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温室大棚平菇种植技术

温室大棚平菇种植技术

温室大棚平菇种植技术温室大棚平菇种植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小规模农户进行的种植方式。

平菇是一种具有高经济效益和广泛市场需求的食用菌,其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投资成本较低,适应性强。

下面将介绍温室大棚平菇种植技术。

首先,选择适宜的温室大棚建设地点。

温室大棚应选择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通风条件好的地方。

此外,建设地点应尽量远离污染源,以保证菇类的生长环境。

其次,准备种植基质。

平菇适合以稻草、麸皮、木屑等有机废弃物为基质。

一般选择稻草为主要基质,因其易获取且含有较高的养分。

建议使用麸皮和木屑进行混合,以提高基质的透气性和耐水性。

在使用前,应将基质用沸水煮沸或蒸汽消毒,以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然后,进行平菇种植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准备好的基质进行装袋,每袋的重量应控制在1-1.5公斤之间。

然后,在每袋基质加入菌种,一般采用100-150g的菌种量,通过均匀撒布在基质上。

再次,将袋中的基质和菌种充分搅拌均匀,并将袋口用扎带封口。

最后,将装好菌种的袋子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接下来,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进行调控。

平菇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最适宜的温度为20-24摄氏度。

因此,在温室大棚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通过通风、加温、降温等手段进行调控。

此外,平菇对湿度的要求较高,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

可通过增加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来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湿度。

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时的管理工作。

对于菌床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要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平菇的生长环境稳定。

在整个生长期内,还需要定期对菌袋进行翻动,以保证菌丝和菌盖的均匀生长。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平菇的收割和贮存。

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当菌盖全部展开后即可进行收割。

收割时,要用干净的手工具将平菇整株连根割下,避免破坏下面的菌丝。

收割后的平菇应及时进行贮存,可选择以蓝膜袋包装,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

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黑木耳栽培技术日益成熟,其中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和高效的栽培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原理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在棚内设置支架,将黑木耳袋子高度悬挂,形成垂直栽培。

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定时定量供应养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黑木耳的快速生长和发育,实现高产高质。

二、技术特点1.高效率: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产值,且周期短、效率高。

2.质量优异:采用该技术栽培出的黑木耳,营养丰富,口感良好,品质优异。

3.适应性强:适用于一些气候环境不稳定的地区,不受季节和天气的限制,能够实现全年稳定的黑木耳生产。

三、具体操作步骤1.选用优质黑木耳菌种:选用无污染、强毒、含水量适宜的黑木耳菌种。

2.灭菌处理:将饲料堆成30-40厘米宽的条状或块状,将其放入炉内加热至80-85℃,保持2-3个小时灭菌。

3.制袋:将灭菌后的饲料均匀地装入黑木耳袋内,密封袋口,注意防止氧气进入。

4.温湿度调整:将黑木耳袋子悬挂在架子上,调整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黑木耳的生长。

5.定时定量养分供应: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定时定量地给黑木耳供应养分,确保黑木耳足够的营养。

6.病虫害防治:及时对黑木耳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保证黑木耳的健康生长。

7.采收处理:在黑木耳袋子长满了黑木耳后,及时采收处理,以防止黑木耳过度老化。

四、技术优势1.节能环保: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不需要大面积占用土地,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节约能源和人力成本,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高产高质:采用该技术能够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产值,并且质量优异。

3.自主可控: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方便,可自主控制黑木耳的生长。

四、技术应用领域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适合应用于农村地区,大大提高了黑木耳产业的效益和质量,符合政府加强农业现代化、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黑木耳大棚种植技术方案

黑木耳大棚种植技术方案

黑木耳大棚种植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黑木耳是一种传统的食用真菌,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当前的市场上,黑木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黑木耳种植成为了一个有潜力的产业。

而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加黑木耳的产量和优化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产出和质量。

二、设施选择1. 大棚选择针对黑木耳的种植可选择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等,确保光照、通风、保温等环境要素得到良好控制。

大棚的选址要选择在通风良好、有利于阳光照射和排放污水的地理位置。

2. 基础设施在大棚内,还需要配备灌溉系统、防风设施等设备,以确保黑木耳的正常生长。

三、种植技术1. 基质准备选择适量的秸秆、木屑等有机基质,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与黑木耳菌种配制。

2. 菌种接种将黑木耳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进行轻轻压实,适当浇水以保持湿润。

3. 控温湿度种植以后需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通风降温、适度增湿,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

4. 管理保养及时补充养分,防治病虫害,保持基质适度湿润,避免积水。

四、采收贮藏1. 采收时间根据黑木耳的生长周期进行采收,通常是在幼菌盖通过、菌褶展开、菌盖平展的时候进行采收。

2. 贮藏方式采收后的黑木耳要及时清洗、晾晒,之后进行包装和冷藏,确保新鲜度和质量。

五、建立创新机制在大棚种植黑木耳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可以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

以上是关于黑木耳大棚种植技术的方案,通过精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黑木耳大棚种植能够成为一个稳定的产业,并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收益。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食材,在现代饮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高效栽培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环境调控技术1.温度调控:食用菌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控制合适的温度是提高菌体生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大棚等栽培环境,利用复杂的控温设备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2.湿度调控: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保持合适的湿度对菌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菌床培养时,保持湿度在70%左右是最理想的。

可以通过喷水、雾化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也可以通过控制通风量来保持湿度的稳定。

3.光照调控: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高,大部分食用菌在暗处生长更好。

因此,在栽培中,应尽量避免光照过强的环境。

可以选择光照较弱的室内栽培或者选择树荫下的地方进行栽培。

二、床料选择与预处理技术1.床料选择:床料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床料要求,一般来说,玉米秸秆、稻草等含有丰富纤维的床料适合栽培多种食用菌。

在选择床料时要注意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2.床料预处理:为了提高床料的适宜性,可以对床料进行一些预处理。

如浸泡、煮沸、蒸汽消毒等方法,可以杀灭床料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提高床料的质量和菌体的生长环境。

三、接种技术1.孢子接种:将食用菌的孢子直接接种在床料上,让其发芽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难以扦插的食用菌。

在接种时要求接种量均匀,避免结团和浓度差异。

2.扦插接种:将食用菌已经发芽的菌丝体插入到床料中,促使其扩散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可以使菌丝快速繁殖,提高产量。

扦插接种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和均匀分布。

四、管理与养护技术1.通风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保持合适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蘑菇大棚种植技术蘑菇怎么栽培

蘑菇大棚种植技术蘑菇怎么栽培

蘑菇大棚种植技术蘑菇怎么栽培大棚蔬菜技术帮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够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大棚蘑菇的种植也为人们大量享受蘑菇带来的美味提供了可能。

下面小编就要给大家讲讲大棚蘑菇究竟是怎样种出来的,方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蘑菇的认知。

蘑菇大棚种植技术1、选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

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

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

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

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

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

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大棚种植蘑菇方法_大棚蘑菇栽培

大棚种植蘑菇方法_大棚蘑菇栽培

大棚种植蘑菇方法_大棚蘑菇栽培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可用翻斗车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

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

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

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因温室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苏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干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1)室外前发酵。

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

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

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

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

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

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

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家种植食用菌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

而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技术,正是一种十分适合家庭条件的蘑菇栽培方法。

本文将介绍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的具体技术及步骤,希望能为有意尝试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一、选择种植场所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一般来说,在家庭的庭院中设置一个小型的大棚即可。

选择合适的种植场所是成功种植蘑菇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确保蘑菇在生长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要注意场地的平整程度,避免水土不流畅影响蘑菇生长。

要做好防风、防雨的措施,及时调整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蘑菇的生长环境。

二、准备种植材料庭院经济大棚蘑菇栽培主要使用的种植材料有菌丝、蘑菇袋、玉米秸秆、牛粪、水泥地面等。

购买优质的蘑菇菌丝,可以选择当地的种植材料供应商进行购买。

准备蘑菇的生长介质,通常使用的是玉米秸秆和牛粪,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匀即可。

在庭院经济大棚的地面铺设一层水泥,以便后续操作和管理。

三、种植和管理技术1. 菌丝接种将购买的优质蘑菇菌丝撕碎成小颗粒状,均匀地撒在预先准备好的生长介质上。

避免菌丝粒块太大或太小,以免影响蘑菇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然后将撒好菌丝的菌袋放到庭院经济大棚中,保持室内温度在15-20℃左右适宜蘑菇生长。

2. 生长管理蘑菇生长过程中需定期进行通风、浇水和喷雾操作。

保持庭院经济大棚内的湿度在85%左右,定期用喷雾器将水喷洒在蘑菇菌袋上,保持湿润的环境。

要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排除庭院经济大棚内的臭气,并确保空气流通。

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免蔓延影响蘑菇的品质。

3. 采收和贮藏一般情况下,蘑菇从播种到采收的周期为30-40天,具体时间视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情况而定。

在蘑菇菌丝表面开始长出蘑菇头后,可以逐渐采收成熟的蘑菇。

采摘时用手轻轻拔出蘑菇,避免损伤菌袋和影响下一轮的生长。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要求逐渐提高,食用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由于种植小菇种类多、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低等优势,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农民和投资者的青睐。

一、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农民的种植技艺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也日益成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食用菌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栽培技术,诸如黑木耳、香菇等已经成为我国的出口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二、特点及应用范围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是指在大棚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使菌类生长繁殖,以获得高品质、大产量的食用菌。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与自然环境无关,实现全年生产。

2.可人工控制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

3.能够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栽培品种种类众多,适用于各种气候和地域的生产环境,且无需大面积土地,可以在城市和乡村进行栽培。

适用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蘑菇、平菇、千层菇、竹荪、金针菇等。

三、技术要点及流程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成功与否,与技术要点、操作流程直接相关。

以下是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及流程:1.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菇种。

2. 配制菇种根据不同的品种,选用适当的栽培基质,按比例将添加有机配料的面筋和发酵槽中的草木灰进行研磨混合后加水和菇种拌匀,保存10-15天后,加入混合好的菌种经过搅拌后,进行菇种的培育。

3. 准备栽培环境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需要,调配好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搭建好大棚,进行消毒除害处理。

4. 菌种钻孔在基质上按指定的孔距钻适量的孔,将菌种放进去,再覆盖上一层水浸透过的细沙或菜园土(菜园土深度控制在1-2厘米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

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

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

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

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

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

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
种制作后栽培二种。

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

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

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

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1.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

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

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

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①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

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②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

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

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

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

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
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

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

2.2栽培方法有三种,均采用17厘米×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2.2.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

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2.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

菌袋齐地面至桩顶一一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2.2.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最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

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2.3四季管理2.3.1春季先于冬季在室内加温培养菌袋,早春排放出菇。

棚温白天控制在之5~30℃,夜间控制在5~10℃以上,晴天在棚内喷水,虽降低了棚温,但不会降得过低,而水与水气会吸热并贮存,晚上释放以提高棚温。

这对于延长棚温在15℃以上时间,促进紫木耳生长有利。

2.3.2夏季气温由低向高,对耐高温的紫木耳栽培有利。

主要是降温保湿,一是揭去棚膜,加盖二层遮阳网,二是喷水保湿,可使棚温下降4~8℃,促进生长。

2.3.3
秋季为培植紫木耳的黄金季节,初秋仍须降温保湿,晚秋则要覆盖棚膜保温,气温高时又要揭膜降温,以利获得高产、稳产。

2.3.4冬季利用秋季自然温培养菌袋,初冬排放。

晴天可适当揭膜降温,风雨天就要盖膜保温。

晚冬气温偏低,可加强升温管理,尽力延长15℃以上气温时间,以促生长。

3.平菇栽培技术要点3.1发育条件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等数种,菌丝生育温度为5~36℃,子实体为5~30℃,一般为8~18℃,最佳制种期为9月~翌年4~5月。

平菇耐湿,栽培时可直接喷水在菌袋和菇体上,其子实体发育期间,需充足氧气,故栽培时要常开前后门和提升棚膜,降低裙膜通气供氧。

3.2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22厘米×44厘米的菌袋,两头接种,出菇。

3.2.1床架式床架设置同香菇,排放菌袋,间距不少于5厘米,只排放一层,两头及破缝均可出菇。

3.2.2墙式在床架上像砌墙样,将菌袋码放成墙式,一个床面可堆成两道袋墙,长与床同,高约3个菌袋直径的高度,为立式结构,只能两头出菇。

3.2.3地面式不用床架,菌袋直接在棚内堆砌成墙式,长与棚同,高度以高而不倒为度,中间高,两边低,与棚相似。

3.3四季管理3.3.1秋季(10~12月)选用中温及广温型品种,10月上旬开始进行菌块排放及出菇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气-保湿,需保持棚温在8~18℃之间。

3.3.2冬季(1~2月)选用低温和广温型品种,主要管理措施是保温通气保
湿,在一天中尽可能延长棚温8~18℃的时间。

3.3.3春季(3~6月)选用中、高温型品种。

前期以保温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后期以降温一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

3.3.4夏季(7~9月)选用高温型品种。

揭去棚膜,加盖遮阳网,主要管理措施为降温,使棚温降至28℃以下,同时加强水的管理,经常喷水降温保湿,以促高产。

三、学员交流经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