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合集下载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重要性,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锤炼思想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使写作更具文采。

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2 课程内容写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思维方式与写作的关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义第二章:锤炼思想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锤炼思想的重要性,理解写作的核心是思想表达。

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反思来提炼和深化自己的思想。

2.2 教学内容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性提炼和深化思想的方法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应用第三章:学习修辞手法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对写作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文采和表达效果。

3.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创作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短文写作第四章:阅读与思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方式。

4.2 教学内容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阅读作业和分享第五章:写作实践与反馈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通过对学生写作作品的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5.2 教学内容写作任务的布置和指导学生写作作品的收集和反馈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指导和建议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锤炼思想和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2 教学内容选取优秀的写作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案例中作者如何运用锤炼思想和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第七章:创意写作训练7.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创意写作中,提升写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7.2 教学内容创意写作任务的布置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的收集和展示创意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指导和建议第八章:文章修改与润色8.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文章修改和润色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技巧。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锤炼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有文采的表达方式。

1.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锤炼思想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讲解和分析相关的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讨论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锤炼思想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步骤二:讲解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步骤三:分析相关的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步骤四:学生进行实践,尝试运用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20分钟)3.2 时间安排本章节的教学时间为1小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上所述。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实践,对学生的锤炼思想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2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写作比赛和活动,将所学的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案例分析6.1 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锤炼思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锤炼思想的技巧。

6.2 教学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锤炼思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锤炼思想的技巧,提高写作的文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析其锤炼思想、文采飞扬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锤炼思想的技巧,提高写作文采。

3.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思想具体化,使之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锤炼思想、提高文采的方法。

3. 课堂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讲解锤炼思想的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生动描绘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锤炼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文采。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写作文采方面的进步,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优秀文章。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4.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提高写作文采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储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优秀作文,让学生直观感受锤炼思想与文采的关系。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就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锤炼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并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1.2 能力目标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的指导文章,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总结出锤炼思想的途径和方法。

2.2 教学重点掌握锤炼思想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提高文章的文采。

2.3 教学难点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一篇优秀作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文采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一文,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锤炼思想的途径和方法。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4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5 练习写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了锤炼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6.2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同伴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手段7.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写作技巧。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第一章:写作与思考1.1 写作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写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2 思考与写作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思考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学会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二章:文字的魅力2.1 文字的力量让学生了解文字的影响力,认识到文字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2 学习写作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选题、构思、表达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写作与生活3.1 观察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素材。

引导学生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3.2 写作与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的感染力。

第四章:文采的修炼4.1 词汇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了解词汇的重要性,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4.2 句式的运用与创新让学生掌握基本句式,学会运用和创新句式。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来提升句式的运用能力。

第五章:写作的检验与提升5.1 写作的自我检验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自我检验方法,学会自我审查和修改。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检验来提升写作质量。

5.2 写作的提升与进步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提升方法,学会不断进步。

引导学生通过持续写作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阅读与写作6.1 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灵感,丰富写作素材。

6.2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质量。

第七章:写作风格与特点7.1 认识不同的写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各种写作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7.2 塑造个人写作特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选材来塑造个人写作特点。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锤炼思想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写作文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教授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来锤炼文章的思想。

提供实际写作案例,分析并模仿优秀文章的文采。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文章和写作案例。

提供写作素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引入优秀的文章示例,引发学生对锤炼思想的兴趣。

讲解与示范:讲解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来锤炼文章的思想,并提供示范。

实践练习: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锤炼思想技巧。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改进建议。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展示优秀文章示例,引发学生对锤炼思想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来锤炼文章的思想,并提供示范。

第三步: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锤炼思想技巧。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改进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估学生对锤炼思想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4.2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提供写作素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文章和写作案例。

5.2 参考资料《语文教学与研究》《写作技巧与实践》优秀文章示例和写作案例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主题:激发创意,锻炼思维6.2 教学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创作,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考。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第一章:锤炼思想的重要性1.1 理解锤炼思想的含义解释锤炼思想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锤炼思想。

强调锤炼思想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1.2 分析优秀作品的思维特点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思维特点,如深度、独特性和创新性。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如何锤炼思想2.1 掌握思维技巧介绍一些思维技巧,如分析、综合、比较和对比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技巧来锤炼自己的思想。

2.2 培养创新思维解释创新思维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培养创新思维。

介绍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尝试新事物等。

2.3 练习思维技巧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思维技巧进行分析和思考。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三章:学习写得有文采3.1 理解文采的含义解释文采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作需要有文采。

强调文采对于吸引读者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性。

3.2 分析优秀作品的文采特点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文采特点,如词汇丰富、句式变化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来培养自己的文采。

3.3 练习写作技巧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或素材,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通过修改和改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章:写作实践与反思4.1 进行写作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或素材,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作品。

4.2 互相评改和反馈组织学生互相评改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改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3 反思写作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思考如何在写作中更好地锤炼思想和展现文采。

第五章:优秀作品欣赏与分析5.1 欣赏优秀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作品的样本,让他们欣赏和感受其思想和文采。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5.2 分析优秀作品的结构和技巧分析优秀作品的结构和技巧,如文章布局、修辞手法等。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集体备课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集体备课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锤炼思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写作时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使写作更有文采。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锤炼思想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教学重点:理解锤炼思想的意义,掌握基本锤炼方法。

2. 第二节:思维的逻辑性与写作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写作,提高文章条理性。

3. 第三节:写作中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熟悉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4. 第四节:阅读与思考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学习锤炼思想的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5. 第五节:写作实践与评价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锤炼思想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学习其中的锤炼思想手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法:进行写作实践,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准备优秀文章样本。

3. 准备写作实践的任务和评价标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写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其思想锤炼和文采表现。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评价能力和自我改进意识。

六、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理解锤炼思想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一节至第二节)1.1 引导学生了解锤炼思想的意义和重要性。

1.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锤炼方法,如简洁表达、精准用词等。

2. 第二阶段: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与写作(第三节至第四节)2.1 教授逻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2.2 通过阅读与分析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写作。

3. 第三阶段: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文采(第五节至第六节)3.1 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2 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
【习作目标】
1.正确认识思想与语言密不可分、互为依存的关系。

2.在遣词造句、修辞、意蕴等方面培养讲究文采的习惯。

【写作指津】
没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确通顺。

——叶圣陶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

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

——法国•福楼拜
一句漂亮的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布瓦格
【范文揣摩】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

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
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层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巧妙的比喻
舒缓的节奏
博喻设问
对称词句,节奏感强对称句人格化,暗含赞美喜爱
观察角度变化,美丽纷呈
“领土”“领空”之说别别致新颖
整句铺排
有悬念。

观察细致,才有如此之美的描写。

真情告白奇思妙想。

对称句
定语排比
整句之美比喻。

热爱之情含蕴其中
【片断练习】
下面第一段话,点化杜甫《登高》诗写景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作者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一种读透之后的再度创作,是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之后的一种“意境再现”。

第二段话是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排比描写,形象鲜明,气韵流畅,一气呵成,气势逼人,给人以凝重悲怆之感。

请你点化李清照《声声慢》诗句,写一段有文采的话。

1
寒江连天,秋风呼啸,一阵紧似一阵。

天空高远,显得那样空旷、苍茫、孤寂。

江边山崖间猿猴哀啼,撕心裂肺,愁思绵绵。

秋日的江中,小洲凄清清,沙地白茫茫。

飞鸟徘徊不定,悲思纷纷,哀绪阵阵。

岸上落叶萧萧如雨,秋风紧吹,乱叶急走,岸边江水滚滚如奔,急浪涌起,浪花滔滔。

此景宏阔萧瑟,此情凄凉伤感。

2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