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理论研究
创业管理——俞敏洪团队创业研究

团队创业研究—--以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培训机构为例摘要随着团队创业现象的日益普遍,对创业团队的研究逐渐成为创业领域的又一研究方向。
团队创业是创新的更高阶段,它是在原有组织中建立新,商业模式的过程,这种新商业模式能如杠杆般撬动公司的某些核心资产.本文对创业团队的概念形成及发展,团队创业的普遍性及存在的问题,创业团队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业团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创业团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文我们首先应该认清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创业?Shane 和Venkantaraman 提出的定义是比较权威的,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经营领域,创业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或者创造的,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或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创业被定义为一个经营领域,创业者创业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创业企业的过程。
1创业团队的概念是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Shonk(1982)较早把团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协调行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
Quick(1992)则认为,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成员都能把实现团队的目标放在首位.团队成员都拥有各自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相互沟通、支持和合作”。
Katzenbach和Smith(1993)认为,“团队是才能互补、根据共同的目标设定绩效标准,依靠互相信任来完成目标的群体。
”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团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即使概念中的元素有所不同,而团队创业的本质则是大家所认同的,即是一个群体为共同目的而合作。
在当今的社会,团队创业已经成为了普遍性。
Kamm、Shuman、Seeger认为,创业团队对于研究者和创业家的重要性在于创业团队的普遍性以及它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在现实中,有些企业是由创业者个人创立且拥有的,然而大多数企业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创立并拥有的。
优秀创业团队理念

优秀创业团队理念
优秀创业团队的理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与技术:优秀的创业团队注重创新和技术的应用。
他们不仅能够发现市场的需求,还能够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
2. 团队合作:优秀的创业团队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在互补的技能和经验上建立信任,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3. 用户导向:优秀的创业团队将用户的需求置于首位,并始终保持关注用户的反馈和意见。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4. 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优秀的创业团队具有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并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竞争力。
5. 社会责任感:优秀的创业团队也注重社会责任感。
他们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还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身的业务和行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优秀创业团队的理念是注重创新与技术、团队合作、用户导向、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研究

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研究摘要:创业教育是近年来一个较热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团队培养存在的四个问题,明确了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创业团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创业团队;培养1.高校创业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1.1高校创业团队理论研究的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以“篇名”检索项,相关关键词为检索词,以全部期刊为范围,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精确匹配检索,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看出,近两年有关“创业”、“创业教育”研究的较多,但关于“创业团队”研究的较少,且较多是研究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而有关高校的“创业团队”研究就少之又少。
1.2高校创业教育实际中创业团队培养不够重视近几年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几种创业教育模式,但这些模式大都重在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业技能,或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全真的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成立创业工作室为特色。
虽然也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对创业团队的认识比较淡漠,对创业团队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够全面。
1.3团队成员组织结构单一,跨专业较少在现有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团队中,大多以本班级同学为主,也有的注重到了年级结构的均衡,但本专业的学生参与多,跨专业参与的少。
这种组织形式虽然既保证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也便于了学校的管理;但创业活动仅靠某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创业团队缺乏与创业密切相关其它综合知识,如营销、财务、管理等,这就限制了创业发展的空间,降低了创业教育及活动的实效。
2.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2.1培养团队成员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
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个性发展促进着创新精神养成。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研究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研究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它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方面,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团队成员的管理和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基于这一理论来管理大学生创业团队,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一、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管理者要确保团队成员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比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本的生活保障。
只有当团队成员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还需要特别关注团队成员的健康状况,比如定期健康体检、提供健康饮食建议等,以确保团队成员的身体健康。
只有身体健康的团队成员才能够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团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们对安全和稳定的需要,包括物质安全和心理安全。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这种安全感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
管理者还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只有当团队成员感到安全和稳定,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指人们对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管理者需要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团队活动和团队建设,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还需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行业内的社交活动,拓展人脉和社交圈子。
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为团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四、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们对被认可和尊重的需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研究项目参考选题(哲学社会科学类)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研究项目参考选题(哲学社会科学类)为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研究方向、选题,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特拟定了本参考选题。
各学院要鼓励各创新团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哲学类: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经济类:1.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社会学类: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法律类: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教育类: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4.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14.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管理类: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收稿日期:2018-08-02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信息行为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 (项目编号:ZD17038);吉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㊂作者简介:霍明奎(198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㊂查姣姣(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㊂竺佳琪(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行为㊂㊃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㊃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霍明奎㊀查姣姣㊀竺佳琪(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㊀要:[目的/意义]利用扎根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科学参考㊂[方法/过程]以参加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团队为研究单元,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规范流程进行编码分析㊂[结果/结论]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改善其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㊂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扎根理论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3.005 中图分类号 G203㊀文献标识码 A㊀文章编号 1008-0821(2019)03-0046-06ResearchontheInfluencingFactorsofInformationAcquisitionBehaviorofStudents 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eambasedonGroundedTheoryHuoMingkui㊀ZhaJiaojiao㊀ZhuJiaqi(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chun130022,China)Abstract:[Objective/Meaning]Thisarticleaimedtoexplorethe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theinfor⁃mationbehaviorofuniversitystudents innovativeteambyusinggroundedtheory,soastoprovideascientificreferenceforimprovingtheinformationliteracyandinnovationability,help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Method/Process]Studiedtheteam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ngintheinnovationcompetition,col⁃lectedthedatathroughin-depthinterviews,andcarriedoutthecodeanalysis[Result/Conclusion]Constructedthemodeloftheinfluencingfactorsofinformationacquisitionbehaviorofuniversitystudents 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eam,andputforwardthestrategiesforimprovinginformationacquisitionbehavior.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 innovativeteam;informationbehavior;influencingfactors;groundedtheory㊀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以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和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活动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高度重视㊂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㊁信息理解能力㊁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㊂信息获取行为是指为了获取所需信息所实施的信息查询㊁信息评价㊁信息组织等一系列行为;团队信息获取行为还包括内部的信息分享㊂近年来针对大学生个人和团队信息获取行为的64 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Mar.,2019Vol 39㊀No 3研究日渐增多㊂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搜索引擎㊁专业数据库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来获取学习和生活信息[1],首选网络,次之数据库,仅有少量学生会通过咨询老师㊁同学㊁朋友等获取信息[2]㊂选择以搜索引擎为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的原因是方便和省力[3]㊂虽然大学生广泛使用网络手段获取信息,但是其信息检索能力和处理能力却不强,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4]㊂与个人信息行为最大的不同是,团队更强调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协同分工[5],在团队语境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与个人信息査寻相比,相关信息的查全率变化最大[6],团队信息获取有 过程合作 和 交流ң各自查寻ң交流 两类模式,其中后者较为常见,而信息和知识共享主要依赖于人际间的互动[7],尤其是面对面交流[8]㊂本文从信息行为学角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团队进行深度研究,旨在揭示其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以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科学参考㊂1㊀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1 1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㊂扎根理论是格拉斯(Glaser)等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主要宗旨是在质化资料的基础上发掘㊁发展理论,是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㊂深度访谈法是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地深入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原始资料㊂本文利用深度访谈方法获取大量的文本资料,然后利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编码㊁归纳范畴,并以此构建理论㊂1 2㊀资料收集本文以位于长春市的吉林大学㊁长春理工大学和长春大学为例,选择正在参加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的团队作为研究对象㊂为了使访谈样本根据有代表性,所选团队尽可能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最终有来自化学(6)㊁电子通信(7)㊁工商管理(9)㊁机械制造(4)㊁社会工作(2)㊁计算机(4)㊁应用经济学(5)等不同学科的37名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团队参加了访谈㊂访谈采取小组访谈和一对一面谈两种形式,平均每个团队访谈时间约1个小时,一对一访谈时间约30分钟㊂最终从得到的记录中随机选择了30份进行编码分析,另外的7份访谈记录留作理论饱和度检验㊂2㊀资料分析2 1㊀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指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抛开脑中已有的观念,将收集到的资料打散,按照一定的段落进行编码,然后对资料中的定义以及现象进行凝练形成概念㊂首先对原始的访谈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编码㊁标签和录入,然后对其内容进行比较㊁辨析,从原始的访谈资料中发现初始概念,为了减少资料整理者个人主观想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所选取的语句尽量保证其原始性㊂最后进一步提取其中包含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语句和结论,将其概念化,具体见表1㊂表1㊀开放式编码形成的概念概㊀㊀念原㊀㊀始㊀㊀语㊀㊀句团队构成信息渠道项目类型师长帮助我们团队有6人,都是相同专业,在我们这个项目,技术一看就知道能不能有用㊂因为是实践性的,找到之后直接就在电脑上进行仿真实验了㊂写策划书主要通过参考上届资料和网上的搜索引擎,太难的就找老师,有些资料老师会给㊂有时候为了收集信息我会主动询问有经验的人,比如说之前经常做比赛的学长学姐㊂沟通意识沟通内容必须得交流,不交流会产生重大分歧,从开始要怎么开始一直到过程结束都得交流,你得面向哪个方向,你的终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项目后期需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弄些什么,现在需要学些什么?74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Mar.,2019Vol 39㊀No 3表1(续)概㊀㊀念原㊀㊀始㊀㊀语㊀㊀句空间距离沟通方式项目阶段隔着校区,面对面交流少,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会网上打字㊁语音交流,后来快要比赛的时候聚在一起一整天,主要还是商量项目细节,我们有两个人一起查资料,然后坐到一起,大家一起讨论选择用还是不用㊂团队分工大家先讨论框架,然后分工,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先分别做各自的任务,也有一块查的时候不光分着查,写完整合然后再一起看一看讨论合不合适,再去改项目性质易用性涉及技术很多都是国外的,国内太少不好找,主流技术还行,前沿的技术很不好找,需要去国外的网站去搜,有时候需要翻墙,很麻烦,也找不到合适的东西数据库方便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可理解性用CSDN因为他针对性强,你可以直接查阅你想要的东西,只要有关键字,他里面就能查;然后书的话,翻书比翻手机快得多,书的话可以看目录直接翻过来对比着看,但是手机的话,你就只能看一页不能对比;百度的话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零散的东西别的地方不好解释不好找,你就得去百度里面搜一下;知网的话,因为她技术性强,他全是学术论文,但是没有怎么用,因为它里面有些内容都是部分的截图不全面,就看不懂图书馆信息时效性图书馆一般用得比较少,不太方便,只是偶尔,去图书馆找过资料但是太旧了,图书馆借的书偶尔想起来看看,不是主要的实验室使用设备主要用自己电脑,实验室也会用相对少,一般做PPT会用实验室电脑,偶尔还会用手机查资料,主要是电脑比较方便信息时效性信息可整理性责任心因为政策不同我只会考虑新的,2014年我就不会考虑,基本上打开的都是2017年㊁2018年,选择的时候很注重时效,即使看见觉得不错的信息,但还是会因为时间比较远放弃重新找,我还会考虑资料的可整理性,但是还是以内容为准信息伦理在使用他人内容时会考虑知识产权,会引用注明作者来源信息意识知识背景信息获取对于参加一个比赛很重要,因为自身知识面不全,它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有时候你就想不到这个点,但是你可以网上采取一下人家的建议,一个点把它扩展开了检索能力行动力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检索能力,不用一点点地去搜而是比较系统性的去搜,但是没有采取措施去提高自身这方面能力信息准确性省力快捷策划书模板去百度文库找,百度文库信息准确度不太高㊁比较杂,一般这个东西我不知道那我感觉别人说的就是对的;而且策划书格式和内容,找书面太广,百度的话找一个点比较容易,快捷省力项目内容网站权威性网站认可度信息丰富性渠道多样性咨询大概怎么写,然后主要上网看怎么写,论文主要找知网看看存在的问题㊁现状,政策法规去北大法宝㊁数据去官网㊁新闻去其他网站找,百度不会找很多,就是可能会更倾向于专业的这种网站,他们比较权威,但是知网有些内容找不到,反而百度有时候能直接搜到一些;在收集信息时只看对自己项目内容有关的,随机搜索然后点击进去看是什么搜索技巧个人经验知网会用高级检索,主要用关键词吧,然后或者主题,然后内容,其他的比赛有用过就比较知道专业背景可获取性脑海中有学过的知识的印象时会去翻专业书,寻找部分信息可能涉及隐私网上找不到个人理解共享意识有不懂自己先尝试理解,然后我觉得难的我弄明白了会告诉组员或者简单的内容就拍照直接发过去让他们自己看网络资源经济成本学校买了很多数据库的版权,在图书馆官网进去就可以看,感觉知网免费使用还挺好的,万方查资料看不了教学培训网络资源我觉得老师应该多交代一下常用的网站,多说一下相关资料的查询网站,上课讲课面广一点,不要只局限于书本;以前参加比赛的时候,并不知道知网,就没有使用过,然后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学校专门开了信息检索的课,才知道知网数据库,这回参加比赛我就用了知网,也用了学过的一些高级检索功能检索习惯用百度及较多,因为最开始接触的就是百度检索功能百度高级搜索功能关掉了,有一些高级检索语句直接屏蔽了,这个没办法用了,谷歌里面都开着84 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Mar.,2019Vol 39㊀No 32 2㊀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将归纳出的概念进行归类㊁抽象㊁提升和综合从而形成范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炼主轴范畴,发现和建立范畴和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分辨其中什么是主范畴,什么是副范畴,并对主轴范畴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㊂通过开放式编码阶段,我们将访谈资料处理得到的影响信息获取行为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整理,合并重复的概念因素后归纳出相关概念若干,进行重新绘表处理,具体见表2㊂表2㊀主轴编码主范畴范㊀畴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念团队因素团队结构团队构成㊁团队分工沟通机制沟通意识㊁沟通内容㊁沟通方式项目因素项目性质项目类型㊁项目性质㊁项目内容㊁项目阶段个体因素渠道选择信息渠道㊁易用性㊁渠道方便性㊁渠道多样性㊁网络资源㊁网站权威性㊁网站认可度㊁省力快捷信源选择信息完整性㊁信息可理解性㊁信息时效性㊁信息时效性㊁信息可整理性㊁信息准确性㊁信息丰富性㊁检索功能自身特点责任心㊁信息伦理㊁信息意识㊁知识背景㊁检索能力㊁行动力㊁搜索技巧㊁个人经验㊁共享意识㊁经济成本㊁检索习惯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教育培训㊁师长帮助资源条件图书馆㊁数据库㊁实验室㊁设备㊁空间距离2 3㊀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是指围绕核心范畴,与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的主范畴建立联系,验证他们之间的关系,核心范畴必须在与其他范畴的比较中一再被证明具有统领性,从而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该核心范畴有关的代码㊁概念和范畴上面,使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㊂本研究的核心范畴是大学生创新团队的信息获取行为,最终建立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蕴含的基本准则为:个体因素㊁团队因素㊁项目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主范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信息获取行为存在显著影响㊂其中个体因素和团队因素属于内在的驱动因素,他们直接决定大学生创新团队的信息获取行为;项目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团队的信息获取行为产生外在影响㊂2 4㊀理论饱和度检验本文研究在30个访谈记录时就达到了饱和状态,为了更具有代表性,又选择了7个团队进行饱和度检验㊂将访谈内容进行随机抽取,最终并没有发现新的范畴和关系,4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产生图1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㊀新的构成元素㊂由此可以认为,本文的范畴编码和因素模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㊂3㊀影响因素模型的阐释3 1㊀团队因素影响分析团队因素影响信息行为的路径有:团队结构ң信息获取行为㊁团队沟通机制ң信息获取行为㊂团队的规模㊁凝聚力㊁构成㊁分工以及制度等对比赛中信息的获取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例如:94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Mar.,2019Vol 39㊀No 3团队人数少的时候大家的任务不会相交,人数多时会多人合作同一任务 ㊂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凝聚力强其队员对比赛就比较积极㊁负责任,在信息获取时态度端正,能够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㊂团队中队员的专业以及年级背景决定着比赛任务的分配,如果专业差不多就会根据队员擅长的领域分配任务,此时收集信息更多的是通过网络;队员专业各不相同时会根据专业背景分配任务,涉及学过的专业知识队员会去翻阅书本获取信息,而且低年级的队员由于经验不足更多时候负责的是简单任务,他们在这个阶段主要使用的搜索途径是搜索引擎㊂团队分工也影响着团队成员的信息获取行为,例如,当任务由单人负责时,大家都是分开独自查询信息,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协作,一般也不会分享所查询到的信息,只有完成了任务才会统一发到群里讨论;而多人负责同一任务时,会存在共同查询信息,在查询的过程中沟通和分享也普遍比较多㊂3 2㊀项目因素影响分析项目因素影响信息获取行为的路径有:项目类型ң信息获取行为㊁项目性质ң信息获取行为㊁项目内容ң信息获取行为㊂项目类型主要是指项目所属的学科和专业,对于不同的项目类型,由于学科和专业特点差异较大,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悬殊,信息源的选择各不相同㊂项目性质的差异决定着所需信息的特点,比如在一些理工科研发型项目中,对于技术的评价需国内外技术信息的对比,对国外信息需求就比较多㊂项目内容是指在不同的阶段㊁不同的任务内容所需信息不同,比如新的项目不管是成品还是策划书从头到尾都是零基础开始,需要收集项目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来完成策划书的撰写及成果的研发,而已经有成果或者以前参加过比赛的项目相对的所需要收集的信息就会比较少,更多的是对策划书的完善工作㊂3 3㊀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环境因素影响信息获取行为的路径有:资源条件ң信息获取行为㊁教育因素ң信息获取行为,他们主要是对创新团队的信息获取行为产生外在的影响㊂资源条件主要是空间距离㊁学习场地㊁网络资源㊁图书资源等㊂比如团队成员之间的空间距离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模式,距离越近沟通会越频繁而且更多是通过面对面分享信息;距离越远,队员交流相对少一些,主要是通过网上分享所找到的信息㊂学校提供的除课堂之外的学习场地对于信息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场地可以给参赛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查询和信息交流环境,为队员之间的合作查询提供便利的条件,有助于队员之间查询时进行沟通㊂校园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㊁图书资源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队员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方式,当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图书资源比较新颖并且丰富全面时,就会更方便于学生对于信息的查找,例如,当图书馆的资料不全不新时,同学一定会选择靠网络收集信息㊂教育因素主要包括老师的引导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导致只有部分专业会涉及信息获取方面的专业培训,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没受过专业培训,但是如果老师在教授专业课时讲解一些与信息获取相关的知识,对信息获取的效果也具有直接影响㊂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受过老师引导㊁参加过专业培训的队员的检索能力相对较高,对于信息获取的方向以及信息查询技巧的使用也更加明确㊂3 4㊀个体因素影响分析个体因素是影响信息获取行为的内部因素,也是使信息获取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㊂个体因素包括自身特点㊁渠道选择和信源选择等㊂自身特点方面包括了态度㊁知识背景㊁个人经验等㊂态度决定其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所持有的心态,那些态度端正㊁富有责任心的队员能够认真地查询㊁评价㊁组织及利用信息,而不负责任的人往往是随便地收集信息仅为了能完成任务,例如: 负责任的同学会先整理出提纲,然后对查询中复制下的多个版本内容进行比较并判断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最后挑出更符合的去摘取;而不负责的队员在找到信息后就复制粘贴,仅对其稍加修饰,只求不要太不合题即可 ㊂个体的知识背景即影响团队分工的差异,又直接影响信息需求的不同㊂因此,在许多大学生创新05 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Mar.,2019Vol 39㊀No 3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特别注重知识背景的互补㊂访谈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在收集信息时坚持省时㊁省力㊁省钱三大原则㊂相对于书籍,大家还是更愿意使用比较快捷的搜索引擎,不用过多地翻阅就可以直接搜索到;如果遇到网上要付费的资料时大部分队员会选择放弃这块内容去重新查询别的免费内容;当需要去外部基地获取一定的信息和资料时,队员会因为太麻烦而减少去的次数㊂大学生更倾向于在专业性的网站上获取信息资源,例如, 政策法规去北大法宝㊁数据去官网㊁新闻去其他网站找,百度不会找很多,就是可能会更倾向于专业的这种网站,他们比较权威㊂ 网站信息量丰富,可供选择的信息越多,在信息查询时就会更容易选择这样的网站㊂网站提供的检索功能越多㊁越高级,查询信息就会更方便,此种途径同样更容易被选择㊂这也与学生是否了解这些信息源,以及是否具备相应的信息检索能力相关㊂4 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行为的策略4 1㊀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量多而零碎,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需要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可以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㊂但是目前一些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不强,不具备在网上搜索最新㊁最前沿和最丰富资料的能力,在发现新信息是缺少主动学习和追根溯源的意识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了要培养各类技能之外,还要加强信息意识的引导和培育,通过开展各种途径的宣传,以此提高大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提升对信息获取的重视㊂4 2㊀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获取技能教育大学生仅有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使用各种搜索工具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分析㊁加工的能力㊂不同的搜索工具,有不同的搜索技巧,适用于不同的搜索方法,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业㊁系统的学习㊂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或选修课,讲解网络搜索功能以及信息查询㊁评价㊁利用等的技巧,来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㊂这些搜索技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㊁创新性,还可以提高他们今后研究问题㊁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㊂同时,由于教师对于其所教的专业非常了解,因此在日常上课的时候可以在专业课本之外进行一定的延伸及引导,普及一些与此专业相关的专业性网站或者平台,这样不仅能够在比赛中有涉及时能够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获取,也可以给同学的日常学习一定的借鉴㊂4 3㊀鼓励优秀团队的经验分享每次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活动都会有很多初次参赛团队,由于缺乏经验,对项目的理解和项目的认识有所欠缺,对于即将遇到的困难也处于未知㊂因此,如果能够组织经验分享或经验指导会,由优秀团队进行经验分享㊁技巧分享,学长指导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㊂4 4㊀完善校内资源库和物理环境学校的图书馆和网上的数据库等学习平台是直接为师生服务的,是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学校教育㊁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㊂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随时都会需要收集大量新颖的信息,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对网上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图书馆中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书籍及时地进行更新,以便学生在需要时查询参考㊂重视场地的影响作用,一个优良的学习场地可以为更多的项目交流㊁项目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并且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更多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校应重视建设良好的场地环境㊂参考文献[1]谢珍.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搜寻行为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1):73-77.[2]翟延祥,金明华,杨琳.90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研究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10,20(1):180-183.[3]刘瑾.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调查与图书馆对策分析[J].知识管理论坛,2014,(3):32-37.[4]朝举.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6):42.[5]严炜炜.科研合作中的信息需求结构与协同信息行为[J].情报科学,2016,34(12):11-16[6]周畅.学术科研团队语境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行为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7]李佳媚.大学生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实证研究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8]章小童,阮建海.大学生信息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 以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4):107-114.(责任编辑:郭沫含)15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Mar.,2019Vol 39㊀No 3。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随着创新和创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和学者开始关注创业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等问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创业团队文献进行整理和评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创业团队的关键要素和成功之道。
一、创业团队形成和发展1. 文献:Krueger, N.F., Reilly, M.D. and Carsrud, A.L. (2000)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5(5-6): 411-432.评析: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创业意向的不同模型,指出了其中的竞争模型。
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对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有益的信息,为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 文献:Shane, S. and Cable, D. (2002)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Management Science, 48(3): 364-381.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的融资问题,特别关注网络关系和声誉对新创企业融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网络关系和良好的声誉可以促进创业团队的融资,这对于创业团队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创业团队的融资策略提供了参考。
二、创业团队的绩效和成功1. 文献:Baron, R.A. and Tang, J. (2011)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in Firm-Level Innovation: Joint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 Crea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6(1): 49-60.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聚焦于积极情绪、创造力和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共同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该教育模式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1. 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通过挑战性项目、跨学科课程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行动力,以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和社会需求。
2.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石包括社会认知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这提示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提供合适的榜样和实践机会。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1.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和项目导向学习。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2. 实践性项目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来锻炼创新和创业能力。
这样的实践性项目模式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业机会。
3. 跨学科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鼓励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创新和创业的实践中。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中获取知识和思维的启发,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挑战1. 评价指标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
通过评估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判断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情况。
2. 挑战与问题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挑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融合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创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出现,以及新创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凸现,学者开始对创业现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
不过,很多文献和实证研究多着重于个人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他们把创业视为单一创业家的活动,希望从成功创业家的身上找出一些特定且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质和独特认知决策行为,藉此来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是成功的创业家以及企业创业绩效。
但是事实上研究表明,大部分新创业企业是由创业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如,Cooper(1973)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955家新创业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59%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家团队组建的。
人们对位于波士顿、旧金山、密尔瓦基市的33家新创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共有23家是由创业团队所共同建立的,而调查237家计算机软件新创企业,发现仅有68家为单一个人创业家所创立的,有2/3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团队成员所主导的。
尽管创业团队对创业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创业团队在创业的研究方面仍属于新的领域。
本文集中于对创业团队的界定与形成分析以及创业团队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创业团队的界定关于团队存在着不同的定义,而且大多是在特定类型的团队中使用,比如自我管理团队、研发团队、项目团队。
在讨论这些团队的文献中,他们一般使用“group”(群体)而不是“team”(团队)。
Robbins(1993)把“群体”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在工作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
Coop-er&Dailey(1997)认为创业团队(Team)不仅仅是一个群体(Group),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创业团队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有一定的可以共同分享的投入或承诺。
他们为后来学者理解创业团队做出了边际的贡献,但是没有深入地讨论这个投入或承诺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种可以共同分享的投入或承诺指的是股份或财务利益,并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创业团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创建一个企业,并且他们在新创企业中拥有各自的股份。
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强调了在创业团队内部对所有权的分享,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二、创业团队的形成分析创业就是发现或创造市场机会,利用与开发机会来满足现实或潜在的市场需求(Kirzner,1973andSchumpeter1934)。
创业所要做的是发现与利用机会,创造与分享租金,这需要创业者或团队要具有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要能够从各种要素市场上获得资源,并且要有能力组合与配置资源来开发利用机会。
创业团队的产生源于对机会的开发利用。
很多创业研究是在假定创业团队已经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
创业团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状态存在具有研究意义,它更应该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在实证研究中,Clarysse&Moray(2004)分析了创业团队的形成与创业活动周期之间对应的关系。
他们通过对一家高技术为基础的创业企业历时一年的跟踪与观察,发现创业团队在创业活动周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团队任务与不同的团队成员角色,因此,创业团队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创业的概念阶段,创业团队主要是由技术人员对市场机会进行判断与评估,团队的成员主要是由那些具有技术背景的人组成。
在创建前阶段(pre-star-up),他们开始寻找商业计划教练,着手撰写商业计划书,同时,团队内部出现了领导者,他被团队自发的推举为领导,承担着激发员工士气,团结协调团队成员的任务。
创业团队的成员多是在公司这个阶段时加入的(Ronstant,1984)。
在创建阶段(star-up),这个领导者成为新创企业的管理者、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团队开始出现比较明确的分工,开始有成员因为情绪及认知上的冲突而离开团队,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需要,团队从外部招进了两个技术人员来充实团队。
在创建后期,团队进一步出现组织、制度、文化上的结构化。
在理论研究中,KammandNurick(1993)提出创业团队形成的决策模型。
在他们的模型中主要分析了从创业点子到商业概念形成决策;为开发机会所进行的资源供给决策;伙伴的来源、选择标准与诱因提供;创业团队的维持四个方面内容。
如图1所示。
创业团队理论研究文/汪良军MANAGEMENT・管理视角2007・15经济论坛87在从创业点子到商业概念形成决策方面,Kamm&Nurick(1993)认为可区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主导企业家发现机会或创业点子,形成创业概念,然后他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做出由自己个人提供资源还是提供合约召集其他成员组成所需的团队,例如Sun创业当初是由Khosla认知到开放工作站的概念,接着他找了Joy和Bechtolsheim两位分别在软件和硬件的技术专家,和一位具有实际制造经验和人际技巧的McNeary,于此,创业团队诞生了。
另外一种从群体视角(groupapproach)出发的,这类团队的建立主要来自于因为经验、友谊和共同兴趣的关系而结缘的伙伴,经由合伙彼此在一起发现商业机会,例如Yahoo的杨致远和史丹福电机研究所博士班的同学大卫・费罗、微软的比尔・盖兹和童年玩伴保罗・艾伦、HP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创建多是先藉由关系而结识,基于一些互动激发出创业点子,形成商业概念与创业团队。
发现机会,形成商业概念并且决定利用机会以后,对创业者来说首先碰到的是资源问题,他们必须根据拥有的资源状况做出资源供给方面的决策。
这个决策有三个结果,在由主导企业家发现机会的情况下,如果他觉得自己拥有的资源已经可以开发机会,那么他们一般不会寻找其他平等的合伙人,因此,出现的是个人创业而不是团队创业;群体创业伙伴们如果觉得他们拥有的资源已经可以满足需要,那么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决策将维持原来的团队;如果群体创业伙伴们自己不能满足创业需要,那么他们就决定寻找其他的资源供给伙伴。
在有关其他资源供给决策中,包含其他资源供给伙伴的来源、选择其他资源供给伙伴的标准、吸引外部人参加团队的诱因或激励三个方面的内容。
伙伴来源是多方面的,由于创业活动风险大与资信不足的特点(Bhide,2000),许多创业团队是由亲戚、朋友等组成,从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中寻找资源的供给者或合伙人。
不过,在这些熟人群体中并不能总是满足创业资源的需求,因此,一些具有独特资源或能力的陌生人也会成为创业的资源供给伙伴。
在选择成员的标准方面其实像“婚嫁”一样是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选择团队成员时考虑的标准是在管理技能、决策风格和经验背景等方面在团队内部的平衡性(Timmons,1979),其他的标准就是有关资源供给者的兴趣与愿景与团队成员是否相融。
创业团队如何吸引成员加入的机制仍不明朗,有学者提出创业者在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重量、专业能力及社会网络关系,为主要吸引团队成员加入的因素。
提供诱因或激励是吸引成员的关键因素。
创业团队可以根据潜在进入者的特点提供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激励。
提供给他们可以预期的报酬、一定的所有权、组织内部的管理岗位等等。
也可以陈述愿景,让他们感觉到将来可能拥有的职位、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前景。
创业团队的维持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成员都要保留在创业团队内部。
根据小组动态理论和开放系统理论,团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比如斯坦福大学Hannan、Burton和Baron(1996)通过一项对创业企业的大量调研发现,在创业企业最初20个月内,非创业企业家担任CEO的大约占10%;到了40个月,则升至40%;80个月后则超过80%。
团队可能解散,原有创业成员可能会退出,新的成员可能会加入。
随着环境的变动,愿景与价值也会随着动态环境而改变,因此以此为基础的维持团队动机将会失去。
团队成员间的友谊是影响创业团队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CooperandDaily(1997)研究发现,创业团队中的友谊与团队间的退出成负相关,因为在友好关系程度高的团队中,成员的离开会使他付出离开朋友的精神成本、经济成本及个人所冒的风险,因此会有所顾忌。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友谊是创业团队得以维持的动机。
不过,FrancisandSandberg(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度友谊的创业团队在创办人离开后,整个团队之后都离开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三、创业团队与新创企业的绩效对创业团队研究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寻找创业团队对创业企业的绩效有什么影响,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有关创业团队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
Cooper和Bruno(1977)对硅谷的250家科技公司做过一纵断面研究,发现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有以下的情形:大多由2个或2个以上的创业团队共同创立;创业团队中至少有一位在创业前具有行销或技术的经验;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大多曾在大公司(员工超过管理视角・MANAGEMENT88经济论坛2007・15500人)工作。
Roure和Maidique(1986)针对8家在1974年经创业投资而设立的电子公司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提出结论假设。
他们发现公司在争取创业投资前的某些因素与公司未来的成败可能有关,他们提出如下的探索性假设,新创事业的成功与下列1~4因素呈正相关,第5因素呈反U型曲线相关,即创业团队在创业前曾在高成长公司待过的人数比例;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后担任相同或相似职务的人数比例;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共事经验的程度;创业团队的职能完善程度;创业团队内部的股权比例。
我们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业团队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如图2)。
1.环境、团队结构。
环境影响着团队的结构,进而影响着新创企业的绩效。
Hambrick(1994)研究发现环境的动态性减少了团队成员的任期,改变了团队的人口学特征。
Murray(1989)提出,在稳定的环境中,创业团队构成的异质性会降低新创企业的绩效。
Glicketal.(1993)研究的结果是在动态的环境下,创业团队构成的异质性与新创企业的绩效正相关。
因为在两种不同环境下所要求的团队能力是不同的,在稳定的环境下要求团队快速有效地执行,同质性的创业团队有利于内部沟通,容易达成一致性,而在动态环境下要求的是由异质性团队成员带来的多样性决策。
因此,可以说新创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环境的类型与创业团队异质性程度之间的匹配。
2.创业团队结构。
有关创业团队结构与团队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Hambrick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upperechelonstheo-ry)基础上的。
他认为团队组成与结构主要是指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传记特点(包括年龄、教育、资历等)及职权结构。
在教育方面,个人的教育水平通常能反映他的认知能力和技巧,因此个人的教育水平被认为与灵活应变、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正相关。
研究发现,高层管理团队教育异质性对组织的投资回报率与销售增长率直接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年龄方面,团队平均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回避冒险,所执行的创业战略较少发生变化,而年轻的团队成员更容易改变战略,更愿意尝试创新的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