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水资源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水资源1-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水资源1-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的水源,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淡水资源,本节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水资源。

组织学生就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开展讨论,并通过讨论认识和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2、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组织学生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实际展开讨论,从而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看书,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及解决的有效措施,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让学生能全面正确的认识水资源的价值,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2.认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难点:南水北调的三个方案。

【教学方法、学法、手段】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采用获取信息法、同桌交流讨论法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归纳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1、空间分布2、时间分配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等方法,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例,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读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实例、地图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水资源案例和保护措施的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特点?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88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88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图,引导学生解 释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道理。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水库可在洪水期蓄水, 减缓下游洪水; 在枯水期放 水,增加下游水量。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是解 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此外,水库还具有防洪、发电、灌溉 及城市等综合效益。
马鸣风萧萧整理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教师归纳总结 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引滦入唐等工程,只能不同程度的 缓解某些城市的缺水问题,不能根本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要缓解我国 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需将南方的水资源引到北方,即南水北调。南水北调 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 北、西北地区。这项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方案,从长江 下游的扬州引水经京杭运河调到天津、北京;中线调水方案,引丹江口水库 水,到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地;西线方案,把雅砻江、金沙江的水调入黄 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现象。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 第 1 课时》
第二节 水资源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 线及意义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20%,致使我国水资源
季节分配不均,即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板书 2.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并提问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等有什么影响?阅读 资料“缺水的华北”,读教材图“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的三段资料分析 回答。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水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板书教学法:通过板书,清晰展示水资源的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季风气候、地形地貌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点评各组的建议,总结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水资源的定义、特点、分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水资源资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进一步巩固水资源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八年级地理上册 3.3 水资源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3.3 水资源教案1 新人教版

《水资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水资源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人教版八上《水资源》word教案1

人教版八上《水资源》word教案1

甘肃省庄浪县阳川中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水资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重点: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

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八年级地理上册3.3 水资源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3 水资源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3 水资源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一、独学:知识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仔细阅读教材第75~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有哪些?探究一:水资源的空间分布2、阅读教材第34页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第75页图3、13“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推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丰缺。

二、互学: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表”,回答问题。

地区耕地占全国的比重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北方地区60%15%40%南方地区35%83%55%华北平原23%3、8%/(1)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华北比西北降水多,为什么华北比西北更缺水?(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我国会有怎样的影响?展示三、质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探究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4、(1)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差异,结合我们当地降水情况,得知我国水资源在时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方面的分布状况:归纳总结:。

(2)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布差异对我国会有怎样的影响?探究三: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读教材第76页和图3、14,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差异对我国会有怎样的影响?四、点拨要求: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降水较少和季节分配不均、耕地数量多、水土资源配合欠佳、人口众多、浪费和污染严重等,是造成北方缺水的诸多因素。

客观地讲,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夏秋季节不缺水,属于季节性缺水。

反馈五、小结:(建构知识网络;总结规律方法)六、拓展:(请独立完成以下练习)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A、东南多、西北少B、高原多、平原少C、北多南少D、内陆多、沿海少2、关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正确叙述是()A、夏秋多,冬春少B、夏秋少,冬春也少C、夏秋少,冬春多D、夏秋多,冬春也多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华北、西北地区C、两广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4、下列与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无关的是()A、人口众多B、降水稀少C、耕地广阔D、污染浪费5、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准备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组织教学: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

水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水资源”。

水是日常所必需,在本课教学中注意与日常生活事例相联系。

可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认识。

讲授新课教师板书:第三节水资源教师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师提问:水是宝贵的资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教师板书:1.水的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略)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资料(略)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次介绍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作用、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教师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想一想,什么叫水资源?教师板书:2.水资源的概念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

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出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图”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水体?教师板书:3.地球上的水体学生读图观察学生回答:(略)。

以让同学们朗读或介绍相关材料。

使学生认识水的价值。

资料:水是一切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的生理要素。

水分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昆虫体内含水量达46%~92%,人体内63%是水分,一般植物都含60%~80%的水分,有时甚至达90%以上。

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可画板图示意。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表格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读课本图3.16,归纳填表。

学生活动:(学生填表)。

教师归纳讲解: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

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97%,是地球上水体的主体。

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

陆地水根据含盐量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陆湖泊;淡水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水,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比重大,占淡水储量的98%,但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资源的0.3%。

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都提出了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另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

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教师提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略)。

教师组织教学: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举实例说明。

每人一张表格。

表格内容有一小部分可填好,其他内容待学生填后,显示正确答案。

(数据资料)地球总水量为8106138⨯.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为81053⨯.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2.53%。

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还很少被直接利用。

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为4106104⨯.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

教师板书:4.水资源短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致使水资源的消费与日俱增;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可用水资源减少,所以水资源日益紧缺。

教师提问:读图3.17“就地取材”,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就地取材的“材”指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调查并提问:我们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而且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

你们知道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组织教学 资料: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污染的水体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

(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中毒。

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并提问:地球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此时应巡视全班,给学生以指点。

待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后,归纳总结。

可制作成投影片,用投影仪展示。

用举手法调查,城市学生大多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

农村学校,教师可通过其他方法,如图像资料法。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和问题读表格资料并结合课本第76页内容,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有什么特点?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比较表(1996年)教师板书:5.我国的水资源学生读表、看书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严,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紧缺。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知识要点。

课堂思考:了解“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我们能在水日、水周做些什么呢?课外作业:石家庄市居民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现在和过去是否一样?使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石家庄居民用水,过去主要抽取地下水,现在主要引用地表水(黄密庄水库)。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哪两种水体?学生回答:(略)。

教师组织教学: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因此可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

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本节课教师要注意利用有关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推理等能力。

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投影仪或课本插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

讲授新课教师板书:二、水资源的分布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教师指图讲解并提问:外流区,河流流量大;内流区,河流流量小。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问题①在内流区内,河流的径流量小,为什么?②在外流区内,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为什么?③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什么?教师讲解说明: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年径流量来衡量。

一般而言,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资源越丰富。

严格来说径流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学生读图思考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归纳讲解(屏幕依次显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及“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比较表”)我们知道,我国的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致使我国河流的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这就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水资源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教师板书: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来源:]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注意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作用。

条件不允许的,可用投影仪或课本图。

目的是通过气候、河流的分布知识,推导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分布,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教师组织教学: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一致的。

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并归纳讲解请同学看大屏幕。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秋两季降水多,约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春两季降水少,不足年降水量的20%,致使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即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板书:2.夏秋多,冬春少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提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等有什么影响?阅读资料“缺水的华北”,读图3.19的三段资料分析回答。

缺水的华北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

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