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2016版

合集下载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第一篇:《歌曲写作》教学大纲(模版)《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除作曲专业以外)所有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旨在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一度创作的流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增强学生今后工作的适应性。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一学期18周,36学时,2学分。

三、教学形式与措施大课讲授、作业改题。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周介绍模拟式旋律写作方法作业:模拟写作第2周介绍分析歌曲中各种句式作业:写作不同句式四种第3周介绍分析歌曲基本结构作业:少儿歌曲一首第4周专题:音乐中的节奏作业:少儿歌曲一首第5周专题:音乐中的曲调作业:进行曲一首第6周专题:创作中调式调性的作用作业:进行曲一首第7周专题:创作中扩充的作用作业:抒情歌曲一首第8周专题:创作中的补充的作用作业:抒情歌曲一首第9周专题: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写作作业:二部歌曲一首第10周专题: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写作作业:二部歌曲一首第11周专题:歌曲创作中虚词的处理作业:含虚词特点歌曲一首12周专题: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作业:民族风格歌曲一首第13周专题:前奏、间奏、尾奏的写作作业:创作带前奏、间奏、尾奏的二部曲式一首第14周专题: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的写作作业:三部曲式一首第15周专题:不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的写作作业:三部曲式一首第16周专题:通俗风格歌曲的写作作业:通俗风格歌曲一首第17周专题:小合唱作品写作作业:二部小合唱写作第18周专题:合唱作品写作作业:简单四部合唱写作五、教学考试与检查考试要求:命题创作,结构为两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评分标准:A、形象准确,结构完整,旋律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性,85分—95分。

B、形象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旋律通顺,75—84分。

C、形象不太准确,结构不太完整,曲调一般,60—74分。

D、形象不准确,结构不完整,曲调不通顺,不及格。

执笔:吴小平第二篇:365-《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先修课程:和声学学分:2 讨论学时:6 适用专业:音乐大纲编写时间:1995年8月教学院长审定:理论学时:30开课学院:音乐学院大纲执笔人:张春林教研室主任审核:张建华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作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写作(一)教案音乐学

歌曲写作(一)教案音乐学

课题歌曲的体裁与演唱形式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各种体裁、演唱形式以及各种音色的特点及音域、音区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调动和发挥演唱者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音色特点及音域教学难点音域范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歌曲的体裁歌曲的体裁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艺术特点划分如下:(一)、抒情歌曲抒情歌曲一般是指歌词描写细腻、音乐色彩明亮柔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畅自如的歌曲。

1、颂歌颂歌,是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人物、歌颂理想和美好生活等内容的歌曲。

音乐特点:宽阔明亮、气势浩大、富有激情;旋律起伏较大,常运用向上的大跳进行;节奏舒展开阔,速度中庸或较慢。

代表作品:王世光《长江之歌》、郑秋枫《我爱你,中国》、王佑贵《春天的故事》等。

2、民谣体抒情歌曲民谣体抒情歌曲,是指在音乐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以民歌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歌曲。

音乐特点:多采用五声调式或五声性七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线条流畅;节奏律动比较平稳。

代表作品:铁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阿拉腾奥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红梅赞》、刘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3、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指歌词内涵深刻,旋律写作精致,情感刻画细腻,钢琴或乐队与声乐并重的抒情歌曲。

代表作品:赵元任《叫我如何不想他》、贺绿汀《嘉陵江上》、陆在易《祖国啊,慈祥的母亲》等。

4、通俗歌曲通俗歌曲,是指表达人们的自我心理感受,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的歌曲。

音乐特点:常用电声为主兼有其他乐器的伴奏形式。

代表作品:王立平《大海啊,故乡》、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谷建芬《烛光里的妈妈》、张丕基《乡恋》等。

(二)、队列歌曲队列歌曲,是指旋律明快、情绪昂扬,结构规整,节律鲜明,速度适合于队列行进步伐的歌曲。

多以集体群像为特征,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代表作品:聂耳《义勇军进行曲》、黄准《娘子军连歌》、麦新《大刀进行曲》等。

《歌曲作法》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我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专科作曲基础技术理论必修课之一。

是根据我国艺术类师范专业的教学要求,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一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以适应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开设的。

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趣味、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的基础写作语言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各种结构、旋律、节奏、发展手法、词曲结合、调式运用等写作手法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并能为分析中大型声乐作品、从事中大型声乐作品的理论研究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音乐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1.授课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集体授课为主,小组辅导为辅的授课形式,每周两个学时。

并适当采用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小组辅导课形式,特别是对程度较低的学生,每两周一学时对其作业进行当面讲评。

每两周一次课后练习。

2.教材选用:本课程的教材,选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歌曲作法教程》作者:严华生。

(并选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关书籍作为补充教材)。

选用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1—4册及国内外其他一些通俗的、民间的优秀声乐作品作为分析谱例。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本课程学习为一个学年,在第五学期开课、第六学期未结束。

全学年为28周,其中,第五学期为12周、第六学期为16周。

以讲授小型的通俗性声乐作品写作技术为主,并相应地介绍一些一般性、艺术性的中。

小型声乐作品的作曲技巧。

在授课过程中,以简练、实用为原则,力求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典型性与规范性;并将声乐作品的基本写作规律、作曲技巧、歌曲分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内容与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学期:2 6学时绪论:1.歌曲的艺术形式。

2.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3.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doc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doc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726英文名称:Songwriting授课对象:录音艺术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方向)、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开课学期:四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方式:理论讲解,范例写作、谱例分析、弹唱试听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考试:卷面考试:片断写作与整体写作相结合,题型多样。

作品考试:给指定歌词创作完整歌曲,要求既有纸质乐谱,又有音响(保存为MP3、MIDI、WAV 等格式)。

课程简介:《歌曲写作》是作曲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创作实践特点。

课程教学以歌曲创作所涉及的作曲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通俗歌曲、民歌改编等风格的作品创作。

在授课过程中,将声乐作品的基本写作规律、作曲技巧、歌曲分析三者结合,具体内容涉及主题构思、旋律写作、曲式安排、词曲结合、歌曲改编等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一定的歌曲编创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歌曲的艺术特色,能够掌握歌曲的创作语言和基本写作技巧,胜任一般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通俗歌曲),并在创作实践中提升音乐修养,适应当代传媒领域对音乐传媒人才素质和能力多元化的要求。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趣味、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技术、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在于理论精深,而在于实用有效。

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唱和歌曲实例分析的练习,勤于思考创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 节)重点' 难点学时第一章课程导入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声分类及音域第四节关于歌词1.歌词的艺术特征2.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曲的演唱形式;2.人声音域及分类;3.歌词韵律与旋律音乐性的和谐结合;4.歌词的句式与段式。

《歌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歌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歌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理论知识,提升其歌唱水平和表现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发展自身的音准、节奏感和表演技巧。

课程目标1.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姿势,以保护嗓音健康。

2. 学会认识和运用嗓音的不同区域,如胸声、混声和头声。

3. 培养音准感,提高音调准确度。

4. 学会合理运用音量和音色,以表达情感和艺术效果。

5. 培养节奏感,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6. 提高台风和舞台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演艺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课:呼吸与身体姿势- 研究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 掌握保持正确姿势的技巧,如站立和坐姿。

第二课:嗓音区域与共鸣- 了解嗓音的不同区域,如胸声、混声和头声。

- 学会寻找和发挥嗓音的共鸣点,以增强音质和音量。

第三课:音准感与音调准确度- 培养音准感,通过练音阶和简单的音乐片段。

- 学会调整音调,以确保准确演唱音高。

第四课:音量和音色控制- 研究如何合理运用声音的音量和音色,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艺术需求。

- 通过练不同歌曲风格,提高音色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第五课:节奏感与演唱技巧- 培养节奏感,研究如何应对歌曲的节奏变化。

- 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和装饰音,以丰富演唱表现。

第六课:舞台表演与自信心培养- 研究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姿势、眼神和表情的运用。

- 增强自信心,通过练和演出来提升演艺能力。

评估方式- 口头评估:学生每节课将进行简单的演唱练,并得到老师的即时反馈和指导。

- 期末演出:学生将准备一首自选歌曲,并在期末演出中展示所学的歌唱技巧和表现能力。

课程要求-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练和互动,并按时完成作业。

- 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声音和身体健康,以确保研究效果和个人安全。

以上是《歌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歌唱基础,开启自己的音乐之路。

音乐学专业专业限选课教学大纲2

音乐学专业专业限选课教学大纲2

《歌曲写作与改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歌曲写作与改编英文名称:Song Composing and Rearranging课程编码:04110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限选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开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理论作曲的一门专业基础限选课程。

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传统的作曲技法,提高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歌曲的体裁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体裁和功用,并能对一般声乐作品进行分类。

1、歌曲的艺术形式2、歌曲的体裁重点:歌曲的体裁难点:歌曲体裁的鉴别第二章歌曲的表现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歌曲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1、表现形式的类别及特点2、其它大型的声乐作品重点:重唱、合唱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相应的作品构思与创作第三章人声的分类及音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人声的常规分类及音域。

1、男声的分类及音域2、女声的分类及音域重点:人生声种的分类及特点难点:创作中人声与音域的合理结合第四章歌曲的主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动机、主题乐句的定义,并能分析传统声乐作品中的主题,也能根据一定的音乐素材进行主题乐句的创作。

1、动机2、主题乐句的构思重点:动机和主题乐句难点:以上各种要素在旋律中的灵活运用第五章歌曲的调式、调性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调式调性在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在歌曲中合理的进行应用。

1、调式调性的定义及使用意义2、调式的种类及特点3、离调、转调重点:各种调式音阶难点:结合各调式有目的的进行歌曲创作第六章歌曲的节奏、节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在歌曲中合理的进行应用。

1、节奏节拍的定义及使用意义2、常用节奏的形态及特点3、常用节拍的特点重点:节奏节拍的基本类型及变化难点:关于歌曲创作中节奏节拍的具体应用第七章歌曲的旋律第一节直线型旋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旋律的定义及常用旋律型态。

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音乐创作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达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2. 课程目标(1)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音乐作品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音乐创作基础理论1.1 音乐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等)1.2 音乐形式(歌曲、器乐、合唱、舞蹈音乐等)1.3 音乐风格(古典、浪漫、现代、民族等)(2)音乐创作技巧2.1 创作构思与素材积累2.2 旋律创作2.3 和声与配器2.4 结构与布局(3)音乐创作实践3.1 创作实践案例分析3.2 学生创作实践3.3 作品修改与完善2. 教学安排(1)教学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分为16周,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作品点评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平时成绩(4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30%)。

三、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包括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的训练。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创作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作品点评:邀请专业教师或同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创作水平。

2.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等方面。

(2)期中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3)期末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歌曲写作教案第9章

歌曲写作教案第9章

歌曲写作教案
第九章歌曲写作与修改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与修改的基本方法,并应
用与创作中。

重点和难点:歌曲写作与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动笔前的若干思考。

第二节写作中的若干思考。

第三节检查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修改的步骤。

第五节歌曲的示范写作
第六节作曲家的“创作谈”
思考题:
1、歌曲写作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2、动笔前应做哪些准备?
3、音乐布局的依据。

4、修改作品前,一般需要从哪些方面对歌曲进行检查?
5、自选歌词,用不同的调式调性,写作不同题材、体裁、情绪、风格的主题若干首。

6、酌情写作复二、复三部曲式歌曲各1—2首(含非歌唱性段落的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注:本课程大纲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歌曲写作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写作中体裁、曲式、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

并为《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创作能力,课程从简单一段式体裁歌曲入手至三段式复杂歌曲;课程注重谱例分析与实际创作并重,引入模仿写作的手段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演绎学生作品,互动性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主题发展、词曲结合、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并能在分析和创作中运用各种创作技术。

从而为分析、研究和创作中大
- 4 -
型声乐作品及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并逐次指定作业人员对其作品进行展示。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指定作业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伴奏、演唱三位一体的课堂表演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基础》 朱敬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②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③马 辉《歌曲写作教程》,华乐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