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皮下肝素注射操作流程

皮下肝素注射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 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2. 准备所需的注射器、皮下针头和肝素药物。
3.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瓶盖的完整性,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在注射器上抽取适量的肝素药物,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二、选择注射部位1. 选择适合皮下注射的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外侧。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例如腹部适合肥胖患者,而上臂外侧适合瘦弱患者。
三、皮肤消毒1. 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液清洁注射部位,从内向外方向进行消毒,确保注射部位干净。
四、注射操作1. 拿起预先准备好的注射器,用另一只手轻轻拉起皮肤,使皮下组织松弛。
2. 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的45度角,缓慢注射肝素药物。
3. 注意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避免穿透皮下组织。
4. 注射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突然移动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损伤。
5. 缓慢注射药物,确保肝素药物均匀分布在皮下组织。
五、注射后处理1. 拔出针头后,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止血和减少疼痛。
2.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液,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丢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注意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六、记录和观察1. 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和部位,以便后续追踪和评估。
2.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以上就是皮下肝素注射的操作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前告知注射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理论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1. 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且放置合理
1. 核对医嘱、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
3. 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皮肤
情况
操作要点
1. 核对药物方法正确,做到三查七对
2. 检查瓶身、安瓿有无破损,药液有无变质
3. 铺无菌盘,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
4.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取舒适体位,核对
5. 正确选定注射部位
6.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2遍),消毒方法、范围正确
7. 核对并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8. 绷紧皮肤,针头与皮肤成30°~40°进针 9. 固定针栓(左手拇指),回抽无回血 10. 缓慢注药,观察反应
11. 拔针、按压进针点(干棉签) 1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
操作后
1.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患者
3. 清理用物,正确处理注射器及针头
4.
洗手、脱口罩
皮下注射操作理论部分
一、目的:
1.不宜口服给药,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二、注意事项:
1.注射时针头角度不宜超过45 °,以免刺入肌肉层。
2.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的计划。
4.注射药量少于1ml时,需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注
入的药液计量准确。
皮下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一、目的注入小剂量药物、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需迅速达到药效。
二、适应症1、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2、预防接种。
3、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需迅速达到药效。
三、禁忌症1、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
2、对该药过敏者。
3、注射部位有病灶时需避开。
四、操作步骤(一)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患儿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4、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准备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患儿:注射部位皮肤清洁,体位舒适。
3、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4、用物:无菌治疗盘、1ml、2ml或5ml注射器、治疗单、药物和稀释液、砂轮、干棉签、弯盘、复合碘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药液、医疗污物桶、锐器盒。
(三)操作1、洗手、戴口罩、与患儿及家属解释。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药物与患儿。
3、取适当体位,确定注射部位。
(1)如果注射器不是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装置、或预装药物的注射器,配置药物和注射需使用无菌技术。
(2)依标准程序抽吸药物至所需量,放置于无菌盘内。
(3)如果注射器不是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装置、或预装药物的注射器,注射前更换注射用针头。
(4)排出注射器中空气及多余的药物,直至所需的准确剂量。
4、再次核对患儿及医嘱。
5、备好皮肤消毒用物及弯盘,嘱患儿及家属做好注射准备。
6、彻底清洁注射部位,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范围>5cm,自然待干(注射胰岛素勿擦拭注射部位皮肤)。
7、固定注射部位。
8、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30°-40°,(胰岛素注射时用拇指与中指捏起皮肤,针成45°-60°插入,如用1ml注射针头,则用90°插入,过瘦弱者可捏紧注射部位皮肤,同时角度可以减小)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或1/2,右手固定针栓。
9、左手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医院护理技术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医院护理技术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合作程度、
治疗计划;解释、问二便、
核对医嘱:检查药物名称。
剂量、用途、有效期、有否浑
浊、变质
准备用物准备:注射盘、无菌治疗巾、注射器(1ml、2ml)、
药物、常规消毒剂、棉签、砂轮、
铺无菌治疗盘
吸药、排气吸取药液、排尽空气
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叉腰或屈肘)
摆体位、选部位
常用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消毒:按常规消毒皮肤,安尔碘消毒范围大于5×5cm
消毒、进针
查对
进针:排气、绷紧/捏起皮肤、针尖斜面向上呈30-40°角
刺入针头2/3
固定:右手固定针栓
固定、回抽
回抽:无回血
推药:慢注药液、观察反应
推药、拔针、查对拔针:快速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针眼2-3分钟
查对
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备注皮下注射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
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护理目标:遵医嘱对患者皮下注射。
确保注射安全,操作规范,并将操作不适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护患沟通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护患沟通皮下注射技术考核评分标准类别:给药法护理对象:□成人□老人□儿童资料来源:□3年内护士□3~5年护士□5~10年护士□10年以上护士科室操作者姓名主考教师考核日期【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3、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4、注射胰岛素要使用酒精消毒皮肤。
5、要确定患者吃饭时间,一般饭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注射前30分钟由冰箱取出复温,以减轻疼痛,防止皮下局部产生硬结。
6、需长期反复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地更换部位,轮流注射,这样达到最大的药量吸收效果。
每个针眼间距2.5cm。
7、中长效胰岛素要混匀后使用,应在使用前将笔芯上下摇动,使笔芯内的玻璃珠由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至少重复10次,胰岛素呈白色均匀混悬液时立即注射。
8、未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应储存于摄氏2至8度的冰箱内,避免结冰(不要太接近冰格),避免阳光直射或剧冷剧热。
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可在室温未超过30度的情况下放置于室内干燥阴凉处存放6周。
9.使用诺和灵胰岛素笔,注射时掐起皮肤后,可直接垂直进针,完全按下注射推键。
在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六至十秒钟以上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正确的剂量注入,以免药液未吸收。
10、拔出针头后,用棉球轻压局部,注意不要按摩、不要揉,防止皮下出血。
11、捏起皮肤注射:使用短细针头,尽可能保证正确皮下注射的有效方法.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
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合,血糖波动大。
注射至表皮层的危害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胰岛素渗出、疼痛、无菌脓肿及增强胰岛素免疫反应。
皮下注射法技术操作规范

皮下注射法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预防接种。
3.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用物准备】
基础消毒盘、1~2ml注射器及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放置在无菌盘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同本章“皮内注射法”程序1。
2.同本章“皮内注射法”程序2。
3.选择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外侧,下腹部组织及肩胛下方),常规消毒皮肤。
4.核对药物,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5.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成300~40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同时角度可减小)迅速刺入针头的2/3或1/2,固定针栓,抽吸
活塞,无回血即可推药。
6.注射毕,快速拔针以干棉球轻压针刺处,勿按揉。
7.安置病人于舒适体位,清理用品。
【注意事项】
1.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2.注射少于1ml药液时必须使用1ml注射器,保证药液剂量准确。
3.持针时,一手示指固定针栓,但不可接触针梗,以免污染。
4.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0,以免刺人肌层。
5.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快速手消
护士准备 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用药史、过敏史,意识状态,肢体的活动能力、对用药计划的了解及合作程度,评 估 环境准备 注射盘(内有2%碘酒、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治疗盘、1ml 注射器、5号~6号针头、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单
洗手准备并检查用物 携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打开无菌治疗盘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绷紧局部皮肤,快速刺入皮下 一手绷紧局部皮肤(过瘦者捏起皮肤),另一手以平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的深度为针柄的1/2~2/3 抽吸无回血,缓慢推入药液 注射毕,拔针后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 再次核对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处理用物,擦盘台车,洗手,记录 核对所用药物及病人的床号、姓名 正确配制并抽吸药液 转抄治疗单并双人核对。
皮下注射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孟)
核对医嘱→治疗单→准备用物→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信息→解释所做治疗项目及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关闭门窗,请多余人员外出→洗手→协助患者舒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消毒→再次核对患者及药物→调整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30-45度角→针头刺入皮下1/2—2/3,抽吸无回血→推注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拔针→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处理废物→洗手→再次核对患者及药物→观察药物反应→执行单签字→整理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洗手→离开病房→处理废物→洗手→医嘱单签字
肌肉(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治疗单(即时医嘱同主班护士核对治疗单)洗手戴口罩查看药物(双人核对)准备用物(治疗盘、抽吸药物放在治疗巾内)治疗盘放在床头柜上核对病人(腕带)、治疗单、床头执行单解释所用药物目的协助病人体位(注意遮挡与保暖)选择注射部位(注意有无硬结)再次核对病人与药物取棉棒与药物(排净气泡)消毒皮肤直径 >5cm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垂直进针2.5-3cm(据胖瘦){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朝上,视胖瘦调整进针角度30-45度,过瘦者,可左手捏起皮层 }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抽吸有无回血左手轻揉局部右手慢推药液(注意查看病人表情、询问、解释药性)干棉签压针眼至无渗出分离针头与针管放入小筒内再次核对病人、治疗单,观察病人反应,整理病人洗手头执行单上签名,治疗单上打钩交代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回处置室,针管及棉棒放入医疗废物桶,针头及玻璃安瓿放入锐器盒洗手签临时医嘱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合作程度、
治疗计划;解释、问二便、
核对医嘱:检查药物名称。
剂量、用途、有效期、有否浑
浊、变质
准备用物准备:注射盘、无菌治疗巾、注射器(1ml、2ml)、
药物、常规消毒剂、棉签、砂轮、
铺无菌治疗盘
吸药、排气吸取药液、排尽空气
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叉腰或屈肘)
摆体位、选部位
常用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消毒:按常规消毒皮肤,安尔碘消毒范围大于5×5cm
消毒、进针
查对
进针:排气、绷紧/捏起皮肤、针尖斜面向上呈30-40°角
刺入针头2/3
固定:右手固定针栓
固定、回抽
回抽:无回血
推药:慢注药液、观察反应
推药、拔针、查对拔针:快速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针眼2-3分钟
查对
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备注1、皮下注射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2、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