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溶解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含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涉及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溶解”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理解溶解与混合的区别,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与混合的区别,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溶解与混合的区别,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重点:观察、理解溶解现象,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盐、糖、沙子、碘酒、水、杯子、搅拌棒等),PPT,白板。
学具:实验器材(同教具),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探索活动(10分钟)(1)实验一:观察糖在水中溶解。
a. 教师演示:将糖放入杯子中,加入热水,搅拌至糖溶解。
b. 幼儿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实验二:观察沙子在水中溶解。
a. 教师演示:将沙子放入杯子中,加入水,搅拌。
b. 幼儿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溶解与混合的区别,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是溶解还是混合。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1)溶解现象(2)溶解与混合的区别(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溶解在水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食盐在水中溶解,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掌握溶解与混合的区别,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探索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咖啡、茶叶等。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优秀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教案是教师规划课堂的指南,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篇1一、设计思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
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
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
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接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二、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三、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观察溶解四、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40个、勺子40个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黄豆、大米、绿豆、塑料框16个、温水五、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边说一边揭开罩布)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溶解。
2.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可溶解物质。
3.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材料:蜂蜜、盐、沙子、糖、水杯、勺子、玻璃碗。
2.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杯水,并在黑板上写下“溶解”这个词。
教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孩子知道,可以请他们解释一下。
如果没有,教师则简单地告诉他们“溶解是指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使其彻底混合和消失。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起幼儿们的思考,例如,“你知道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吗?”2.探究(20分钟):教师将蜂蜜、盐、沙子和糖分别放入四个杯子中,并加入一些水。
然后,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观察这四个杯子里的物质,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
当孩子们发现蜂蜜和糖溶解在水中而盐和沙子并没有溶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们一起总结,帮助他们理解溶解的概念。
3.实践(25分钟):教师将水杯和勺子分发给每个幼儿,并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常见的可溶解物质,如盐、糖、蜂蜜、肥皂、绿豆粉等。
然后,教师挑选其中几种物质进行演示,例如,教师可以向水杯中加入一些盐,然后请孩子们搅拌,观察盐是否溶解在水中。
接着,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自己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实验,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总结(10分钟):教师将幼儿们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观察到了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而有些物质不可以?”然后,教师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例如,“通常,固体溶解在液体中,而液体则溶解在液体或气体中”。
五、反思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溶解的概念。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有时难以抵抗诱惑,会试图尝试其他材料,例如纸张和塑料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一些常见的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盐、沙子、泥土、水、玻璃杯、搅拌棒。
2.教学课件:溶解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生: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消失。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实验,看看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
2.实验一:溶解现象的观察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杯水和搅拌棒。
师:我们把糖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糖在水中慢慢消失了。
师:我们再试试盐,看看它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分组实验):盐也在水中消失了。
3.实验二: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师:现在,我们再来试试沙子和泥土,看看它们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分组实验):沙子和泥土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糖、盐能在水中溶解,沙子和泥土不能。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溶解现象,也了解了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溶解是什么?生: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消失。
5.拓展活动师:除了我们实验中的物质,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生:醋、酒精、蜂蜜等。
师:那我们课后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然后分享给我们。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5.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精选3篇)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精选3篇)中班科学溶解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白砂糖糖块透明玻璃杯搅拌棒冷热水小锤子点心盘等2.记录表笔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
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
师:这些砂糖要和我们来捉迷藏,请你们帮砂糖找个地方藏藏好,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砂糖,瞧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时候把糖要倒出来。
记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藏糖。
师: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轻轻地去藏吧,看谁藏的我找不到。
(幼儿藏糖)4.带领幼儿一起找糖。
师:小朋友好了吗,把盖子放到旁边的空篓子上,我们一起来找着吧。
还有谁的糖我没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带领幼儿一起回座位坐下)师: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见呢?(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5.示范操作。
师:你们藏得真好,我也想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二、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的物质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测砂糖与块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师:哇,这个游戏真好玩,瞧,还有谁也想来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块一块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来比一比谁溶解的比较快?你们说说看砂糖和块糖,哪个会溶得快一点呢,为什么?2.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师:究竟会是谁溶解得快呢,就来比一比吧,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数123同时放入杯中,仔细观察糖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瞧我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拿出记录表)知道这是代表什么吗?哪个先溶解就在哪个下面打钩。
准备好了吗?123放!(幼儿操作,仔细观察并记录)3.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范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溶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溶解现象的观察、理解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验,使幼儿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认识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小烧杯、食盐、糖、沙子、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消失,让幼儿思考糖去哪了。
2. 新课导入(1)讲解溶解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2)展示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实验步骤。
3. 例题讲解以食盐溶解为例,讲解溶解过程,引导幼儿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溶解现象。
(1)让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2)讨论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2. 实验步骤:取材、加水、搅拌、观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糖等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溶解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溶解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魔术吸引幼儿兴趣,但需确保过渡自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教案6篇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注意与时俱进,制定教案是比较繁琐的事情,我们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4、故事ppt教学过程: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出示故事ppt):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糖宝宝开始要躲藏了,他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
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
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二、看:看糖在吗?三、搅:用勺子搅一搅四、再看:看糖还在吗?要求:(1)慢慢地做实验(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3)仔细的看一看(4)说一说你的发现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和原因;2.培养幼儿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实验题目:色水变化2.实验材料:几个杯子,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液体,吸管3.教具:PPT、纸板、笔、印有实验流程的卡片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首先,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三杯液体:红色的、黄色的和绿色的。
2.以有趣的方式鼓励幼儿猜测三种液体是什么,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话语记录下来。
2. 实践操作(25分钟)1.用纸板和笔向幼儿们表明实验的流程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
2.将三个干净的杯子排在一起,分别倒入红、黄、绿三种液体。
3.鼓励幼儿们使用吸管混合三种液体,让他们自由探索混合液体的变化和颜色变化。
4.让幼儿观察混合液体后的颜色变化,收集他们的观察和想法,写在卡片上并贴在黑板上。
5.在实验之后,老师询问幼儿们实验的结果,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混合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混合液体的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观察到类似的事件吗?3. 反思(10分钟)1.老师提醒幼儿观察卡片上收集的想法,展示幼儿们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将实验对他们的深刻体验以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老师引导幼儿们活跃参与讨论,在反思过程中交流对实验的认识和感性体验。
这也有助于幼儿们加强对实验中发现的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活动基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亲身体验混合液体的过程,加强了他们对物质溶解现象的认知。
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们非常喜欢探索创新和表达自己。
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主动思考,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准备分散,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等。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溶解
教学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明白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可不能。
教学难点:关心幼儿明白得把握溶解的现象。
教学预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教:小朋友水好喝吗?
幼:水甜甜的专门好喝。
幼: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行喝。
教:如何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幼: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教:糖在哪呢?
幼:对啊,糖在哪呢?
幼:糖在水里不见了。
幼:我明白,糖溶了。
教:那咸的水呢?
幼:是盐。
幼: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教: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幼:在,糖在水底呢?
幼:如何糖可不能不见呢?
幼:有一点糖不见了。
老师你摇一摇。
幼: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确实是用筷子搅动的。
教: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哦,糖越来越小了。
幼:糖不见了。
教:糖到哪去了呢?
幼:没有了。
幼:跑到水里去了?
教: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
那盐呢?
幼:盐也是溶解了。
幼: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幼: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教: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明白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幼: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会溶解。
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可不能溶解。
教: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可不能溶解的呢?
2、幼儿依照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幼:“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可不能溶解”
教: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幼:“老师我猜想味精可不能溶解,”“我认为沙子可不能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如此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教:是不是如此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觉。
教师让幼儿将方糖和红糖放进水中进行观看,并用筷子搅拌后发觉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
实验中小朋友还发觉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觉。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教: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差不多明白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假如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幼:“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教: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
“老师我做好了。
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