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沙重苏杭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允许日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5年初
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争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 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 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 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小结:
战争时间:1894年7月----1895年初 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日本在丰岛海面袭击 中国运兵船 清政府的态度:避战求和
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之 蒙 国 军旅 怪 文 报 清顺 理全 兽明纸 。 皮 评 尸城 论 体两 』 肤 说 的万 具: 余 野 『 人人 蛮 日 幸, 免仅 筋本 国 。为 骨 为 美日
36
时间:1894年10月下旬
辽东 战役 威海 战役
黄海 战役
平壤 战役
第 二 阶 段
丰岛 海战
威海 战役 清军战略:“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济远”号
“广乙”号
平壤 战役
第 一 阶 段
丰岛 海战
时间:1894年7月-9月
平壤战 结果:统帅叶志超弃城狂逃, 役
日军占领平壤。
清军战略:“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黄海 战役
平壤 战役
丰岛 海战
黄海战役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结果: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征服全世界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大陆政策”的出 台 面对日本的侵略政策,清政府 中国:
持何态度?
欧美:
朝鲜:
李 鸿 章 保全自身实力 和北洋地盘,幻想通 过“以夷制夷”的外 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 略 慈禧太后:忙于自己的 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 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 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 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 一起葬身大海。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黄海大战,发生在1894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邓世昌,北洋舰队。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又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应该说他是一个有指挥才能、沉着勇敢的爱国军人,我 应该学习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 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被割占的;日本;《马关条 约》。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前 往台湾。元朝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的事务。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知识梳理】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 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 舰向吉野号撞去,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 3.甲午海战中,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 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 4.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后路,又以海军封锁 港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 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 而无憾!
——徐骧
—— 《台 民 布 告 》
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四百万人同一哭, 今日割台湾。 去年今日割台湾。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1894
半 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二亿两白银
殖 民 地 化
《 马 关 条 约 》 大 大 加 深 了 中 国 的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南 京 条 约 》 使 中 国 开 始 沦 为 半
赔款
2100万银元 万银元
开商埠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沙市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宁波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国 开设工厂
战 争 经 过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马关 年 月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割辽东半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屿、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 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观课报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观课报告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观课报告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观课报告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瓜分狂潮、反思与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觊觎中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割占中国领土。

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对中国领土产生了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二、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黄海海战,日本海军击败了中国海军,取得了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是辽东半岛战役,日本陆军登陆并攻占了辽东半岛;第三阶段是威海卫战役,日本海军围攻并最终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他们纷纷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些列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家。

瓜分狂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四、反思与启示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软弱就会被其他国家侵略、剥削。

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

同时,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努力奋斗。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强大、繁荣、和谐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68年前的日本
1868年后的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国力强 盛起来,利用强盛的国力, 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紧接着日本上 到天皇,下到百姓,节衣缩 食,全国捐款建设海军。
明治天皇
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 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 现在我什么都不过问了, 修修花园养老就可以了。”
朝 平壤战役 鲜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结果:
• 历时5小时(12时50分海战开始),日本舰队首 先撤离,北洋舰队亦返回旅顺.北洋舰队致远、 经远、超勇被击沉,2艘自毁,另有6艘受 创,死伤1000余人;日本5艘(包括旗舰) 受重创,死伤600多人。经此一战,日本取 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黄海大战后,前线总指挥上来奏折给李鸿章:黄 海一战我军志远号和经远号都被击沉,但主力 尚存。我请求下令北洋其余舰只一起迎敌。
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
作业:
基训:P5—6页 1—14题 预习: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一: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 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 入只有8千万日元,„„用于军事、教育„„”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 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梁启超
大陆政策
满蒙 朝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一、日本野心(目的) 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大陆政策---开拓市场) 黄海海战 二、烽烟四起(过程)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三、城下之盟(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894-1895
黄海大海战
李鸿章
“不可。我军应好好 休整。我命令你将北 洋舰队开入威海卫, 不许出海迎敌。如违 令出战,虽胜亦罪!” 这样北洋舰队失去了 战机。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一:黄海大战1. 日本发动战争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 战争经过(1)开始: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在这次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知识点二:《马关条约》1. 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

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军的夹击。

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这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 日军暴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

思维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有什么重大的启示?提示:原因:内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政治上: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必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3. 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相关链接: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政府就正式向法、德两国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标导读(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 知识详解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见课本第16页导入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考演练●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八上P16-17 识记1、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大东沟海域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邓世昌C.岳飞 D.关天培3、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三地 ——割辽东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口岸 允设厂
五:七嘴八舌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20世纪打 了日中战争,21世纪如果日中开 战,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原因 是什么?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 地方,如果日本输了,输在什么地 方?
一:大国崛起
(中国近、中国弱、中国肥)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大 陆 政 策
二:阴云密布
节省开支,扩充军备
挪用军费,建颐和园
三:狼烟突起
丰岛 海战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丰岛 海战
丰岛 海战
四:城下之盟
日本下关春帆楼
《马关条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