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精选10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力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概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一课时导言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
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探讨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活动目标】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过程设问导读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储存着能量)4、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_,应该合理密植。
巩固练习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D)A、只在白天B、黑夜无光时C、只在黑夜D、有阳光时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D)A、氧气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水和氧气D、水和二氧化碳3、下列活动中收到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是(D)A、汽车排放的尾气B、人类呼出的气体C、焚烧垃圾后的气体D、阳光下金鱼藻产生的气泡4、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中,设置两盆植物是为了(A)A、设置对照B、减少乙盆的水分C、减少乙盆吸收的二氧化碳D、减少乙盆吸收的光能5、光合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变化是(C)A、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B、无机物的变化和有机物的变化C、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D、白天的变化和夜晚的变化6、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C)A、二氧化碳B、水C、高温D、光7、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美化环境D、多植草坪多种树8、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与该原理有关(D)A、施以农家肥料B、及时松土C、适时播种D、合理密植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够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2.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教学3.课堂讨论五、教学流程5.1. 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问题如下:光合作用是什么?对环境有什么影响?5.2.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5.3. 实验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1.实验材料:水蕨、盆、酸水玻璃片、草莓苗。
2.实验步骤:1.准备草莓苗和水蕨,将它们分别浸在盆里。
2.在草莓苗和水蕨的顶端用修长的酸水玻璃片夹住一片叶片,让叶片的中间部位直接暴露在外面,使阳光能够射入叶片中,将其放在太阳下。
3.过一段时间,观察叶片和水蕨对氧气的释放情况。
5.4. 知识深化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实验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5.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综合课上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光合作用?能否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你认为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完善实验方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并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
2.说明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探究活动的材料用具;《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蜡烛燃烧、羊吃草的图片,并提出疑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新知探究一、光合作用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过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那么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是什么呢?【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的海尔蒙特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海尔蒙特是如何解释柳树增重的呢?2.他忽略了什么因素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1.海尔蒙特认为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2.他忽略了空气的作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1.在密闭装置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掉?2.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3.如果你是普利斯特利的话,观察实验现象后,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1.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使空气变污浊。
2.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其在我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能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
3.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并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思考。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前。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并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表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绿叶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它在阳光下能制造出我们所需的食物和氧气。”由此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细胞、生态系统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仍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突破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难题。
六年级生物下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3.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设计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应用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
3.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感受光合作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的理解。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观察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
4.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实验手册等纸质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整合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利用学校实验室、植物园等实地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和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实质。
难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提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光能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2.理论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转化,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实验观察(1)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二氧化碳溶液、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观察现象:叶片逐渐变为绿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2)实验二:观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置于阳光下照射。
在叶片附近放入澄清石灰水。
③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4.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结论。
(2)讨论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2)强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3)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3.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卫生香、火柴或打火机,准备一套金鱼藻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提前一天放在大纸盒里,根据学生设计准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器材。
学生:提前一天早晨在教室窗台上放上金鱼藻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并拍下整个过程的照片(包括原始装置、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气泡、试管收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气体)。
教师: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出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氧气在什么过程中产生的?
教师:可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我们这样把试管中的水排掉,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集气法,通常用来收集不容易溶于水的气体。
部分学生介绍金鱼藻释放氧气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教师:同学们认为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了水和二氧化碳,那你能结合课本给的提示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师指导:要求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实验设计中的问题所在。
讨论交流探究活动
组织、引导
复习已有知识,结合新知识,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继续科学史的旅程,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原料,设计并完成实验。
教师:通过第四章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本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分析了光合作用还释放了氧气。那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是否只有产出,没有原料供应呢?我们继续我们的科学之旅。
教师以课本资料创设情境: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颗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合成有机物除了需要水以外还需要什么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
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生
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
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
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
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
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
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是什么呢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
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
学。
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
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
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
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
骤实施。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
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
[播放FLASH]: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实验]: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小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
淀粉是一种贮存着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提问]:你知道我们吃的哪些食物富含淀粉吗[小结]:我们吃的食米、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
物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问]:绿叶通过光
合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作用,除了能制造淀粉
外,还能产生什么物质
[思考题]:小明想设
计一个实验探究金鱼藻在
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
验。
他通过查阅资料知
道: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
助燃性,即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为此,他设计
了一个探究方案。
请将实
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
示出来:
A.把装置移到光下。
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
进试管。
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
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
反扣。
D.将搜集到一定量的
气体的试管取出。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演示]:绿叶在光下
产生氧气的实验。
大多数同学能脱口答
出:氧气。
同座位同学讨论回
答:C→A→D→B。
认真观看实验现象,
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
合起来。
直观地发现加入碳酸
氢钠的烧杯中,漏斗的液
在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
第二环节: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