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是一种制备方便、药效稳定的中药剂型,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药物提取、干燥制粒、包装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中药颗粒的制备需要选用优质的中药材料作为原料,这些中药材料需进行清洗、切割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纯净与安全。

接下来是药物提取,经过原料处理后的中药材料需进行提取,一般采用水煎或溶剂提取的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然后是干燥制粒,提取得到的药物浓缩液需要进行干燥,将其转化为颗粒状,这一步工艺需要通过干燥设备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保证颗粒的质量。

最后是包装,经过干燥制粒后的中药颗粒需要进行包装,将其装入适量的袋装或瓶装中,再通过充填、封口、贴标等环节完成包装流程。

整个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保证中药颗粒的质量稳定,符合药典标准。

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同的中药颗粒在工艺流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

中药颗粒工艺流程中药颗粒是一种方便服用、易保存的中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家庭保健。

其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择、研磨、提取、浓缩、造粒、干燥、包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颗粒的工艺流程。

一、原料选择中药颗粒的质量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应选择质量优良、来源可溯、符合药典规定的中药材。

在选材时要严格把关,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二、研磨选好的中药材需要进行研磨处理,将其研磨成细粉。

研磨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造成损失。

三、提取研磨后的中药粉经过提取工艺,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根据中药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四、浓缩提取得到的药液需要进行浓缩处理,将其中的溶剂和水分去除,得到浓缩液。

浓缩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对有效成分造成破坏。

五、造粒浓缩液经过造粒机械造粒,将其制成颗粒状。

造粒时要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六、干燥造粒后的中药颗粒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将其中的水分去除,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对颗粒的有效成分造成损失。

七、包装干燥后的中药颗粒需要进行包装,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和方式,确保颗粒的质量和安全性。

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密封,避免外界污染和氧化。

综上所述,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择、研磨、提取、浓缩、造粒、干燥、包装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中药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生产工艺规程

颗粒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规范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

2、范围:本规程建立了颗粒生产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颗粒的生产质量管理。

3、职责:质保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质量管理、监督。

质检部负责对本规程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按质量标标准进行监督、验收。

生产部负责按本规程组织生产。

设备部负责对本规程所涉及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修订版质量标准(标准编号:)5、产品概况:5.1 产品名称:汉语拼音:5.2 剂型:本品为颗粒剂。

5.3 规格:每袋装5.0g。

包装规格:5.0g/袋³10袋/盒³200盒/件5.4 性状:本品为颗粒剂,5.5 功能与主治:5.6 用法与用量:5.7 标准处方、投料量及制法5.7.1 标准处方:g制成1000g 5.7.2投料量:以5件(5.0g/袋³10袋/盒³200盒/件)成品计算,所投原辅料的量如下:以50件(5.0g/袋³10袋/盒³200盒/件)成品计算,所投原辅料的量如下:5.7.3 制法:6、生产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工艺流程及生产区域划分(工艺流程图见下页)全处理工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工艺流程图:7、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7.1 原辅料的预处理7.1.1 拣选:将、拣选出杂质及非药用部分、霉变及虫蛀部分,存放于净药材库备用,挂好状态标志,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及日期。

7.1.2流浸膏的提取:将所需提取的药材加入渗漉罐,加入药材3倍量的55%的乙醇浸泡48小时后,以每分钟10-30ml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包存,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2000ml,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用55%的乙醇稀释至1000 ml,静置,滤过,即得。

7.1.3 流浸膏的提取:将所需提取的药材加入渗漉罐,加入药材3倍量的55%的乙醇浸泡96小时后,以每分钟40-100ml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包存,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2000ml,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用55%的乙醇稀释至1000 ml,静置,滤过,即得。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目录1引言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1.2概述1.3验证目的1.4验证依据及采用文件2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标准2.1人员2.1.1培训2.1.2健康检查2.2生产环境2.2.1操作间温度和相对湿度2.2.2操作间尘埃粒子数2.2.3操作间空气微生物计数2.2.4操作间、设备、操作人员表面微生物计数2.2.5操作间压差2.2.6操作间清洁、清场2.3公用介质2.3.1纯化水2.3.2压缩空气2.4原辅料、包装材料2.4.1质量2.4.2贮存条件2.5设备2.5.1设备清洁2.5.2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状况2.6工艺文件2.7称量确认2.8制粒的确认2.8.1润湿剂的用量2.8.2快切慢混时间2.9颗粒干燥的确认2.9.1颗粒的干燥温度及时间的测试2.10批混合的确认2.10.1批混合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0.2批混合时间的测试2.11颗粒包装的确认2.11.1颗粒包装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1.2颗粒包装的转速测试2.12外包装的确认2.12.2成品质量检验2.12.3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2.12.4成品物料平衡2.13质量保证2.13.1文件完整2.13.2正确的检验方法2.13.3检验结果正确3验证周期4结果评价及建议5验证报告及验证记录空白样张6验证方案的最终批准1引言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1.1.1验证小组成员1.1.2验证小组责任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验证方案实施及验证全过程的组织和完成验证报告;负责验证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按预定的规定项目顺利实施。

验证小组组员—分别负责方案实施中各工艺控制点的确认,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记录,最终完成工艺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

1.1.3验证工作中各部门责任验证委员会—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批准;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

生产技术部—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保证验证过程中设备的运行和调试符合验证方案要求,提供工艺验证方法,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清洁符合验证方案要求,保证满足验证过程所需各种工器具。

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制剂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适用于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全过程。

责任主管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技术员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SMP.QA-GJ-01)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1.2 剂型:颗粒剂1.3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5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1.6 规格:每袋装10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三年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10 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2.1 处方2.2 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通脉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4 通脉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5 制剂过程及工艺条件5.1 蔗糖粉碎将检验合格的蔗糖,投入涡轮自冷式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执行“TF-160B型涡轮自冷式粉粹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5),装入不锈钢桶中。

送入存料间,称重,挂上标志。

5.2 制粒:按每批2万袋从提取中间站领料,二人复核,准确称量1/4配方量的清膏,糖粉投入槽型混合机中,执行“CH200A槽型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8),混合,待色泽达到均匀一致,将软材投入整粒机中,执行“KZ-180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65),制得大小均匀颗粒。

5.3 干燥:将湿颗粒投入高效沸腾干燥机的沸腾器中,执行“GFG-120高效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0),温度60℃,干燥30分钟,下料。

通脉80℃提取实验方案

通脉80℃提取实验方案

研发试验问题品种方案及结果
一、通脉颗粒80℃提取工艺方案
1、实验目的:考察丹参、葛根、川芎用80℃水温单提,混提浸膏收率值及丹酚酸B含量值。

2、实验器材:水浴锅、真空干燥箱,烧杯,玻璃棒。

3、实验步骤(方法)
3.1混提:
将丹参:100g葛根:100g川芎:100g,投入烧杯中,放入水浴锅中,80℃下提取两次,每次加入5倍量水为1.5kg水,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

3.2单提:
将丹参:100g葛根:100g川芎:100g,分别投入烧杯中,放入水浴锅中,80℃下提取两次,每次加入5倍量水为0.5kg 水,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丹参单提实验中两次提取药液分别浓缩。

3.3浓缩:采用水浴(80℃)自然蒸发浓缩。

一、实验考察结果:80℃、70℃、90℃。

五、车间提取含量:
实验统计
二、柴黄片方案
(一)目的:通过小试摸索出原药材标准、工艺过程、成品各项指标和参数(二)此方案设计结构图。

通脉颗粒成品质量标准

通脉颗粒成品质量标准

制订人制订日期版号01审核人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标准号:WS3-B-0824-91分发部门质保部、生产部、化验室、供应部、车间1、目的:建立通脉颗粒成品质量标准,使其标准化、规范化,并作为通脉颗粒成品生产、检验的依据。

2、范围:通脉颗粒的生产、检验。

3. 责任:质量保证部质量监控员、质量保证部QA主管、质量保证部负责人、生产部工艺员、生产部负责人。

4、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39005、编号:C056、内容:【药品名称】中文名称: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处方】丹参 500g 川芎 500g 葛根 500g【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加入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制成1000g,即得。

【剂型】颗粒剂。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检查】水分:取本品的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 )测定,不得过6.0%。

装量差异:照制剂通则颗粒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L)装量差异检查法检查。

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5%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

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粒度:照粒度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B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

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颗粒应能混悬均匀。

【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ⅧC)检查,细菌不得过10000个/g;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活螨不得检出。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它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研磨、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服用方便、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受欢迎。

下面将介绍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主要是中药饮片,选择优质的中药饮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原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药典和相关标准,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2. 研磨:将选好的中药饮片进行研磨,使其颗粒细小,增加提取效率。

研磨一般采用高速研磨机或者低温冷磨机进行,以避免中药有效成分的损失。

3. 提取:将研磨后的中药饮片进行提取,一般采用水、乙醇等溶剂进行提取。

提取的目的是将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浸膏。

4. 过滤:将提取得到的浸膏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过滤一般采用滤布或者滤纸进行,以保证提取物的纯净度。

5. 浓缩:将过滤后的浸膏进行浓缩,使其含量增加。

浓缩一般采用真空浓缩器或者喷雾干燥器进行,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6. 干燥:将浓缩后的浸膏进行干燥,使其转变成颗粒状。

干燥一般采用喷雾干燥器或者真空干燥器进行,以保持颗粒的形状和药效。

7. 包装:将干燥后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包装,一般采用铝塑包装袋或者胶囊进行。

包装时应注意密封性和防潮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8. 质检:对包装好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项目。

只有通过质检合格的产品才能上市销售。

9. 存储:将质检合格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储存,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上就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主要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和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中药配方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能够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制剂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适用于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全过程。

责任主管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技术员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SMP.QA-GJ-01)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1.2 剂型:颗粒剂1.3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5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1.6 规格:每袋装10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三年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10 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2.1 处方2.2 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通脉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4 通脉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5 制剂过程及工艺条件5.1 蔗糖粉碎将检验合格的蔗糖,投入涡轮自冷式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执行“TF-160B型涡轮自冷式粉粹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5),装入不锈钢桶中。

送入存料间,称重,挂上标志。

5.2 制粒:按每批2万袋从提取中间站领料,二人复核,准确称量1/4配方量的清膏,糖粉投入槽型混合机中,执行“CH200A槽型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8),混合,待色泽达到均匀一致,将软材投入整粒机中,执行“KZ-180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65),制得大小均匀颗粒。

5.3 干燥:将湿颗粒投入高效沸腾干燥机的沸腾器中,执行“GFG-120高效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0),温度60℃,干燥30分钟,下料。

5.4 整粒:将干燥颗粒冷却后投入整粒机中,整粒筛目10目,60目,执行,筛下的细粉(细粉量不得超过2kg)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送入中间站,下批重新制粒,均匀的颗粒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传至下道岗位。

5.5 批混:将整粒后颗粒投入三维运动混料机中,执行“SYH-600三维运动混料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1)混合30分钟,装入不锈钢桶中,送入中间站,称重,挂上标志,待检验中间产品。

5.6 分装:执行“SKB-160KIII数控自动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7)。

首先装上通脉颗粒复合镀铝膜包装材料,调整好产品批号字头,往装料斗中加入通脉颗粒。

先将机器预热,调好温度、装量,计数器,装量每15分钟称量一次,记录,装量差异控制在±5%,纵封温度150℃,横封温度160℃进行分装,工作效率为每分钟60袋(批号清晰,切边整齐,热合严密,版面平整,装量准确),合格品装入内衬塑料袋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送到中间站,尾料称量后装入不锈钢桶中,送到中间站,称重,挂上标志,下批制粒加入。

5.7 包装:按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进行包装,每8袋和一个说明书装在1个小盒内,每小盒开口处各封一个封口签,每中盒装4小盒,每中盒封口处各封一个封口签,每箱装27中盒,一个产品合格证。

大箱上下开口处用不干胶带封牢,用打包带打成长一道、宽2道、松紧适宜,(小盒、中盒、大箱打印上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年××月、流水号、工号,执行“HP-241B热打码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2)),成品检验合格后,入库。

6 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6.1 原、辅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6.1.1 蔗糖,执行“蔗糖质量标准”(STP.QA-FZ-04)和“蔗糖检验操作规程”(SOP.QC-FJ-04)。

6.2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6.2.1 镀铝复合膜袋:执行“通脉镀铝膜袋质量标准”(STP.QA-BZ-019)“通脉镀铝膜袋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03)及“内包材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SOP.QC-BJ-01)。

6.2.2 小盒:执行“通脉小盒质量标准”(STP.QA-BZ-016)和“通脉小盒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03)。

6.2.3 中盒:执行“通脉中盒质量标准”(STP.QA-BZ-017)和“通脉中盒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03)。

6.2.4 大箱:执行“通脉大箱质量标准”(STP.QA-BZ-018)和“通脉大箱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03)。

6.2.5 执行“不干胶带质量标准”(STP.QA-BZ-059)和“不干胶带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11)。

6.2.6 封口签:执行“封口签质量标准”(STP.QA-BZ-063)和“封口签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15)6.2.7 打包带:执行“打包带(PP带)质量标准”(STP.QA-BZ-061)和“打包带(PP带)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12)。

6.2.8 合格证;执行“合格证(装箱单)质量标准”(STP.QA-BZ-062)和“合格证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13)。

6.2.9 说明书:执行“通脉说明书质量标准”(STP.QA-BZ-015)和“通脉说明书检验操作规程”(SOP.QA-BJ-03)。

7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通脉颗粒中间产品质量标准”(STP.QA-ZZ-03)和“通脉颗粒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SOP.QC-ZJ-03)。

8 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通脉颗粒成品质量标准”(STP.QA-CZ-03)和“通脉颗粒成品检验操作规程”(SOP.QC-CJ-03)。

9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贮存注意事项:9.1 通脉颗粒原料在温度-30~30℃,相对湿度≤65%贮存;稠膏应贮存在30万级洁净室,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9.2 每批中间产品、成品应严格分开贮存,要有明显标志。

9.3 成品在温度-30~30℃,相对湿度≤65%贮存。

10 工艺用水执行“纯化水质量标准”(STP.QA-FZ-01)和“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SOP.QC-FJ-01)。

11 卫生11.1 个人卫生11.1.1 个人健康。

11.1.1.1 全体员工持身体健康合格证上岗。

11.1.1.2 在工作期间,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体检一次,持有周期体检合格证方可继续留在本岗位工作。

在体检中发现有传染病者应调离生产操作岗位。

11.1.1.3 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皮肤病及精神病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调离工作岗位,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生产。

11.1.1.4 因病离岗的工作人员,在身体疾病痊愈恢复健康后,需持医生开具的健康合格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11.1.2 个人卫生。

11.1.2.1 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

·进入生产现场应穿戴洁净、完好符合区域要求的工作帽、服、鞋等。

进出洁净区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

·穿戴工作服符合要求标准。

帽子要罩住全部头发,使头发不外露、工作服的扣子要求扣严、领子整齐、工鞋穿着合脚,不拖拉。

·经常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

·生产操作人员工作前要将手彻底洗干净,并进行手消毒。

·生产操作人员上岗时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生产操作人员离开工作场地时包括吃饭、上厕所,必须脱掉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

·进入一般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脱外鞋→穿一般工作鞋→脱外衣→穿一般工作服→洗手→进入一般生产区11.1.2.2 洁净区个人卫生除了做到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随时保证手的洁净,手消毒后不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也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由一般生产区进入洁净区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脱一般工作鞋→穿洁净工作鞋→脱一般工作服→洗手、烘干→穿洁净帽、服→手消毒→气闸→进洁净区·每日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口罩、洁净帽、洁净服、洁净鞋,要求帽子罩住全部头发,使头发不能外露,拉好洁净服,穿戴整齐;口罩要罩住鼻和嘴不能只遮住嘴,鞋要穿着合适,不拖拉。

11.1.3 工作服卫生11.1.3.1 一般生产区工作(包括鞋、帽)卫生。

·工作服完好无破损现象。

·非洁净工作服由一般生产区洗衣房,统一按规定每周清洗烘干二次,并做好记录。

11.1.3.2 洁净区洁净服(包括鞋、帽、口罩)卫生·洁净区要求不掉纤维,具有良好过滤性,保证人休和内衣的尘粒不透过,耐腐蚀,对洗涤和消毒处理有耐久性,无磨损、破损现象。

·洁净服接缝处无外露的纤维,领口、袖口、裤口等要加松紧口。

·洁净服按清洗规程统一由洗衣房清洗消毒。

三十万级每两天清洗一次,并做好记录。

·洁净区专用的洁净工作帽、服、鞋等,不得穿到非洁净区使用。

·洁净服要放入洁净袋内贮存,妥善保存,不得污染。

·洁净服的清洗、干燥、贮存各环节环境应达到与使用生产区域洁净级别相一致。

·洁净服要统一编号,专人管理,专人专号专用,洁净服清洗人员负责保管、发放。

11.2 工艺卫生11.2.1 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11.2.1.1 物料的卫生·物料外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各种标志齐全,符合药用标准,有检验合格证,方可进入车间。

·物料存放在规定区域,按照品种、规格批号码放整齐,有状态标记。

11.2.1.2 生产过程的卫生·操作间或生产线、设备、设施、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志,并不准存放与药品生产无关的物品或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容器具在用后应立即按清洁规程清洗干净,以防止对药品污染。

·产品生产车间、岗位,应根据品种及生产要求建立设备工器具的清洁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清洁范围,清洁实施的条件,清洁所用的设备,清洁设备的清洗,清洁设备的存放,允许使用的清洁剂及配制方法、使用浓度,清洁频率、清洁方法、清洁效果评价及清洁用水等内容。

·操作间每岗位只能加工生产一个规格的一个品种,更换品种时要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保证容器、工器具、生产用车、设备、包装物清、场地清,防止混淆污染。

11.2.1.3 设备卫生·机器、设备、管道应按照规定,定期清洗、保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