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8-两种经济行为:消费与投资之一_P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对外经济贸易⼤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适合科⽬:815经济学1. 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全部⽣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产总值是⼀个地域概念。
2. 国民⽣产总值国民⽣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产总值是⼀个国民概念。
国民⽣产总值核算的⽅法有⽣产法,⽀出法和收⼊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平变动状况的⼀种价格指数,⼀般是⽤通过对若⼲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进⾏加权平均来编制。
⽤公式表⽰为:CPI=(⼀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平。
它不是⼀个实际产出量,⼀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产要素投⼊,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的⽐率。
⽤公式表⽰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产总值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泛,能⽐较准确地反映⼀般物价⽔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消费理论相对收⼊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固定⽐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的固定⽐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反之,当收⼊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C C s +=0 。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消费与投资

三、投资
(一)投资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起两个作用:
第一,它是支出的一个很大且很容易变动的
部分,投资的大幅度变动会对总需求产生重 大影响,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商业周期。
第二,投资导致资本积累。投资能够提高一
国的潜在生产能力,从而促进长期的经济增 长。
(二)影响投资的因素
收益
:如果一项投资有助于厂商出售更多产 品,则它将会增加企业的收益。 成本:利率和税收。[正影响:低利率或者投 资税减免政策;负影响:高利率或投资加税] 预期:主要是利润预期
畴之一,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人们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它的公式为: C = C( DI ) 这个概念是凯恩斯提出来的,其假设的前提是,消 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 系。
收支相上的图为例, 这一般发生在25000美元的收入档次。 低于该点时,实际消费就会多于其收入,所 进行的是负储蓄;高于该点时,开始出现正 储蓄。 负储蓄或储蓄的数量以消费函数与45度线之 间的垂直距离衡量。
GDP增加,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提高税收,投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企业的乐观预期,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动。
(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APC、MPC和APS、MPS的关系: 由于Yd = C + S、,因此有: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练习:假如消费函数为:C = a + bY (1 > b > 0),那么储 蓄函数如何表示?试画图说明。
二、国民消费行为
1、国民消费和投资是理解一国经济长期增长 和短期波动的关键 2、国民消费的决定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永久性收入和(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 财富和其他影响 3、国民消费函数 C=f(DI)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一节 消费理论
(1)示范效应/攀比效应 当收入水平提高时,不同的消费阶层的收入水平
提高的相对幅度是不一样的。最终从整个社会来看,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的消费阶层相对收入水平上 升,平均消费倾向减少。有的相对消费阶层相对收入 水平下降,由于攀比心理,平均消费倾向增加。从而 社会总的消费倾向有可能是不变的。
永久性收入的预期是建立在以往各年的实际收入的基础上 的,离当期越近的时期内的收入对当期持久性收入的影响 越大,越远则越小。弗里德曼给出了估算t期永久收入的 一种方法。
Ypt=Yp(t-1)+1/4(Yt-Yp(t-1))
PPT文档演模板 t-1期的永久收入的计算方法依次类推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一节 消费理论
现在假设一个从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的人,22岁,在 他工作之前都是父母养活。他开始没有任何财富,工 作的年薪是5万美元,收入可以消费,也可以储蓄, 并且假设收入水平在今后不会再改变,储蓄也没有利 率增值,他将工作到62岁退休,预期在82岁去世, 因而他每年的消费将是: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一节 消费理论
2、社会消费函数 加总谬误 其他影响社会消费函数的因素:
(1) 收入差距 (2) 政府的税收政策 (3) 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一节 消费理论
3、储蓄函数 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那部分。 人们进行储蓄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存放在银行、购买股 票或债券等,这样就可以带来利息、红利等收益。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单选题1下⾯各项中,哪⼀项不列⼊ GDP 核算?( C )A 出⼝到国外的⼀批货物 C 政府⽀付给贫困家庭的补助2、在四部门经济中,GDP 的构成包括: A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3、下列哪⼏项计⼊当年 GDPB 经纪⼈帮助⼆⼿房成交⽽收取的佣⾦D 保险公司收取的家庭财产保险费(C )B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出⼝D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出⼝(D )4、某国⽣产了 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了 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作为(D )计⼊GDP A.重置投资B.净投资C.固定投资D.存货投资5、某飞机制造公司向本国空军出售⼀架飞机与向国外航空公司出售⼀架飞机分别属于⽀出中的:(B ) A.投资和消费 B.政府购买和净出⼝C.政府购买和消费D.消费和净出⼝6、假定甲⼚商为⼄⼚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是4000元,⼄⼚商为甲⼚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0元,甲⼄商定相互的⽀付互相抵消 3000元,结果甲只收⼄1000元,那么计⼊ GDP 勺是(D )元。
A. 4000B.3000C.1000D.7000 7、国内⽣产总值是下⾯哪⼀项的市场价值( A )。
A 、⼀年内⼀个经济体中⽣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 、⼀年内⼀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8、 G DP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B 、购买古玩字画的价钱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 9、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C )A 、实际GDP 等于名义 GDP C 、实际GDP ⼤于名义GDPA.购买普通股票 B ?—供应商向制造个⼈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C.购买⼀辆⼆⼿车D.顾客在餐馆⽀付就餐费6%的佣⾦向管道⼯维修管道⽀付的⼯资B 、实际GDP ⼩于名义 GDP D 、不确定10、⼀国的国民⽣产总值⼩于国内⽣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得的收(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 一般来说,消费约占GDP比重的2/3
– – – – – – – 消费波动小于GDP的整体波动; 美国:私人消费/GDP约为72%; 中国:居民消费/GDP约为35%; 解释什么引起消费,特别是消费与收入的动态关系; 复杂的消费理论引入多种因素解释消费行为; 争论集中于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大小; 凯恩斯理论认为MPC较高,而现代理论认为其较低。
12
一个两时期模型 • 跨时期预算约束:
B0 = 0,B2 = 0,B1 = Yd1 - C1 = Q1 C1 第1期储蓄:S1 = B1 第2期储蓄:S2 = Yd2 - C2 = Q2 + rB1 C2
– B2 = 0 ⇒ S2 = - S1,即第1期储蓄在第2期被完全消 费掉,则有 C2 Q2 C1 + = Q1 + = W f1 1+ r 1+ r Wf1代表第1期初的总财富 – 两期收入的现值可以看成是第1期初的总财富 – 预算约束的含义:家庭在每一时期的消费都可以突 破其当期的收入,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现 值不能超过其收入的现值。
时期2
u0 时期1
17
一个两时期模型 • 消费决策:无差异曲线与跨时预算约束线的切 点。 时期2
C2
A u1 > u0 u2 C1 时期1
18
u
0
一个两时期模型
• A点的经济含义:A点位于Q点右方,第1期消费大于 第1期收入,借钱消费
时期2
Q2 C2
Q A
Q1
C1
时期1
19
一个两时期模型
• A点的经济含义:A点位于Q点左方,第1期消费小于 第1期收入,储蓄用于将来消费
13
一个两时期模型 • 两时期的预算约束图
时期2
C2” Q2 C2’
Q” Q Q’
C1”
Q1
C1’
时期1
– Q点:当期消费等于当 期收入 – 预算线上Q点以上的部 分:第1期的消费小于 第1期的收入,有储蓄 发生,而且离Q点越 远,储蓄越多; – 预算线上Q点以下的部 分:第1期消费超过第 1期收入,借款消费 (负储蓄),借款部分 由第2期收入来归还。
5
我国最终消费所占比重
70
消费率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6
Keynes消费函数 • 消费:首先取决于收入 • 家庭面对的选择 – 要素的出售:要素所有者效用减少 – 获得收入和购买消费品:要素所有者效用增加 – 决定因素:要素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 • Keynes理论:假设收入不变,家庭的决策是把收 入中的多大部分用于当前消费?
7
Keynes消费函数 • 一个简单的消费函数: C=a+bY •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 C/Y = a / Y + b > b • 解释:当人们的收入增长时,人们的消费也跟着 增长,但是消费增长的速度没有收入增长的速度 来得快。
8
Keynes消费函数 • 修正:C = a + b Yd • 国民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 – 家庭储蓄:Yd – C,属于私人部门储蓄 – 企业储蓄: – 市场经济中,私有产权为主要产权形式, 企业储蓄属于私人部门储蓄 – 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公共产权比重大, 企业储蓄多数属于公共储蓄
30
为什么PILCH不能解释近半的消费行为?
• 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学说在理论上是精致的,为 什么对现实的解释能力相对缺乏,并不比绝对收 入学说强?
– 流动性约束:即便对未来收入存在较高的预期,但是缺 乏借贷能力,因此,当期收入低于持久收入水平时,无 法按照持久收入水平来做消费决策。 – 预防性储蓄: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 短视行为:消费者并非完全是前瞻性的(forward looking )
9
Keynes消费函数 • 要点: – 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可支配收入; – 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 • 缺陷:
– 只考虑了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实际上,家 庭的消费行为受到过去收入、现在收入和未来收入 的共同影响,考虑消费问题要从跨期的角度进行; – 没有考虑家庭所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29
生命周期理论
• 理论的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人口 年龄结构之间的关系。 – 如果老年人加年轻人与中壮年人的人数相同,则国 民储蓄率接近0。 • 经济制度与储蓄: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家庭在其青 壮年时的储蓄就越少,结果是家庭储蓄的降低。 – 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国家或企业代为储蓄,并 提供退休保障。 – 转轨时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提供退休保 障。 – 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前由国家提供保障的退休 和接近退休的工人如何保障?一种建议:在国有资 产私有化之前划出一部分给社会保障机构。
10
一个两时期模型
• 跨时期消费函数:
– 只考虑两个时期:现在和将来 – 消费函数: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前提 下,一个家庭如何决定现在和将来的消费, 从而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 预算约束 • 消费决策
– 可以推广到更多的时期分析中。
11
一个两时期模型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一个代表性家庭,由一个人构成; – 生命周期由两期组成:现在、将来; – 收入来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 • 财富:债券B – 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再保留财富。 • 跨时期预算约束: – Bi(i=0,1,2)代表不同时期期末的债券金额,r代表债券 利率,Ydi、Ci、Qi(i=1,2)分别代表对应各期的可支 配收入、消费和劳动收入 – B0 = 0,B2 = 0,B1 = Yd1 - C1 = Q1 - C1 – 第1期储蓄:S1 = B1 – 第2期储蓄:S2 = Yd2 - C2 = Q2 + rB1 - C2
15
一个两时期模型
• 消费组合决策: – 如何决定不同时期 内的消费组合 (C1,C2)。 – 跨时期效用函数: U(C1,C2) – 无差异曲线:C1和 C2的所有组合,使 得家庭消费的效用 相同
时期2
C2
A u 1 > u0 u0 u2 C1 时期1
16
一个两时期模型
• 平稳消费的动机:不同时期消费的替代能力递减,原 因是家庭更愿意在两个时期内的消费水平相接近。
其中,S表示储蓄,Ymax 表示过去最高的收入水平。
若收入不变,即 Yt = Yt-1 = … = Ymax ,则 S=α0Y,C =Y-α0Y, 相当于绝对收入学说; 当经济上升时, Y – Ymax > 0 ,储蓄率上升,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当经济衰退时, Y – Ymax < 0 ,储蓄率下降,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模型在收入下降时,对消费水平的降低设置阻力; 在收入上升时,对消费水平的上升存在抑制。
14
一个两时期模型 • 进一步放宽某些假设: – 假设B0 > 0(继承财富),则预算约束变为
C2 Q2 C1 + = (1 + r ) B0 + Q1 + 1+ r 1+ r
– 生命周期放宽为T期,则有
C2 CT C1 + +L+ 1+ r (1 + r )T −1 Q2 QT = (1 + r ) B0 + Q1 + +L+ = W f1 T −1 1+ r (1 + r )
消费函数:
消费行为的各种学说:
2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
收入的长期变化引起消费的变化, 而收入的短期变化不会影响消费的变化。
3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
Ct = $29.21+1.003Ct −1
Ct = C + cYDt
4
Comovement of Consumption and Income
Source: Browning and Crossley, JEP, 15(3)
时期2
C2 Q2
A
Q
C1
Q1
时期1
20
一个两时期模型 • 模型的结论:
– 家庭的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其他各期 收入的影响; – 当期收入高的家庭在当期会成为储蓄者,未来收入 高的家庭在当费仅依 赖当期收入的情况比家庭消费根据全部时期收入做 出计划的情况要差。
C= NL × YL
→边际消费倾向为:
WL NL
26
生命周期理论
人们总是谋求一生中消费支出的一个理想分布
27
生命周期理论
• 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的不同影响: – 假设收入持久地增加$3,000: →在45年里每年新增加的$3,000将被平展于60 年,每年新增消费为:
$3,000 ×
→持久性收入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24
生命周期理论
• 基本观点: 理性的消费者会进 行一生的消费决策 家庭的收入变化在 生命周期内是有规律 的,因此个人的消费状 态取决于其所处的生命 周期的具体阶段。
Franco Modigliani
25
生命周期理论
• 对于个人来说: – 20岁独立生活并开始工作; – 计划工作到65岁,则工作时间为WL=65-20=45; – 将在80岁去世,则消费时间为NL=80-20=60; – 每年的劳动收入为 YL = $30,000 – 一生获取的全部收入为 $30,000 x 45 = $1,350,000 – 在一生中平滑地消费:C = $1,350,000/60 = $22,500 →一般公式为: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