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机车发展史

合集下载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1.引进阶段(1890-1949年):中国最早的铁路机车是由外国企业引进的,最早的机车是英国的蒸汽机车。

1903年,中国南、北铁路在天津至沈阳之间开始运营,使用了多款外国生产的蒸汽机车,如英国的诺福克蒸汽机车、美国的麦克达克蒸汽机车等。

随着铁路的发展,我国开始逐步引进和自主制造蒸汽机车。

2.自主研发阶段(1949-197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机车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1951年,我国自主研制了首台蒸汽机车“凤凰”,标志着我国铁路机车制造的新起点。

此后,我国逐渐开始自主研制各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如“神华”、“小红旗”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电力化时代(1978-2000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铁路电气化的战略。

1978年,我国引进了日本的电力机车技术,并自主研制了首台电力机车“和谐号”。

1981年,我国生产出首批国产电力机车,标志着我国电力机车制造的起步。

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电力机车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成为主要的铁路牵引力源。

4.高速铁路时代(2000年至今):21世纪初,中国开始迈入高速铁路时代。

2024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上开始运营,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的代表。

2024年,我国研制并投入运营了世界上首个商用载客速度超过300 km/h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复兴号”。

此后,我国的高速铁路机车不断更新换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创新发展阶段(未来展望):目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

磁悬浮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新技术在我国铁路机车中得以应用,我国正朝着更高速、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也将继续推动国产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铁路机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引进阶段、自主研发阶段、电力化时代、高速铁路时代和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机车的技术不断创新,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铁路成为了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国机车铁路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中国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于1876年开通,连接沈阳和大连,由中国北洋政府投资修建并由东北铁路公司运营。

这条铁路使用了进口的蒸汽机车。

2. 民主革命时期: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机车铁路迅速发展。

1912年,中国政府接管了原本由外国资本控制的铁路公司,并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

3.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铁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要维持战争的需要,中国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复。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铁路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机车技术,并自主研发机车。

5. 高铁的发展:2007年,中国首次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列车技术,并在京沪高铁线上开始运营。

随后,中国的高铁网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快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机车铁路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
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机车铁路的投资,完善铁路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努力建设更加现代化和高效的铁路系统。

中国铁路机车1999记事手册

中国铁路机车1999记事手册

中国铁路机车1999记事手册摘要:一、前言二、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1.内燃机车时期2.电力机车时期3.高铁机车时期三、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的状况1.机车类型及数量2.主要技术特点四、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趋势1.高速列车的研发2.机车技术的创新五、总结正文:一、前言中国铁路机车自1999年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现在的高铁机车,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篇文章将回顾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的状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1.内燃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起点,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至1999年,内燃机车已经在中国铁路上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我国内燃机车以东风系列为主,型号包括东风4、东风5、东风7等。

2.电力机车时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力机车技术的成熟,我国开始大量生产电力机车。

1999年,电力机车已经成为中国铁路机车的主力,主要有韶山系列、和谐系列等。

3.高铁机车时期1999年,中国铁路开始高铁技术的研发,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逐步发展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

三、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的状况1.机车类型及数量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主要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两大类,其中内燃机车约3000台,电力机车约8000台。

此外,高铁机车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

2.主要技术特点这一时期的中国铁路机车,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的转型,以及高铁技术的研发。

电力机车技术已经成熟,内燃机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四、1999年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趋势1.高速列车的研发1999年,中国铁路已经开始高速列车的研发工作,主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经过数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

2.机车技术的创新在电力机车技术的基础上,我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更高效、环保的新型机车。

例如,和谐系列电力机车、复兴号高速列车等。

简述铁路机车发展概况 -回复

简述铁路机车发展概况 -回复

简述铁路机车发展概况 -回复
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设备,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的转变,同时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逐步实现着新的改革和发展。

19世纪末,蒸汽机车技术逐步成熟,它成为最常见的使用于铁路的机车类型。

20世纪初,电力机车的出现逐渐推动蒸汽机车的转型,使铁路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而20世纪50年代,“大功率电力机车时代”开始,不仅运用于大型铁路客货交通,还开始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世纪70年代,内燃机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机车的发展,这一时代的内燃机车主要用于货运和短程旅客运输。

到了21世纪,由于新能源的出现和环保压力增大,新型铁路机车的研发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目前,各类新型机车涌现出市场,包括燃料电池动力机车、新型混合动力机车、电力机车升级版等。

这些新型机车的使用,既考虑了节能减排的需求,同时也为铁路运输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总之,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中包括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为铁路运输的快速、稳定、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服务。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铁路交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

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

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

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

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

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

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

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第一章:机车的引入和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随着铁路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机车技术。

1896年,中国首个铁路机车厂——沈阳机车修造厂在辽宁省沈阳市建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起点。

沈阳机车修造厂最初引进了德国的机车技术,并开始组装和修造机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沈阳机车修造厂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20世纪初,中国又陆续引进了英、美、法等国的机车技术。

1907年,中国首条全国性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中国的铁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中国开始加大对机车制造的投入。

1919年,中国第一家国有机车制造厂——汉阳机车厂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开始批量生产国产机车。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国内逐渐崭露头角。

第二章:机车工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逐渐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开始进行自主创新。

1921年,沈阳机车修造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制机车——“神头号”,标志着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开始生产更多自主研发的机车产品。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面临着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挑战,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机车制造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然坚持生产,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车工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工业部门之一。

1951年,中国第一条全国性电气化铁路——沈阳到本溪铁路正式通车,为中国机车电气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953年,中国机车制造业实现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开始批量生产电力机车。

第三章:机车工业的现代化转型(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

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

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

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

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

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

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

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机车发展史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希克改进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一台货运蒸汽机车。

这台蒸汽机车,在结构上初步具备了早期蒸汽机车的雏形。

后来,他又把这种蒸汽机装在铁路马车上,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蒸汽机车。

他的这一发明,被称作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发明创造。

理查德·特里维希克1810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蒸汽机车,到1814年他的“布鲁克”号机车开始运行,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个 2.5米长的锅炉,装有凸缘的车轮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6.4千米/时的速度前进。

在以后的10年中,史蒂文生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他以经预见到火车时代即将到来。

“布鲁克”号1825年9月27日,乔治·斯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动力”1号机车,拉着550名乘客,从达灵顿出发,以24千米/时的速度驶向斯托克顿,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用蒸汽机车牵引,在铁路上行驶的旅客列车。

乔治·斯蒂芬森1878年, 河北开滦煤矿开工, 为了运输煤炭, 清政府决定修建唐胥铁路,并于1880年动工, 1881年通车, 铁路全长10千米, 后来, 有凭借英国人的几分设计图纸, 利用矿厂的起重机锅炉﹑长井架等设备, 装配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龙”号蒸汽机车蒸汽机车虽然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他运送的煤的1/4被他自己“吃掉”了, 他每行驶80千米~100千米就要加水, 行驶200千米~300千米就要加煤, 行驶5000千米~7000千米还要洗炉;他在行驶中要排放黑烟, 污染环境, 尤其是在过山洞时, 浓烟难以散出去, 影响旅客和车上工作人员的健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曾经辉煌一时的蒸汽机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逐渐被新一代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所取代。

1879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一台小型电力机车, 由150负直流发电机供电,能运载20名乘客,时速12千米,同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西门子驾驶这辆电力机车首次成功运行。

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电力机车从此发展起来。

1890年, 英国的电力机车正式用于营业; 美国于1895年开始将电力机车应用于干线运输; 以后德国、日被相继研制出了实用的电力机车。

1879年西门子在柏林展示第一辆小型电动机车1903年7月8日,德国首先运行了由钢轨供电的动车组,由4节动车和2节拖车编成。

同年8月14日,又运行了由接触网供电的动车组,这是世界上第一列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

1904年, 瑞士又架设了单向交流电压1.5万伏的高压电线, 为500马力的BB型电力机车供电, 从此, 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装了一辆汽油机车,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在通过发电机带动电动机,推动机车前进。

柴油机发明后,由于它的经济性好,很快在铁路上得到广泛应用。

1925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央铁路使用了第一辆220千瓦的小型柴油机机车。

后来很快出现了2574千瓦甚至5516千瓦的大型机车,可以牵引超过5000吨的货物,速度高达145千米/时。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首次考虑电磁悬浮铁路(电磁对车道的吸引原则)。

1969年大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研究会开始基础性研究。

克劳斯-马菲公司制造出电磁悬浮模型TR-01。

支承和导向系统按赫尔曼·肯佩尔原则设计,由一台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新中国成立后,建造了自己的机车车辆工厂。

1952年开始自制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自制内燃机车,1958年开始自制电力机车。

改革开放20年,中国铁路开始了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代号JF。

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制造的“巨龙”号内燃机车1958年底,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研制成功。

1964年, 东方红1型干线客运内燃机车试运营,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

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

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方红1型干线客运内燃机车1964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开始成批生产东风型干线货运内燃机车机车。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东风6、东风7、东风8、东风9、东风10、东风11、东风12等系列。

东风型内燃机车1969,韶山ss1型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

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

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金经典。

SS1 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

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

现在为客货两用型机车。

但货物运输占主要。

SS1型电力机车被车迷称为:“芍药”。

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制造。

韶山1型电力机车以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命名。

“韶山”是个大家族,有韶山SS1型电力机车、韶山SS2型电力机车、韶山SS3型电力机车、韶山SS4型电力机车、韶山SS5型电力机车、韶山SS6型电力机车、韶山SS7型电力机车、韶山SS8型电力机车、韶山SS9型电力机车等系列。

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88年4月, 第二代高速列车在法国问世。

这列火车由10节车厢组成,共有485个座位。

人们为这种机车精心设置了悬浮减震装置以及新型低噪音、低震动空调设备, 还装备了新的信号系统和新的信息网络。

机车车体造型更具流线型, 大大减小了空气阻力, 运行时最高速度达到300千米/时。

法国TGV高速列车2001年,由大连机车车辆厂、长春轨道客车车辆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北京铁路局联合研制成功NZJ2型“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这是中国铁路的准高速内燃动车组车款之一,属于动力集中式,采用推拉式设计。

由于车头外形和涂装的特点,神州号又被戏称为“大白猫”。

采用双层客车设计,属于动力集中式双层内燃动车组,每列编组形式为2动10拖,其中双层软座车1辆、双层硬座车9辆,以头尾每端各一台柴油机车推挽式重联牵引,构造速度为180km/h,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小编组(两动四拖)实验运行时最高速度达210km/h。

2001年5月,先锋号试运行。

“先锋”号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是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总体研制的我国第一列交流传动动力分散电动车组,首列电动车组命名为“先锋”号。

列车运营速度200km/h,最高试验速度250km/h,总定员424人。

在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16日期间在广深线进行试验,创出当时中国国内最高速度的249.6km/h。

2002年9月10日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的测试中,又创出最高时速292.8公里的记录。

先锋号于2007年7月7日起到2009年9月30日开始担当成渝(成都-重庆北)城际特快列车,经由达成铁路、遂渝铁路运行,最高营运速度被降至160公里/小时。

目前先锋号已经退出成渝线城际列车运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属重庆北客运段的CRH1型动车组代替。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中华之星”电动车组(DJJ2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力动车组,是采用交流传动系统、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

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70公里,满座载726名旅客。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冲刺试验在中国第一条铁路快速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该纪录直到CRH2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客运专线上进行高速测试时才被打破)。

2005年8月1日中华之星起正式投入载客运营,担当来往沈阳及山海关的临时准高速列车,车次为L517/8次,其最高运营速度限制为160 km/h。

2004年12月,和谐号货运HXD1(DJ4)型电力机车研制成功,这款机车是由中外公司共同研发的产品之一,在被命名为“和谐”型以前,被称为DJ4,当中DJ4共有两个款式,第一款是由株洲电力机车及德国西门子研发,编号由0001起;另一款则由大同电力机车及法国阿尔斯通研发,编号由6001起。

两款机车均采用交流牵引电动机,使用交直交传动及双机重联,单机轴式为Bo-Bo,即前后各一个两轴转向架。

和谐号货运电力机车现发展为每轴1200KW的和谐1、2、3型(1、2型为八轴(HXD2B,HXD2C除外),3型为六轴),以及六轴,每轴1600KW的和谐1B、2B、3B两代。

设计最高时速均为120KM/h。

2004年,中国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下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以及德国西门子分别签订协议,向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的厂商全面转让关键技术,并通过吸收的方式达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系列。

中国时速500公里动车组2008年7月,由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公司与美国EMD内燃机车公司联合设计制造了和谐3型内燃机车,编号HXN3,机车主、辅传动采用了成熟可靠的交流控制技术。

机车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和网络通讯功能,具有三机重联功能,微机控制的空气制动系统。

最高运用速度为:120 km/h;持续速度为:20 km/h;最大恒功速度为:120 km/h;最大起动牵引力(按1013mm轮径计算)为:620 kN;持续牵引力为:578 kN;轴重为:25 t±3%。

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合作研发生产了目前我国功率最大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编号HXN5,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和谐5型”机车节省油耗10%,减少氮氧化物等排放50%,达到美国EPA Tier2标准,是全球最绿色环保的内燃机车。

和谐内燃5型机车HXN52016年4月27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研制、在中车唐山公司正式下线的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商用型有轨电车,最高时速能达到70公里/小时。

这是全世界第一辆混合动力的有轨电车。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商用型有轨电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