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1)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1)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1)

NTSC & PAL

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世界上有13种电视体制,三大彩电制式,兼容后组合成30多个不同的电视制式。但根据对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仅使用其中的17种:8种PAL,2种NTSC,7种SECAM。使用最多的是PAL/B、G,有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NTSC/M,有5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SECAM/K1,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所以多制式电视机都不是全制式,但只要能接收PAL/D、K、B、G、I,NTSC/M,SECAM/K、k1、B、G、制式,就能收到世界上80%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

彩色电视制式,是在满足黑白电视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研制的。为了实现黑白和彩色信号的兼容,色度编码对副载波的调制有三种不同方法,形成了三种(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1.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NTSC)

正交平衡调幅制(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进行正交调幅)。

同时制,帧速率为29.97fps(简化为30fps), 每帧525行26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480。

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台湾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等使用NTSC制式。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

由选用的色副载波的频率不同,还可分为NTSC4.43和3.58两种, 后者是美国较常用的制式。

2. Phase-Alternative Line (PAL)

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 (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轮流倒相,但调制方式仍是正交调幅)。

同时制, 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中国、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英国、香港、澳门使用的是PAL-I。中国大陆使用的是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 PAL B/G 或 D/K。

也有某些PAL是配以其他分辨率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M广播格式为525线,29.97帧(与NTSC格式一样),用NTSC彩色副载波,但巴西是使用PAL彩色调频的。现在大部分的PAL电视机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统格式的PAL。很多PAL电视机更能同时收看基频的NTSC-M(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的NTSC信号),但是却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广播。

3. Systeme Electronique Pour Couleur Avec Memoire(SECAM)

行轮换调频制 (也称顺序传送彩色与记忆制)

同时顺序制,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SECAM制式,又称塞康制,是由法国1966年制定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它也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但与PAL制式不同的是,它是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SECAM制式特点是不怕干扰,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使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法国、东欧和中东一带。

另外,有人昵称NTSC 为Never The Same Color(不会出现一样的色彩)、称PAL 为Perfect At Last 、称SECAM 为System Essentially Contrary to American Method(本质上有别于美国的系统)或Shows Every Color All Murky (把每一个颜色显示得模糊)。

为了接收和处理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也就发展了不同制式的电视接收机和录像机。三种彩色电视制式各有优缺点。NTSC制优点是电视接收机电路简单,缺点是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因此NTSC

制电视机都有一个色调手动控制电路,供用户选择使用;PAL制和SECAM制可以克服NTSC制容易偏

色的缺点,但电视接收机电路复杂,要比NTSC制电视接收机多一个一行延时线电路,并且图像容易产生彩色闪烁。

按按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显示的时间不同, 彩色电视还可以分为:

(1)同时制(Simultaneous Color Television);

(2)顺序制(Sequential Color Television);

(3)顺序-同时制。

在顺序制中,摄像机行到的红、绿、蓝三基色图象信号按一定顺序传送到显像管,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将三基色图象混合成彩色图象。顺序制又分为场顺序制、行顺序制和点顺序制,它们分别是逐场、逐行、逐点地顺序传送三基色信号。顺序制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彩色图象质量较好,但是兼容性很差或者不能兼容。

为了克服顺序制的缺点而出现了同时制,它将R、G、B三基色编码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来同时传送,经过解码得出三基色信号R、G、B,然后由显像管合成彩色图象。同时制的优点是可以兼容,图象质量较好,但是设备复杂,亮度与色度信号往往存在相互干扰。

顺序-同时制是上述两种制式的组合。例如,可将一个基色信号经常传送,而将另两个基色信号依次顺序传送,然后在显像管中合成彩色图象。其优缺点与同时制相同。

在显象时,三种制式都利用了空间混色原理,顺序制还利用了时间混色原理。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NTSC 和PAL制式。

1.NTSC制式

NTSC制式,又简称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J与NTSC-US(又名NTSC-U/C)。

NTSC, named for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is the analog television system used in most of Ame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NTSC is also the name of the U.S. standardization body that developed the broadcast standard. The first NTSC standard was developed in 1941 and had no provision for color television.

In 1953 a second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NTSC standard was adopted, which allowed color broadcasting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tock of black-and-white receivers. Color information was added to the black-and-white image by adding a color subcarrier of 4.5 × 455/572 MHz (approximately 3.58 MHz) to the video signal. To reduce the visibility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chrominance signal and FM sound carrier required a slight reduction of the frame rate from 30 frames per second to 30/1.001 (approximately 29.97) frames per second, and changing the line frequency from 15,750 Hz to 15,750/1.001 Hz (approximately

15,734.26 Hz).

NTSC was the first widely adopted broadcast color system. After over a half-century of use, the vast majorityof over-the-air NTSC trans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replaced with ATSC on June 12, 2009, and will be, by August 31, 2011, in Canada.

ATSC is a set of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for digital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over terrestrial, cable, and satellite networks.

The ATSC standard wa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1990s by the Grand Alliance, a consortium of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hat assembled to develop a specification for what is now known

as HDTV. ATSC formats also include standard-definition formats, although initially only HDTV services were launched in the digital format.

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0像素,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

NTSC358 (or NTSC 3.58)

美国大部分电视所采用的NTSC制式为NTSC358, 其色副载波频率为3.58MHz,相位为180度。

当NTSC 443制式的视频接到NTSC358模式的电视时,其画面不再是彩色而是黑白。

Q: 什么是载波,什么是副载波?

载波Carrier:可通过调制来强制它的某些特征量仿随某个信号的特征值或另一个振荡的特征值而变化,通常是周期性的电振荡波。

副载波Sub-carrier

举个例子,首先你把信号调制在载波1上,出于某种原因,你决定对这个结果再进行一次调制,于是你用这个结果去调制另外一个更高频率的载波2。这里载波1就叫做副载波。

2.PAL 制式

PAL是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又称为帕尔制。所谓“逐行倒相”是指每行扫描线的彩色信号跟上一行倒相,其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PAL 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由西德在1967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也属于同时制。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3.PAL和NTSC制式区别

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像,画面将变成黑白,反过来也一样。

3.1帧频的不同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TSC制30个完整视频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

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3.2PAL制式和NTSC的分辨率

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20*480,在分辨率上PAL稍稍占有优势。

3.3PAL制式和NTSC 影片的音频

为了使PAL制影版的声音与视频同步,必须加快声音的播放速度了,效果可以类比磁带快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声音的声调会变高。PAL的音频就是这样一个“快放”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声音速度的变化只有4%,音调失真不会特别严重。

Edited on 19th-Jan-2011

Appendix A ---- Comparison of NTSC, PAL and SECAM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对比

应用对比

全名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

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

(法文: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

戏称

Never The Same Color

(不会出现一样的色彩)

System Essentially Contrary to

American Method

(本质上有别与美国的系统)

Shows Every Color All Murky

(把每一个颜色显示得模糊)

Perfect At Last

(终于完美了)

开发国家美国法国联邦德国(西德)成立时间1953年1966年1967年

细分格式6种:NTSC、NTSC-C、NTSC-J、

NTSC-M、NTSC-U、NTSC-Us

6种:SECAM、SECAM-B、SECAM-D、

SECAM-G、SECAM-K、SECAM-L

10种:PAL、PAL-B、PAL-D、PAL-G、

PAL-H、PAL-I、PAL-K、PAL-K1、PAL-

N、PAL-M

技术对比

圆场频率59.94 Hz 50 Hz 50 Hz

圆框扫描线525条625条625条

水平扫描频率15,734.264 Hz 15,625 Hz 15,625 Hz

亮度信号带宽 4.2 MHz 6.0 MHz 5.5 MHz 声音载波 4.5 MHz (System-M) 6.5 MHz (System-DK)

欧洲 5.5 MHz (System-BG)

英国 6.0 MHz (System-I) 色信号I、Q

D R +350K~-500K Hz

D B + 350 K~-350 K Hz

U ± V 系色信号(455/2)fH = 3.579545MHz

f D R 282fH = 4.2500MHz

f D B 272fH = 4.4065MHz

(1135/4)fH + fV/2 = 4.433618MHz 色信号调频方式相位及振幅正交调变 6.5 Hz

相位及振幅正交调变

(每隔一条线变换一次)

色差信号带宽

I=1.3 MHz

Q=0.6 MHz

f D R> 1.0 MHz

f D B > 1.0 MHz

U=1.3 MHz

V=1.3 MHz

系色信号相位-(B-Y)

f D R和f D B

每隔3条扫描线改变180o

U ± V

色信号控制不需要利用垂直归线时9条扫描线利用±180o摆动信号外加信号无f H / 2,f H / 4,f V,f V / 2 f H / 2修正闸控信号数字化较难最难容易

转换特性

NTSC<->PAL 容易

NTSC<->SECAM 较难

SECAM<->PAL 容易

SECAM<->NTSC 较难

PAL<->NTSC 容易

PAL<->SECAM 容易

操作方式繁琐最简单简单画面效果会闪烁细致较稳定兼容性最佳稍差佳

彩色同步频率 3.58 MHz 4.433 MHz 4.433 MHz

电视节目制作题型及答案

第一章简答题 一、(教育电视节目)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1.运动性:被摄主体和摄影机本身的运动将不断改变画面的结构; 2.整体性:系列镜头构图时应注意整体性; 3.时限性:因画面信息量大,时间长度不一样,电视画面构图应当简洁、明确; 4.多视点:电视画面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方位、角度和景别; 5.一次性:电视节目的画面固定性和构图处理要求一次性完成。 二、电视摄像中斜侧面方向拍摄的特点 斜侧面方向即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方向。 特点: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电视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斜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因而是摄影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三、试说明电动变焦距200M的作用 当开关被摄定为SERVO时,才可以使用电动变焦距。按压W端,可以拍摄广角图像:按压T端,可以拍摄长焦画面。用力按压焦距变化快,轻轻按压焦距变化慢。 四、摄像中仰摄的拍摄特点 1.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面以外; 2.仰摄地面的景物时,近景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而后景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仰摄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出现时,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 3.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透视集中的趋势。用广角镜头仰摄拍摄某些景物时,高耸的近景和被压缩的远景可造成强烈的透视对比。 五、瞬时光圈的调节方法 使用“瞬时光圈”时,应该先将光圈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并将目标图像位于所拍画面的中心,然后再按下“瞬时光圈”键,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所拍摄的主要目标充满寻像器。此时,摄像机依据寻像器内的图像信号水平自动调节光圈,使得信号峰值电平达到预定的标准。释放“瞬时光圈”键后,光圈即停留于此位置上,并恢复手动方式。 六、教育电视节目的种类 1.按性质任务分:思想品德、社会教育、教育新闻、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教学参考等; 2.按内容长度分:系列片、专题片、教学片段等; 3.按表达方式分:讲授型、图解型、示范性、表演型、综合型等。

第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原则

第一章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原则 第一节新闻性原则——新闻思维 一、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两层含义:其一,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分支,具有新闻的共性。电视新闻也是新进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同样遵循新闻的共同规律和原则。而且由于新闻实践的发展,新闻的定义自然延伸为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其二,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的个性,它以传播手段和传播符号两方面为代表阐释了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而只为自己所有的个性特征,即“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这就是区别于其他媒介新闻的关键。 电视新闻的外延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30分》等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指荧屏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二、电视新闻传播内在规律与电视新闻传播要素

电视新闻传者→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电视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受众→电视新闻传播效果(这些要素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 两点电视新闻规律性认识: 其一,电视新闻传者受电视新闻媒介和电视新闻观众制约,既要根据电视新闻媒介的特性和优势采制、传输新闻,又根据电视新闻受众的选择、接受电视新闻的特性有取舍、编码电视新闻信息。但是电视新闻传者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又具有反作用电视新闻媒介和电视新闻观众的特点。电视新闻传者可以改造、塑造电视新闻媒介,也可以引导电视新闻受众的注意力、提高电视新闻受众的素质水平 其二,电视新闻媒介的地位至关重要。 三、电视新闻制作与播出的新闻原则内涵 1、真实性:电视新闻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真实;画面组接真实;声画结合也要真实,文字游离画面、声画脱节都会造成总体形象上的不真实感。 2、时效性:一靠电视报道的技术基础。二靠电视新闻传者的时效意识和对新闻的敏锐洞察力。 3、公正性: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制新闻过程中,能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来构架新闻,而不是从记者个人的倾向和偏好出发。 4、社会性:一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益于社会的公共利益;二是要具有“社会公开”特质;三是需要观众参与到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 四、电视新闻传者的新闻思维 求新、求真、求有 第二节政治性原则(党性原则)——政治性思维 一、政治性原则(党性原则)的内涵 指电视新闻媒介和电视新闻传者在采制、编播电视新闻的活动中要以党的立场、观点、主张为是非标准和行动准则,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电视新闻媒介的根本性质。 二、电视新闻与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媒介和传者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外要闻总汇和舆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授课对象:(根据不同专业、讲授内容侧重点不同) 教学目的: 本课程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和电视节目构思与策划。重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要领,能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摄像机、编辑机及非线性编辑等制作设备的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为主,实习为辅。 授课学时:36学时。 授课时间: 授课教材:《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教师:孟群教授 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 第一周讲授2学时观摩2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第三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教学重点: 1、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了解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具体体现的方面。 2、数字电视系统构成。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如图1-2)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 3、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4、电视制作方式:ENG方式、EFP方式、ESP方式。 5、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周讲授6学时实习4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二章 ENG工作方式 第一节摄像机性能 第二节摄像机操作 第三节 ENG方式工作要点 教学目的: ENG工作方式特性, 熟练操作摄像机 教学重点: 1、摄像机是进行光电转换的设备,它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把彩色景物的光像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像,由摄像器件完成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编码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2、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CCD摄像器件常用的有IT方式、FT方式、FIT方式。 3、数字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菜单的调出与调整,白平衡的调节,电子快门的调节等实用性技能的掌握。 4、摄像机的使用要点及维护保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上机操作 第三周讲授4学时观摩4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三章电视节目策划 第一节电视节目类型 第二节电视节目策划 第三节电视节目编排 教学目的: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规律, 了解电视节目类型与编排 教学重点: 1、电视节目策划是一个以观众为出发点、以节目为产品、以提高收视率进而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媒体运作过程 2、影响策划的外围因素:受众分析电视特性价值判断 2、电视特性: 3、价值判断: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电视策划学 第一章

第一章电视策划 第一节:电视策划的界定、意义和方法 (一)电视策划的界定 电视策划是对于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电视策划的外延:从节目客观形态来看,可以分为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直至媒体整体形象策划几个层次; 从具体行为、职别来看,可谓分为电视节目类策划、电视管理类策划、电视广告类策划、电视产业类策划等方面; 从电视节目的类型来看,可以分为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电视剧策划、电视综艺节目策划等; 从电视节目样式来看,可以分为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电视直播节目策划,电视游戏节目策划、电视竞技节目策划等。 电视策划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一般学理(理念)、具体对策(策略)、可操作性技艺(方式、方法)。 二、电视策划的意义 (1)是竞争的需要。 (2)是建立在科学的、有依据的判断基础之上的。 三、电视策划的方法 (1)应该分析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 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 1)政治视角 电视媒体是国家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市场视角 3)文化视角 4)社会视角 5)科技视角 (2)应确立电视媒体的整体定位 内容定位 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定位 形象定位 (3)应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化对策 频道专业化:以特定内容、特定服务对象 构成的频道 品牌战略 媒体资产、资源管理 信息处理 第二节电视策划:节目—栏目—频道 1 电视节目策划:精品化概念 (1)“精品”概念的界定和由来 精品本是商业领域的词语,指高质量的产品。从1990年代开始,精品的概念逐步延伸到文化生产领域,一些品质较高、内容精到、形式精美的文化产品也被称之为精品。 从中国电视始创到今日,“高质量”一直都是电视从业者对电视节目生产、创作与之作的追求目标。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大纲

第一章概述 主要内容: 1.广播、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和时间) 广播: 迈克尔·法拉第(英)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提出麦克斯韦方程,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 海因里希·赫兹(德)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的正确性,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决定以赫兹座位无线电波频率单位 无线电通信技术:古格列莫·马可尼(意)、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俄) KDKA是第一个获得正式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11.2日开播 1923年出现第一款收音机 戴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电影: 1888发明了摄像机,16格每秒。诞生标志——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议员进站》 1894年美国开办了第一家电影院,1896年爱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把影片投射到银幕上。 无声电影(16格)《拳击》、《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 有声电影(24格)、《唐璜》1926(唱片配唱)、《爵士歌王》1927(歌唱、对白、声响)、《纽约之光》1928(100%有声电影)。 真正意义上的三色系统彩色片《名利场》(又译浮华世界)1935(客观色彩)此时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基本元素。也有人认为《红色沙漠》是第一部彩色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 《定军山》(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无声) 1913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3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8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 1953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视: 1900年,法国康斯坦丁?伯斯基创造了电视(Television)一词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1941年7月1日美国一家商业电视台第一个正式营业开播 1940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视机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彼得?戈得马研制成功。 1939年11月26日,德国转播德国-意大利两国足球比赛实况,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 1942年8月,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高度超过百米的电视发射塔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 1957年,我国开始筹建北京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电视广播,宣告了新中国电视事业正式诞生。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卫星“电星一号”,并利用它将美国本土的电视节目传送到巴黎、伦敦两地,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课件(全)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 第一章电视专题节目概述 第一节电视专题节目的概念 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 第二节电视专题节目的分类 一、分类标准 1.以创作形式分:专题类、综合类; 2.以功能服务性分:服务类、教学类; 3.以播出形式分:栏目类、非栏目类。 以单一其中之一作为分类标准,难以“涵盖周全”。专题节目界定会决定: 按节目的构成和表现形式为主的多标准进行分类。 二、分类 1.报道类(含纪录片) ⑴.纪实型①新闻性②文献性③文化性④综合性 ⑵.创意型①抒情性②表现性③哲理性④愉悦性 ⑶.政论型①评述性②思辩性③论证性 ⑷.访谈型①对话性②专访性③座谈性 ⑸.讲话型①报告性②发布性③礼仪性 2.栏目类 ⑴.对象型①军人节目②青少年节目③老年节目④妇女节目⑤残疾人节目⑥少数民族节目⑦港澳台胞节目⑧对外节目 ⑵.公共型①社会节目②经济节目③文化节目④体育节目⑤科技节目⑥卫生节目 ⑶.服务型①公益性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寻人启示广而告之节目预报 ②指导性示范节目时令节目 3.非栏目类 ⑴.特别节目型 ⑵.系列节目型 ⑶.连续节目型 ⑷.竞赛型①益智性②娱乐性③技能性 4.其它类 ⑴.主持人节目 ⑵.节目主持人

第二章专题片与纪录片 第三章电视专题片创作 第一节专题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细节和节奏 一、题材 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就是创作者从客观现实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料,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 1.熟悉生活 2.选择生活 3.深入开掘 4.选材要视野开阔 : 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小到一山一水、一人一事。诸如动物、植物、科教、人物传记、历史、风光、风俗、普通人生活、社会问题等等。 二、主题 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就是一个作品的中心思想。它是编导者对生活、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1.提炼主题 2.主题深刻、新颖、集中 三、结构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是指专题片的组织方式和内、外部构造。结构就是布局,是对具体材料的组织和安排。 1.结构内容:专题片的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构成作品结构的具体内容。开头的方法:一是“开门见山”,二是“先声夺人” 结尾的方法:一是总结全篇,深化主题;二是包含哲理,发人深省,委婉含蓄,余味无穷;三是自然的收尾,按事件发展,该结束或到了一定段落,不作任何评判。 中间部分: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2.结构类型: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错复合结构。 时间结构:以时间为轴线,按事物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安排材料。 空间结构:依据空间变化来排列、搭配各个部分的内容。 时空交错复合结构:令时空纵横交错,将古今中外同时纳入片中。 四、细节 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 1.细节的类别: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

(广告传媒)第一章数字电视时代的节目制作

第一章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制作 第一节数字时代的电视制作系统 一、数字电视系统的时代 广播电视发展经历了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时代的演进,数字化进展飞速。因模拟技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重点介绍数字技术。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是从CCIR-601建议开始,作为电视数字化的第一个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演播室设备的数字化。从D-1格式的录像机开始,D-2、D-3、D-4、D-5、D-6以及时基校正、电脑动画,特技切换等制作设备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时期。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给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接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数字化制作设备 演播室设备是电视台使用的专业设备,各电视台逐步数字化,电视台内部信号交换都是数据流。码率压缩技术的使用使演播室数字化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比如,DCT、数字BETACAM、DVCPRO、BETACAM SX、DIGITAL-S、DVCAM、数字卫星新闻采集(SDNG)、数字磁盘录像机、RAM录像机设备、电脑动画、非线性编辑系统、桌上演播室系统、视频服务器等制作设备。 2、数字化传输设备 在传输方面,码率压缩技术的突破和MPEG标准的建立作为电视数字化的第二个里程碑,使演播室到发射的整个传输系统的各个方面全面实现了数字化。从卫星直播开始,数字压缩方式已成为卫星广播的主流。有线电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压缩视频,提供可超过500套数字视频频道和60个模拟频道的服务,计算机多媒体业务和通信业务已经进入电视领域。 3、数字电视接收机 电视数字化对应的电视接收机有三种配置,即接收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机、接收有线电视的机顶盒(STB)和接收卫星数字电视的综合接收解码器(IRD)。后两者必须与普通电视机配合构成完整的全数字电视接收机。电视数字化是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电视广播实现全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全面数字化的结果是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分散化,以及信息业务的融合。因为数字化的发展使每个家庭和电视中心更容易地联系在一起。小型轻便的数字摄录机将可使普通人拍摄的新闻和节目直接传送到电视中心进而走进千家万户。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将导致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通信、广播和计算机)因广播电视数字化而最终融合,使多种业务能在各种通道中传送。信息和业务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图形、图像,而是多种格式和媒体的组合。 二、数字化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数字电视是指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字信息,然后进行处理,通过现有的有线网络传输到每家每户。数字电视信号经过机顶盒接收、解码、转换成普通A V信号供观众观看。如图1-1所示。

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总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教案 前言 《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是帮助读者掌握电视节目摄制理论和制作技术、电视编导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一本实用教材。 电视节目是综合性的艺术创作,不仅应用诸多技术手段,如摄影、摄像、光电技术等, 而且以艺术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文学等为制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世纪,电视技 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应用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制作技术与手段, 高科技的力量使电视更具表现力。为此,对电视节目摄制理论与制作技术的研究需要在原 有基础之上不断深入与拓展,以便及时反映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媒体的融合和拓展,尤其是“入世”后国际电视业所带来的强大 冲击,使电视传媒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生产的策划者、组 织者、领导者,是优秀电视作品创作的核心。要实现电视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国 电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编导的创作水准。目前,我国诸多所高校 在电视节目制作、新 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导演创作等专业都开设了《电视编导》课程。但现今市场 上有关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书籍极为匮乏,针对性也不够强,符合 教学使用的同类学习教材更是亟需。为适应在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推动下,电视节目 制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电视节目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多年从事《电视编导》、《美术基础》、《艺术概论》、《电视摄像》、《电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影视作品分析》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和多方位的实践基础之上,同时研读大量相关书籍,融注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累,编写出《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该教材填补了目前国内诸多专业电视编导课程使用教材的空白。《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为优化,以期能从更高的层次透析、驾驭电视节目的艺术创作与编导,对推进电视

电视综艺节目概述

第六章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主讲人:艾老师 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界定、发展与类型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综艺节目时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电子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构成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可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之后产生新的艺术效果,既保留原有艺术形态的艺术价值,有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使之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一种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感受的电视节目形态,故而也可以称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它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艺术样式、广泛的参与性等特点。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类型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以电视综艺栏目和电视综艺晚会为主的阶段 所谓电视综艺栏目:主要是指以栏目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持人的主持串联,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经过电视杂志化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文艺形态。 电视综艺晚会:是指以电视播出的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艺术样式,通过电子技术手电的制作,对各种文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组织和串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给观众以综合审美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综艺晚会一般观演空间比较大,可容纳的演员与观众较多,现场效果追求演员和观众的互动。电视综艺晚会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节庆综艺晚会、主题综艺晚会、行业综艺晚会等。 这个阶段受到关注的是从1983年起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电视节目内容以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节目形式比较固定,虽然有时也出现主持人向观众文化等环节,但观众基本不能参与到节目中去,与观众有较大举例。内容缺乏亲和力,形式缺少变化,与观众缺少互动成为传统综艺节目的硬伤。 (二)以电视游戏娱乐节目为主的阶段 1997年,电视湘军模仿港台节目制作《快乐大本营》以及1998年推出《玫瑰之约》。此后内地以“欢乐”、“快乐”和“速配”为主题的节目掀起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第二次浪潮。 这一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观众甚至有直接参与节目的机会。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令观众耳目一新,但简单的游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知识竞技类为主的益智类节目代替。 1999年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欢乐总动员》,掀起一股“快乐”“欢乐”浪潮,但是由于被过度克隆和复制,逐渐走向低潮。 从2004年开始,《快乐大本营》逐渐淡化明星套路,越来越强调海选、真人秀、PK邓新概念,突出全民欢乐。(三)以益智博彩类节目为主的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以知识竞技类为主,强调平民参与和物质奖励,并且制作门槛不高,各大电视台纷纷制作词类节目,全国上下又掀起了全民竞猜的浪潮。 代表节目:1999年央视引进英国大型娱乐博彩类节目《GOBINGO》经过本土化处理后推出《幸运52》,以及后来的《开心辞典》等。 (四)以真人秀节目为主的阶段 国内最早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是广东电视台2000年的《生存大挑战》。但是这种野外生存类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并没有受到追捧。 直到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梦想中国》三箭齐发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引发了真人秀的浪潮。 此后,《非常6+1》、《星光大道》、《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等,通过自身的摸索和借鉴境外的相关节目,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中国内地娱乐节目的主流。

电视节目制作

名词解释 1、电视节目编辑:电视节目的编辑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的剪接点(编辑点)进行组合、排列,包括对声音(同期声、解说词、音乐、效果声等)进行设计和处理,以彻底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 2、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 3、特写聚焦法:镜头对准被摄体,将变焦推至特写,再旋转聚焦环,在寻像器中观察,使景物清晰,这样在拍摄进程中物体基本一致保持清晰。 4、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5、线条透视规律:A.远近不同,景物形状大小不同。(近大远小); B.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相互平行的线条,在视点上看过去,向中间主点聚集,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成为一点。 (近分远合); C.近处的物体轮廓线条清晰,特征明显;越远越模糊甚至无法看清.(近清晰,远模糊)。 6、电子编辑:是电视镜头组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用两台编辑录像机进行有选择的复制方法,一台重放素材带,将选好的素材镜头顺序录制到录像机内的磁带上并保证连接点准确和稳定。 7、蒙太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按一定的思维逻辑和顺序,将一个个零散镜头组接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节目。 8、镜头:电视摄像机从开始拍摄到停止拍摄期间所取得的连贯片段。 9、轴线规律:在拍摄时为了保证在一组相互连接的镜头中的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就是摄像时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律。 10、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解释并画图)在轴线一侧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位置构成一个底边与轴线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机位可以设置在三个顶端上,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形机位布局。 简答题 1、简述电子编辑的流程。

电视节目制作无线传输方法概述

电视节目制作无线传输方法概述 在专业节目制作过程中 ,现场视频及音频信号往往要 以长长的数据线缆来传输,在同等条件下,无论是信号稳定性还是安全性都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同时,对于很多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和场地条件铺设线缆,导致第一手影像资料不能及时发回制作中心本部,也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而由记者人肉带回的素材经过剪辑播出,此时的“新闻”早已成了“ 1 日间“,空间和时间成为制约信息传输的重要阻碍。传统的电视直播的传输为有线和无线,有线又分为电缆和光缆的不同介质,无线则分为微波和卫星、 3G/4G、Wi-Fi 等传输方式。本文将简单阐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各类无线传输方式,对读者进行简单普及。 微波、卫星近几十年,随着微波及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 电视台等专业影像生产部门,终于可以摆脱不得不依赖数据线缆传输信号的尴尬境地。存重大事件的突发现场,在异地新闻直播环节,存体育比赛等大型项目的转播活动中,通过租用卫星讯道,存地面绎由信号基站,将视频及音频信息上传至卫星,再传输到电视台内,经过剪辑发送给干家万户。 实际上卫星传输技术与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并不是那

么遥不可及,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电视节日、接打电话等都是通过卫星进行传输的。进入数字时代,未经压缩的各类数字视频及音频数据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如今世界上几个国家已 经提前进入4K播出阶段,随着4K的普及,史大规模的数据 量也对传输能力提出了更多挑战部无损音乐要40M 左右, 全高清标准时长的电影要20G大小,而部4K影片的数据量更是要200G 之多。不单只是提高网络传输带宽,发现和利用更高技术水平的传输技术势在必行,因此不少影音厂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卫星传输技术上。 卫星传输技术都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来传输数字信 其优势有很多: 1、覆盖面广.只需要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能实现令球覆 2、传输容量 大,带宽灵活性强:卫星传输其带宽具有 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现行的卫星带宽般最高可达到54M,这 带宽足以将压缩过的4K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端, 3、安全性高:卫星传输数据都会加密。 4、客户瑞成本低.相比光纤、数据线缆等传输手而言 卫星传输需要接收成本是极低的。 在去年的巴西世界杯上,FIFA世界杯组委会与巴西国家 电视台、索尼欧洲等部门联合将四场比赛以4K的方式进行 了直播,采用的方法是将路UHD信号切割至四路HD信号, 将每一路高清信号压缩至8Mbps,再通过地面基站上传至卫 星,经过加密传输到目标播放地的接收端,通过特有的融合技术把四个全高清画面拼接回UHD 超高清画面,经过解码后的视频仅占用带宽32MbpS 左右。 3G/4G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复习过程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当今电视已进入策划的时代,电视节目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策划的竞争,电视最缺的人才也就是策划的人才,学好策划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立身广播电视行业,成为智囊团的重要一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部分学生对策划这个名词有个广义的理解,对电视策划特点以及策划人业务能力有个较深的认识,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策划、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等深入的学习,为未来从事电视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突出本专业课程的特色,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把电视节目策划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到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经常与学生们探讨策划人的业务能力,并深入到具体的案例操作中。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策划概述 1、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组成和作用;及我国策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重难点:掌握电视栏目的含义,了解电视栏目策划的重要意义及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电视策划对电视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电视节目策划原则及方法 1、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够分析电视频道的目标和定位。 2、重难点: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中的背景因素,特别是电视节目策划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电视节目文本撰写 1、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节目文本的撰写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2、重难点: 电视节目文本的写作,能够根据电视传播的特点及节目内容和风格进行策划和创作。 第四章电视节目策划书的撰写 1、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电视节目策划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2、重难点: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完成电视脚本特别是分镜头脚本的撰写。 第五章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1、教学目的 掌握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论; 了解新闻策划的程序和方法 2、重、难点 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应重点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类型。难点是学会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流程和策划技巧。 第六章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 1、教学目的 掌握谈话节目的分类; 了解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方案的编写 2、重、难点: 了解谈话类节目的特点以及整个节目形态的发展流变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学会谈话类节目的前期策划。 第七章娱乐节目策划 1、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与分类; 各种类型的娱乐栏目策划。 2、重、难点: 了解娱乐节目的发展过程,并对于近年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盛行的原因和背景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难点是掌握娱乐节目的特点,及观众的收视心理的把握,进而能够对娱乐类节目策划做一些尝试。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策划概述 1.策划的概念 2.电视策划的意义 3.电视策划的方法 4.电视节目策划 5.电视栏目策划 6.电视频道策划 作业: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1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 电视节目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内容越来越广泛。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节目的特性和规律,也是制作节目、办好节目的依据。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分类形式通常是按传播功能与传播内容,将电视节目分为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教育知识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等。按节目体裁分类有信息类、专题类、综合类节目等;而按节目播出方式则经历了由影片播出、录像播出到现场播山等形式的发展。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方式的节目代表着现阶段节目形式发展的趋向。 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历来与科技发展同步,在电视摄像,制作、传送和播出等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其性能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电视节目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节目形态随之而来的发展和变化则标志着电视特性渐趋完备,传播范围和影响日益扩大,与受众距离逐步缩小。 电视节目制作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但其制作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体现在节目信号载体、制作场所。播出方式、设备数量规模大小等方面。例如,按储存信号载体区分的制作方式有影片制作方式、录像制作方式和数字信号方式;按播出时效区分有现场直播法、录像带编辑法;按制作场所区分有演播空制作方式和现场制作方式;按设备数量区分有多机制什方式和单机制作方式。 一.影片制作方式 早期的电视节目全部采用电影胶片拍撮和制作,经历过黑白影片和彩色影片两个阶段,16mm电影摄影机的问世,以其轻便、灵活和耗费低廉的优势,很快取代了用35mm电影摄影机制作电视影片的方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工具。16mm影片制作的图像清晰度高,影片宽容度范围大,每幅图像的像素高达一百多万个。画面中的像素分解得越细小则像素越多,像素越多画面的清晰度就越高,而电视的每帧画面由625行扫描行构成的像素只有约50万个,只有提高扫描行数,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才能超越电影胶片的清晰度。此外,用摄影机拍摄可以单人操作,灵活方便,即使在缺少电源的地方也可以用发条驱动使用。但缺点是摄影和录音通常要分开进行,编辑时声画难以同步,声音制作大部分依靠后期配音,现场声运用很不方便。而且,影片拍摄后必须经过冲洗加工、编辑和配音合成等阶段,周期较长。由于无法在拍摄的同时知道画面效果,较难控制图像拍摄质量,对摄影师的拍摄水平要求很高。 二.录像制作方式 这是采用摄像机拍摄,将光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以磁带记录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录像磁带代替了电影胶片成为图像和声音信号录制,储存和播放的载体,以录像带为基础的录制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录像系统到数字录像系统的发展,模拟录像方式是把信号的模拟量(即信号的幅度变化与电压或电流的振幅成正比例)直接实现调频后记录在磁带上;数字录像方式是先把信号的模拟量变成相应的数字量,经过调频后记录在磁带上,重放时经过阶D/A 转换器(数/模转换器)解调,还原为模拟信号。录像机处理和记录信号的方式又分为复合方式,Y/C分量方式和RGR方式,复合系统把彩色信号和亮度信号录制在同一磁迹上,重放时输出复合彩色电视信号;分量信号系统则把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开处理和传送,它消除了复合录像系统中存在的亮度信号和彩色信号互相干扰等问题,提高了画面清晰度和信噪比;RGB系统将红绿蓝三个信号分开处理和传送,它的优点是即使信号经过多次转录,其质量也不会随之下降。 与影片制作相比,录像制作方式的优点是声画同步,录像机能同步记录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编辑时既可以同时组合原始的声画信号,也可以单独插入新的声音或图像信号,从而能够重组声画关系并延伸声画的含义,丰富了节目的表现空间。采用录像制作,在拍摄时可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52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英文名称:Television editing and program production 学分: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广播电视新闻学 一、课程说明 ㈠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本大纲依据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结合该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省级广播电视新闻部门的实际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将前沿内容充实教学。它以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电视编辑工作和画面编辑理论和原则。 ㈡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每个问题从概念入手,理解其内涵、特征、要求,抓住重点,融会贯通。学生能充分认识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进一步了解电视编辑工作。学生既要掌握电视编辑的理论,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能了解到国内外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最新动态、了解电视制作的最新理论,认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课程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培养未来的从业者在节目创作中的个性、想象力和美学追求。作为一个复杂的创作环节,电视编辑涉及节目的选题、构思、采访、拍摄、后期编辑、文稿创作、混录合成等诸多内容。由于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同,对电视编辑的要求也不同。电视创作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运用独特的电视语言,以蒙太奇的思维方式反映生活,并调用光线、色彩、运动等造型手段,实现艺术化表现。 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难点是蒙太奇理论及电子编辑系统的操作。

㈣知识范围与相关课程 学生应具备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知识,了解电视艺术和观众需要,熟悉节目策划的有关内容。相关课程有《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艺术理论》《舆论学》《受众心理学》《电视节目策划》。 ㈤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张晓峰著《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参考书:《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节目制作基础》陈思善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编辑与后期制作》(美)加里·安德森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制作》李平云中国电影出版社 ㈥教学进度 每周3学时,18周共计54学时。讲授侧重电视编辑部分,节目制作部分与“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5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节目制作有电子新闻采集ENG、电子现场制作EFP、演播室制作ESP等3种主要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讲,电视节目制作包含前期采访拍摄、后期编辑制作2大阶段,具体分为四个环节,即形成稿本、前期准备、录制、后期合成。 2、电视节目制作的两种体制,制片人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几种制片人制的比较:CCTV、广东模式、上海模式。 3、制片人的素质构成: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 二、思考题 1、什么是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2、电视节目的特性。 3、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及其内容。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汇总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1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 电视节目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内容越来越广泛。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节目的特性和规律,也是制作节目、办好节目的依据。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分类形式通常是按传播功能与传播内容,将电视节目分为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教育知识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等。按节目体裁分类有信息类、专题类、综合类节目等;而按节目播出方式则经历了由影片播出、录像播出到现场播山等形式的发展。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方式的节目代表着现阶段节目形式发展的趋向。 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历来与科技发展同步,在电视摄像,制作、传送和播出等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其性能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电视节目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节目形态随之而来的发展和变化则标志着电视特性渐趋完备,传播范围和影响日益扩大,与受众距离逐步缩小。 电视节目制作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但其制作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体现在节目信号载体、制作场所。播出方式、设备数量规模大小等方面。例如,按储存信号载体区分的制作方式有影片制作方式、录像制作方式和数字信号方式;按播出时效区分有现场直播法、录像带编辑法;按制作场所区分有演播空制作方式和现场制作方式;按设备数量区分有多机制什方式和单机制作方式。 一.影片制作方式 早期的电视节目全部采用电影胶片拍撮和制作,经历过黑白影片和彩色影片两个阶段, 16mm电影摄影机的问世,以其轻便、灵活和耗费低廉的优势,很快取代了用35mm电影摄影机制作电视影片的方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工具。16mm影片制作的图像清晰度高,影片宽容度范围大,每幅图像的像素高达一百多万个。画面中的像素分解得越细小则像素越多,像素越多画面的清晰度就越高,而电视的每帧画面由625行扫描行构成的像素只有约50万个,只有提高扫描行数,发展高清晰度,电视

第一章 电视制作概况

第一章电视制作概况 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的回顾 电视制作:广义上讲包括制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全过程;狭义上讲,人们有时专指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电视台主要由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两大部分组成。 节目制作:完成各类节目带的制作过程 节目播出:将节目制作部门完成的节目带顺序播出 电视制作,包括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 电视制作的过程常常可以分为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和编辑混录三个制作阶段。 我们沿用电影制作的观念,电视节目制作通常可以分为前期制作(包括构思、采拍,是指在台内演播室中进行节目摄录和对现场或野外素材摄录)和后期制作(包括编辑、合成,是指对前期拍摄的节目素材进行电子编辑、加特技效果、叠加字幕或图形、配音配乐以及播出节目带复制等一系列加工处理)两个基本过程。 一、直播与录播的回顾 录像机的出现解决了电视节目的存储和复制问题,提供了电视节目的简单传递交流手段和方便地实现“延时重播”,节目的播出由单一的直播转向录播。 录像机更成功的应用还在于能将片段的镜头素材编辑成整段节目。 录像机的出现带来了电视创作的繁荣时代,也带来了新闻节目制作、广告片制作和动画片制作的繁荣时代,带来了电视节目由单一的直播类转向直播、节目录制等多节目源阶段。 二、电视制作手段 电视节目分类(从内容上看):新闻、栏目、专题、教育、文艺、体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综艺晚会、实况直播等节目。 电视节目的制作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和录像制作。 1、实况直播 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同步进行广播的形式。 特点:制作和广播的同步合一。 (1)同步性:同步传播迅速及时。 (2)现场性:电视直播最直接地将生动形象的现场展现在观众面前,真正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即兴性:新闻事件的直播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 (4)参与性:电视直播与现场信息的同步性,使观众与现场减少了距离感,一起关注现场实践的发展变化。 实况直播分为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两种。 实况直播的形式,可以使用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设在演播中心中心主控室或转播车里的导播台将图像、声音进行即时处理,再通过电缆、微波传送到电视台广播出去。也可以使用单台摄像机不经切换,把实况信号直接传送下出去。 2、电视影片制作 在录像机出现之前,电视节目制作大量采用电影胶片来摄制,然后通过电视电影机播出。具有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