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翻译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当益壮翻译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当益壮”的意思是⼤丈夫的志⽓,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的时候应当越发豪壮。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当益壮”这句话出⾃《后汉书·列传·马援列传》。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当益壮”的典故
东汉名将马援,从⼩就胸怀⼤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
马援长⼤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次,郡太守派他送犯⼈到长安。
半路上,他觉得犯⼈怪可怜的,不忍⼼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了。
⾃⼰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产。
不到⼏年⼯夫,马援成了⼀个⼤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千头,粮⾷⼏万⽯。
但是,他对富裕⽣活并不满⾜。
他把⾃⼰积攒的财产、⽜⽺,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个⼈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丈夫,总要‘穷当益坚,⽼当益壮’才⾏”。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志⽓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下了很多战功。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老当益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语,它告诉我们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越好。
由此可见,这句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深远而且实用。
那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老当益壮的由来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有着许多的精彩故事和成语。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便是其中之一。
相传,在南梁时期,有一位名叫宋应星的老人,当时已经是七十高龄,但他仍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处事灵活。
有一次,一位朋友劝他说:“您年纪这么大了,应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不必再去操心琐事。
”宋应星听后反而笑说:“我这七十高龄,却能像二十岁少年一样,老当益壮,如何不去操心琐事?”而宋应星之所以能够保持老当益壮的状态,正是因为他从不停下学习的步伐,对于世事始终保持着好奇心,这让他的身心都保持着年轻的活力。
在后来成为成语后,老当益壮成为了表述人有一定年龄了,但仍然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能够保持年轻人的状态。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中国人为了形容年老人精神状态好的一个词。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
它告诉我们不管处于怎样的年龄,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保持年轻人的状态。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会老去。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当益壮所蕴含的道理更是深刻。
老年人要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且保持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其实老当益壮不仅仅只是老年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才能真正的老当益壮。
只有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才能在无论什么年龄下都能拥有无穷的活力和干劲。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身体的保持是很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这样的身体健康才能够被称之为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老当益壮从前,有一个叫王老五的人,他比较年长,但是精神矍铄,总是精力充沛,像个中年人一样,所以被人称为“老当益壮”。
王老五年轻时是个勤劳的农民,干活儿勤快,体力十分充沛。
他有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人老不老在于心。
他总是笑嘻嘻的,乐观向上,因此活到了古稀之年也依然精神矍铄。
一个夏天,村里猝发洪水,所有人都在忙着转移粮食和家畜,可是王老五却没见他参与。
大家都觉得奇怪,于是有人去问他:“王老五,你这么年纪大了,怎么还不忙巴活?”没等他开口,王老五就笑了:“大家不用着急,我准备了一个法宝!”村里人对他的决定感到疑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确是危急时刻,有何法宝能解救呢?就在大家还在犹豫的时候,王老五摆出一幅“老当益壮”的架势,开始在他的田地上搭起了一座简易防洪堤,然后调来几个会挖沟的年轻人,他亲自带队和大家一起挖渠引水。
大家看着王老五这般的模样,心想他年纪大了,不会有太大作为,只当他凑热闹吧。
可是没想到,在大家还在抢救粮食的时候,防洪堤保住了王老五的田地和村子的棚屋。
因为王老五的这个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心想这个老人还真是个隐形的英雄。
从那以后,村里人都爱戴王老五,把他看成是个宝贝。
有人说他“老当益壮”,还有人说他“老当益壮,做个榜样”,老五高兴的合不住嘴。
一天,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田里跑来跑去捉蚯蚓,一下子就扑在了地上,他急了,大声喊了一声:“小心!”小朋友赶紧抬头,看见王老五,赔笑道:“爷爷,对不起。
”“这没什么,小心了就好。
再说,你这是在做什么啊?”王老五好奇地问。
小朋友也是聪明人,他立刻告诉了王老五自己在做什么。
“蚯蚓是大地的好朋友,我要把它们放到花园里,给花草植物增添一些营养。
”小朋友说得头头是道。
王老五听后哈哈大笑:“想不到你这么懂事,能想到大地的营养,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做到的。
”他说完了以后,又帮助小朋友一起把蚯蚓麻沸散放到了花园里。
小朋友高兴得跳起来,说:“爷爷,你真厉害,我都不知道那么多。
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是一种形容年纪大了但精力充沛,能力更强的状态。
这个成语源自一则关于一个老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年老的农民。
他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非常有活力和热情。
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勤奋地劳作,不仅自己种植蔬菜和水果,还帮助邻居们干活。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看到老农民的精神状况非常好,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大爷,您如此年纪了,却如此有活力和干劲,您的秘诀是什么呢?”
老农民微笑着回答:“年纪大了,我反而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我每天早晨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和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度。
而且,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头脑的活跃。
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帮助他人,这种善行也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
年轻人听完后,感到非常受启发。
他决定向这位老农民学习,并将他所听到的秘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多年后,村子里的人们看到这位年轻人也逐渐变得老去,但他的精力和能力却一点也不减退。
他依然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并且在村子里享有崇高的声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状态。
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努力锻炼身体和头脑,善待他人,我们就能像老当益壮的农民一样,在年岁增长的同时保持健康和活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充满活力地投入其中,就能体验到老当益壮的快乐和自信。
无论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保持干劲,继续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就。
老当益壮的历史典故

老当益壮的历史典故老当益壮的历史典故导语:老当益壮是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
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
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典故】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
马援知书识礼,精通武艺,为人忠耿正直。
哥死了,马援就行丧礼,侍奉寡嫂,恭敬尽礼。
后来,马援当了扶风郡的督邮,奉郡太守之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长安。
沿途他见囚犯们痛苦哀嚎,不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囚犯,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
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
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在平定西南部族的叛乱和匈奴的骚乱上,马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在家里休养休养了。
”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让别人用马皮裹着尸体送回来埋葬(马革裹尸),怎么能够老待在家中,守着妻子儿女过日子呢?”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了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派兵征讨,因山泽瘴气熏人,全军覆没。
马援知道了,向光武帝上禀,自请带兵出征。
光武帝看看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年纪太老了吧。
”马援道:“我年虽六二尚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
”马援穿好甲胄一跃登鞍,威风凛凛,十分自豪,率领浩浩荡荡的汉军驰骋沙场去了。
光武帝称赞道:“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相关故事】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关于老当益壮的故事

关于老当益壮的故事
【注音】lǎodāngyìzhuàng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扶风郡马援知书达理,武功高强,他哥哥死后,他侍奉嫂子与养育哥哥的儿女。
他私自放走可怜的囚犯而只好逃到北方牧羊为生,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农之后,经常施舍附近的穷人,他的名言是“大丈夫要老当益壮。
”
【出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近义词】老骥伏枥、衰当益壮
【反义词】未老先衰
【成语示列】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真英雄,老当益壮。
”
曲波《林海雪原》一六。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年岁已高的老人,他名叫李青云。
李青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亲手耕种,勤劳朴实。
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李青云终于成为了这个村子里最富有的人。
他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一家茶叶加工厂。
李青云对岁月的流转非常有感触,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入了人生的晚年阶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与其它同龄人不同,李青云总是保持着少年时的活力和勇气。
他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去田地里检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然后他会去茶叶加工厂,亲自指导工人们进行加工工作。
这一天,李青云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棵茄子苗长势良好。
他高兴地叫来了工人,命令他们挖出这棵茄子。
果然,这棵茄子竟然长出了一根重达十六斤的巨大茄子!李青云知道这是一次罕见的收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深知“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意义,就是要在年老之时更加勇敢和努力。
于是,李青云将这个巨大的茄子带到了村中的果摊上出售,专门寻找想要挑战的人。
很快,一个年轻的壮汉被这个巨大的茄子所吸引,他决定接受李青云的挑战。
两人决定在村口的广场上进行一场举重比赛,胜者将获得巨大的茄子。
比赛开始了,李青云和壮汉的手臂贴着巨大的茄子。
李青云力气虽然不及年轻的壮汉,但他却用着毫不折服的精神,努力地将茄子举起。
壮汉不禁感叹老人的力气比他想象中要强大。
经过艰苦的拼搏,李青云竟然将这个巨大的茄子举起了一段时间,最终胜利了。
这个故事传开后,村子里的人对李青云更加尊敬和敬佩。
他们知道虽然他已经年老,但他的韧劲和努力精神依然存在。
李青云并没有因为这次胜利而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想要给自己的村子带来更大的荣耀。
他决定发扬“老当益壮”的精神,继续努力工作,为村子的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过了十年。
李青云已经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他的身影却依然活跃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
村子里的人们尊敬他,赞叹他的勤劳和顽强。
他们把“老当益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通过努力工作,争取更多的成就。
老当益壮典故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在西汉末年。
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
当年,赵奢因大败秦兵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意为能服驭马)君”,因此后代便以马为姓。
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
十二岁那年,父母双亡,他跟着哥嫂生活。
哥哥马况为培养他,送他去学《诗》。
可几年过去了,竟没学出名堂来。
马援见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便向哥哥要求去边疆放马。
哥哥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
”意思是说你的才能很大,所以成熟得晚些。
“大器晚成”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马援长大后,做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他押送一名囚犯到长安,觉得犯人很可怜,就在途中把犯人放了。
为逃避官府追捕,马援逃到北方隐藏起来。
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得到赦免,便留在北方。
他开垦土地,放养牛羊,开始实现他少年时代的志向。
几年后,马援就成了一个大财主,拥有牛羊几干头,粮食几万石。
但他从来不看重财富,常说:“有钱,贵在好施舍,不然就是守财奴。
”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亲朋好友,自己却穿着十分朴素。
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魄嚣趁机起兵。
魄嚣很器重马援的才华,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许多军机要事同他商量。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瑰嚣派马援到洛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亲自接见了马援,并与他亲切交谈。
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刘秀多次接见马援,有时竟从晚上谈到天亮。
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勇气和胆略都是常人所不及,而且待人真诚,胸襟豁达,而魄嚣却是无能之辈,于是他就毅然离开魄嚣,投奔刘秀。
刘秀欣赏马援才能,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委以重任。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陇西,却因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
刘秀召来马援,与他共商讨平魄嚣大计。
马援了解魄嚣内部不和,建议刘秀速战取胜。
他还把一袋米倒在地上,堆成当地的地形,给刘秀讲解,并提出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
结果汉军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款的副手平定凉州。
从王莽末年起,陇西一带就多被羌人占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本文是关于老当益壮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dāngyìzhuàng]
【解释】:
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
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出处】:
初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举例造句】:
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的伙伴。
”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
马援知书识礼,精通武艺,为人忠耿正直。
哥死了,马援就行丧礼,侍奉寡嫂,恭敬尽礼。
后来,马援当了扶风郡的督邮,奉郡太守之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长安。
沿途他见囚犯们痛苦哀嚎,不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囚犯,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
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
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
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在平定西南部族的叛乱和匈奴的骚乱上,马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在家里休养休养了。
”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让别人用马皮裹着尸体送回来埋葬(马革裹尸),怎么能够老待在家中,守着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了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派兵征讨,因山泽瘴气熏人,全军覆没。
马援知道了,向光武帝上禀,自请带兵出征。
光武帝看看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年纪太老了吧。
”马援道:“我年虽六二尚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
”马援穿好甲胄一跃登鞍,威风凛凛,十分自豪,率领浩浩荡荡的汉军驰骋沙场去了。
光武帝称赞道:“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