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食物网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食物链和食物网》

探究二: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 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 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吃草籽鸟
禾谷类 昆虫 兔
三 (1)请用箭头连接出食物网,共—条食物链。 (2)选择一条食物链,依次指出生产者、初 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鹰在食物网中的 三级 次级 消费级别分别是 和 消费者。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竞猜成语 黄 雀 在 后 螳 螂 捕 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描述了不同种 生物之间的哪 种关系?
捕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生物富集 食物网
学习目标:
1、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3、能准确判断一个食物网所包含的 食物链的数目。 4、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 物链不断积累,解释生物富集现象 。
禾谷类→昆虫→食虫鸟→老鹰
食虫鸟
老鹰
1.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
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 食物,所以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条食 物链上。 2.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 种渠道进行的。
图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A微小的 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 虫→ D小鱼→E大鱼。
图中的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 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 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
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1)如图这些积累了很多毒物质的鱼被人 人会中毒 的后果。 吃了,会产生_______ (2)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 食物链 的不 空气、水、土壤 ___________ 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 断积累,使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 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 越多,_____ 受害 越大。 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 交织 在一起,这样就形成 链,它们是相互___ 食物网 了___ 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常考点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常考点单选题1、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C与生物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C.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D.该食物网不完整,还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答案:C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A.根据题图的食物网,C、E之间不仅有捕食关系,它们还都以B为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故也是竞争关系,A 不符合题意。
B.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A→B→C;A→B→E→C;A→D→B→C;A→D→B→E→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
故题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C,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C符合题意。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故食物网中不含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智能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和繁殖、不需要营养物质等,所以不是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6章 第2节 食物网课件

“野味”。2、下列哪组生物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4、在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 食物链是()。5、如果人类大量(dàliàng)捕杀狐、鹰,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
Image
12/11/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生 命、保护自然, 真正与自然 和谐发展。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2节 食物网。在能量金字 塔中,从某一食物层到更高一级的食物层,能量是如何变化的。食草鱼体内的含量是河水的66万
田鼠是农田害兽。过去农田里的田鼠数量比较稳 定。据调查,近几年有些地方农田里的田鼠数量猛 增,如某地每年农田受鼠害面积达13.5万公顷,给 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讨论:你认为食用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受田鼠毁 坏有关系吗?请你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讨论(tǎolùn)
鹰
蛇
鸡
青蛙
青草
(qīngcǎo)
蚱蜢
(zhàměng)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能量 金字塔 (néngliàng)
在能量 金 (néngliàng) 字塔中,从某一食 物层到更高一级 的食物层,能量 是如何变化 (néngliàng) 的?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 行的,同时,一些有害物质也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以杀虫剂DDT为例,DDT进入水体后,如果某河水 中DDT的含量为3×10-12,那么(nà me),浮游生物体内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食物网教案新版

第2节食物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难点: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二)学习新课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1、绘制食物网。
食物链中相同种类的生物重叠起来,组合形成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
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
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2、看书p101的图6-7,思考讨论题。
1.该食物网中哪些是草食性动物?哪些是肉食性动物?2.该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3.假设青草全部枯死,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老鼠的数量大量减少,将会引起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二、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看书p102页的图6-8,思考讨论题。
分析食物链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讲述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①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②能量是逐渐递减的。
三、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一)学生先看p103-104两则资料一、资料二的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第一单元1.2.2.2食物链和食物网

释疑解惑 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 (1)只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
参与其中。 阳光→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2)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本系统中的最高级的消费者。 蝉→螳螂→黄雀(×) 树→蝉→螳螂(×)
释疑解惑
(3)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树←蝉←螳螂←黄雀(×)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正确写法 树→蝉→螳螂→黄雀(√)
核心笔记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自__动__调__节__能__力____,但这 种调节能力是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__的。如果外界 __干__扰____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__破__坏____。
核心笔记
特别提醒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营养结构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 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练基础
4.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
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该
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练基础
【点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5条:草→兔→狐;草→兔→ 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答案】C
D.鹰的数量不会变
练基础
【点拨】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鹰” 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短时间内鼠的数量 将大量增加,鹰的数量大量减少,草会由于取食者 鼠的增加而减少,草场会被破坏。 【答案】A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
4.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庭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存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的动植物种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食物网。
在此基础上,我会简要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它们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导入过程,学生将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食物链的概念与组成:讲解食物链的定义,以及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实例解释食物链的组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食物链的基本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针对课堂讨论的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并结合实例说明这些措施的实际意义。
4.学生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探讨以下主题:“如何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求学生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分析现有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要求学生整理资料,以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6.2食物网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5.能够运用食物网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调查:学生通过观察城市公园中的动植物,调查和收集有关食物网构成的数据,培养观察和调查能力。
2.分析与推理:学生通过分析城市公园食物网的实例,掌握食物网的基本原理,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4.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公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园中的生物。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食物链吗?食物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好奇心。
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奥秘。”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食物网的基本原理,加深对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
4.强调食物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公园食物网的小论文。
2.提醒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注意食物网的构成、特点和作用,以及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的基本构成。
2.讲解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网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4.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讲解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食物网并学会绘制食物网 2、学会分析资料,用语言归纳总结物质和
能量流动的规律 3、学会运用提供的资料,分析当生态系统中
的某一生物成分数量发生变化时,其他 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带来 什么样的后果。
课堂抢答
4、在“草→蚱蜢→食虫鸟→蛇”这条食物 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 )
A.草 B.蚱蜢 C.食虫鸟 D.土壤
5、20世纪中期,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 使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 生物体内。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你认 为下列生物中,体内DDT含量较高 的是 (B )
A.小虾 B.企鹅 C.植食性鱼类 D.浮游植物
1)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 接,形成了 食物网 。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 通过 食物关系 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映 了 物质 和 能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情况。
3)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一般是 ( A) 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②近60年每公顷土地捉到的田鼠数量统计资料
15
13只 14只 15只
10
8只
5 4只 4只
0 1954年
1963年
1975年
1983年
1993年
2002年
资料二 “打狼”
20世纪初,因为狼是鹿的 天敌,美国的一个州为了 保护鹿群,曾对狼进行大 量捕杀。一开始,得到保 护的鹿迅速繁殖,在短时 间内总数超过10万只。但 好景不长,森林中的树木 草地遭到极大破坏,鹿的 数量大减。
角色扮演游戏
道具:代表各种生物的头饰和绳子
游戏规则:6名同学戴好头饰分别 扮演青草、小兔、老鼠、蛇、 黄鼠狼和鹰,然后用绳子标出 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第4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2节 食物网
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 张泉波
学习任务1:仔细阅读课本79页相关内容,同时结合6 位同学的 “角色扮演”游戏,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食物网?
2)画出“角色扮演”中的食物网,并数一数在你连接的 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
3)如果由于长时间的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青草全 都枯死了,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
4)由于人类的捕杀,蛇的数量急剧减少,那么在这个 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食物网
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 来,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 起来,形成了一个营养关系复杂 的网状结构,这个网就是食物网
1)为什么水俣镇的人们会出现那样的症状呢?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 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呢?
学习任务3:仔细阅读课本81页上面的两则资料: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
1)根据资料1,你认为食用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受毁坏有 关系吗?请你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尝试写出相关食物链)
总结归纳得出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 流动的方向以及能量流动的规律。
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流动方向: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 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能量流动规律:逐级递减。
分析资料,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间:2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材料:1953~1956
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
学习任务2:分析材料,总结规律。 材料1:老虎以羊和鹿为食物,羊、鹿以草为食 物,能量则沿着草→羊和鹿→老虎这一食物链很 快减少,可供老虎的食物能量不多,老虎的数量 也就不多。所以,我国一向有“一山不容二虎”
的 说法。 材料2:在一个池塘里,要有500千克浮游植物才 能维持50千克浮游动物的生活,这50千克浮游动 物才够5千克鱼的食料,而这5千克鱼只能使18岁 的青年人增加0.5千克体重。
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
毒。
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
纷跳海自杀。1956年,有人出现了与猫相似的症状。直
到1991年,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
死亡。[注]汞是一种重金属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内
不容易随身体代谢排出,容易在生物体内堆积
分析问题:
2)根据资料2,你认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什 么作用?捕杀狼与保护鹿有矛盾吗?
3)通过这两个资料的分析,谈谈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 和谐发展。
1.分析图表:表味①与田②鼠之毁间坏有农什田么有联关系系吗吗??食用野
①某市场每日野生动物交易统计表
动物种类
猫头鹰等
蛇类
交易额
1040只 1700~228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