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合集下载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历史渊源流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研究。

由于跨文化交流沟通的研究难度较大,从内容和功能来看,语用失误是由于人的主观认知造成的。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论述语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一、前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成为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势必回事当代人遇到越来越多的源于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形成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尤其语用问题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曼早就指出:“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商人所具备的品质之一是应该能说几种语言,并熟悉各国的法律、风俗、政策、礼节、宗教、艺术状况。

”由此可见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于语用文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我们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包容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

二、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 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换言之,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个文化群体和另一个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语言本身已经具有与另一种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因此,跨文化交际往往又是指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与另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之间进行交流。

2.语用失误的含义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

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话语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言语行为,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语用学则是研究言语行为和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方式、语境的理解以及言语行为的规范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到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例如,英语中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是被接受的,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使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更为常见。

二、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 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语用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某些文化中,为了保护和提升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们可能会使用更为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拒绝或批评。

此外,对于请教和请求帮助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2.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学研究了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系。

例如,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接触、身体姿势和空间距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有助于顺利进行沟通。

3. 指代和谈话主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指代的方式和谈话主题也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对方。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身份和地位,在使用代词时可能更加复杂。

谈话的主题也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或误解。

三、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时,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1. 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文化通过学习并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偏好和规范。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资料以及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实现。

2. 改变语言使用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可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规范,有助于更为顺畅地沟通。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全球交流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言语行为失误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

一、定义言语行为失误是指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不恰当的语言行为,如语言上的错误、使用语气不当、使用不恰当的词汇等。

二、原因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主要有以下原因:1.语言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系统和语言文化差异很大,会使交际者在使用语言时产生概念、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误解。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这使得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障碍。

3.经验不足:初次接触对方文化的交际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对方语言和文化,也容易导致言语行为失误。

三、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会对交流双方产生以下影响:1.阻碍沟通:言语行为失误会导致交流的不顺畅,阻碍有效的沟通。

2.增加误解:言语行为失误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误解的产生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尴尬。

3.伤害感情:不当的言语行为会使人感到不快、冷落和厌倦,从而伤害彼此的感情。

4.失去机会:言语行为失误会让人失去机会,如在商务洽谈中,不当的言语行为可能会导致合作失败。

四、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地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失误,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语言学习:要有效避免语言上的误解和不当言行,交际者需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2.提高文化意识:了解对方文化,避免在文化方面犯错,开展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共识和理解。

3.多加沟通: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注意多加沟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避免产生歧义和不必要的误解。

4.正确处理失误:当出现语言行为失误时,要冷静处理,尽量减少误解和冲突,寻找解决方案。

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交际者应该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文化意识,加强沟通交流,以达到沟通交流的最佳效果。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

“语用失误”不是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1992)。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交往就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

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

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浅谈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浅谈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表 达 清 楚 。 比如 ,在 课 堂上 老 师 问 : “ o ol k Wh u l e w di t as e te uso o nw rh etn, G og ? ere回答 老 师 : q i ere ”G og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将指示语 、言语行为 、会话含 意理论 、预设 以及会话结构等作 为研究的基本 内容 。 语用学家十分注重研究说话者的 “ 意图” (n ni ) i es n t o
用 失误 的原 因、类 别及 日常 生 活 中注 意 的对 策做 探 讨 ,以便 更好 地 增进 跨 文化 交流 。
【 关键词】 文化交际 语 用学 语用失误 跨 ( ) 文化 交际语 用失误 的出现 一 跨 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以及 中国申奥成功 ,中罔将
在 20 年 举 办 奥 运 会 ,许 多 两 方 人 来 中 国 旅 游 或 工 08
和 自然 意 义 与非 自然 意 义 的 区分 ,语 用 学 家 认为 ,人 .
“ l1 ohn . N1 u l’t”老 师 问题 的 “ .w 言外 之意 ”是请 G og 来 同答问题 ,但是G o e el - e er 将老师的请 求误解为 g “ 询问”等等 。
2社 交… . 语 用方 面 的 失误 。 如果 说 语 用 ——语
作 ,同时也有很多巾国人走 出国门到其它 国家学 习和 交流 ,这就要求更多 的人能够很好地用英语与世界进 行交流。由于文化 的不同 ,当我们用英语和外同人交
流 时 ,有 时 会产 生 一 些 误 解 ,甚 至 无 意 间 伤 害 了他
fr w i? 由 于 措 辞 不 当 ( a f w i ) ,学 生 o h e” a l w i r he t a l o
们在进行 口语交际的过程 中,谈 话双方要想利用语言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交流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王晓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摘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交流沟通之间,准确用语,避免出现言语上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就以中日国家来说,两国跨文化交际之中言语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寒暄、邀请、请客、致谢等均会用到,但是如若出现用语错误,则会影响国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印象。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明确中日双方的用语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本文将依据语用学及言语行为理论,就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言对比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更加顺利的展开中日国民交流、交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文化交际;言语行为;用语对比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

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

我们只有深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

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

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doc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doc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这被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1].一、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即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在所使用的目的语中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传达的言外之意的话语,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2].语用语言失误可从交际双方来考虑。

一是说话人话语表达不当导致听话人的误解的语用失误,二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正确表达做出错误的推理的语用失误。

例如:下面这段对话是在咖啡厅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Waiter:Excuseme.WhatcanIgetforyou?Customer:I'dlikeacupofcoffee.Waiter:Whatkindofcoffeewouldyoulike?Customer:Theusual.Waiter:Sorry,wedon'thave“theusual”coffee.这位顾客显然按着汉语思维要一杯普通咖啡,但是在英语里不存在普通咖啡,导致了交际的失误。

又比如: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同住一个宿舍,中国学生在听音乐,把声音开的很大,非常吵闹,外国朋友说:“Whatareyoudoing?”中国学生回答“I'mlisteningtomusic.”显然这位中国学生没有理解外国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责怪他把声音开得太大而不是询问他在做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

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

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

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

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

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

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

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

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

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就不是见面时的打招呼了,这是涉及了自己的隐私,你这样问是不尊重他们,他们去哪儿是和你无关的。

你问他吃了没有,他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见面语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人们见面以跪拜、拱手、鞠躬等作为问候的方式,而现代这些都被“你吃了吗?”“去哪儿?”给代替了。

二、告别语
告别语是交际双方道别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

【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告别语言。

如中国人常说“打扰了——没事,没事”“走了——嗯”“改天见——改天见”“慢走,不送了”等。

而西方人一般会说“goodbye”“see you later”“good night”等。

如果我们在与说英语的
人告别时说“walk slowly”,他们就会觉得很奇怪,走了就走了,哪有那么复杂,我走快点走慢点关你什么事啊。

中国人的热情与礼貌也使得中国人在告别时,主人会习惯性地挽留客人,或者将客人送出一段路,而西方人一般会提前说将要走,在真正要走的时候主人一般将客人送至门口即完成了告别。

三、宴请招待用语
从宴请时,什么情况为丰盛与宴请主人与客人的用语来看,中西方在宴请方面的差异非常大。

在西方家庭中,丰盛的西餐一般有四五道菜,,加上一些甜点,客人把所有菜吃完,夸赞菜肴美味,主人会非常高兴,并会说“thank you”。

或者客人会说“thank you so much for a wonderful feast”,主人以“you are welcome”回答。

而在中国,一般请人吃饭,至少要摆个八大碗,即使客人只有一位。

在女主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好丰盛的菜肴时,客人会以“真是不好意思,让你忙了”表示歉疚或礼貌。

而主人一定会微笑着说“哪里哪里,不忙”。

在吃饭的时候,明明餐桌都摆满了,可是主人一定会说“没准备什么菜,随便吃一点”或者说“菜做得不好吃,还请多担待”等。

如果一个不是很懂中国餐桌文化的外国人,此时就会被主人搞糊涂了:菜明明准备了很多,明明很好吃,可是主人却说没准备什么,做的不好吃。

在宴请结束后,西方人一般会感谢主人的宴请,而中国人往往以道歉的方式来结束“不好意思,让你忙了”。

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太复杂,理解不了。

四、谦虚用语
在中国,我们从小就时刻被提醒着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往往觉得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谦虚,西方人只强调张扬个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西方人也同样谦虚,只是他们的谦虚的方式谦虚的程度与我们不同而已。

中国人喜欢一味地否定自己来表示谦虚,如“鄙人”“寒舍”“犬子”“拙著”“习作”等等。

另外还有进门的先后,入席的先后,发表意见先后等等,可以说,中国人的谦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西方人谦虚的方式一般表现在,在谈到几个人时习惯把自己放在最后,如“my friend and I”“my teacher and I”等。

或者在信件的后面签名为“your sincerely”“your faithful”等等,但西方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一味地贬低自己。

五、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很重要。

言语行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果不了解彼此的言语行为的差异,在交际中就会有很多障碍,造成尴尬的交际,甚至有时会造成误解。

参考文献
[1] 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洁(1989.01- ),女,江苏连云港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硕士。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