化 ( 表 ! ), 机联系。 晒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也是乌龙茶加工过程 中关键工序之一, 为做青工序打下基础。晒青对大多数香气 成分影响不大, 主要是使橙花叔醇、 己醛、 # ;法 呢 烯 等 化 合 物含量增加。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 它包括碰青或摇 青与静置两个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 是形成乌龙茶色、 香、 味的最关键过程, 也是乌龙茶初制中最复杂、 最细致的工 序, 其实质是半发酵的酶促氧化、 水解、 合成等生化变化的 综合过程。做青使大多数香气组分含量增加, 尤其是高沸 点 香 气 成 分 大 量 增 加 。在 做 青 过 程 中 , 第三次做青后, 香气 组分含量急剧增加, 形成乌龙茶的典型香气。做青过程中 、 顺 );/ , 戊醛、 己醛、 !; 戊 烯 ;/; 醇( <; 二 甲 基 ;! , /, -; 辛
!"#$%&’%
试验研究
!""#$%
・ !" ・
一、材料和方法
!" 材料 翠玉、 白叶单枞、 黄金桂。 ( , 采用重蒸馏的无水乙醚。
#" 方法
制样时间为 "##! 年 !# 月。 ( ! )采、 晒青后、 第二次做青前、 第三次做青 ( " )分 别 在 原 料 、 前、 第四次做青前、 第五次做青前、 杀青前取样 !$##%& 用四分 冷 却 后 置 于 +#, 烘 箱 中 烘 干 至 含 法 取 样 $##%& 蒸 青 !’$()* , 水量低于 -’#.。用四分法在杀青叶、 揉捻叶中取样 $##%& 置 于 +#, 烘 箱 中 烘 干 至 含 水 量 低 于 -’#. 。 取 揉 捻 叶 $##%& 于 制成低温干燥茶样。复 $$, 低温下烘干至含水量低于 -’#., 焙 采 用 毛 茶 !!#, 烘 /#()* 。 成 品 茶 ( 毛茶) !##% 磨 碎 并 用 铝箔袋封装, 以备分析用。 采 用 012 装 置 , 称 取 茶 样 /#’#% 置 于 ( / )香 精 油 提 取 : ! 3 癸酸乙酯( 内标 ) "###(3 圆底烧瓶中,加入 $#! 3 !’# 摇匀, 加沸蒸馏水 !###(3, 萃取瓶中加入重蒸 无 水 乙 醚 (3, 水 浴 $$, , 回 流 萃 取 "#()* , 回收乙醚经低温冷冻去 $#(3, 除水分, 并用氮气 ( 纯 度 达 44’444. )吹 扫 浓 缩 至 #’/(3, 低 温保存在硅胶密封瓶中供色谱分析检测。 ! 80 分 析 条 件 : 用 9:;$+4#;$4<" 色 谱 ; 质 谱 ( 5) 67 载气为氮气 。 以 标 样 、 联用仪, 程序升温由 5$, 升至 ""#, , 色质联用仪及文献值相结合进行定性, 采用各成分峰面积与 内标峰面积之比值进行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