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在()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 国民政府统治前10年(1927—1936)C . 抗日战争时期D . 解放战争时期2. (2分)“‘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A .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 .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C .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 .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3. (2分)(2016·上海) 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A . 曾国藩B . 李鸿章C . 奕D . 左宗棠4.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 .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5. (2分)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 . 洋布外观漂亮B . 洋布广告充斥C . 洋布引领时尚D . 洋布价格低廉6. (2分) (2019高一下·合肥期中) 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A . ②③B . ③④C . ①④D . ①②7. (2分)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
福建省厦门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编含解析

厦门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2.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这主要得益于A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3受惠于图l所示之古代发明的行业是A农业 B.纺织业C冶铁业 D.陶瓷业4.“朕(雍正)观四民,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在此雍正主张A盐铁官营 B.重农抑商C.农商皆本 D.八股取士5.张謇曾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充足的资金 B.国内市场狭小C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D.技术力量薄弱6.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7.图2所示是一则报纸广告。
文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据,它最适用于研究课题A.“洋务运动卅年” B.“早期工人阶级生存状况”C“实业救国热潮” D.“近代首批民族企业产生”8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9.图3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的珍贵照片。
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3)

厦门二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段历史科期中考试卷班级班级座号姓名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注意ABCD顺序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4.文思院是宋代规模最庞大的一个生产机构,主要生产供宫廷使用的普通日用品和精美的装饰品。
由此可见,文思院的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5.安徽省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美的宝剑。
据统计,北墓葬外藏室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
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①青花瓷②棉布衣服③青铜器④纸币“交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B.棉纺织品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7.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时,某同学展示了图1,该图应是A.唐代草市分布图B.唐都城长安坊市布局图C.北宋东京城示意图D.清代北京商业区分布图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抑商政策的松动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9.明嘉靖四十七年(1456年),福建巡抚谭纶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不得食。
福建省厦门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5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题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题时间60分钟)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全卷五大题,37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进。
2.解答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2.“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4.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资治通鉴》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8.《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
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A.了解科举考题 B.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C.学习活字印刷术 D.查阅《尼布楚条约》9.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10.晚清厦门胡里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被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法制 C.自由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12.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厦门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东厢房 B.西厢房 C.北房 D.南房2.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推动了社会转型B.打击了贵族政治C.有利于中央集权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4.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这反映出汉唐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5.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
”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6.《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 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2.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指出: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4.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主要理由是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失去战略对手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D.两极格局最终瓦解6.“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福建省厦门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厦门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 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C
B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影响:白银外流。(1分)
措施:推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1分)
(3)影响:促进了近代工业进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2分)
34.(14分)
(1)16—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人携带大量廉价手工业品、枪支等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换取奴隶,再到美洲换成蔗糖、烟草等返航,获得大量利润。这种贸易称为“三角贸易”。
不同意(1分 )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任答1点2分)
(只回答观点,不说明理由的不 给分。如从西方角度说明理由,同样赋分;其他理由只要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32.(10分)
(1)问题:粮食供求矛盾扩大。(1分)(如 答“粮食需求量的增幅大于粮食产量的增幅”也可)
(4)应上传的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2)特点: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2分)(如答“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 织业为主”,得2分;“男耕女织”、“赋税沉重”,得1分)
2016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6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100(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60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五大题,37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图2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3.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故宫4.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尊孔复古D.“打倒孔家店”5.“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是A.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B.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C.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航路6.专家通过考证推断:厦门开发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
下列各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最权威的证据是A B C D7.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本草纲目》9.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不包括A.抗击匈奴B.册封达赖和班禅C.设置驻藏大臣D.设置伊犁将军10.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黄埔军校D.清华大学1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4.5亿两白银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2.图4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CCTV-发现之旅《美丽中华行》栏目推出“忆红军,寻红旅”系列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张媚审核人:祝渊博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 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2.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指出: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4.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主要理由是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失去战略对手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两极格局最终瓦解6.“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A.都江堰B.大运河C.郑国渠D.赵州桥7.《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公有制C.土地私有制D.井田制8.《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bì,低洼),所以进退为评(评,指犁评,是长方形的木框,位于犁箭之上)”。
该工具是()9.中国古代每一时期都有某种手工业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其中,与商代、汉代、唐代依次相关的是()A.青铜器、丝织品、瓷器B.铁器、青铜器、唐三彩C.青铜器、瓷器、棉织品D.青铜器、棉织品、丝织品10.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
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A.青瓷B.唐三彩C.粉彩瓷器D.釉下彩绘11.唐朝后期,都城长安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这一记载说明()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B.长安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C.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D.崇仁坊属于常设的商业区12.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A.工商皆本B.重本抑末C.重商主义D.工业至上13.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14.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洋布畅销,致使“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C.民营纺织工业兴起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5.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为“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发昌机器厂B.江南制造总局C.开平煤矿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6.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7.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论主张产生的根源是()A.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B.高额经济利润的刺激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清政府放宽经济政策18.李芳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A.洋务运动期间B.抗日战争期间C.人民解放战争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商品()A.采用机器生产且质优价廉B.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一致C.适合中国人民的消费心理D.进口税在国统区大量减免20.右图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A.轻工业、农业、重工业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21.“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22.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2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行动的重大发展,都伴随着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国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26.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一篇启事(右图),由此可见()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27.从甲图到乙图,表明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8.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29.“上海之有德律风……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传递之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该材料反映的是()A.无线电报B.有线电话C.移动电话D.有线电报30.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B.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C.洋务运动深入发展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0分。
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9分,第34题11分)31.(8分)二战后,美苏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
”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的原因。
(3分)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什么?(1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苏两国的冷战“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这句话?(3分)最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什么?(1分)32.(12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