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神经性头痛

合集下载

神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神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神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神经头痛的原因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瘀血,肾虚,痰浊等。

神经性头痛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收缩,头部呈紧束或压迫样,有沉重感,常为跳扯痛,吸烟饮酒过度时会加剧。

这多是因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引起。

更年期性头痛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常有性格的改变,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乏力懒言、头脑紧张、性欲淡、经量少。

神经衰弱性头痛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他们往往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缺乏锻炼、营养不足、过度疲劳而致大脑不支。

患者常有头涨、失眠、记忆力下降表现,并且有未老先衰之感。

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脑瘤或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通常是近期才发生,呈间歇性头痛,每日持续数小时,并且可能随体位改变而引起或消失。

开始阶段,头痛可局限于肿瘤所在部位,但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可变成弥漫性的。

神经头痛的治疗方法一、中药治疗:取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方法是: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在头上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

熏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会对神经性头痛有点疗效,如果采用纯中药清心调神.剂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坚持服用,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首选中药。

二、放松疗法治疗:患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的躺在沙发或床上,安静休息10—15分钟,排除杂念,身心保持松弛状态,每次训练30分钟,每日1—2次,最好安排在中午或晚上睡眠前,做完放松训练后很自然就进入完全放松的睡眠状态,醒来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一般15—20次为一疗程,只要坚持训练必将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西药治疗:1、血管收缩剂:麦角胺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剂,适用于偏头痛先兆期的预防。

如麦角胺咖啡因,用于头痛发作前。

2、镁制剂:镁离子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阻断交感神经节、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可用33% 硫酸镁15毫升,1日3次口服。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00例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00例疗效观察

证加减 : 肝郁 化 热 者 加菊 花 1 g 肝 胃蕴 5; 热加黄芩 1 g 肝气 郁 结加 薄荷 6 ; 。 0; g肝 肾 阴虚加生地 1g 气滞血 瘀加丹参 1g 桃 0; 0、
仁 1g 0 。水 煎 服 , 1剂 , 2次 , 晚 各 日 分 早 1次 。② 针 灸 治 疗 : 主 穴 : 阳 、 谷 、 选 太 率 风 池 、 谷 、 会 。辨 证 配 穴 : 明经 配 上 合 百 阳
0 5寸行 捻转 手 法 , 阳透角 孙 、 . 太 头维 透 曲鬓平刺 1~15寸 , . 百会 向右侧 平刺 1 寸 , 针得 气后 留针 。每 1 行 O分 钟 行针 1 次 ,0分 钟后 行 放松 疗 法 。 E 1次 。综 2 t 合治疗 3天后 头痛减 轻 , 项窜 痛缓 解 , 颈 心情 舒畅 , 睡眠 好转 , 口苦 消失 。连续 治
痛控制 通路 的节 段性 缺 陷, 内血 管 痉 颅
挛, 导致 血 流 障 碍 , 部 血 流 减 少 , 局 出现 脑
服 1次 , 先针 灸后 放松 治疗 的顺 序 , 治疗
0天柱 ; 阳经 厥 太 少 配 中渚 。患者取坐位 或平 卧位 , 心情及 全 身放松 ; 用一 次性 毫针 ( ~25寸 ) 穴 位 1 . , 消毒后 , 指切进 针法 , 直刺 风池 、 合谷 0 5 .
寸行 捻 转 手 法 , 阳 透 角 孙 、 维 透 曲 鬓 、 太 头 率 谷 透 角 孙 平 刺 1~15寸 , 会 向 患 侧 . 百 平 刺 1寸 , 补 平 泻 法 , 针 得 气 后 留 针 平 行
疗 1 头 痛 消 失 , 情 畅快 , 眠 佳 。 随 O天 心 睡 访 2年 未 复 发 。
讨 论
资料 与方 法

探讨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

探讨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

探讨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更有效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方,为中医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案。

方法: 分析逍遥散和祛风止痛汤的临床药效,比较分析不同的药方治疗神经头痛的临床疗效。

结果: 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祛风止痛汤。

结论: 逍遥散以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之方法,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逍遥散;祛风止痛汤;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1]。

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

中医治疗神经性头痛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总人数的3.7%~13.5%,占所有头痛患者的1/4[2]。

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年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因该病与长期焦虑、神经紧张、过度疲劳有关,故首先避免精神刺激,生活规律化,禁止烟、酒。

长期处于不良工作姿势,使头、颈肩部肌肉持续收缩亦者。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治我院门诊诊治的64 例神经性头痛患者,其中男25 例,女39 例;平均年龄 (42.5±3.4)岁,病程平均(2.1±0.6)年;无明显诱因发病23 例,由于情绪波动为诱因发病29 例,劳累休息较差为诱因发病者12 例;以尖顶头痛为主的33 例,以两侧头痛为主的24 例,其他原因7 例,大多均不同程度的伴有胀痛或跳痛。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 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1.2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参照就诊的临床症状:头痛突然发作,常以头部两侧跳痛、胀痛为主,多波及头顶部,伴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宁患者病情严重时,不思饮食,有的伴随恶心欲吐,或大便不调,或伴有头晕目眩,还具有间歇性的反复发作史。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指由神经系统慢性疼痛引起的头痛,常见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群发性头痛等疾病。

中医通过从病史询问、四诊和辨证论治等方面来判别神经性头痛。

病史询问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程、发作频率、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等信息。

例如,偏头痛常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紧张性头痛多起源于颈部或头皮的疲劳和紧张;群发性头痛则往往有季节性发作等等。

通过详细询问,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头痛类型,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线索。

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身体表现。

神经性头痛常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等表现。

例如,在偏头痛中,面色苍白和舌质淡白是常见的体征;在紧张性头痛中,舌质淡,苔薄白较多见;而在群发性头痛中,舌质稍暗可能更多出现。

通过四诊观察,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来判断神经性头痛的归属。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根本思路。

根据病史和四诊所得,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辨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原则是调整气血、消除痰湿、祛风败火和平肝安神。

假如患者属于气虚血弱的体质,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等,那么治疗重点将在于补益气血,调整体质。

如果患者属于湿热搏结的体质,表现为面色黄赤、苔薄黄糙、脉弦数等,那么治疗重点将在于清热、解毒。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可通过其他手段辅助判别神经性头痛。

例如,经络检查,中医医生可以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通过疼痛反应来确定头痛类型。

此外,还可以通过头颅CT、MRI等辅助检查来排除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

总之,中医通过病史询问、四诊和辨证论治等方法来判别神经性头痛,可以从病程、发作特点、面色、舌质、脉搏、体质等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就医、正确理解头痛类型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标签: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

往往有家族史,以女性居多。

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情绪波动、疲劳、月经来潮等,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可分为内伤和外感两大类。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方面多属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而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引起肝风内动;气血不足,脉络失养;肾虚精亏,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以及脾失健运而生痰都是造成该病的内因。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1岁——30岁者6例,31——40岁者18例,41——50岁者10例,51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7年。

药物组成川芎15克、白芷15克、当归15克、僵蚕10克、全蝎5克、菊花10克、白芍15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

辩证分型(一)风寒型(8例)偏侧头痛,畏寒喜暖,常喜裹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用基本方加羌活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二)风热型(6例)偏侧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口渴喜冷,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基本方加牛蒡子10克、薄荷12克、黄芩12克。

(三)肝阳上亢(7例)偏侧头痛,伴眩晕,心烦,面红,或呕吐。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用基本方加石决明30克、柴胡12克、女贞子15克、天麻10克、钩藤12克。

(四)瘀血型(6例)偏侧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用基本方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蜈蚣3条。

(五)气血虚弱型(5例)偏侧头痛隐隐,时发时止,神疲乏力,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脉细弱无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系由风邪、气郁、肝阳上扰,或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或阴阳气血亏虚,脑络失养所致。

其病位,在脑络、肝、脾、肾。

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所见,肝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为标。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间歇期以本虚为主。

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初起可伴有恶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外邪束表犯肺的症状。

2.肝阳上亢:头胀痛,甚则掣痛,眩晕,常因情绪紧张、波动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苦;舌红,脉弦。

3.痰浊上扰:头痛昏重,或兼目眩,胸闷脘痞,头痛甚则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血不足: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头痛兼头晕耳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6.瘀血头痛: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疼痛如针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神经性头痛综合物理治疗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
等,治疗是按疗程的,一般病例一个月一个疗程,住院综合治疗一个月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

许多慢性病例,病程10-20余年,住院治疗时间需要适当延长,可以连续治疗2-3个月,多数病人可以康复。

住院治疗除了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外,最主要的是心理调整,因为这种疾病属于神经心理疾病,配合心理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导读: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概述】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女性多见,其发作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生化改变。

此外与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亦有关系。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激动等常可诱发本病。

本病虽然可以列人中医的头痛证辨证论治,但因其具有病情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为宜。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将本病按“脑风”、“头风”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1.风邪客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

足厥阴肝经上会于巅顶,交于百会,故如感受风邪则循经上巅顶。

正如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素问·问太阳阳明论》“伤于风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己,故谓之偏头痛。

”由上所述,风邪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故如脏腑内伤,导致气血逆乱,淤阻经络,脑失所养,都可引起本病。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冇气血以濡养。

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发本病。

或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本,风阳上扰而作痛。

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而致本病。

3.淤血阻络: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淤而头痛。

此外,跌朴损伤,久病人络,亦可引起头部淤血而头痛,故淤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点。

【辨证论治】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虽然各地的意见不一,但从病理上来说,总离不开风、火、痰、虚淤,具体从如下几型论治:1.肝气郁结型症状:头胀闷痛,游走不定时作时止,平素情绪易波动,常因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

浙江中医杂志2021年3月第56卷第3期•17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陈卫庆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三门317100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妨汤血管神经性头痛医案笔者临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血管神经性 头痛,常获满意疗效,兹举典型病例二则如下。

陈某,男,61岁。

初诊日期:2018年10月5日。

主诉:反复头痛30余年。

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 主,头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头晕、恶寒发热、偏侧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不适。

患者四处求 医治疗,均疗效不佳,口服止痛药症状稍可缓解,但易反 复发作,遂至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经头颅MRI+MRA 检查,颅脑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

刻下:头痛,多 梦,时有□干口苦,无胸肋胀满;无心慌、心棒,无气上 冲。

不恶风,汗出不多,头颈背部紧束感;无腹胀腹痛,纳 尚可,二便调;舌黯红、苔稍厚,脉滑。

六经辨证:太阳少 阳合病。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葛根汤:葛根40g,煅磁 石20g,大黄(后下)、党参、炙麻黄、桂枝、白芍、黄芩、姜半夏各l〇g,龙骨、牡蛎各30g,柴胡、生姜、大枣各 15g,甘草6g。

7剂。

2018年12月5日二诊:诉头痛有所 好转,本次就诊患者自觉头颈背部紧束感明显改善,多 梦改善,余无不适,后守方服用20余剂,头痛十去其七,守方减炙麻黄为5g,大黄6g,续服调理而愈。

半年 后随访无复发,且未再有多梦情况,自觉精神状态较前 明显改善。

叶某,女,50岁。

初诊日期:2019年3月12日。

主诉:反复头痛头晕10余年。

有高血压20余年,服用络活喜治 疗,血压波动在140/90~ 170/105mmHg,有乳腺、甲状腺 多发结节,头痛以胀痛为主,晨起明显,伴有头晕,发作 时影响生活和工作,期间反复多次做头颅MRI+MRA检 查,未见明显异常。

多方求医,效果不佳,反复发作,遂至 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刻下:头痛伴头晕,时有口干口 苦,面黯,目暗,易急躁,睡眠可,纳尚可,二便调;舌紫 黯、苔黄腻,脉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讲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这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头绪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导致的以头部疼痛为首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既是一种多见病证,也是一个多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前兆,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专家张可斌是怎么介绍的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必定的帮助。

中医对神经性头痛的病因认识详述:
1.感触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触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

外邪中以风邪为主,因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

但“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挟寒、湿、热邪上袭。

2.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郁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格暴逆,恼怒过分,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脑失清阳、精血之充,头绪失养而痛。

如丹溪所言“头痛多主于痰”。

饮食伤脾,气血化生不足,气血不足以充营脑际,亦为头痛之病因病机。

4.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落,或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本,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

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头绪失养而易致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