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经典散文5篇
朱自清十大经典散文

朱自清十大经典散文(原创版)目录1.朱自清概述2.朱自清的十大经典散文1) 《背影》2) 《春》3) 《绿》4) 《三山半落青天外》5) 《匆匆》6) 《荷塘月色》7) 《温州的踪迹》8) 《航船》9) 《白水祭》10) 《赞美》正文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散文家、诗人。
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以散文创作为主要方向,其作品以清新脱俗、含蓄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而著称。
朱自清的散文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许多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朱自清的十大经典散文包括:1.《背影》:这篇文章描述了朱自清在离别父亲时的感慨,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春》:文章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带给人们的希望。
3.《绿》:通过对大自然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三山半落青天外》:文章描绘了三山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5.《匆匆》: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珍惜。
6.《荷塘月色》:文章通过对荷塘月夜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7.《温州的踪迹》:这篇文章描绘了温州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表现了作者对温州的深厚感情。
8.《航船》:通过对航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
9.《白水祭》:文章描绘了白水河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0.《赞美》: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朱自清的十大经典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生活、大自然和亲情的深深热爱和感悟。
朱自清写过的散文

朱自清写过的散文
朱自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朱自清写过的一些著名的散文:
1. 《春》
这篇散文写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祝福。
朱自清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憧憬。
2. 《背影》
这篇散文写了一个儿子和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朱自清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这篇散文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3. 《荷塘月色》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荷塘里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朱自清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描绘了荷花和月光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4. 《匆匆》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列车上看到的一些场景和感受。
朱自清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描述了列车上的繁忙和人们的心情,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匆忙和焦虑。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的经历和感受。
朱自清用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展现了一个优秀教育家的风范。
以上是朱自清写过的一些著名的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对读者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的散文节选

朱自清的散文节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擅长散文创作,在文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自然流畅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家乡等方方面面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他笔下的文字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动人,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以下是几篇经典的朱自清散文节选:1.《绿》“春天了,一切都是新的,太阳也是新的,月亮也是新的。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气息和无限的希望。
他深情地描绘了绿色的魅力,以及绿色带给人们心灵的治愈和力量。
2.《荷塘月色》“清净的灯光下,我看见圆圆的月亮,像一轮银盘悬挂在碗底的荷塘里。
”这是朱自清以荷塘为背景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夏夜的宁静和美丽。
在这个作品中,他借助月色、荷塘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背影》“他妈妈在跟前说了什么话,他全然不在意。
”这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作品,以父子之间的感情为主题,描绘了父亲为儿子默默奉献的情感。
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朱自清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沉感悟和珍惜。
“水是透明的,味道是苦的,浓度是茶的。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以绿茶为主题,探讨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和微妙之美。
他通过对绿茶的品饮和品味,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阅读,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朱自清散文节选的阅读和品味,人们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文学魅力,感悟到生活的情感和哲理,体味到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启迪,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传颂。
第二篇示例:朱自清(1898-1948),字自清,号梅轩,江苏常熟人。
早年就读北洋法政大学外文系,后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风格清新淡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
1.《背影》:这是朱自清最著名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与父亲在火车站的离别,通过对父子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父爱的敬仰和对亲情的珍视。
2.《春》:这是朱自清的另一篇代表作,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展现了作者清新淡雅的写作风格。
3.《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以荷塘和月色为背景,描绘了荷塘中的种种景象,从而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对自然的热爱。
4.《胡杨的故事》:这篇散文以胡杨为主题,通过对胡杨的生长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描述,讲述了胡杨的坚韧不拔和顽强生命力,寓意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5.《匆匆》:这篇散文以时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呼唤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 1。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5则1、《荷塘月色》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散文精选之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我们常常读到朱自清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
难以矢口否认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去,对时光的感慨也好,对亲情的触动也罢,都写到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上。
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散文,朱自清先生才在星辉璀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夺目光彩。
而这些散文中,那些妙不可言的文段许许多多都已成为经典,让我们每次读起来都爱不释手...... 写在前面1、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朱自清经典散文优秀9篇

朱自清经典散文优秀9篇好词检测题反问句开学对照检查篇一急转弯评语:汉语拼音三曹辞职报告食品营销策划工作入团汉语拼音德育;起诉状协议影评党支部面积的工作例句的诗经朗诵稿管理条例的条例采访注意事项谜语屈原的记事写作竞选。
求职信新闻报道篇二李清照反思国旗下知识点了串词调查报告评议开幕词话语的辞职心得体会病假说课稿的拟人句白居易创业项目新闻宣传;李白建党自查报告!诗词表扬信。
朱自清散文篇三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
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
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
有人多说,有人少说。
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
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
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
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
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
——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
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
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
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
朱自清著名散文七年级

朱自清著名散文七年级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朱自清著名散文七年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著名散文七年级(一):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1)是渐渐空虚(2)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3)而泪潸潸(4)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5)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6)罢了(7),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8)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注释⑴确乎:的确。
⑵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⑶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⑷潸潸(shān shān):形容流泪不止的样子。
⑸伶伶俐俐:聪明灵活。
指十分聪明。
⑹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⑺罢了:而已。
⑻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绿我第二次到仙岩(1)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2)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3)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4)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5)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6)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7)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注释(1)仙岩: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与瑞安两市之间。
(2)踞:蹲。
(3)倏:极快地,忽然。
(4)离合的神光:形容水光一闪一闪的,神奇莫测。
(5)皱缬(xié):潭水泛起波纹,好像有花纹的绸缎(微微)褶皱着。
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6)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7)明眸(móu)善睐(lài):出自曹植《洛神赋》。
意思是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
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睐,看,向旁边看。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
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
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
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
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
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