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实验报告
动力平衡的实验报告

动力平衡的实验报告引言动力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各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的状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动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装置1. 一台动力平衡实验装置。
2. 物体A 和物体B。
3. 各种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方法1. 将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保证其稳定。
2. 在装置上方悬挂物体A,然后通过调整装置上的摆臂,使得其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物体A 悬挂的位置。
3. 在物体A 上方悬挂物体B,再次通过调整装置上的摆臂,使得整个系统再次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物体A 和物体B 分别悬挂的位置。
4. 将砝码逐一悬挂在物体B 上,同时记录每次添加砝码后的平衡位置。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每次实验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位置。
下表是我们的实验结果:砝码质量(克) A 悬挂位置(cm) B 悬挂位置(cm)-0 12.0 4.050 11.7 4.2100 11.4 4.4150 11.1 4.6200 10.8 4.8250 10.5 5.0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系统重心位置不变时,物体A 和物体B 的悬挂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
我们通过调整装置的摆臂,保证了系统的重心位置不变,从而实现了动力平衡。
- 随着砝码的增加,物体B 的悬挂位置逐渐增加,而物体A 的悬挂位置逐渐减小。
这说明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物体B 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力,而物体A 承受了越来越小的力。
也就是说,质量越大的物体会受到更大的力。
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物体A 和物体B 的悬挂位置,研究了动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显示,在保持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质量会影响其所受的力,质量越大的物体承受的力越大。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动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并且深入了解了力的平衡和分配机制。
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平衡和力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动力系统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系统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为了提高汽车维修人员对动力系统的认识和维修技能,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动力系统的拆装、检测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动力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维修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动力系统的拆装、检测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组成。
发动机负责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变速器、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行驶。
制动系统则负责减速或停车。
四、实验内容1. 发动机拆装(1)拆装工具准备:扳手、螺丝刀、开口扳手、钳子等。
(2)拆装步骤:①拆下发动机上的相关附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燃油泵等。
②拆卸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连接,包括传动轴、传动带等。
③拆卸发动机外部零件,如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等。
④拆卸发动机内部零件,如气缸盖、气缸体、曲轴、连杆、凸轮轴等。
⑤清洗发动机内部零件,检查磨损情况。
⑥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2. 变速器拆装(1)拆装工具准备:扳手、螺丝刀、开口扳手、钳子等。
(2)拆装步骤:①拆下变速器上的相关附件,如传动轴、油底壳等。
②拆卸变速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包括传动轴、传动带等。
③拆卸变速器外部零件,如油底壳、滤清器等。
④拆卸变速器内部零件,如齿轮、轴承、离合器等。
⑤清洗变速器内部零件,检查磨损情况。
⑥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3. 检测与分析(1)发动机检测:检查气缸压力、压缩比、点火正时等。
(2)变速器检测:检查齿轮间隙、轴承间隙、油液粘度等。
(3)分析结果:根据检测数据,分析动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拆装过程中,发现气缸盖密封垫有磨损,导致漏气;气缸体磨损严重,需进行镗磨处理。
2. 变速器拆装过程中,发现齿轮间隙过大,导致传动效率降低;轴承磨损严重,需更换轴承。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系统动力学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有频率。
(3)加速度判别共振
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 X 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到第二
通道(即 Y 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
激振信号为:
F F0 sin t
加速度信号为: y 2Y sin(t )
4.实验步骤
一、幅值判别法测量
1、安装仪器 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 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露出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 INV1601B 型实验仪的功放输出接口(实验仪上的功率幅度调节按钮应调到最小)。 把带磁座的加速度传感器安放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 INV1601B 型实验仪的加速
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示波器,我们 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 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 法得出的共振动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一样,这样对应 一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表现不够敏感。
q F0 m
k c
m
F0 sin et 图 3 阻尼强迫振动
x1 代表阻尼自由振动基, x2 代表阻尼强迫振动项。
自由振动项周期
TD
2 D
强迫振动项周期
Te
2 e
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基随时间不断地衰减消失。最后,只剩下后两项,也就是通常
讲的定常强动,只剩下强迫振动部分,即
x
(
2
q(
2
2 e
)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力学基本原理,掌握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 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设备1. 动力实验台2. 测力计3. 速度传感器4. 电脑数据采集系统5. 实验用小车及砝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实验台上的小车放置在水平轨道上,确保小车能够自由滑动。
2. 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将测力计、速度传感器和电脑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好,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3. 实验数据采集:a. 将砝码挂在小车后端,记录小车初始位置。
b.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启动小车,同时开始记录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c. 当小车运动至预定距离时,停止小车,记录此时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4. 数据处理: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
c. 比较计算得到的合外力与实验测得的力,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速度与时间关系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观察小车运动规律,发现小车在实验过程中呈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计算: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得到加速度a =2.5 m/s²。
3. 合外力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F = ma = 2.5kg × 1 m/s² = 2.5 N。
4.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a. 测力计的精度;b. 速度传感器的精度;c.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d.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掌握了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汽车动力系统实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系统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性能。
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动力系统的认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汽车动力系统实训实习。
本次实习在XX汽车维修厂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汽车动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2. 掌握汽车动力系统的检修、维护及故障诊断方法;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汽车动力系统概述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对汽车动力系统进行了概述,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部分。
通过对这些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的学习,我们对汽车动力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发动机实训在发动机实训环节,我们重点学习了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发动机拆装、检查、清洗等操作,掌握了发动机的检修技能。
3. 变速器实训变速器是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发动机的动力。
在变速器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变速器的检修技能。
4. 传动系统实训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差速器、主减速器等部件,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在传动系统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这些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5. 制动系统实训制动系统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
在制动系统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6. 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实训在故障诊断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汽车动力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故障诊断的技巧。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汽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2. 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汽车动力系统的检修、维护及故障诊断方法;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4. 增强了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循环动力实验报告

循环动力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循环动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循环动力实验,掌握循环动力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并分析实验数据以评估循环动力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循环动力系统:包括压缩机、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2. 温度传感器;3. 压力传感器;4. 流量计;5. 数据采集仪。
实验步骤:1. 确认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完好性和安全性;2. 将循环动力系统的各个组件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3. 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连接到对应的位置,并确保传感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4. 将数据采集仪与各个传感器连接,并设置采集参数;5. 调整循环动力系统的参数,例如压缩机的压力、加热器的温度等,以满足实验需求;6. 开始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7.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循环动力系统的性能参数;8.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循环动力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首先,可以通过测量压缩机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循环动力系统的效率。
其次,通过测量循环动力系统的制冷量和压缩机的电功率,计算制冷系统的性能参数,如制冷量系数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压力和温度,计算制冷系统的效率和热力学性能参数,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比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循环动力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通过循环动力实验,我们熟悉了循环动力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方法,并获得了循环动力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参数。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循环动力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循环动力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循环动力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深入理解循环动力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动力系统实习报告

汽车动力系统实习报告在汽车动力系统实习期间,我深入参与了动力系统的实际操作和维护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动力系统的知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所学所悟的总结。
首先,在实习的开始阶段,我首先对汽车动力系统的构成和原理进行了学习。
我了解到汽车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等组成部分,而这些部分共同协作才能让汽车正常运行。
同时,我还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比如常用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等。
其次,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系列汽车动力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检查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何更换机油和机滤等日常保养操作。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对汽车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升了动手能力和维修技能。
再次,我还深入学习了汽车动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
在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案例,比如发动机启动困难、动力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沉着冷静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在实习的结束阶段,我总结了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意识到汽车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不仅扩展了知识面,提升了技能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能够胜任更高难度和更复杂的工作,为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意今后更上一层楼。
动力运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动力运行实习项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动力运行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不仅巩固了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动力运行基本原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动力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明白了动力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
2. 设备操作与维护: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动力运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我们参观了工厂的动力运行设备,了解了各种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际操作。
3. 故障诊断与处理: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动力运行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
我们通过模拟故障,学习了如何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安全生产: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学习了动力运行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
我们了解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学习了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掌握了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习,我不仅巩固了我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实际操作技能。
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2. 团队协作:在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3. 职业素养: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我明白了职业素养对于一名员工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动力运行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五、总结这次动力运行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动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徐键
班级:管科131班
学号:5504113023
学院:管理学院
一、背景:高塘乡德邦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种猪养殖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养殖场猪粪尿污染环境;2、高塘乡已建的300余口户用沼气池大部分因缺乏原料致使沼气池闲置,农户买化肥、农药种植粮食、蔬菜,农作物受到污染。
二、基于顶点赋权分析确定规划实现的管理对策:略
三、基于逐树入仿真技术建立仿真入树模型
建立流位流率系:
{(年出栏L1(t)(头),年出栏变化量R1(t)(头/年)),(规模养殖利润L2(t)(万元),规模养殖利润年变化量R2(t)(万元/年)),(日均存栏L3(t(头),日均存栏年变化量R3(t)(头/年)),(年猪尿量L4(t)(t),猪尿年变化量R4(t)(t/年)),(场猪尿年产沼气量L5(t)(m^3),场猪尿产沼气年变化量R5(t)(m^3/年)),(年猪粪量L6(t)(t),猪粪年变化量(t)(t/年)),(户猪粪年产沼气量L7(t)(m^3),户猪粪产沼气年变化量L7(t)(m^3/年))}
据实际意义,将流位流率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生产.销售.利润流位流率系
{(年出栏L1(t)(头),年出栏变化量R1(t)(头/年)),(规模养殖利润L2(t)(万元),规模养殖利润年变化量R2(t)(万元/年)),(日均存栏L3(t(头),日均存栏年变化量R3(t)(头/年))}
第二部分——生物质资源开发流位流率系
{(年猪尿量L4(t)(t),猪尿年变化量R4(t)(t/年)),(场猪尿年产沼气量L5(t)(m^3),场猪尿产沼气年变化量R5(t)(m^3/年)),(年猪粪量L6(t)(t),猪粪年变化量(t)(t/年)),(户猪粪年产沼气量L7(t)(m^3),户猪粪产沼气年变化量L7(t)(m^3/年))}第一部分——逐枝建树逐树仿真建立生产.销售.利润子模型
(一)年出栏年变化量R1(t)(头/年)仿真流率基本入树T1(t)
1.逐枝建立的R1(t)(头/年)前期流率基本入树T1(t)见图3.1
图3.1年出栏变化量R1(t)(头/年)前期流率基本入树T1(t)
2.建立年出栏变化量R1(t)(头/年)流率基本入树T1(t)各变量方程:略
3.取DT=1.仿真区间2005——2020年,对T1(t)向后看设调控参数进行仿真检验
然后,对T1(t)参数调控进行仿真,获得仿真结果T1(t)曲线图3.2和图3.3
图3.2 2005——2020年年出栏L1(t)(头)曲线
图3.3 2005——2020年出栏年变化量R1(t)(头/年)曲线
4.年出栏仿真定量结果可靠性定性评价分析
(1)符合历史年实际变化规律;
(2)符合规划值规律(2015年年规划是年出栏15000头,2020年年规划是年出栏20000头);
(3)符合种猪价五年一个周期的低-涨-涨-跌-跌规律
(二)规模养殖利润年变化量流率R2(t)仿真基本入树T2(t)
1.规模养殖利润年变化量流率R2(t)仿真基本入树T2(t)见图3.4
图3.4前期规模养殖利润年变化量流率R2(t)基本入树T2(t)
2.基本入树T2(t)中变量方程:略
3.T1(t)与T2(t)组合仿真检验
T1(t)与T2(t)两树构成的模型仿真结果曲线分别为图3.5和图3.6
图3.5规模养殖年利润L2(t)(万元)曲线
图3.6规模养殖年利润变化量R2(t)(万元/年)曲线4.年出栏仿真定量结果可靠性定性评价分析
(1)符合历史年实际变化规律;
(2)符合种猪价五年一个周期的低-涨-涨-跌-跌规律(三)日均存栏生产年变化量流率R3(t)仿真基本入树T3(t) 1.日均存栏生产年变化量流率R3(t)仿真基本入树T3(t)
图3.7前期日均存栏生产年变化量流率R3(t)仿真基本入树T3(t)
2.建立变量仿真方程:略
3.T1(t),T2(t),T3(t)组合仿真检验
进行T1(t),T2(t),T3(t)组合仿真,得到以下2组曲线图3.8和图3.9
图3.8日均存栏L3(t)(头)曲线
图3.9日均存栏年变化量R3(t)(头/年)曲线
从三个变化率同步符合市场变化规律可靠性中可以得到两个曲线,日均存栏(生产).出栏(即销售).利润年变化量曲线比较和日均存栏(生产).年出栏(即销售).年利润量曲线比较
图3.10日均存栏(生产).出栏(即销售).利润年变化量曲线比较
图3.11日均存栏(生产).年出栏(即销售).年利润量曲线比较
4.三棵树模型可靠性评价分析
(1)符合历史年实际变化规律;
(2)符合规划值规律(2015年年规划是年出栏15000头,2020年年规划是年出栏20000头);
(3)符合种猪价五年一个周期的低-涨-涨-跌-跌规律
(4)仿真定量结果实现了符合实际两同步,三同步反馈规律
(5)使用了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有效结合建模方法建立的反馈子模型
在Vensim下,三流率基本入树已构成生产及销售两个正反馈环,已构成产销利润正反馈环,见图3.12
图3.10三流率基本入树已构成产销及产销利润两个正反馈环反馈模型
第二部分——生物质资源开发四棵流率基本入树逐步建树逐树仿真检验
(四)猪尿年变化量R4(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4(t)
(1)前期猪尿年变化量R4(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4(t)见图3.13
图3.11猪尿年变化量R4(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4(t)
(2)年猪尿年变化量R4(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4(t)变量仿真方程:略T1(t),T2(t),T3(t)组合仿真检验
(3)T1(t),T2(t),T3(t),T4(t)组合仿真检验
1)猪尿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2(t)的子因果链图见图3.14
图3.12猪尿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2(t)子因果链图
2)建立猪尿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2(t)仿真方程:略
进行T1(t),T2(t),T3(t),T4(t)组合仿真,得到图3.15的仿真反馈曲线结果
图3.13 2005——2020年猪尿年量L4(t)
3)仿真反馈变化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基本发展规律一致
(五)场猪尿产沼气年变化量R5(t)仿真流率基本入树T5(t)
(1)逐枝建立的前期场猪尿产沼气年变化量R5(t)(m^3/年)流率基本入树T5(t)见图3.16
图3.14场猪尿产沼气年变化量R5(t)(m^3/年)流率基本入树T5(t)
(2)变量发展方程:略
(3)T1(t),T2(t),T3(t),T4(t),T5(t)组合仿真检验
1)场猪尿沼气促进因子M33(t)的子因果链图见图3.17
图3.17前期反馈参数的反馈函数M33(t)子因果链图
2)场猪尿沼气促进因子M33(t)的仿真方程
进行T1(t),T2(t),T3(t),T4(t),T5(t)组合仿真,得到图3.18的仿真反馈曲线结
果
图3.18场猪尿年产沼气量L5(t)
3)仿真反馈变化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基本发展规律一致
(六)猪粪年变化量R6(t)(t/年)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6(t)
(1)前期猪粪年变化量R6(t)(t/年)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6(t)见图3.19
图3.19猪粪年变化量R6(t)(t/年)流率基本入树T6(t)
(2)T6(t)变量仿真方程:略
(3)T1(t),T2(t),T3(t),T4(t),T5(t),T6(t)组合仿真检验
1)猪粪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4(t)的子因果链图见图3.20
图3.20猪粪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4(t)的因果链图
2)猪粪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4(t)仿真方程:略
在模型中建立‘猪粪沼液开发促进因子M34(t)’仿真子模型后,T1(t),T2(t),T3(t),T4(t),T5(t),T6(t)组合仿真,得到图3.21的仿真反馈曲线结果
图3.21年猪粪量l6(t)
3)仿真反馈变化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基本发展规律一致
(七)户猪粪产沼气年变化量R7(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7(t)
(1)户猪粪产沼气年变化量R7(t)流率仿真基本入树T7(t)见图3.22
图3.22户猪粪产沼气年变化量R7(t)(m^3/年)流率基本入树T7(t)
(2)T7(t)变量仿真方程:略
(3)T1(t),T2(t),T3(t),T4(t),T5(t),T6(t),T7(t)组合仿真检验
1)户猪粪沼气促进因子M35(t)的子因果链图见图3.23
图3.23 反馈函数M35(t)的子因果链图
2)户猪粪沼气促进因子M35(t)的仿真方程:略
进行T1(t),T2(t),T3(t),T4(t),T5(t),T6(t),T7(t)组合仿真,仿真反馈变化结果如下见图3.24
图3.24户猪粪年沼气量L7(t)(m^3)
3)仿真反馈变化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基本发展规律一致
四.通过逐树深入仿真检测建立的复杂流图仿真模型
T1(t),T2(t),T3(t),T4(t),T5(t),T6(t),T7(t)7棵树流率基本模型,得到以下模型见图4.1
图4.1 7棵入树的等价复杂反馈流图模型
流图复杂性分析
(一)流图含102个变量,7个流位变量,7个流率变量,88个辅助变量。
(二)流图含有91个仿真方程。
91个仿真方程,可分类为:略
(三)含正,反因果链114条
(四)含大于等于二阶的反馈环13条
复杂流图分析结论:1.直接建立102个变量,114条因果链,91个仿真方程的流图模型存在困难。
2.逐步建树,逐树建仿真方程,通过向后看设调控参数,向前看撤调控参数,进行逐步组合仿真的逐树深入仿真技术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五.整体仿真结果:略
六.对策实施效应仿真评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