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问答题解析教案.docx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一、问答题的审题要求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论证”等等。
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3、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
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
【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注:红色字体为提示语,蓝色字体为中心语,深绿色字体为求答项,浅绿色字体为限定语。
)二、问答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
三、问答题的答题技巧(一)叙述题[题型特点]叙述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叙述。
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
[典型题例]简述近代以来我国首都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耻辱,并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此题第一问就是要求考生把分散在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有关首都沦陷的情况进行归纳叙述,简单列出要点,以体现我国近代蒙受的屈辱。
由于单纯的叙述题主要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记忆能力,能力考查层次偏低。
所以此题的第二问在能力要求上作了调整提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首都沦陷的原因。
[答案要点]1.首都三次被占:(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2)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3)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
2.原因:当时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
高中历史试题解析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典型历史试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历史试题的审题方法。
2. 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
3. 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1. 历史试题中复杂问题的解答。
2. 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历史试题方面的困难?二、试题解析1. 选择题解析a. 教师展示一道选择题,引导学生阅读题干和选项,分析题目类型和考察的知识点。
b. 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进行答案选择,并说明理由。
c.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2. 材料题解析a. 教师展示一道材料题,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明确问题要求。
b. 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案组织。
c.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 审题方法a. 教师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包括提取关键信息、明确问题要求等。
b. 学生练习审题,教师点评。
2. 解题思路a. 教师介绍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如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
b. 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进行答题练习,教师点评。
3. 答题技巧a. 教师讲解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
b. 学生根据答题技巧,进行答题练习,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同学们在本次课中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课后练习题中的难点,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人教版

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高中试卷的组成和要求;2. 掌握历史高中试卷中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历史教材;2. 历史高中试卷(人教版);3. 多媒体设备;4. 答题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高中试卷的样张,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历史高中试卷的组成和要求,强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
二、试卷结构讲解(10分钟)1. 分析历史高中试卷的结构,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 解释每种题型的要求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解答各种题目。
三、常见题型解题技巧(15分钟)1. 针对选择题,讲解如何通过分析选项和题干关键词来确定正确答案。
2. 针对判断题,介绍如何根据历史知识和题干信息判断对错。
3. 针对简答题,指导学生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简明扼要的回答。
4. 针对论述题,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论述结构的搭建和论述思路的展开。
四、试卷讲解示范(20分钟)1. 选择一份历史高中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解答示范。
2. 在解答过程中,强调解题思路、关键信息的提取和答题技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五、试卷讲解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试卷和答题纸。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解答试卷中的题目。
3. 收集学生答题纸,进行批改和讲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历史高中试卷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多做历史高中试卷,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 引导学生积极拓展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历史高中试卷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讲解示范和解题练习,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三历史辅导讲座之问答题篇doc

高三历史辅导讲座之问答题篇如何“解答历史根本原因”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对历史发展根本原因的理解与判断,所以我们不但要理解把握根本原因的概念,更要学会判断、分析根本原因,做到迅速准确地分析事物,解答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历史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本原因是指导致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来判断在历史事物中,什么是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这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根本原因。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有关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经济基础中去找。
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B.封建专制制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广泛开展D.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是指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可见正确答案是C。
例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愚昧无知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D.中国社会“物产丰盈”,不必借外洋货物以通有无我们知道,清政府的政策是有关上层建筑内容,决定它的当然是与其对应的经济基础。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C。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
这样,我们在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上找答案。
例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新兴地主的产生C.社会大剧变D.群雄并立的需要百家争鸣是说社会意识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就要从社会存在中找,D也是社会意识,故先排除。
高中历史难题讲解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
- 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 难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有何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夏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2. 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视皇权与中央集权。
- 强调等级制度与身份制度。
- 重视礼法与儒家思想的影响。
3. 讨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 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4. 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讨论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环节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2. 各小组讨论并总结该制度的内容、特点、演变过程和影响。
3.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影响。
2. 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析教案

1.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请完成:(1)简要指出图一~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10分)(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10分)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第(1)问,依据图一~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
第(2)问,“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物质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
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 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
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
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482c2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c.png)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历史问答题的测试功能近年来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掘,这一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曰益巩固,而这一题型恰恰是考生最易失分之处。
究其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历史基本理论修养不够是其根源,但应试能力(考生将自己具备的历史学科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考试分数的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笔者以为,依次做到“审准题目”、“找齐材料”、“理清思路”、“规范作答”,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第一,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一题中,“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
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由专用历史名词构成(材料问答题的主干语一般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
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这是问题的主体,是试题的核心,试题的其余各成分都围绕它展开。
只有正确理解中心语的内涵,才能把握住审题的大方向。
不然,准确审题则无从谈起。
找出主干语应作为审题的起点。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
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
是审题的最终落脚点。
找准答项语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就明确了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解题的着力点,收集材料、组织答案就有了目标。
审定答项语是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
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
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
高中历史试题解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析高中历史试题,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历史知识点的掌握2. 解题技巧的运用3.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 复杂历史问题的解析2. 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3.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点。
2. 提出本节课要解析的高中历史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析试题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道试题进行解析。
2. 小组讨论:各组成员讨论试题,分析试题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总结解题思路。
3.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解析过程及答案。
(三)点评与总结1. 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解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解题技巧。
2. 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提供若干类似的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 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关注现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
请完成:
(1)简要指出图一~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10分)
(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10
分)
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
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第(1)问,依据图一~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
第(2)问,“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物质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
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 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
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
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电视如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意义上传播”?试举例说明。
(8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
例如: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等。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娱乐功能。
例如:电视节目《开心辞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节目《百万富翁》等。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
例如:人们坐在家中,却可以欣赏音乐会,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到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旅行”等。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的功能,要紧扣材料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回
答。
第(1)问,要依据材料,指出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
第(2)问,要围绕电视的娱乐功能作答。
第(3)问,要根据材料三说明电视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