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数据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袁艺;马玉玲【摘要】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Making use of the yearly stat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of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9 as arranged and ra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d the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values and relative values of variation in disaster loss data and the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y adopting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re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different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since 1978 is remarkable; Overall, the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has decreased remarkably,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s increased slightly, whereas a conspicuous rising tendency has beenwitnessed in the other major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since the 1980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except number of deaths and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ve all witnessed a rising tendency.There is a relatively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fluctuation in terms of the intensity of natural disaster losses in China, bu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relatively slighter.These variations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main disaster types of each year and whether a year is a major disaster year or not.All the indicators have shown a rising tendency, except the number of deaths.The fluctuation of intensity-representing indicators has been relatively strong and has a tendency to become stronger.These facts reflect a more frequent possibility of extreme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ing tendency of the intensities of these extreme events.【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5页(P65-68,82)【关键词】中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灾情指标【作者】袁艺;马玉玲【作者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1]。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二) 区域性寒潮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三) 全国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四) 区域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 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 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 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 冷空气”
其他
7%
台风、冰雹
11%
洪涝
27%
干旱
55%
1989—— 2002 年平均各
类气象灾害引起的受灾面 积与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的 百分比 ( 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
)
雨 涝
是由于长时间降水偏 多,使农田受淹、江河 洪水泛滥, 从而造成 工农业生产严重损失, 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
是中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 灾害, 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 损失的27. 5%, 个别严重雨 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平 均每年洪涝受灾耕地约 0.07×108 ~ 0. 1 ×108 hm2 ( 1. 0~ 1. 5 亿亩)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青、藏及川西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小结
海洋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东部 中部 西部 青藏高原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及川西北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历年台风记录

历年台风记录一、前言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问题,其中台风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都有很多台风来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历年台风记录对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球台风分布情况全球范围内,热带气旋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形成并发展。
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台风区域之一。
每年西北太平洋都会产生20-30个台风,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我国则处于西北太平洋地区,每年受到影响的台风数量也非常多。
三、历年我国台风记录1.1950年代1951年至1959年期间,共有76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即超强台风)的有3个。
2.1960年代1960年至1969年期间,共有110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5个。
3.1970年代1970年至1979年期间,共有108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5个。
4.1980年代1980年至1989年期间,共有127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7个。
5.1990年代1990年至1999年期间,共有142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7个。
6.2000年代2000年至2009年期间,共有154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8个。
7.2010年代2010年至2019年期间,共有163个台风经过中国海域,其中强度超过12级的有10个。
四、近几十年我国台风情况分析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十年来受到影响的台风数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21世纪以来,每一年都会出现多达20-30个以上的台风。
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为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而人类活动也加剧了自然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趋势。
例如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等行为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五、如何应对台风台风来袭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统计

2002年,欧洲两次遭遇洪水袭击,造成32亿美元的损失。
袭击美国的龙卷风造成的损失达15亿美元。
席卷加勒比海和美国的“莉莉”飓风,导致损失6.5亿.洲南部和中部严重缺水,美国有37%的地区遭受严重旱灾。
印度和尼日尔则水、旱灾害同时发生,印度的酷热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导致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灾害是3月份在阿富汗北部发生的地震,共2000人死亡。
2003年,全球有超过5万人被地震、洪水、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夺去生命。
其中,2月在中国新疆伽师-巴楚发生的里氏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及重大财产损失;5月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的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12月在伊朗克尔曼省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至少造成3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
2004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为366件,死亡人数约32万人。
2005年,2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大雨、泥石流和雪崩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030人。
3月份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600人。
7月份发生在印度的水灾和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50人。
8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巴哈马群岛的“卡特里娜”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93人。
9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古巴的“丽塔”飓风共造成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10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的地震、余震及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87000人。
10月份发生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斯坦”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600人。
2006年,据联合国网站报道,统计显示,在2006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风暴和30次极端气温灾害,丧生人数是21342人。
平均每天至少一场天灾2万多人死亡。
2007年,11月15日孟加拉国热带风暴“锡德”侵袭孟加拉国南部,同样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时速高达100多英里的风暴将电线刮断,把树木连根拔起,并将大量房屋吹倒。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

灾害医疗救援组织体系
医疗救援 组织体系
医疗卫生救
援领导小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
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验伤
❖现场早期检伤方法:
(二)简明检伤分类法 1、第一步:行动检查
指引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到一指定区域(绿区) 此类伤者均属于第三优先 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处继续检查
2、第二步:呼吸检查
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者进行呼吸检查 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通畅(须同时小心保护颈椎),可以
用提颌法等 如没有呼吸=黑
故
事故
坏事
故
火
通信、 信息网
灾
络生产 等
突发环境 事件
和生态破 坏事故
事故灾难
三、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传染病疫情
鼠疫、炭疽、霍乱、 流感等
公
共
重大动植物疫情
卫
生
事
件
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
口蹄疫、高致病 性禽流感等
群体食物中毒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初期SARS
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重大群体性 事件
温区(warm zone,黄区)是紧挨热区外的地域。在该 区域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适宜的个体防护装置避免二 次污染。一般以黄色警示线将其与外面的地域分隔 开来,该警示线也称洗消线,所有离开此区域的人 必须在该线处进行洗消处理。
冷区(cold zone,绿区)是洗消线以外的地 域。患者的抢救治疗、应急支持、指挥机 构设在此区。
中国历年自然灾害损失数据.xls

132
6499
1990 29348 18634
7338 579.2
129
5804
1991 41941 28833
7315 1308.5
549
6725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37174 37541 43799 24215 32305 47886 35216 35319 45652.3 37255.9 37841.8
24954 20929 25398 13509 20104 32949 21763 22664 27927.6 26040.1 23052.8
5741 6125 8549 5561 7273 3212 5511 2966 3014 2583 2840
303.6 307.7 1054 1064 1216 511.3 2082.4 664.8 467.1 211.1 471.8
22989
10063
46.3
11804
5605
18175
7805
50.1
24596
14614
24914
10559
50.4
9422
4463
32981
17047
47.4
16390
8608
21097
8656
57.0
17328
10744
30423
17050
48.6
12734
7604
23455
10402
45.2
6927
1985 26446 21749
4394 2Biblioteka 0.51396061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地教091 张东婷09264145两汉的震灾——天灾与人祸交织的腰斩王朝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
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
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
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
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
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
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
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
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
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
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
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
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ious
60
17
24
14
38
特 大
Extraordinarily Serious
8
3
7
7
3
森林火灾受灾面积
Fire-affected Forest Area
8.8
4.6
4.8
45.1
14.2
(万公顷)
(10 000 hectares)
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
Forest Area Affected by Diseases,
Magnitude above 5 Richter Scale
9
11
4
17
9
海洋赤潮发生次数(次)
Occurrences of Red Tide(time)
28
77
79
119
96
森林火灾次数(次)
Occurrences of Forest Fire(time)
5934
4933
7527
10463
13466
13555
#滑 坡
Landslide
13431
3034
31247
10240
9130
崩 塌
Collapse
2945
583
3097
2604
2593
泥石流
Mudflow
1958
1539
4976
1549
1157
发生地震灾害次数(次)
Seismic Disasters(time)
10
12
5
21
11
#5.0级以上
851.9
839.0
841.2
888.7
944.8
(万公顷)
Pests and Rats(10 000 hectares)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面积
ForestArea Prevented and Cured
574.2
587.3
572.0
Hale Waihona Puke 582.9639.5(万公顷)
from Disease,Pests and Rats
2948.7
2629.7
1999.1
3487.2
(万元)
Incidents(10 000 yuan)
污染事故罚款总额
Penalty to Pollution Incidents
537.7
315.2
511.0
392.4
476.7
(万元)
(10 000 yuan)
2000-2004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数据
[大] [中] [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4 14:45共2606人浏览
指 标
Item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发生地质灾害起数(次)
Geological Disasters(time)
19653
5793
40246
15489
(10 000 hectares)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
Prevention and Cure Rate(%)
67
70
68
66
68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Incidents of Environmental
2411
1842
1921
1843
1441
次数 (次)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time)
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
1138
1096
1097
1042
753
大气污染
Air Pollution
864
576
597
654
569
海洋污染
Ocean Pollution
6
4
11
固体废物污染
Solid Wastes Pollution
103
39
109
56
47
噪声与震动危害
Noise and Vibration Pollution
266
80
97
50
36
其 他
Other
40
45
21
37
25
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Direct Economic Loss Due to
17808
12272
4641
3375
36366
(万元)
Pollution(10 000 yuan)
污染事故赔款总额
Reparations for Pollution
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