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6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沉淀滴定法。
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原理。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及难点:沉淀滴定法及重量分析法的原理。
§8-1 沉淀滴定法概述: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沉淀反应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沉淀反应都能应用于滴定分析。
应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沉淀反应必须定量进行,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
(2) 沉淀反应必须迅速。
(3) 必须有适宜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由于受上述条件所限,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如:Ag++ C1-=AgCl↓以这种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
本法可用来测定含C1—、Br—、I—、SCN—及Ag+等离子化合物的含量。
银量法按所用的指示剂不同,又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1.滴定曲线:沉淀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的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滴定曲线表示,以pAg(或pX)为纵坐标,以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和其他滴定一样也产生滴定突跃,其突跃范围大小与沉淀的溶度积和溶液的浓度有关。
2.分步滴定:当溶液同时含有Cl-、Br-、I-时,由于他们与Ag+形成的沉淀溶度积差别较大,可利用分步沉淀的原理,用AgNO3连续滴定,形成三个突跃,分别测定他们的含量。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一)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1.原理用AgN03标准溶液滴定氯化物或溴化物时,以铬酸钾为指示剂,滴定反应为:终点前:Ag++ Cl-=AgCl↓ (白色)终点时:2Ag+十CrO42-=Ag2CrO4↓(砖红色)根据分步沉淀的原理,Cl-先沉淀。
2.滴定条件(1).指示剂的用量要适当。
若指示剂浓度过大,会使终点提前;过小,终点迟钝。
一般在50 ~ 100 ml滴定液中加入5%K2CrO4指示剂1ml即可。
(2).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进行。
分析化学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通辽职业学院
3.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 然后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为金属重。 重量分析法优点:其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一般为 0.1-0.2%。
缺点:
程序长、费时多,操作繁琐,也不适用于微量组 分和痕量组分的测定。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二、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Ba2+ SO42SO42- Ba2+ SO42SO42-
沉淀
Ba2+
Cl
-
Ca2+
K+
Ba2+ SO42Cl SO42- Ba2+ SO4
2-
Ca2+
Na+ Cl
-
Ba2+ SO42吸附层 扩散层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2) 吸留和包藏 吸留(occlusion):在沉淀过程中,若生成沉淀 的速度过快,则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 就被沉淀下来的离子所覆盖,而杂质就被包藏在沉淀 内部,从而引起共沉淀。 包藏(inclusion):在沉淀过程中,母液也可能 被包夹在沉淀当中,从而引起共沉淀。 (3)混晶 当杂质离子的半径与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时,所形 成的晶体结构相同,则它们极易生成混晶。 如:BaSO4和PbSO4, AgCl和AgBr. BaSO4和KMnO4等。 分析化学
K sp
K ap
②对于MmAn型沉淀,溶度积的表达式为:
MmAn
mM + nA
[Mn ]m [Am- ]n Ksp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2)条件溶度积 MA M
OH
+
+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7– 1 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1) 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
(2) 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 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如:Ag+ + Cl- =AgClAg+ + SCN-=AgSCN这种滴定方法称为“银量法”,可用于测定Cl-、Br-、I-、SCN-等离子。
根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银量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摩尔法⒈原理:以测定Cl-为例,在中性溶液中,加入K2CrO4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Ag+ + Cl- =AgCl (白色)2Ag+ + CrO42- =Ag2CrO4 (砖红色)由于AgCl沉淀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沉淀的溶解度,所以在滴定过程中,首先生成AgCl沉淀,随着AgNO3标准溶液继续加入,AgCl沉淀不断生成,溶液中Cl- 浓度越来越小,Ag+浓度越来越大,直至[Ag +]2[ CrO 42-] > Ksp 时,便出现砖红色Ag 2CrO 4的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显然,终点出现的早晚与溶液中CrO 42-的浓度大小有关。
若CrO 42- 的浓度过大,则终点提前出现,使分析结果偏低;若CrO 42-浓度过小,则终点推迟,使分析结果偏高。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控制CrO 42-的浓度,适宜CrO 42-的浓度可以从理论上加以计算。
在计量点时,Cl -与Ag +恰好完全作用生成AgCl 沉淀,此时[Ag +] = [Cl -] =√Ksp (AgCl) = √1.56×10-10 = 1.25×10-5 mol/L若Ag 2CrO 4沉淀恰在计量点时生成,则[][]()L m o l Ag CrO Ag Ksp CrO /108.51025.1100.9,225122442---+⨯=⨯⨯==-2在实际滴定中,因为K 2CrO 4本身呈黄色,若接上面计算的CrO 42-浓度,颜色太深影响终点的观察。
分析化学样卷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2

s
∴ 必须严格控制 Cl-的浓度
10-3
[Cl ]
-
• 例: 液
用AgCl重量法测Ag+时,加入过量的HCl溶 产生的效应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酸效应 络合效应 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减小 增大 无影响 增大
有 有 无 有
4.其他因素的影响 ① 温度(大多数沉淀,T↑,则S↑) ② 溶剂 (大部分无机物沉淀是离子型晶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BaCl2
BaSO4 Fe2(SO4)3
灼烧
BaSO4(白) Fe2O3(棕红)
1. 表面吸附 溶液中可溶性杂质被分析物沉淀的表面吸附所产生的 共沉淀称吸附共沉淀。 产生表面吸附的原因:沉淀晶体的顶角、棱边和表 面存在未饱和的电场力。
吸附层:溶液中的构晶离子 沉淀表面的双电层 扩散层:与吸附层中构晶离子电荷 相反的离子(抗衡离子)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完全、Ksp小(沉淀的溶解损失量不超过0.2mg) 2.纯净,易于过滤洗涤 (晶形沉淀好于非晶形沉 淀) 3.易转化为称量形式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2.稳定(不吸水、CO2、O2、不与灰尘反应)
500C CaC2O4 H2O CaCO3 800C CaC2O4 H2O CaO(空气中不稳定)
3. 副反应的影响
MA(固)
[ M ] [ M ] M [ A] [ A] A( H )
M
ML
+
A
HA
条件溶度积 K sp [ M ][ A]
MLn
M
A(H)
Hn A
[M ] M [ A] A( H ) K sp M A( H )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六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在科学实验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要利用沉淀反应来制取难溶化合物,进行离子分离除去溶液中的杂质以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等。
掌握影响沉淀生成与溶解平衡的有关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沉淀反应的进行;只有基本搞清沉淀形成的机理,才有可能控制一定的沉淀条件,获得良好而且纯净的沉淀,或实现有效的分离,或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1.重量分析法概述一、重量分析法及分类重量分析法是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它是用适当的方法将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通常应用的重量分析法有沉淀法和气化法。
沉淀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将被测组分转变为溶解度小的沉淀,对沉淀进行适当的处理,最后称重,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如,测定试液中so即-含量时,在试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使sob定量生成BaSO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BaSO的重量,从而计算试液中sob的含量。
气化法(又称为挥发法)是用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气化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试样重量之差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或用吸收剂将逸出的该组分气体全部吸收,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来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例如,欲测定氯化钡晶体(BaCb^HO中结晶水的含量,可将一定量的试样加热,使水分逸出,根据试样重量的减轻算出试样中水分的含量;也可以用吸湿剂(如高氯酸镁)吸收逸出的水分,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来计算水分的含量。
此外,还有提取法和电重量分析法等。
例如,测定农产品中油脂的含量时,可以将一定量的试样,用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反复提取,将油脂完全浸提到有机溶剂中,然后称量剩余物的重量,或将提取液中的溶剂蒸发除去,称量剩余油脂的重量,以计算油脂的含量。
电重量分析法是利用电解的原理,使被测成分在电极上析出,然后称重求其含量。
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重量分析法是根据称得的重量来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沉淀重量法

ms
M (Cl) = F M (AgCl)
{重量因数
F 换算因数* 注意F中适
化学因数 当的系数
一、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
MA(固体)
MA(水) M+ + A-
中性分子 AgCl
离子对 Ca2+ SO42-
S0 = aaMMAA((水固))= aMA(水)
aMA(固)=1
S0——固有溶解度或分子溶解度
不同物质S0 差别很大 S0 1.0×10-7~1.0×10-9mol/L
X = 0.5mg
Al(C9H6NO)3:Al = 1:y y = 0.06mg
0.1g Al相当于: 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2mg
称量式的摩尔质量大,损 失少,准确度高
Al2O3: 0.188g Al(C9H6NO)3: 1.7g
四、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一、换算因数 X%= m (被测组分) / m (试样)
ω(Ba)
如:CaC2O4·2H2O
CaO
沉淀式
称量式
特点:不需用基准物质,准确度高,不适用
于微量分析,操作繁琐、费时
《Analytical Chemistry》1998,R.Kellner (p273)
重量法有极高的准确度。其准确度依赖于沉淀技术及沉 淀的性质。
三、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式的要求: 1、沉淀要完全,溶解度要小,由溶解引起的损失 ≤0.2mg 2、沉淀易过滤和洗涤
对于m:n型的沉淀MmAn
MmAn(固)
mMn+ + nAm-
S = m+n K sp mmnn
例2:Ag2S的Ksp=2.0×10-48,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计算 式为-( )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分析法

一、沉淀的沾污
•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共沉淀现象和后沉 淀现象。 1、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溶液中某些 可溶性杂质于沉淀中一起析出,这种现象称为共 沉淀。 • (1)表面吸附 • 除去方法:少量多次洗涤沉淀。 • (2)形成混晶 • 除去方法:预先将这些离子除去(分离)。 • (3)包藏 • 除去方法:陈化和重结晶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 1、挥发法 • 如果被测组分具有挥发性,则可以利用加热或加入某种 试剂,使生成挥发性物质吸出,称量后根据试样重量的 减少量,计算出该组分的含量。 • 这样的方法常用来测定化合物及样品的含水量。 2、沉淀重量法 利用试剂与待测组分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难溶化合 物沉淀析出,再将其过滤,洗涤,烧干后称量,由 沉淀的质量求得被测成分的含量。
• 在这两种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是沉淀重量 法,通常把它称为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 法是古老而经典的分析方法,它通过直接 称量得到分析结果,不需要从容量器皿中 引入许多数据(如稀释倍数或分取倍数等) 同时也不需要与基准物质作比较。因而它 的准确率较高,相对误差为0.1%~0.2%可 用于测量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有时也 用于作为标准其它分析方法的标准方法。
三、配位效应
溶液中如有配位剂能与构成沉淀离子形成可溶性配 合物,而增大沉淀溶解度,甚至不产生沉淀,这 种现象称为配位效应。 举例AgNO3→AgCl(白色)→ AgCl2- 或AgCl32很明显,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配位剂的浓度越大, 其配位效应越显著。
四、酸效应
• 对酸度影响沉淀反应的定量进行称为酸效应。举 例说明。 • 对于上面介绍的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四种效应,哪 种效应占主导地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 讲,对无配位效应的强酸盐沉淀,主要考虑同离 子效应,对弱酸盐沉淀主要考虑酸效应,此与配 位剂形成稳定配合物而且溶解度不太小的沉淀主 要考虑配位效应。
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课件
概
述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习
题
(2) 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 1 pAg = pCl = pKsp = 4.91 2 (3) 化学计量点后 由过量AgNO3的量决定 例加入AgNO3溶液20.02mL时(过量0.02mL)
0.1000 × 0.02 [Ag ] = = 5.0 ×10 −5 20.00 + 20.02
分析化学课件
概
述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习
题
无定形沉淀: 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 沉淀条件 1). 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结构紧密 2). 热溶液——使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 3). 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 4).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 5).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
分析化学课件
概
述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习
题
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 例:AgCl沉淀 沉淀的形成 构晶离子 成核作用 均相、异相 晶核 生长过程 扩散、沉积 沉淀微粒
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作用缔和而成晶 核。 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 成晶核。
分析化学课件
概
述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习
题
3. 重量分析法
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法 3.1 沉淀重量分析法 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⑴溶解度小 ⑵易过滤和洗涤 ⑶纯净,不含杂质 ⑷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⑴确定的化学组 ⑵性质稳定 ⑶较大的摩尔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γ+(Ba2+) γ-(SO42-)=γ±2 式中 γ+、γ-分别为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因此有 Ksp⊝=a+(Ba2+a-(SO42-)=γ+[Ba2+]γ-[SO42-]=γ±2Ksp
即:Ksp⊝=γ±2Ksp 式中Ksp为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即实验平衡常数。因为, γ±2< 1,因此 Ksp⊝< Ksp。
的 Kb=1.8×10-5 , 将 0.20 mol·L-1NH3·H2O 与 0.20mol·L-
1MnSO4等体积混合,问:是否有Mn(OH)2沉淀生成?
解: Mn(OH)2(s)=Mn2+(aq) + 2OH-(aq)
[OH-]=
=1.3×10-3 mol·L-1
[Mn2+][OH-]2=1.7×10-7> Ksp=4.0×10-14
4
4
(2) 在0.10 mol/LAgNO3溶液中
Ag2CrO4
2Ag + + CrO4 2-
平衡浓度mol/L 2s'+0.10 s'
Ksp=[Ag+]2×[CrO42-]= (2s'+ 0.10)2s' 设 2s'+ 0.10 ≈0.10 ,解得:s'= 2.0×10-10mol/L
(3) 在0.10 mol/LK2CrO4溶液中
四、盐效应
因强电解质的加入而使难溶盐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 称为盐效应。产生盐效应的原因是强电解质的加入使离子的 活度系数减小。 1、活度的提出和定义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可以通过热力学计算求得,也可通 过实验测定平衡浓度的方法得到。结果发现,一般实验值总 大于由热力学计算的值。其原因是:溶度积公式中的Ksp⊝是 以理想溶液为基础导出的,理想溶液是一种假想的模型,但 实际溶液与此假想的情况有偏差,特别是浓溶液的偏差更大, 为了使由理想溶液导出的公式对实际溶液也适用,1907年路 易斯提出了有效浓度即活度的慨念。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一、沉淀-溶解平衡
电解质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易溶电解质和难溶电解 质两大类。
将电解质放入水中,一方面电解质晶格表面上的离子会 脱离表面而进入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这个过程称为溶解; 另一方面,溶液中的离子因相互碰撞而结合从溶液中析出, 回到晶格表面,这个过程称为称为沉淀。当二者的速度相等 时,则达到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Ksp=[Ag+]2[CrO42-]=4s23
s 3 Ksp 3 2.0 1012 3.7 104
4
4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三、同离子效应
当溶液中含有与难溶电解质相同的阳( 阴 )离子时,会 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这种因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 应。同离子是指构成晶体的离子,如Ag+、Cl– 都是AgCl的构 晶离子。
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只是由于υ溶解=υ沉淀,在 宏观上表现为静止。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二、 溶度积
与弱酸(碱)的解离一样,在水中难溶电解质只部分溶
解,形成离子。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
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
溶度积,以符号Ksp表示。 设AmBn为一难溶电解质,部分溶于水后,经过一段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含 有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使沉淀 更完全。“沉淀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慨念,
定性分析中,一般残留离子浓度[]<10-5mol/L, 定量分析中,一般残留离子浓度[]<10-6mol.L, (=<0.1%),可视为沉淀完全。 讲解P154例13。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但对难溶盐,一般说来浓度很小,故通常情况下,二者 差别很小。所以可以认为Ksp⊝=Ksp。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2、产生盐效应的原因 简单地说,由于强电解质的加入,离子强度I增大,活
度系数γ 减小,欲保持平衡,溶解度要增加。
Ksp⊝=a+(Ba2+)a-(SO42-)=γ+[Ba2+]γ-[SO42-]
由于x 很小,设 1.5×10-3+x≈1.5×10-3
x = 1.8×10-10/1.5×10-3 =1. 2×10-7
显然假设合理,溶液中Ag+离子的浓度为1. 2×10-7mol/L。
cKb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例 2 、 已 知 室 温 下 Mn(OH)2 的 Ksp=4.0×10-14 , NH3·H2O
lg B
0.509
z
2 B
I
I 1
2
B
c
B
z
2 B
因此,溶液的浓度C和离子电荷Z越大,则离子强度I 越
大,活度系数越小,活度就越小;溶液无限稀时,γ→1。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总是同时存在,不可能测定单 独离子的活度,因而引入平均活度的概念,对BaSO4,
故沉淀和溶解的平衡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就成了 积的形式(与水的离子积类似)。在一定温度下, Ksp为一定值,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例如:
Ksp(BaSO4) = [Ba2+] [SO42- ] Ksp(Ag2C2O4) = [Ag+]2[C2O42-] 在书中P394附录Ⅵ中列出了常见难溶电解质的 溶度积。
例:求Ag2CrO4 在 (1) 纯水中, (2) 0.10 mol/LAgNO3中, (3) 0.10 mol/LK2CrO4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查表得Ksp(Ag2CrO4)=2.0×10-12
(1)在纯水中 Ksp=[Ag+]2[CrO42-]=4s3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s 3 Ksp 3 2.0 1012 3.7 104
实质上是由于加入强电解质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 正负离子的周围都吸引了大量异性电荷离子而形成“离子 氛”,束缚了离子的自由行动。因而在单位时间内离子与沉 淀物表面的碰撞次数减少,沉淀速率减慢,致使溶解速率超 过沉淀速率。当建立起新的平衡时,有更多的难溶电解质溶 解,因此溶解度增大了。讲解P155表6-3。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又如:已知室温下AgCl的Ksp=1.77×10-10,Ag2CrO4的 Ksp=1.98×10-12。分别计算AgCl 和Ag2CrO4在纯水中的溶解 度。
解:设AgCl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1mol·L-1,则: Ksp=[Ag+][Cl-]=s12
求得:s1= =1.33×10-5 mol·L-1 设Ag2Cr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2mol·L-1,则:
例1: 今有350mL,6.0×10-3mol/L的含银废水,加入 250mL0.012 mol/L的NaCl。试问能否有AgCl沉淀产生,若 有沉淀,溶液中Ag+离子的浓度多大?
解:查表得AgCl 的Ksp=1.8×10-10 , (1) 两种溶液混合后,
cAg+=6.0×10-3×350/600=3.5×10-3mol/L; cCl-=0.012×250/600=5.0×10-3mol/L; Q = cAg+cCl-=3.5×10-3×5.0×10-3 =1.75×10-5>Ksp, ∴有AgCl沉淀产生。
Ag2CrO4
2Ag + + CrO4 2-
平衡浓度mol/L
2s'' 0.10+s''
Ksp=[Ag+]2×[CrO42-]= (2s'')2(s'' + 0.10) 设 s'' + 0.10 ≈0.10 ,解得:s''= 2.2×10-6mol/L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由计算结果可知, 同离子效应的确使难溶物的 溶解度大大下降。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活度的定义:α B
γ
B
CB C
通常简写为 α γ C
式中,B、B、CB分别为溶质B的活度、活度系数及平衡时
物质的量浓度。活度系数表示活度与溶液的相对浓度之比,
它的值表示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接近程度, 越接近1,则
实际溶液越接近理想溶液。
活度系数与溶液的离子强度I有关:
一、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溶质在一定量的溶 剂中溶解达平衡时所溶解的量。常用的表示方法为:
(1)100克水中可溶解溶质的质量(克)。 (2)达到平衡时每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以s表示, 单位为mol/L。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很多,一是沉淀的本性,如沉淀的组 成、晶粒大小、晶粒结构等;二是沉淀的条件,如温度、溶 剂、溶液中构晶离子的浓度等。而且微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和 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因而不能认为s就是饱和溶液的浓度。
Q CAmn CBnm当Q<Ksp时,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或沉淀溶解;
当Q=Ksp时,为饱和溶液,达平衡,υ溶解=υ沉淀;
当Q>Ksp时,为饱和溶液,沉淀析出,直到新的平衡;
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四、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溶度积规则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判据。溶度积规则 只适用于难溶电解质。
第四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例如难溶电解质MA:
MA(s)
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