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论秘书在商务工作中的跨文化沟通

目录一跨文化沟通在秘书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 (3)(一)商务沟通、跨文化沟通的概述 (3)(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3)二商务秘书在沟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3)(一)商务时间观 (4)(二)商务空间观 (4)(三)商务价值观和道观 (4)(四)人际交流 (4)三消除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5)(一)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 (5)(二)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 (5)(三)训练沟通语言与非语言,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 (6)(四)洞察不同国家代表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 (6)四结语 (7)参考文献 (7)论文摘要目前的全球化使我们越来越频繁地与世界各国产生经济往来,也使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与各国的商务谈判中。
商务谈判集中在经济领域,指参与各方为了协调、改善彼此经济关系,满足贸易需求,围绕标的物的交易条件彼此通过信息交流,磋商协议,达到交易目的的行为过程。
商务谈判是经济条件下最普遍的活动之一。
成功的商务谈判要求谈判人员不仅要熟知谈判原则相关和商务业务,而且要掌握谈判技巧。
俗话说得好:人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动物。
商务谈判不仅意味着晓之以理,还意味着动之以情。
在说理的同时,还可以从情绪上打动对方。
情感语言作为交际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对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谈判中,情感语言对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商务谈判商务沟通跨文化沟通协商浅论秘书在商务工作中的跨文化沟通刘鹏(开封大学人文学院07文秘二班)一、跨文化沟通在秘书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一)商务沟通、跨文化沟通的概述商务沟通是指商务活动中的交流,洽谈过程.商务沟通的作用促进商务之间的友好往来,也促进商务双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商务沟通是利益化的基础,没有了商务沟通何来经济利益发展。
商务沟通的目的在于知己知彼,找到切入点,与客户良性互动,从而与客户建立业务合作伙伴关系。
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生长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
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
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成了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一)尊重习俗和信仰是国际交往中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
因为不同国家的习俗、宗教信仰有别,社会制度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秘书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就要注意区别对待和谨慎从事。
秘书沟通常识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秘书沟通常识: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选择合适的方式? 1、直接沟通在一般情况下,秘书应选择直接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只有在不得1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传话与对方迂回沟通。
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关系密切,有一定的交情,交流的内容又不希望被另外的人所知道的话,那就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不太密切,你又认为对方不太好打交道的话,那就请朋友帮忙,用间接的方式迂回沟通。
秘书在直接沟通过程中有些问题应当注意。
比如总经理直接让你调所以,但由于事属机密,查某件人事纠纷,虽然你上面还有办公室主任,你调查的结果还是应该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不适合由主任转给总经理。
你越级向总经理报告,一般来说,即使主任知道了,他也不会介意。
但是,你也不能大肆张扬,否则就有可能让主任感到没面子。
但是,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工作,你就不应越级汇报,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一般性的工作也越级汇报,那就会被人当作打小报告,不仅办公室主任会疏远你,其他的同事也会讨厌你这种小人行径。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如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请示,那你首先要向自己的直属上司请示,如果找不着,你才能越级请示。
不过,事情处理完毕之后,你要立即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地向直接上司汇报,以免造成误会。
、迂回沟通2迂回沟通就是透过第三方把你想说的话转告对方。
比如,秘书因误会而遭到总经理的批评,如果不及时说明情况,自己背黑锅在其次,最后还会影响工作。
怎么办?如果直接找总经理说明真相,总经理怒气2尽,现在去找他只能再挨批评。
于是,秘书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办公室主任说明情况,请主任代自己向总经理说明自己的苦衷。
主任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可能会马上找个机会向总经理说明了情况,这样,笼罩在秘书头上的乌云马上散开了。
这就是迂回沟通的效果。
“铺垫”二、学会?秘书在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在你在不赞成对方观点的时候,你一定您说的这些我非常理解,不过,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先肯定对方,比如“铺垫语能起这种先给对方以肯定的方式就叫铺垫;可以这么来看问题……”你既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到一种缓冲的作用,使双方不会陷入紧张关系,对方也不会认为你反驳了他。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
作为一名秘书,涉外交往礼仪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注意事项:
1. 穿着得体:在正式场合,必须穿着得体,符合职业形象。
男性应穿着正式西装,女
性应穿着得体的职业装。
避免穿着太过休闲或暴露的服装。
2. 注意言辞: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使用得体的言辞和合适的语气。
要尽量使用正确、流利的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交流。
避免使用口头禅、俚语或口头语,避免使用冒犯或
不礼貌的言辞。
3. 尊重文化差异: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遵
循对方的习惯和规矩。
避免不恰当的玩笑或行为,尊重对方的信仰和价值观。
4. 注意餐桌礼仪:在与外国人共进餐时,要遵循基本的餐桌礼仪。
要等待主人首先动
筷子或举杯,不要抢先。
避免发出吵杂声音或吃得太沉重,避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5. 注意礼物的选择: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可以考虑送上一份适当的礼物表示友好。
礼
物的选择应根据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避免送上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礼物。
6. 注意交际技巧:与外国人交流时,要注意细节,如握手时的力度和时间、眼神接触等。
尽量使用平稳、自信的语气与对方交流。
避免过度使用手势或身体语言,以免引
起误解或冒犯。
总之,作为一名秘书,积极了解并遵守涉外交往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提升
个人的形象和职业素养,还能够为公司或组织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
那么大家知道秘书涉外交往礼仪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秘书涉外交往礼仪”,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www.)查看。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1.涉外礼仪的含义涉外礼仪是指对外交往时所使用的国际通行的礼节和仪式。
它与我国的传统礼仪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点。
2.涉外礼仪的特点涉外礼仪也可称为国际礼仪。
与我国传统礼仪相比,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2)强调女士优先3.涉外礼仪的原则(1)不卑不亢,互相尊重(2)入乡随俗,求同存异(3)女士优先,注重次序日常公务礼仪一、仪容仪表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容貌,包括未被衣服遮住的身体的部位.仪表是指人的整体外貌,包括面貌、衣着和饰物。
对秘书人员来说,仪容和仪表的基本要求如下:头发要勤于梳洗和整理,不能有头皮屑或油汗味;发型要整齐美观。
男性不宜长发披肩;女性留长发不要遮住眼睛,染发要慎重。
面容要保持干净,特别要注意耳朵、鼻孔、脖子、指甲缝等易疏忽的部位。
衣服应天天换洗,并熨烫平整。
二、正确的着装与服饰搭配服装是由面料、款式、颜色这三个要素组成的。
穿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着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味和教养,也会影响秘书工作。
衣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职务,应显出秘书人员的大方、精干、务实、可信的风格。
在此,我们仅从礼仪的角度探讨着装问题,即使衣着合乎身份、维护形象、符合礼仪的原则和方法。
着装的基本原则着装的基本原则是国际通行的TPO原则:T(Time)时间;P(Place)地点;O(Object)目的。
在为自己挑选服装时,不可忽视TPO原则。
(1)时间一年有四季,四季的着装不同;一天分昼夜,昼夜的着装有异;一个星期有7天,5天工作,2天休息,所着服饰也不会一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白天工作或休闲所穿的服饰,与晚上进行社交活动时所穿的服饰有很大差别。
论涉外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论涉外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涉外秘书作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外交窗口和联系人,需要处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级别的人际关系,下面是一些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
1.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例如,当你和某个国家的官员或商人交谈时,应当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2. 建立信任关系:对于涉外秘书来说,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保持一个正面的态度,做好各种准备,以确保每个人都感觉到他们的关注和体贴。
这有助于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建立更好的理解和合作关系。
3. 高效沟通:高效沟通是涉外秘书的核心工作。
涉外秘书必须善于沟通,并且能够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沟通。
他们应当尽可能地简化语言,提供明确的信息和指导,以避免任何误解和不必要的混乱。
4. 灵活处理矛盾:涉外秘书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或矛盾。
他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不同观点的偏见,重视沟通和共识建立。
5. 视角转换:涉外秘书需要具备良好的视角转换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监,确保涉外交际活动收获更多的成就和业务拓展。
如何提升秘书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

如何提升秘书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秘书作为企业或组织中的重要角色,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为所在单位拓展国际业务、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提升秘书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水平呢?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秘书需要根据自身工作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具体的外语学习目标。
比如,如果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与英语国家的商务文件和邮件,那么英语的读写能力就应该是重点提升的方面;如果有较多的国际会议需要参与,那么听力和口语表达则更为关键。
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习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学习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词汇积累是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的基础。
秘书可以通过阅读外语书籍、报纸、杂志,观看外语电影、电视剧等方式,扩大词汇量。
同时,要注重词汇的实际应用,不仅仅是记住单词的拼写和意思,还要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可以通过写作、造句等方式来巩固所学词汇,提高运用词汇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语法的学习同样重要。
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能够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避免出现误解。
秘书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语法教材、参加语法课程等方式,梳理和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但也要注意,不能过于拘泥于语法,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交流功能。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听力和口语训练对于提升外语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秘书可以通过听外语广播、英语原声电影、电视剧等,培养语感和提高听力水平。
模仿是提高口语的有效方法,可以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角色发音,或者参加英语口语培训课程,与外教进行交流。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在线语言学习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进行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阅读外语的商务文件、报告、学术文章等,能够提高对专业领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如写邮件、报告、总结等,可以不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与挑战

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秘书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秘书学的定义与原则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秘书学的定义与原则。
秘书学是指作为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研究并倡导以配合上司和其他领导者为主要职责的行政管理职能。
秘书学的原则包括高效沟通、协调安排、保密性、灵活性和责任感等。
二、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跨文化交流指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种情境下,秘书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促进双方交流顺畅、有效运转的责任。
1. 跨文化沟通技巧秘书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和文化意识。
秘书应该熟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遵循不同文化礼仪问候的方式,并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2. 多语言能力秘书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具备多语言能力。
掌握对方使用的语言能够有效降低语言障碍,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传达信息。
秘书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 灵活性与适应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秘书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方式和时间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
秘书需要能够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并适应对方的工作方式和时间要求。
三、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面临的挑战在秘书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1. 语言和文化障碍语言和文化障碍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挑战。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达的不准确性和误解。
秘书需要克服这些障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地沟通。
2. 价值观的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观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摩擦和冲突。
秘书需要具备打破和解决这些冲突的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沟通。
3. 文化敏感度和适应性秘书需要具备文化敏感度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
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
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成了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一)尊重习俗和信仰是国际交往中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
因为不同国家的习俗、信仰有别,社会制度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秘书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就要注意区别对待和谨慎从事。
1、饮食安排。
秘书要注意了解来宾的饮食习惯,特别是与相关的饮食禁忌,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查好相关的背景资料,对来宾的饮食禁忌做充分的了解。
如美国人大多数吃西餐,喜欢清淡、咸中带甜的口味。
早餐喝牛奶吃烤面包,平时喜欢喝的饮料有冰水、矿泉水、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英国人每餐都吃水果,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喝清汤;法国人忌食无鳞鱼,不吃辣味食品,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海味时饮白葡萄酒;德国人不吃大鱼虾、海味,他们口味偏酸甜,不喜欢油腻、太辣的食物,爱喝啤酒等。
2、住宿安排。
住宿安排同样要尊重外宾的习俗和信仰,稍有疏忽会被认为是无礼。
如日本人和国人对“四”非常反感,因为“四”与“死”同音,所以在安排住宿时忌讳出现“四栋”、“四楼”、“四号”之类。
对于此类习俗,秘书人员容易了解,一般在安排时会予以重视。
但对于下面的个人细节,秘书就很难把握了:某学校聘请一名加拿大外教,学校专门安排的外籍教师宿舍设施配置齐全,还铺了腈纶地毯。
不想外教住进不久,就要求将腈纶地毯换成草席地毯。
原来该外教是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一切不利于环保的日常用品均不使用。
这一事例提醒秘书,在涉外交往活动中应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外宾的个人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
(二)禁忌是风俗礼仪最重要的容之一。
正所谓“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旨为崇敬主人之意,这也是当今国际交往中的一条普遍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人们有着强有力的现实约束力。
有些禁忌犹如希腊神话中刀枪不入的大力士阿契里斯隐藏在脚踝上的死穴一样怕被触及。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模式和文化圈之间的接触,最容易引起误会和引发冲突的就是禁忌,了解有关禁忌,并服从禁忌是有效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之一。
1、交谈禁忌。
东西方交际习惯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人不愿他人问及年龄、婚否、收入、住址、经历及信仰。
西方男性一般不参与妇女圈的议论,更不可面对妇女说长论短;交谈时,一般不喜欢他人上前旁听,更不可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
如跟英国人交谈,忌两膝得太宽,不可架二郎腿,不可背手或手插入口袋,更忌拍打肩背;美国人最忌询问私人财产及收入。
2、行为禁忌。
与我国习惯不同的是,欧美上年纪的人,他们在上楼梯或爬山时,千万不能扶他们;印度、缅甸等国忌用左手传递东西;巴基斯坦人忌拍打后背,也忌以手帕为礼物;美国人忌穿睡衣迎客;泰国人忌用脚指东西给人看或用脚踢东西给人。
在西方国家,双方握手时,千万不要越过另两个人拉着的手与第三个人握手。
3、颜色禁忌。
欧美一些国家忌黑色;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忌黄色,认为它是凶色、丧色;日本人忌绿色,认为其为不祥之色;泰国人死后用红色书写,故忌红色;比利时人认为碰到蓝色会遭不幸,所以忌蓝色;蒙古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象征贫穷、不幸、背叛及暴虐;白色则不为摩洛哥人接受,认为白色为贫穷色;乌拉圭人则忌青色,认为它预示黑暗的来临,会带来不幸。
4、数字禁忌。
欧美国家普遍忌讳“13”这个数字,在涉外接待活动中切记不能安排在13号房间,不坐13号桌子,不设13次航班。
另外他们也忌周三和周五,认为这两天不吉利,因而在安排涉外交往活动时应避开,如果“星期五”正巧和“13”日重合,则更为凶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在一些国家则忌讳“4”这个数字,在日本“4”和“死”同音,所以,日本的医院都没有4号病床和4号病房,谁也不愿意躺在“死”号房、“死”号床等“死”。
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的籍人也忌用“4”字,在非说不可时则用“双二”或“两个二”来替代。
日本商人忌2月和8月,认为这两个月是淡季,会影响生意,因而与日本客人做生意,不要选择2月和8月。
6、花卉禁忌。
法国人忌黄色花;英国人忌黄玫瑰;德国人忌郁金香;意大利人忌菊花;印度人和日本人忌荷花;南美国家的人忌紫色花;另外各国普遍忌纸花。
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世界上有着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礼仪。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取得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必须首先成功把握各国各地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这样才不至于让传承上千年文明的中国在跨文化交往中“非礼”于人。
作为秘书工作者,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要熟悉对外交往礼仪,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
(一)欧洲地区。
欧洲人比较保守,因而更注重礼仪,握手是他们基本的问候形式,注重互换名片,喜欢准时守约,特别厌恶他人在饭桌上抽烟。
英国人特别重视礼节,约见时切不可提前到,尽量准点;交谈中也切忌谈有关及君主制的问题。
法国人比较浪漫,会见时不妨赠送一些高雅且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小礼品;另外法国人也喜欢准时赴约,一般不愿谈几个人、政治或钱等话题。
德国人同样注重守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交往时习惯于互称头衔,千万不要直呼其名。
(二)亚洲与太平洋地区。
亚洲人注重礼貌,不要一落座就开始谈生意。
在此地区,英语是商业用语,因而你的名片须一面印英文,另一面印母语。
日本人时间观念很强,注意穿着仪表,见面一般不握手,只是互相鞠躬。
日本人很重视名片,名片上最好印有日文。
澳大利亚人喜欢热情握手,并直呼其名,时间观念极强。
新加坡人很注重清洁卫生,谈话应避免涉及与政治,安排洽谈要准点到达。
(三)美洲地区。
美国人热情好客且不拘礼节,自由平等观念较强,没有论资排辈的习惯,喜欢直呼对方名字。
洽谈时,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均是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一般不进行商务交际活动,在圣诞节前后两周也不进行业务洽谈。
且会晤时间应事先约定,业务洽谈多在午餐时进行,参加人员应穿正规西装。
三、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一)语言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语用规则。
语言也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如果对语言背景不了解就会很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
不管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容上来看,涉外秘书都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且无可争议的“国际通用语言”,所以涉外秘书工作者,要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避免在涉外交际中出现中式英语,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语言交际的两条重要指导原则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涉外秘书人员应该掌握礼貌原则,尤其要注意汉英礼貌的跨文化用语差异。
如,“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的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示谦逊有礼;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是总会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
由于存在着文化价值差异,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当英语民族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非常惊讶,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或过于直率。
(二)非语言交际。
所谓的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对时空的利用、身体行为、声音行为和外表形态来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
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语言的表达(体态、身体距离、空间方位、手势、姿态和触摸)。
有些非语言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使用。
例如,中国人都知道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但对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一些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却恰恰相反。
又如,一些身体语言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美国人将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演讲完毕,通常为自己鼓掌,而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现等等。
非语言行为常常难以捉摸,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在涉外商务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要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习惯或习俗,区别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客人,分别以礼相待。
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际增多,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是社会对涉外秘书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挑战则是面对各国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对涉外秘书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涉外秘书必须从各方面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注意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与避免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