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2.师:明确汇报要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3.教师相机总结
五.总结激励,课外实践。
1.出示图片: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感受?
3.师:是呀,。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单元和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石头书》
课时
总课时:2
第2课时
主备人姓名及单位:
上课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方法、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同时在书本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 17 石头书
石头____勇_____________书
矿物———于——————字
化石_____探究______________画
检测
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质疑导入,直奔重点。
1.师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请大家把它画出来来。
3.师:这两个小朋友一连串提出了四个问题,看来他们非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了。你们能用一个文中的词语来形容这两个小朋友吗?

《石头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五版块——检查预习,体会科学推断的严密、合理【目标A2、C;1 8分钟】1.检查预习情形①指名读第11小节出示:“它告诉我们,在专门久专门久往常,那个地点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那个地点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专门多专门多年,地壳慢慢上升,那个地点又变成了高山,确实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②交流:文章第11小节是勘探队员依照化石得出的科学推断,你认为他的推断有依照吗,什么缘故?2.体会科学推断的严密、合理①边小结边出示:这是树叶(化石图片)——那个地点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化石图片)——后来,那个地点变成了大海。

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化石图片)——又过了专门多年,地壳慢慢上升,那个地点又变成了高山。

②再读课文第11小节③引读——看明白了化石又有什么用呢?出示: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亮的……叫矿物。

(哪块地下藏着矿石)3.小结(是啊,尽管文章中有许多是作者的推断,但这些推断差不多上有科学依照的,而且作者表达时专门严密、合理。

所以读起来,既引人深思又爱好盎然。

)第六版块——学习“对话设问、层层推进”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目标B1、C;15分钟】1.分角色朗读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来读《石头书》这篇课文,比比谁的读书爱好盎然?男生:叔叔;女生:川川和磊磊;老师:旁白2.小结(略)并出示:同学们,有人也写了一篇石头书,我也想请你们读一读——石头书石头书确实是化石。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专门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可不能腐烂了。

专门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化石。

人物依照找到的化石,能够明白古代动植物的情形。

这就成了科学家们研究的石头书。

3.交流:同样是写石头书,你觉得哪一个更适合我们阅读?什么缘故?学生读书预习交流读中推断学生齐读学生交流读中推断分角色朗读读补充材料学生交流4.引导:同学们,我们所学的《石头书》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话设问的方法,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层层推进,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专门多学问。

《石头书》教案之一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石头书》教案之一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石头书》教案之一|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摘要:⑷指导写生重指导学生写勘、探、叔、矿、刨这几左右结构,二课、精课⒈朗课3、然段,总结全⒈说说石头含义【教学要】⒈学会课生理由生组成词语⒉通学习理石头含义了有关化石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热情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教学】两课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⒈是我们常见学习用品从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课与有关题目是石头⒉看了课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指导⒈学生词⑴默课画出不认识、不了词语⑵会会写生词⑶并系上下理词语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⒉学生课⒊检学情况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指导学生准音⑵指名释词语⑶齐生词⑷指导写生重指导学生写勘、探、叔、矿、刨这几左右结构⒊各轻声试课⒋分然段指名朗课教师相机指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思对照课想想分别是哪几然段说了这些思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位勘探队员趴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奇⑵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了石头含义了了有关化石知识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这三、精课⒈引出全感情线课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程是不断变化清稳重画出有关词语⒉朗、然段⒊朗指导引导学生通朗把这种奇心情表现出⒋渡勘探队员不寻常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干什么?下节课学习四、作业练写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二课、精课⒈朗课3、然段渡、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块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不寻常举动引起了川川奇哪么叔叔究竟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回答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奇异指导朗这两然段⒉朗学习5~3然段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块光秃秃石头可他什么说己?(引导学生从石头外形石头画及石头价值和作用这些角考虑)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话什么不禁笑了起不禁是什么思?⑵石头上指是什么?画指是什么?⑶然段系8、0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判断这里曾是海洋和密林?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思?这词说明了什么?这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推断?⒊朗然段川川和磊磊什么高兴?么说石头里学问可真多?这里应怎样理?⒋分角色朗课二、总结全⒈说说石头含义⒉教师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了石头了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石头这样事物等待我们探究研究我们现应努力学习长了揭示哪些奥三、作业练习朗课。

第17课《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7课《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7课《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石头书”的含义,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要乐于探究。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的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石头书》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什么?交流:让学生明白石头像一本书。

3.点出“书”,问:书有哪些特点 ?交流,相机归纳:(1)书: a.有页数 b.有文字 c.有图画 d.知识丰富(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书不光有纸做的,还有竹子做的、锦缎做的4.那么石头有没有书的这些特点呢?今天将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好吗?二、精读课文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朗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交流,相机出示:(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A.这句话你读懂了吗?B.出示图片:片状结构的岩石。

C.点出:一层一层像厚厚的书D.出示句子指导读: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石头书有页数:一层一层的(板书)(2)石头书有字:出示:“有啊,你们来看:这是,叫雨痕;这是,叫波痕;还有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交流:相机点出:雨痕、波痕、矿物(板书)出示:一组石头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3)石头书有画:出示:“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交流:相机点出:树叶、贝壳、小鱼。

出示板书:化石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4)石头书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密林,有花有草,昆虫。

大海。

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点出:密林、花、草、昆虫,问:我们怎么会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的呢?交流:出示:密林----树叶化石图片,雨痕图片昆虫----昆虫琥珀图片(5)我们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齐读:第13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教案)《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初步了解化石的知识,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石头化石的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训练(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

(好奇、奇怪、高兴)(二)导读第一、二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好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三)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队员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奇怪”是就川川和磊磊对勘探队员叔叔的话感到难以理解;“好奇”是说川川和磊磊对叔叔的那种异常举动觉得新奇而产生了浓厚兴趣。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导读第五至十三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只有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已是在读书呢?(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上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思考)1.比较句式: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这两个句子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第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要强烈些)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五)读第十二自然段,联系第八、十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思考这些问题)(六)导读第十四自然段。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

17.石头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二、学习课文,了解“石头书”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哪些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会读书的同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3.通过和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我想现在大家对课文的了解就更多了。

现在你愿意把“刨”到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4.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石头上有字。

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预设:石头书上有画。

师相机板书:树叶贝壳小鱼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

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预设: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出示幻灯片:“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

(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头书》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2.学习《石头书》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3.掌握《石头书》中的基本故事情节。

二、教学准备1.《石头书》的课文和注释;2.板书工具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介绍《石头书》的内容和作者,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1. 了解《石头书》的作者(10分钟)让学生们了解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经历和其他重要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2. 介绍《石头书》的出版背景(10分钟)解释《石头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详细讲解《石头书》的创作背景、出版历程和影响。

3. 学习《石头书》中的重要人物(20分钟)让学生们了解《石头书》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片段的阅读,让学生们对这些人物有初步了解。

4. 掌握《石头书》中的基本故事情节(30分钟)以课文片段或教学素材为例,让学生们掌握《石头书》中的基本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们能够描述故事发展的基本轮廓和主要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动态。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引导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四、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阅读《石头书》的相关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解读文章。

鼓励学生们多角度思考文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石头书》的作者和出版背景的了解情况,对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延伸的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石头书》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著作。

《石头书》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_1

《石头书》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_1

《石头书》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石头书》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17、石头书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了解石头书的内容及价值。

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文上的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预习设计1.课前搜集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1.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30分钟)(一)1.自主学习。

(3分钟)2.展示。

(8分钟)(1)齐读第6小节,读出情不自禁的感情(2)它上面还有白的,红的等许多不同的小不点,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许多呢。

(二)1.欣赏图片,理解“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三)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__________。

师引说:化石告诉我们:我们看到树叶的化石,知道这里曾是__________,我们看到小鱼、贝壳的化石,知道这里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

(5分钟)1.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和磊磊看见一位勘探员叔叔正趴在一块大石头,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叔叔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板书:石头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

(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指名读句子。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
归纳)
(4)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

(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3)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

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交流。

(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

(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

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

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