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涉外秘书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智库时代 ·265·智者论道涉外秘书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吕红英(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涉外秘书是企业的重要职位,需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
所以,涉外秘书需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内容和技巧。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与人们沟通交流的能力。
涉外秘书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就要掌握并提升交流的水平。
本文针对涉外秘书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文化方面、语言方面、亲和方面和心理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涉外秘书;人际交往;问题;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C93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3-0265-002涉外秘书是指在国际企业或我国的“三资”企业中,如外国驻华机构、我国涉外企业等,来辅助领导或上级,做好涉外经济活动的专业人才。
涉外秘书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新型的一种外向型秘书,在企业中是重要的职位。
所以,涉外秘书需要具备较高的交流能力,但是很大一部分涉外秘书,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工作不够专业,并且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秘书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一)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欠缺从秘书的岗位来看,语言能力是判断的一个基本标准,对于涉外,较强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不可或缺。
从工作角色上说,涉外秘书是上级和下级间的联系,也是本企业和各外国企业或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络,要善于在沟通中向对方清晰地表明我方的想法,包括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和邮件、报告、演讲词等,善于在文化差异背景下与外方零误解沟通,例如对外事礼节、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等等都要了然于胸,这就要求涉外秘书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涉外文秘专业应该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涉外秘书,如果没有流利标准的英语,信息传递不准确,会让双方的沟通出现障碍,更会影响活动进程,甚至让外商怀疑公司和企业的品质,降低合作意向。
英语应用能力包含:第一,扎实的语言功底。
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获得跨文化交往的经验。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障碍和误解。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 文化适应能力首先,要有文化适应能力。
这是一种广义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适应能力包括吸收新文化、保持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谈生意时,可能需要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礼仪,如礼品、餐饮等。
如果你没有这些礼仪,那么就会在交流中产生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文化适应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听取当地人的建议以及观察当地人的行为来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差异。
2. 语言其次,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如果不能流利地使用对方的语言,交流就会受到限制。
在学习对方语言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语速、口音和词汇。
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要注意不要使用Slang等词汇,会给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带来难度。
在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简洁性。
尤其是对于非母语使用者来说,语言的错误可能会导致交流的失败。
所以,最好使用简单的句式和词汇。
也可以通过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来掌握重要的规则和技巧。
3. 礼仪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注意的细节之一。
不同的文化对礼仪有不同的看法和实践方法。
礼仪的不同可能包括身体姿势、握手方式、面部表情等方面。
因此,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礼仪习惯,并尝试适应这些习惯。
在中国,网上视频会议变得非常普遍,而且现在有很多的国际交流,因此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其他国家的礼仪,减少尴尬。
4. 信仰和价值观信仰和价值观是任何文化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与异国文化的人交流时,需要了解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避免涉及到可能引起对方不适或争议的话题。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最好避免对于其他文化的判断或者持有不同看法时的质疑。
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跨文化沟通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之间的交流。
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因此,了解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主要源于文化差异。
文化差
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其次,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还可能源于语言差异。
语言
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最后,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还可能源于社会习俗差异。
社会习俗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因此,要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首先要建立
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双方能够有效地交流。
其次,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产生误解。
此外,要尽量使用普通语言,以便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
最后,要尊重彼此的社会习俗,尽量避免产生误解。
总之,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要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尽量使用普通语言,以及尊重彼此的社会习俗。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

秘书涉外交往礼仪
作为一名秘书,涉外交往礼仪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注意事项:
1. 穿着得体:在正式场合,必须穿着得体,符合职业形象。
男性应穿着正式西装,女
性应穿着得体的职业装。
避免穿着太过休闲或暴露的服装。
2. 注意言辞: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使用得体的言辞和合适的语气。
要尽量使用正确、流利的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交流。
避免使用口头禅、俚语或口头语,避免使用冒犯或
不礼貌的言辞。
3. 尊重文化差异: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遵
循对方的习惯和规矩。
避免不恰当的玩笑或行为,尊重对方的信仰和价值观。
4. 注意餐桌礼仪:在与外国人共进餐时,要遵循基本的餐桌礼仪。
要等待主人首先动
筷子或举杯,不要抢先。
避免发出吵杂声音或吃得太沉重,避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5. 注意礼物的选择: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可以考虑送上一份适当的礼物表示友好。
礼
物的选择应根据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避免送上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礼物。
6. 注意交际技巧:与外国人交流时,要注意细节,如握手时的力度和时间、眼神接触等。
尽量使用平稳、自信的语气与对方交流。
避免过度使用手势或身体语言,以免引
起误解或冒犯。
总之,作为一名秘书,积极了解并遵守涉外交往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提升
个人的形象和职业素养,还能够为公司或组织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跨文化商务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跨文化商务谈判需要注意什么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文化商务谈判变得日益频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给谈判带来了诸多挑战,也让成功的谈判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那么,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深远的概念,它涵盖了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规范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拒绝可能被视为不礼貌,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坦率和直言不讳则是被赞赏的品质。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很可能会在谈判中引起误解和冲突。
在时间观念上,不同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
有些文化非常注重时间的精确性,准时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时间可能更加灵活和弹性。
因此,在安排谈判议程和时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文化特点,避免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沟通方式也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因文化而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观点,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截了当的沟通更受欢迎。
此外,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一个在某种文化中表示友好和认同的手势,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
在谈判策略上,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有些文化更注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在谈判中可能更愿意做出一些短期的让步,以换取未来更稳定和长久的合作;而有些文化则更关注当下的利益和交易的具体条款。
了解对方文化中对于谈判策略的偏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谈判方案,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礼仪和礼节也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不能忽视的细节。
不同文化对于商务场合的着装、问候方式、礼物交换等都有各自的规范和习惯。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商务着装要求正式、保守;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更注重时尚和个性。
在见面和告别的礼仪上,有的文化习惯握手,有的文化则可能行鞠躬礼或贴面礼。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由于文化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 掌握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各自文化的习俗、礼仪、心理特点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
例如,在中国,送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礼仪,而在西方国家,送礼往往被视作贿赂行为。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懂得这种差异,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尴尬和误解。
2. 尊重对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信仰、习俗、行为方式等,避免对方因我们的行为感到不适或失望。
例如,在日本,人们在公共场合不会大声喧哗,而在中国,有时人们会高声聊天或者打电话。
如果我们在日本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就会让当地人感到不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在各自的行为方式上做出妥协。
3. 学会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十分重要。
我们需要学会用对方容易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注意语气和表情。
例如,在英语国家,有一些词汇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我们不注意,就可能会误解对方的意思。
此外,不同文化中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有时候会出现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学会沟通、理解和表达,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
4. 知道如何道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可能会误导或冒犯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及时道歉。
然而,不同文化中的道歉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说“对不起”,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会说“I'm sorry”。
此外,在某些文化中,直接道歉可能会被认为是弱势的表现。
因此,在道歉时,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可避免。
文秘工作注意事项

文秘工作注意事项
作为文秘工作人员,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文字处理能力,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高效的文字处理能力
二、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作为文秘人员,我们经常需要与各个部门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协调。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这包括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善于听取和理解他人的需求,积极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
同时,我们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四、保守秘密和保护机密信息
作为文秘人员,我们接触到各种机密和敏感信息。
因此,我们必须具备严格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执行能力。
这包括妥善保管和管理机密文件和信息,不得泄露或滥用任何机密信息。
同时,在处理文件和信息时要注意保持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确保信息只能传递给合法授权的人员。
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作为文秘人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包括关注新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学习使用新软件和应用程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机会,了解企业的业务和发展动态,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总之,作为文秘人员,我们要注重细节和准确性,提高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保守秘密和保护机密信息,不断学
习和提升自己。
只有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中西文化差异下涉外秘书的交际用语使用

论中西文化差异下涉外秘书的交际用语使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涉外秘书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和工具,使用恰当的交际用语能够表达出准确、清晰、得体的信息,也是涉外秘书成功开展工作的关键之一。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外秘书在交际用语上可能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用语上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礼貌语的使用差异礼貌语是交际用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达出尊重、关心、友好的态度,而中西方文化对礼貌语的使用规范、形式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等,人们注重直接、简洁、真诚的表达方式,不太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虚语,礼貌语的使用比较有限,如称呼对方的方式多是用名字或姓氏,而不是“先生”、“女士”等。
而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人们在交际中会运用许多礼貌语,如称呼对方时会加上“先生”、“女士”等敬语,表达出尊重和礼貌。
涉外秘书在使用礼貌语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在西方国家可以适当减少或避免使用过多的礼貌语,而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则需要注意使用敬语和避免直接表达不礼貌的观点。
二、谈判用语的使用差异涉外秘书在参与国际谈判过程中,需要运用合适的交际用语,以确保信息准确传达和谈判目的的实现。
中西方文化在谈判用语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西方国家,谈判通常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交流方式和用语也更加直接和实际。
而在中华文化传统中,谈判的过程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同等重要,交流方式和用语更注重亲近、灵活、优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抒情、措辞等方式影响他人的态度和意见。
涉外秘书在谈判过程中需要对方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合适的交际用语,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不合时宜的用语,建立起良好的谈判关系和信任基础。
三、书信交流用语的使用差异书信交流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是传统且正式的交流方式,要求交际用语表达准确、得体、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
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成了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 (一)尊重习俗和信仰是国际交往中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因为不同国家的习俗、宗教信仰有别,社会制度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秘书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就要注意区别对待和谨慎从事。 1、饮食安排。秘书要注意了解来宾的饮食习惯,特别是与宗教相关的饮食禁忌,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查好相关的背景资料,对来宾的饮食禁忌做充分的了解。如美国人大多数吃西餐,喜欢清淡、咸中带甜的口味。早餐喝牛奶吃烤面包,平时喜欢喝的饮料有冰水、矿泉水、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英国人每餐都吃水果,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喝清汤;法国人忌食无鳞鱼,不吃辣味食品,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海味时饮白葡萄酒;德国人不吃大鱼虾、海味,他们口味偏酸甜,不喜欢油腻、太辣的食物,爱喝啤酒等。 2、住宿安排。住宿安排同样要尊重外宾的习俗和信仰,稍有疏忽会被认为是无礼。如日本人和韩国人对“四”非常反感,因为“四”与“死”同音,所以在安排住宿时忌讳出现“四栋”、“四楼”、“四号”之类。对于此类习俗,秘书人员容易了解,一般在安排时会予以重视。但对于下面的个人细节,秘书就很难把握了:某学校聘请一名加拿大外教,学校专门安排的外籍教师宿舍设施配置齐全,还铺了腈纶地毯。不想外教住进不久,就要求将腈纶地毯换成草席地毯。原来该外教是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一切不利于环保的日常用品均不使用。这一事例提醒秘书,在涉外交往活动中应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外宾的个人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 (二)禁忌是风俗礼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正所谓“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旨为崇敬主人之意,这也是当今国际交往中的一条普遍原则。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人们有着 强有力的现实约束力。有些禁忌犹如希腊神话中刀枪不入的大力士阿契里斯隐藏在脚踝上的死穴一样怕被触及。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模式和文化圈之间的接触,最容易引起误会和引发冲突的就是禁忌,了解有关禁忌,并服从禁忌是有效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之一。 1、交谈禁忌。东西方交际习惯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人不愿他人问及年龄、婚否、收入、住址、经历及信仰。西方男性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更不可面对妇女说长论短;交谈时,一般不喜欢他人上前旁听,更不可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如跟英国人交谈,忌两膝张得太宽,不可架二郎腿,不可背手或手插入口袋,更忌拍打肩背;美国人最忌询问私人财产及收入。 2、行为禁忌。与我国习惯不同的是,欧美上年纪的人,他们在上楼梯或爬山时,千万不能扶他们;印度 、缅甸等国忌用左手传递东西;巴基斯坦人忌拍打后背,也忌以手帕为礼物;美国人忌穿睡衣迎客;泰国人忌用脚指东西给人看或用脚踢东西给人。在西方国家,双方握手时,千万不要越过另两个人拉着的手与第三个人握手。 3、颜色禁忌。欧美一些国家忌黑色;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忌黄色,认为它是凶色、丧色;日本人忌绿色,认为其为不祥之色;泰国人死后姓名用红色书写,故忌红色;比利时人认为碰到蓝色会遭不幸,所以忌蓝色;蒙古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象征贫穷、不幸、背叛及暴虐;白色则不为摩洛哥人接受,认为白色为贫穷色;乌拉圭人则忌青色,认为它预示黑暗的来临,会带来不幸。 4、数字禁忌。欧美国家普遍忌讳“13”这个数字,在涉外接待活动中切记不能安排在13号房间,不坐13号桌子,不设13次航班。另外他们也忌周三和周五,认为这两天不吉利,因而在安排涉外交往活动时应避开,如果“星期五”正巧和“13”日重合,则更为凶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在东方一些国家则忌讳“4”这个数字,在日本“4”和“死”同音,所以,日本的医院都没有4号病床和4号病房,谁也不愿意躺在“死”号房、“死”号床等“死”。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的广东籍人也 忌用“4”字,在非说不可时则用“双二”或“两个二”来替代。日本商人忌2月和8月,认为这两个月是淡季,会影响生意,因而与日本客人做生意,不要选择2月和8月。 6、花卉禁忌。法国人忌黄色花;英国人忌黄玫瑰;德国人忌郁金香;意大利人忌菊花;印度人和日本人忌荷花;南美国家的人忌紫色花;另外各国普遍忌纸花。 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 世界上有着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取得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必须首先成功把握各国各地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这样才不至于让传承上千年文明的中国在跨文化交往中“非礼”于人。作为秘书工作者,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要熟悉对外交往礼仪,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 (一)欧洲地区。欧洲人比较保守,因而更注重礼仪,握手是他们基本的问候形式,注重互换名片,喜欢准时守约,特别厌恶他人在饭桌上抽烟。英国人特别重视礼节,约见时切不可提前到,尽量准点;交谈中也切忌谈有关宗教及君主制的问题。法国人比较浪漫,会见时不妨赠送一些高雅且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小礼品;另外法国人也喜欢准时赴约,一般不愿谈几个人、政治或钱等话题。德国人同样注重守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交往时习惯于互称头衔,千万不要直呼其名。 (二)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亚洲人注重礼貌,不要一落座就开始谈生意。在此地区,英语是商业用语,因而你的名片须一面印英文,另一面印母语。日本人时间观念很强,注意穿着仪表,见面一般不握手,只是互相鞠躬。日本人很重视名片,名片上最好印有日文。澳大利亚人喜欢热情握手,并直呼其名,时间观念极强。新加坡人很注重清洁卫生,谈话应避免涉及宗教与政治,安排洽谈要准点到达。 (三)美洲地区。美国人热情好客且不拘礼节,自由平等观念较强,没 有论资排辈的习惯,喜欢直呼对方名字。洽谈时,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均是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一般不进行商务交际活动,在圣诞节前后两周也不进行业务洽谈。且会晤时间应事先约定,业务洽谈多在午餐时进行,参加人员应穿正规西装。 三、语言与非语言交际 (一)语言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语用规则。语言也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如果对语言背景不了解就会很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不管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内容上来看,涉外秘书都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且无可争议的“国际通用语言”,所以涉外秘书工作者,要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避免在涉外交际中出现中式英语,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语言交际的两条重要指导原则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涉外秘书人员应该掌握礼貌原则,尤其要注意汉英礼貌的跨文化用语差异。如,“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的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示谦逊有礼;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是总会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由于存在着文化价值差异,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当英语民族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非常惊讶,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或过于直率。 (二)非语言交际。所谓的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对时空的利用、身体行为、声音行为和外表形态来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