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的方法和步骤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一:
1.来自大气的CO2通过二倍体的叶绿体,进入植物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2.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将CO2加氢变成葡萄糖;
3.通过植物气孔,CO2进入叶子内部,并且经过细胞间隙、气孔传输,将CO2引入其它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4.根据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的最终产
物(葡萄糖等)和CO2的消耗量是1:1的关系,而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CO2的前体;
5.由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最终产物,因此CO2是光合作用的必
须原料。
方法二: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非光反应两个阶段,CO2是在非光反应阶段
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2.在叶绿体内,二氧化碳被吸收,通过光合成酶介导的反应被还原,
并合成葡萄糖和水;
3.植物摄取的CO2与水结合,使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发生光合作用,
形成糖类和水;
4.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中,CO2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无法
被任何其它物质替代;
5.因此,CO2被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二氧化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二〇一四年三月十日高2016届十班生物实验小组唐家璇组唐家璇制作一、实验课题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三、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而在预先除去CO2的前提下, 对同种植物相同表面积的叶片给予不同的CO2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其CO2产生速率就可以反映其光合速率。
四、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叶片3-5g;打孔器;注射器;40W台灯;烧杯4只。
五、实验步骤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 用直径为1厘米的打孔机打出小圆形叶片三十片, 避开打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 并吸入清水排尽残留空气。
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 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步骤可重复多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 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叶片内没有气体, 全部沉入水底。
4.取三只烧杯, 加水20mL分别加入比例为1:2:3的磷酸二氢钾与碳酸氢钠等量混合液, 产生浓度不同的三份CO2溶液。
5.分别向三个烧杯内放入10片圆形叶片, 然后将这三组样本同时放到40W台灯下照射。
6.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六、实验完成后, 将装置置于黑暗中, 浮起的叶片在一段时间后又下沉, 说明呼吸作用又消耗了CO2。
八、实验反思试验中对于样本的选用和对于变量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本实验中, 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 因为难以保证叶片裁剪下来及时放入黑暗区域的烧杯中。
同时, 将叶片放入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同时性也尤为重要。
而且我们组在实验时, 出现了叶片相互粘连的情况, 使叶片的上浮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叶片的光合作用情况。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的方法和步骤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的方法和步骤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这一事实是通过多种实验证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原料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合作用实验条件,验证二氧化碳是其中必需的。
实验方法可以是将一片绿叶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在容器中封存一段时间,并同时测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光照是必要的条件,因为它是光合作用发生的驱动力。
在实验开始时,记录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然后将装有叶片的容器置于光照条件下。
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容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所减少,而氧气的含量有所增加,那么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酶的作用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光合作用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需要各种酶的参与。
可以选择光合作用中的任一反应,提取相应的酶,并通过实验观察酶的活性。
例如,可以提取光合作用中的羧化酶,它是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关键酶。
提取后的酶溶液可以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试管中,并测量在不同时间内各试管中的剩余二氧化碳含量。
如果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减少,那么可以认为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酶活性几乎无法维持,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生物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
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例如绿色植物或藻类,进行实验。
实验可以是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培养生物,并在培养液中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
可以在实验开始时测量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实验期间定期测量。
如果在供应二氧化碳的情况下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光合作用,而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生物生长受限或光合作用几乎无法进行,那么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自然界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和一些适应水中环境的植物原生生物进行的。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人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人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重要生理过程。
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实验。
实验一:水生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如水葱、水仙等在水中生长,其叶片上具有气孔,能够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为了验证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证明。
1.准备一个水槽,并将水槽中的水倒入一个容器中,使水槽内只剩下一小部分水。
2.在水槽中放置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葱,确保植物的叶子完全浸入水中。
3.在水槽的一旁放置一小瓶二氧化碳气体。
4.用锥形瓶子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水槽中,以使水槽中有足够的二氧化碳。
5.开始实验后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
如果水生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保持绿色,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实验二:研究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依赖性,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观察植物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1.准备多个相同的植物培养皿,并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植物。
2.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如10%、5%、2%和0.04%等。
3.每天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测量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实验结果可能表明,在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下,植物生长得更好,而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下,植物生长受限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论出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依赖性,确定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参与因素之一实验三:观察光合作用对氧气释放的影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植物的副产物之一、为了观察光合作用对氧气释放的影响,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准备一个培养皿,并在里面放置水中生长的水生植物。
2.在培养皿上盖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3.放置在强光照射下,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原则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原则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过程,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利用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如果缺少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将无法进行。
3. 实验器材
- 新鲜绿色植物叶片
- 石灰水
- 烧杯或培养皿
- 塑料袋或透明容器
4. 实验步骤
1) 将新鲜绿色植物叶片放入烧杯或培养皿中。
2) 在叶片上方倒入适量石灰水。
3) 用塑料袋或透明容器将叶片和石灰水密封。
4) 将实验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5)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5. 预期结果
如果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植物叶片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石灰水变
浑浊。
如果石灰水保持清澈,说明光合作用未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二氧化碳。
6. 思考问题
1) 为什么需要阳光?
2) 除了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还需要哪些其他条件?
3) 如何控制实验,证明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
植物光合作用科学实验报告

植物光合作用科学实验报告引言。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研究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小型盆栽植物、光照强度计、温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水、肥料;2. 方法:a. 将植物分成几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包括强光、中等光和弱光;b. 测量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和叶片数量;c. 调节温度,分别将植物放置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d. 调节二氧化碳浓度,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
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强光下,植物生长较快,叶片颜色较深,叶片数量较多;在弱光下,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较少。
2.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高温下,植物生长较快,但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较少;在低温下,植物生长较慢,但叶片颜色较深,叶片数量较多。
3. 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植物生长较快,但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较少;在低二氧化碳浓度下,植物生长较慢,但叶片颜色较深,叶片数量较多。
讨论。
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强度越大,植物光合作用越充分,生长速度越快,但过强的光照也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3. 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二氧化碳浓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结论。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都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改进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改进本实验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2章第5节,是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光合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认识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基于学生的前科学知识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态系统需要维持碳平衡,对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围绕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主题进行改进,可供教师课堂实验演示,也可供学生操作完成。
1问题的提出1.1教材实验浙科版教材中关于该探究实验的设计如下图1。
教材中给出了实验装置但并未对实验方法步骤进行介绍。
其设计思路是选取正常生长植株,将整株植株放在黑暗处2~3天,这样植株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消耗完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选取大小、长势相近的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包裹,塑料袋中分别装有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
将植株搬至阳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
澄清石灰水吸收A袋中的二氧化碳,其中的叶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样就与B袋(其中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对照,可进行探究实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后将叶片取下,用碘液进行淀粉检验。
图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关于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1.2实验分析此实验如此设计,费时较长,操作也比较繁琐。
用塑料袋装液体挂在叶片上,很有可能会压坏枝条,对植株的柔韧性也有要求。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二氧化碳,因变量是叶片中的淀粉含量,无关变量是时间、叶片形态、长势等等。
植物在阳光下不仅仅进行光合作用也会进行呼吸作用,A袋中的石灰水量少的话很难进行完全吸收,因此不易对变量进行控制。
最后实验是通过碘液检测是否使叶片变蓝来反映叶片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进而体现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
如前面说的,一方面变量不易控制,很难确定A袋中的石灰水是否已经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另一方面碘液遇淀粉变蓝在此很难下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因此本探究需要进行改进。
2实验改进2.1改进原理焦性没食子酸水溶液在碱性环境下遇氧气会发生变色,先变成黄棕色,几分钟后逐渐转绿,几小时后又转变成黄棕色至深褐色。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冀少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LED 灯带、木板、有机玻璃、蓝色和红色塑料袋打孔器、100ml 锥形瓶、100ml 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注射器、木塞、碳酸氢钠溶液、蒸馏水三、实验创新改进1、实验材料方面,由教材要求的大小,生长长势相同的两棵植株改为只采取植物的绿叶,用量小,差异较小,实验材料选用了来源方便效果明显的上海青。
改进前 改进后2、实验方法方面,教材采用了萨克斯实验的方法,以淀粉为检测指标,改进实验方法为“叶圆片上浮法”,操作简便,现象直观。
用打孔器打出圆形叶片 用注射器排出圆叶片内的气体 圆叶片沉入水底 观察叶片是否产生气泡和上浮3、最后是实验装置的创新。
这是自制的“光合作用实验仪”,可以克服光合作用受到气候、地点、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该实验仪用废弃的木板、透明有机玻璃做成,LED 灯提供光源,具有轻便易携带、受光均匀的特点。
实验仪中可以同时几个小组开展实验,满足了课堂上分组实验的需求。
平时灯带收纳在盒体内,轻便易携带。
也可用透明蛋糕盒制成该装置。
实验装置正面 实验装置侧面四、实验原理围绕着二氧化碳实验变量的设置。
教材提示用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但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八年级学生的操作存在危险。
氢氧化钠用量是否能够完全吸收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及装置的气密性,都有较高要求,操作不易。
我的创新设计是由“减法”做“加法”,由去除二氧化碳改为增加二氧化碳。
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我以小辞典的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碳酸氢钠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用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实验组,这样形成的对照操作简便且安全。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创新、实践、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可参考图7的实验装置。
为了确保气体不能进出实验装置,可以将小玻璃皿改换为一个较大的玻璃槽,将广口瓶倒置在玻璃槽内(瓶内罩有插着枝条的小烧杯),然后向玻璃槽内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以液面没过广口瓶瓶口为止。
如果没有玻璃槽,可以用罐头玻璃瓶。
瓶内盛有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放入插有带叶枝条和清水的小烧杯(注意,不要使氢氧化钠液体进入小烧杯内),然后将另一个瓶子倒扣在上述的瓶口上,瓶子的接口处要用多层胶布封严(或者将瓶口涂上凡士林,然后再盖上一块毛玻璃)。
为了使对照实验的光合作用进行得旺盛,可以用碳酸氢钾溶液代替清水倒入玻璃槽内(同样要注意不能与小烧杯内的清水相混)。
这是因为碳酸氢钾溶液中逸出的二氧化碳能增加广口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