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烃

合集下载

烃源岩及生排烃作用

烃源岩及生排烃作用

泥 质 岩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浅海台盆 浅海深水 台盆相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生物礁、滩、 坪—泻湖 滨 海
D2t
S
碳 酸 岩
14
南方烃源岩评价实例-江汉油田资料
二叠系有机碳含量对比表
层 位 岩 类 碳 酸 盐 岩 泥质岩 平均值 碳 酸 盐 岩 泥质岩 平均值 3.19 南盘江 十万山 中扬子 0.3~ 1.15 0.72 下扬子 0.28 0.28
专题4:
烃源岩及生排烃作用
1 2 3 4 高演化烃源岩评价问题 碳酸盐岩生排烃问题 烃源岩生排烃定量模拟 烃源岩分布预测
1
0 烃源岩评价基础
2
烃源岩,也叫生油岩或母岩。 Tissot(1978):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石油的岩石。 Hunt(1979):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过足以形成工业 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细粒沉积。(生烃、并排烃) 主要是低能带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质岩和碳酸岩盐岩沉积。
差生油层 浅湖 -滨海 相 腐植型 1.0-0.5 0.6-0.4 0.06-0.01 250-100 3-1
非生油层
半深湖 -浅 湖相 中间型 1.3-1.0 1.0-0.6 0.12-0.06 500-250 6-3
河流相 腐植型 1.0-0.5 <0.4 <0.01 <100 <1
4

有机质的类型
5
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分类
孢粉学分类 煤岩学 分类 显微组分 显微组分细分 Tissot分类 元素 分析 中国分类
原始H/C原子比 原始O/C原子比
藻质 壳 藻质体 藻质型(Ⅰ) 腐泥型(Ⅱ) 1.70-1.50 <0.1 >6 >50 >800 <40 >3.0 >1.20 海生、湖生

排烃效率计算参数的校正及其应用

排烃效率计算参数的校正及其应用

排烃效率计算参数的校正及其应用闫海洋;李理【摘要】近年来人们通常利用常规地化资料结合物质平衡法对排烃效率进行计算,但由于岩石热解实验流程的原因导致一部分沸点超过300℃的重烃和一部分胶质-沥青质高温热分解产生的烃进入到裂解烃S2中(此两部分记为ΔS2),使得残留烃量(S1)被评价低了,干酪根潜在生烃能力(S2)被评价高了,使得应用校正前的热解参数计算得到的排烃效率比真实值偏高。

利用已有的氯仿沥青“A”与族组成数据对热解参数进行校正,结合化学动力学法对松辽盆地J86井青一段泥岩进行了排烃效率计算。

结果表明校正前后的排烃效率差别很大,排烃效率计算中参数的校正非常有必要,J86井校正后排烃效率比校正前的低15.7%;且干酪根类型越差,校正前后排烃效率相差的越多,Ⅱ型干酪根热解参数校正前排烃效率比校正后的高69.8%。

%Expulsion efficiency is traditionally calculated by material balancing with standard geochemistry data. However, the original parameter values by rock pyrolysis experiment are inadequate for this way. Two keys neglected in the progress of rock pyrolysis experiment: heavy hydrocarbons with boiling points over 300℃, hydrocarbons formed dur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gum asphalt are considered partofS2(markedΔS2 ), which reduces the value of S1 and increases the value ofS2.Thus, expulsion efficiency obtained by primary pyrolysis parameters is higher than true value. In this paper, pyrolysis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then the expulsion efficiency of mudstones in QingⅠ Member of J 86#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corrected parameters and chemical kinetics.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expulsion efficiencies obtained by the correctedparameters and the original on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alibration of pyrolysis parameters is quite necessary. The data show that the expulsion efficiency of Jin 86# is decreased by 15.7%, and the poorer the kerogen type, the lower the reduction rate (kerogenⅡup to 69.8%).【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3页(P983-985)【关键词】排烃效率;原始生烃潜力恢复;S2校正;化学动力学【作者】闫海洋;李理【作者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11;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苏里格气田分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18排烃效率是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压实、多项渗流等排烃模型[1,2],用热模拟实验装置进行烃源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3-5],或结合靶区地化数据与地质资料来进行分析,计算排烃效率。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油气圈闭:适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闭圈。

其中聚集了油气的叫油气藏闭圈。

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构造圈闭(油气藏):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机理

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机理
中图 分 类 号 : P 5 9 9 文 献 标 识码 :A
Me c h a n i s m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e x p u l s i o n f r o m s o u r c e r ck o s a t h i g h - o v e r ma t u r a t i o n s t a g e
Ab s t r a c t : Hy dr oc a r bo n e xp ul s i on r e f e r s t O t h e i ni t i al mi gr a t i on of oi l a n d g a s i n s o ur c e r o c ks .I t i s on l y a f t e r o i l a nd ga s be i n g e xpe l l e d
第3 4卷
增刊 1




Vo 1 . 3 4
A ug .
S . 1
201 3
2 0 1 3年 8月
A CT A PET RO LEI SI NI CA
文章编号 : 0 2 5 3 — 2 6 9 7 ( 2 0 1 3 ) S 1 — 0 5 1 _ 0 6 DO I : 1 0 . 7 6 2 3 / s y X h 2 O 1 3 S 1 0 0 5
WANG Yi f e n g ’ WANG Do n g l i a n g M A C h e n g h u a L I J i a n 2 L I Z h i s h e n g 2 CHEN J i a n f a WANG Xi a o b o
烃 源 岩 高一 石 向一 过 成 熟 阶段 排 烃 机 理

煤层排烃系数的定量计算方法——以临清坳陷东部康古4井为例

煤层排烃系数的定量计算方法——以临清坳陷东部康古4井为例

量 和 甲烷 气 吸 附量 , 就可 确 定 煤 层 的排 出气 量 , 进 而定 量计 算 出煤 层 的排烃 系数 。
2 煤 层 生 气 量 的确 定
热 压 模拟 实 验 是 确定 烃 源 岩 生 烃潜 力 的主 要 手段 , 括 常规 热 模 拟试 验 和 水 介 质 热 模 拟 试 验 。 包 水介 质热 模 拟试 验 是 在 常规 热模 拟 试 验 基 础 上 更 接 近实 际地质 条 件 的热 模 拟 , L wa 由 e n等 在 1 7 99
为一 种特 殊 的储 集 岩 , 吸 附 气 量则 受 埋 藏 深 度 、 其
构 造条 件 、 层顶 底 板 岩 性 、 层 厚 度 等 因素 的综 煤 煤
合 影 响E 5。 3 2 -
排烃 系 数 。模 拟 试 验 表 明 , 着 热 演 化 程 度 的 提 随 高, 甲烷 的 累积 生成 量 越 来 越 大 , 具 有 一 定 的规 并 律性 ¨ 。 因此 对 于 演 化 程 度 一 定 , 7 叫 即埋 藏 深 度

排 出和 聚集 的量 占油气 总生 成量 的百 分 比 , 它包 括
Vo . 8. . 1 2 No 3
J n 2 0 u ., 0 6
煤 层 排 烃 系数 的定 量 计 算 方 法
— —
以临 清坳 陷 东 部 康 古 4井 为例 徐 春 华 , 凡 顺。王 欣 辉 。孔 ,
( . 国地 质 大学 研 究 生 院 , 汉 1中 武
4 0 7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 分公 司 3042中
中 图 分 类 号 : El 5 T 5 文献标识码 : A

1 问题 的提 出
油气 资源 量评 价过 程 中 , 个 比较重 要 的参 数 一

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

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

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与模式。

我们将从湖相烃源岩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理解其在地质环境中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随后,我们将详细分析生排烃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沉积环境、构造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不同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指导意义。

我们将关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这是决定油气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关键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地质过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潜力,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还将讨论湖相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包括烃类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烃类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为油气工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全面深入地研究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与模式,以期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湖相烃源岩的地质特征湖相烃源岩是指形成于湖泊环境中的沉积岩,其地质特征对于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与模式具有重要影响。

湖相烃源岩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环境、岩性岩相、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

沉积环境是影响湖相烃源岩发育的关键因素。

湖泊环境通常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湖泊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淡水湖通常发育泥炭沼泽和沼泽化湖泊沉积,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而咸水湖和盐湖则可能发育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岩性岩相是湖相烃源岩的重要特征之一。

湖相烃源岩的岩性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碳酸盐岩等,而岩相则包括纹层状、条带状、团块状等。

这些岩性岩相特征对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泥岩和页岩通常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较好的生烃潜力,而碳酸盐岩则可能因其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的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的过程。

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的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门限深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门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成油时期,称为生油窗。

CPI 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TTI 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 法。

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 值。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有机质或矿物燃料(如原油和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性、基本保存了原始化学组份的碳架特征、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记录了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

通过 东濮 凹陷 不 同环境 烃 源 岩 演化 剖 面 ( 图 3 见 )
h doab n ep lo fsuc ok[ ]F ut lc i y rc o x us n o ore rc J . al- ok O l& G s r i B a
F ed 2 0 , ( 3 : -2 i ,0 6 6 1 )71 . l
科 学 出 版 社 . 0 7:6 5 . 2 0 5 —8
C e Yi a , h n h n mi L o hn e i S e Z o g n, u Xi o i g a p n .Or a i g o he sr g n c e c mity
0 ola d gsM]B in :c ne Pes2 0 5 —8 f i n a [ . e ig Si c rs .0 7:65 . j e [ 程 顶 胜 . 源 岩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评 价 方 法 综 述 []新 疆 石 油 地 质 , 4] 烃 J.
[ ] 付 秀 丽 , 雄 奇 , 顺 . 源 岩 排 烃 方 法 研 究 新 进 展 [ ] 块 油 气 5 庞 张 烃 J. 断
田 ,0 6, ( 3 : -2 2 0 6 1 )7 1.
Fu Xi l , n Xi n q , a g h n u i Pa g o g i Zh n s u .Ne w pr g e s o su y o o rs f td n
要 达 到 生油高 峰 时才 能排 烃 。而第 二 次生 烃 排烃 门 限
[ ] 马 国政 , 强 , 娟 . 6 金 王 I 坳 陷 太 原 组 煤 系 烃 源 岩 生 烃 演 化 特 征 [] 临清 J. 断 块 油气 田 ,0 9,6 6 :83 . 2 0 1 ( )2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2.3烃源岩排烃
力学
排烃也称为初次运移。

由于烃源岩在埋藏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孔隙的大小可能会小于某些油气分子的大小(图10.28)。

这样,在解释油气如何运移出烃源岩的问题上就存在了一个困难。

在地质文献中讨论的所有可能的初次运移机制中,最可能的是油气以不连续相穿过由超压解压作用形成的微裂缝。

烃源岩中的超压可能是油气生成、温度升高流体膨胀、封闭烃源岩的压实作用以及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排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 10.28 各物理参数与页岩沉积物不断增加的埋深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显示了页岩的孔隙直径与油气分子直径的关系。

当埋藏深度适当时,与较大的油气分子相比,页岩的孔隙直径变得非常小。

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导致了明显的体积增加,这使得烃源岩中孔隙压力增加。

孔隙压力的增加有时足以导致微裂缝的形成。

这样可以释放压力,同时允许油气运移出烃源岩进入到毗邻的运载层,从这点开始油气进入二次运移过程。

生烃、压力增加、显微破裂作用、油气运移、压力释放这个循环会一直继续,直到烃源岩枯竭。

这个理论的实质是只要烃源岩足够富集,那么它会不断地排出油气。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初次运移并不是石油地质学家们主要关注的事。

在区域压力梯度的调节下,初次运移中明显地发生油气向上且/或向下移出烃源层。

当液态石油在烃源岩中裂解成气的时候,将发生大规模的体积膨胀。

较贫乏的生油岩可能不能生成足以引起显微破裂作用的烃类,这样就不会有排烃作用发生。

然而,如果达到更高的成熟度,仍然停留在烃源岩中的石油将会裂解成气,由此引起的体积增加和超压可能促使排烃的发生。

因此,如果蕴油性的贫油烃源岩达到足够高的成熟度,那么该烃源岩易排出凝析气。

排烃率
生成的油气(包括初期的)有多少可能会从烃源岩排出呢?Cooles 等(1986)指出,在120℃至150℃之间,烃源岩的排烃率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程度。

在有机质富集的烃源岩中(潜产量>5kg ton-1,TOC>1.5%),排油效率非常高,有生成油气总量的60-90%将会被排出。

然而,在生烃与排烃之间存在一个迟滞时间。

在烃源岩有效排烃以前,烃源岩中俄油气必须达到某一最小含有饱和度(约4%)。

在有机质较贫乏的烃源岩中潜产量<5kg ton-1,TOC<1.5%),排烃率要低的多,大多数生成的石油停留在烃源岩中。

如我们所知道的,如果达到更高的成熟度,石油将会裂解成气并排出。

不考虑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程度,天然气和凝析气的排出效率非常高。

Mackenzie和Quigley(1988)以原始干酪根浓度和干酪根类型为基础,将烃源岩分为三个端员类(图10.29)。

生油指数(PGI)是指已经转化为油气的那一部分有机质,因此是烃源岩成熟度的量度。

排烃率(PEE)是指在烃源岩中形成并排出的那一部分油气。

由这些参数确定油气排出的时间和成分。

图 10.29 三种烃源岩中,生油指数(PGI)和排烃率(PEE)关于烃源岩最高温度的函数,(据Mackenzie和Quigley,1988)。

图中给出了相关温度范围内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

曲线是在取平均加热速率为5℃Myr-1计算得出的。

生油指数(PGI)是已转化为油气的那一部分生油有机质。

排烃率(PEE)在烃源岩中生成并已排出的那部分油气。

Ⅰ类烃源岩是主要包含不稳定干酪根的富集烃源岩,Ⅱ类烃源岩是包含不稳定干酪根的贫乏的烃源岩,Ⅲ类烃源岩是主要包含耐熔干酪根的烃源岩。

1类烃源岩主要有不稳定干酪根组成,浓度大于10kg ton-1。

因为不稳定干酪根生成富油流体,所以生烃作用起始于大约100℃的时候。

这样使烃源岩迅速达到饱和,在120-150℃之间,有60-90%的油气呈含有溶解气的石油排出,剩下的流体在更高的温度下裂解成气并以气相排出,开始在溶解的凝析油中富集。

北海的启莫里支粘土,地跨美国和加拿大的威利斯顿盆地中的Bakken油页岩都是1类烃源岩的实例。

2类烃源岩是贫乏1类烃源岩的变型,原始干酪根浓度小于5 kg ton-1。

温度升高到150℃时,排烃的效率非常低,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富油油气生成。

排出的油气主要是温度达到150℃以上时裂解形成的凝析气,随后排出的是一些干气。

3类烃源岩主要包含耐熔干酪根,只有达到150℃以上时生烃作用和排烃作用才会发生,生成的油气流体为干气。

有一些地层是不同种类烃源岩的混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