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的《不睡觉世界冠军》文本赏析
河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河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
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
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
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
“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
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
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
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
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
“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
”“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
”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躺平”是暂时性的“弱者”的话语反抗方式,有利于动员主流社会进行反思。
马中红在《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中将互联网中的亚文化实践视作弱势青年以文化资本撬动经济资本的途径。
“躺平”青年的这一话语实践也在遵循这种逻辑:一方面,他们借助话语中明确且强烈的对抗性来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试图打破自己当前的困局;另一方面,“躺平”青年在以反主流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人生主流化。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不抱怨的世界 作品赏析

不抱怨的世界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抱怨的普遍性和危害二、作品简介:《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和主要内容三、作品亮点:抱怨解决的途径和实际应用四、作品评价:对本书的赞誉和不足之处五、结论:不抱怨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正文:【引言】抱怨,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
在面对困境、不满或失望时,人们往往会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公,抱怨周围的环境不佳,甚至抱怨身边的人。
然而,抱怨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作家、心理学家威尔·鲍文创作了《不抱怨的世界》一书,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到抱怨的无益,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
【作品简介】《不抱怨的世界》是威尔·鲍文的一部经典之作。
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揭示了抱怨的根源,阐述了抱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危害,并提出了一种名为“不抱怨”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倡导人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用行动去改变现实,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和人生的幸福。
【作品亮点】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抱怨的途径。
作者指出,抱怨其实是一种习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摒弃抱怨。
书中详细介绍了“不抱怨”的训练方法,如:正念冥想、积极思考、感恩练习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培养心灵的力量,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此外,作者还从实际出发,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案例,让人们明白抱怨的无益,并展示了“不抱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得本书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品评价】《不抱怨的世界》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让他们认识到了抱怨的弊端,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同时,本书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内容过于理论化,可能对一些读者来说难以理解。
但总体来说,这本书仍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结论】在生活中,我们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学会不抱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是我们实现心灵成长和人生幸福的关键。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
潜水鸟是一篇叙事短篇,作者利用及物性过程理论,将情节发展的过程以及潜水鸟主人公的性格形态表现得十分准确传神,以达到文章的艺术意义。
从本文的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利用及物性过程理论,着重强调心理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主角的外在环境。
主人公是一只潜水鸟,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海中自在游弋,但是他总有一种贪恋未知的情绪,一种对另一种世界的渴望,这种渴望给了他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他的正念开始质疑自己,在内心深处质疑自己的生活,渴求另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他决定改变,勇敢地冲入深渊,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他在潜水时,经历了非常多的危险,他看到了深渊里未知的力量,也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美景,他感到心满意足,想带着这种感觉一直潜水,沉浸在另一种海洋里永不回头,但是他最终还是返回了大海,他变得更加强壮,可以突破那些曾经的约束,他的内心改变了,他有了新的思想和行动,他不再厌恶这片大海,而是热爱它。
通过及物性过程理论,作者表达了潜水鸟的性格转变,开始的时候他过着满足的生活但想要更多,有了新的欲望跃然而出,他把潜水当作一种挑战,勇敢地接受,最后他收获到心满意足和智慧,从而变得强大和独立,从此再也不惧怕深渊了,他也可以安然无恙地游荡在这片大海里,探索它的细节,欣赏它的美景。
总而言之,本文利用及物性过程理论,描写潜水鸟主人公从未知
的渴望转变成强壮、独立的性格,他好奇心的探索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安然无恙地游荡大海,享受它的美景,发现它的秘密,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
第三单元主题之二:多样文化-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三单元主题之二:多样文化鉴赏外国小说,感受多样风格——单元主题延伸阅读小说是现实与生活的精神结晶体,是作家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读一部经典小说,就如同一次奇异的漫游,仿佛置身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风貌。
《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巨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百年孤独》和《老人与海》属于现代小说,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天地。
本单元课文要求“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的能力要求,精选19世纪世界经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阅读本单元文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现代小说在题材内容、创新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如海明威简练直观、情感含蓄、朴实的艺术风格,又如加西亚·马尔克斯轻灵厚重兼而有之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等,请阅读本单元的小说作品,体会不同作品中展现出的多样化的风格,并进行概括和总结,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写一则读书札记。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文学能够取得今日的繁荣局面,不仅源自于深厚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赖于对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吸收借鉴。
请你选读本单元中任意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则读书评论报告,重点阐释你的所得,展示你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根据自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情况的了解,撰写成以《对比中×(国家)在××××(领域: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的互相影响》为题的小论文。
3. 学习“猜读”的阅读技术,通过圈画关键词,对作品的情节脉络、事件的发展走向、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的主旨大意等内容进行猜测。
丘特切夫诗歌《失眠》原文及赏析

丘特切夫诗歌《失眠》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丘特切夫诗歌《失眠》原文及赏析【导语】:时钟那单调划一的敲击, 是一篇夜晚痛苦的故事! 人人感到这语言的怪异, 又感到清晰,好象良知! 处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分, 我们有谁能无忧地知道: 时间用痛苦嘶哑的呻吟奏的是送别我们的曲调时钟那单调划一的敲击,是一篇夜晚痛苦的故事!人人感到这语言的怪异,又感到清晰,好象良知!处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分,我们有谁能无忧地知道:时间用痛苦嘶哑的呻吟奏的是送别我们的曲调?我们想不可抗拒的宿命已缠上悲凉凄清的世界——经过这激烈难忘的斗争,我们已被整个世界抛却;而我们的生活站在前头,好象幻影站在海角天涯,连同我们的时代、朋友,在黑暗迷茫的远处淡化;而在其中新的青春火花向着太阳焕发出了光芒,它把我们和我们的年华,早就昏昏然地带到远方!只有偶尔举行悲哀葬礼,才呼应夜半时钟的敲击,出殡时呜呜作响的乐器,会因我们而不断地哭泣!(陈先元朱宪生译)丘特切夫被称为“俄国哲理抒情诗最伟大的代表”。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调研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15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各题的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世界睡眠日到来,班级组织“睡眠的前世今生”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35分)任务一:辨“睡”“眠”“寐”之别(4分)1.参照下列表格中提示的方法,作出推断。
方法内容了解字源法睡,小篆,从目,从垂。
“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
由此推断,睡的造字本义为:眠,金文,从目,从民。
“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
由此推断,眠的造字本义为:。
寐,甲骨文,从宀(房屋),从人,从木(木床)。
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
联系诗文法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罗贯中《三国演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结论睡、眠、寐的不同:。
任务二:析古人晚上不眠之因(22分)【甲】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①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②也。
况阳春召③我以烟景,大块④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选自《李白集校注》)【注释】①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②有以:有原因。
③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④大块:大地,大自然。
【乙】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①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②逼③岁除④,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⑤。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潜水鸟》是泰戈尔的一篇著名散文,详细描述了一只苍鹰正在潜水的景象,运用形象化的对比及充满情趣的态度,把鸟的潜水行为形容成一段受人启发的精神旅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用及物性过程理论来赏析语篇《潜水鸟》,分析其过程思维的丰富性。
及物性过程理论认为,记叙性文字形成的及物性过程,反映出动作、状态和变化的连续发展,从而有助于把事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充分把握其叙事的自然流顺性和连贯性。
在《潜水鸟》中,作者利用及物性过程的形式,叙述了一只苍鹰在潜水的过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及思想。
从文章开始,作者先描述了苍鹰潜水的情形,然后又描述了它潜入深水时前进的姿势和路线,以及潜入时伴随着的视觉画面,最终描述了它在游海底时发现的奇特景象。
通过这样一个连贯的过程叙述,以一种感性的角度以及深刻的情绪,把整个潜水行为表现出一种探索无穷的精神境界。
此外,作者在语言形式上也运用了及物性过程的体现。
他把整个潜水过程表现出一种“过程的流变”的特点,采用客观的形式,用简洁的短句描述苍鹰在潜水时的动作及变化。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简洁的形容词加以刻画,运用比喻和直白的叙述,使得文中形象丰富,并且可以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感受。
由此可以看出,《潜水鸟》是一篇杰出的散文,很好地体现了作者运用及物性过程理论来赏析语篇的精妙之处。
作者运用精美的文字及象征性的意象,将苍鹰潜水的过程表现出来,并且以其灵活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一种激发人们思想的精神旅程。
正是因为如此,《潜水鸟》这篇语篇才能够受到众多的赞誉,成为一篇凝聚着深刻思想的经典文学佳作之一。
从上述赏析过程可以看出,及物性过程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文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作者更有效地表达出语言中的含义和文学思想,并能更好地把握其叙事的自然流顺性和连贯性。
只有运用这种理论,才能更有效地发掘文学的深刻内涵,并将之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将文学作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2024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含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
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低语朱以撒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
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
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
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
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
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
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
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
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物性视角下的《不睡觉世界冠军》文本赏析作者:廖澄懿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5期摘; 要:近年来,绘本作为早教的重要媒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
成为了少儿图书销售的生力军。
在众多少儿绘本中,国外引进的绘本以其精美的绘画、新鲜活泼的内容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得到了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该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国外优秀绘本《不睡觉世界冠军》的语言特点,希望为我国原创绘本的创作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关键词:及物性; 《不睡觉世界冠军》; 现场实景特点; 虚拟场景特点中图分类号:I18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193-02近年来,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重视,特别是学龄前教育。
绘本,作为学龄前教育的一部分,得到越来越多家长、老师、教育界和出版界人士的关注。
绘本这一“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1],成为了广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教育素材。
网上数据显示,近年来少儿类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是全国总图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根据统计,2018年1~9月这段时间,在少儿图书细分市场中,绘本的码洋比重位列第二,仅次于少儿文学类图书[2]。
在目前的绘本市场中,主要有国外引进绘本和国内原创绘本两种类型,引进绘本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国内原创绘本起步不久,虽已出现了不少佳作,但是总体来看,无论在故事情节方面,还是在绘画设计方面都与国外绘本相去甚远。
因此,该文选取深受大小读者欢迎的英文绘本《不睡觉世界冠军》作为分析对象,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对绘本语言进行分析,以期为原创绘本的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1; 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3个元功能,分别为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
概念元功能所反映的是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如“如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事物的性状,人们的举止言谈、喜怒哀乐等”[3]。
这些知识和经验,则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一一分析。
及物性系统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
每个过程都有其参与者,也都可能出现或存在对应的环境因素。
物质过程小句是用来描述外部世界的,包含着事物的发生、发展或者人类的活动过程[4]。
关系过程小句主要是用来辨别属性和进行识别的,可以描述事物所具备的属性,也可以对事物的归属进行识别。
言语过程,顾名思义,指得是小句中参与者彼此之间的对话过程。
另外3个过程,因为在绘本当中涉及较少,再加上篇幅问题,此文就不一一介绍了。
2; 《不睡觉世界冠军》绘本介绍《不睡觉世界冠军》是一本深受大人和孩子欢迎的童书,英文原版在2011年出版后,曾经成为亚马逊2011年7月最佳图书之一;它的中文引进版也得到了国内家长的一致好评。
截止到2019年3月,这本童书在当当网上有8万多条评价,好评率为100%。
《不睡觉世界冠军》是一本大人哄睡孩子的时会选择的晚安书。
故事的主人公Stella取代了现实生活中家长的角色,为哄睡她的3个小玩偶Cherry pig、Beanbag frog、Thunderbolt the Puppet Mouse使出了浑身解数。
绘本中既描绘了发生在Stella的卧室当中,她和3个小玩偶对话的情景,也有想象中,发生在大海上、山谷间和天空中的虚拟场景。
当中对话语言贴近日常生活、简单易懂生动有趣;虚拟场景当中所使用的语言又颇具动感,再现了想象中的枕头船、午夜火车和热气球运行的场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感受的描写烘托出了睡前所需要的温暖时光。
3; 《不睡觉世界冠军》的及物性系统分析《不睡觉世界冠军》一书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交替出现,通常是通过一个现实场景引出一个想象出的虚拟场景。
现实场景主要是书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对话,以言语过程小句为主,活动的参与者都是第三人称单数,直接使用角色名字,发生对话的场景都在主人公Stella的卧室内;虚拟场景当中没有任何言语过程小句,取而代之的是物质过程小句、关系过程小句等,场景分别为大海上、火车里和热气球上。
3.1 及物性系統下现实场景的特点分析3.1.1 绝大部分都是言语过程,而且基本上都采取的是问答模式的形式在言语过程中,所使用的动词频率出现较高的是ask和say/tell,玩偶发问,Stella回答。
孩子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会有许多的问题向家长发问,让家长回答。
这里模拟了孩子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情景。
让孩子和大人倍感熟悉,又充满了童趣。
3.1.2 利用丰富多样的言语动词来刻画角色、人物心理和环境变化(1)不同动物言语过程选用不同的动词。
在Stella在劝说动物们睡觉时,动物们的回答虽然都是言语过程,但选用了不同的动词,例如:Cherry Pig使用了snuffle,Beanbag Frog用的是croak,而Thunderbolt用了call out。
猪说话时应该是带着鼻音、瓮声瓮气的,青蛙说话则是呱呱叫,而上蹿下跳的老鼠则是大喊大叫,这些动词把不同动物的特点鲜明地刻画了出来,使得这些角色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2)用不同的动词来刻画人物心理。
虽使用的都是言语过程小句,但随着绘本情节的推进,使用的动词也有差异。
Stella进行哄睡活动的伊始,动词使用的是say/tell,而后面在说话时却使用了sigh,体现了Stella从开始的心平气和到后来无可奈何的心理。
而哄睡了两个角色之后,Stella说话的动词使用了whisper,刻画出Stella生怕吵醒睡着的小伙伴的心情。
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夜深了,周遭环境静谧,需要悄声说话。
(3)无论说话者或受话者都采用的是第三人称。
在现实的场景中,言语过程的参与者都是第三人称。
此时的读者采取的是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对场景进行理解和阅读,在涉及到书中的参与者时,作者都是直接使用角色名字。
3.2 及物性系统下虚拟场景的特点的分析3.2.1 利用物质过程小句对想象场景中的交通工具活动情况进行描述物质过程所描述的是外部的物质世界所发生的各种活动。
在书中的虚拟场景中,物质过程出现的较多,这既是主人公Stella想象出来的场景,又是小玩偶们睡前状态的折射。
物质过程小句为场景赋予了动感,刻画了书中3个动物角色喜欢玩闹,不肯睡觉的心理,也与孩子爱活动、精力充沛的特点相符,例如以下3句:The Pillow Ship rocks,the Pillow Ship sways…The silver wheels spin round on the track on their way…The Starship flies off and away…这3个物质过程小句中所使用的动词rock、spin、flies分别把文中角色们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运行特点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枕头船在海上的颠簸、午夜火车的车轮在铁轨上轰隆隆地转动和热气球的腾空飞起的情景跃然纸上。
3.2.2 利用关系过程小句对角色们的感受进行烘托作者在描述交通工具内部的特点以及角色身处交通工具内部的感受时,较多使用的是关系过程小句。
Halliday认为关系过程句所对应的目的是提供信息,所描绘的是一种“静态的、与某个参与者的特征与外貌等有关的性质或状态”[5]。
作者利用关系过程小句对场景中的外部世界和角色们身处的内部场景进行对比描述,从而凸显了角色们所处环境的温馨气氛。
如:Outside, the air is cold with rain, but is warm and dry on the midnight train.这时,角色们被放在鞋盒里,盒子被Stella想象成了午夜火车。
火车外是“寒冷的、下着雨的”,火车里却是“温暖又干燥”。
通过两个环境的鲜明对比,烘托出了安全舒适的睡前时光。
3.2.3 参与者全部使用的是第二人称在想象的场景当中,无论是关系过程小句或行为过程小句,当中的人称代词所使用的都是第二人称“you”。
这一特点与现实场景中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现实场景中读者所处的旁观角度不同,在想象场景中,读者和听众完全代入了书中角色。
身为成人的读者代入的是想象场景叙述者Stella的角色,而文中的“you”所针对的就是小听众。
想象的场景既是Stella和小动物们的想象,也是家长和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绘本亲子共读的特点。
4; 结语该文用及物性系统对绘本《不睡觉世界冠军》进行分析,发现书中两类场景所用语言具有各自鲜明的及物性特点:现实场景中多使用言语过程,模仿的是大人和孩子的日常对话,使绘本语言更具亲切感;虚拟场景则使用物质过程和關系过程,物质过程小句使得所构建的虚拟场景更加具有动感,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而关系过程小句在烘托温馨舒适的气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现实场景当中的活动参与者全部使用的是第三人称,此时的读者是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在虚拟场景中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一下将读者拉近了故事当中,成为了故事中的角色,让人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1]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40-42.[2] 北京开卷.数据解读:2018前三季度中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EB/OL].[2018-11-09].http:///a/274305036_292883.[3] 王振华.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J].外语研究,2018(4).[4] Halliday,M.A. K.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and Newyork: Rouledge,2014.[5] 李国庆.试论及物性系统结构和语篇体裁[J].外语教学,2005(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