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化学讲义第14章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新版.pdf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14-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14-2(总分:39.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29,分数:29.00)1.肠杆菌科的细菌分离常用的SS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属于∙A.基础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营养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分数:1.00)A.B.C. √D.E.解析:SS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下列对铜绿假单胞菌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均存在,属条件致病菌∙B.G-菌,球杆状或长丝状∙C.有芽胞,无荚膜∙D.单鞭毛,动力活泼∙E.氧化酶阳性,培养物可有生姜味(分数:1.00)A.B.C. √D.E.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
为革兰阴性菌,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
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该菌氧化酶阳性,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但不分解乳糖和蔗糖。
3.下列细菌不形成芽胞的是∙A.破伤风梭菌∙B.白喉棒状杆菌∙C.炭疽杆菌∙D.肉毒梭菌∙E.枯草杆菌(分数:1.00)A.B. √C.D.E.解析: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肉毒梭菌、枯草杆菌可以形成芽胞,白喉棒状杆菌不能。
4.厌氧芽胞杆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A.有外膜∙B.具细胞壁∙C.有荚膜∙D.有芽胞∙E.耐缺氧(分数:1.00)A.B.C.D. √E.解析:厌氧芽胞杆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芽胞,增加了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芽胞赋予细菌对多种理化因素(如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强大的抵抗力,使细菌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长期保持活性。
虽然芽胞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其强大的抵抗力可使病原菌有机会存活下来并在适当条件下致病。
5.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见到的细菌结构是∙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异染颗粒(分数:1.00)A.B.C.D. √E.解析:菌毛: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称为菌毛,主要见于革兰阴性菌。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练习题

第十四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一、A11、已知细胞中的黏附能力最大的为A、树突状细胞B、单核细胞C、B细胞D、T细胞E、红细胞2、免疫细胞检测技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指的是A、有核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E、幼稚细胞3、下列关于T细胞亚群的分离,说法错误的是A、原理是根据相应细胞的不同标志加以选择性纯化B、凡根据细胞的表面标志进行纯化得到所需要的细胞群是阳性选择法C、选择去除不需要的细胞群,仅留下所需要的细胞为阴性选择法D、E花环沉降法是最先进的细胞分选技术E、尼龙毛柱分离法是常用的分离方法4、下列有关转化的淋巴细胞的形态描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变大B、出现空泡C、核仁消失D、染色质疏松E、胞质扩大5、检测T细胞数量的试验是A、溶血空斑试验B、SmI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C、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D、E玫瑰花环试验E、计算盘直接计数6、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空斑的大小表示A、抗体生成细胞的多少B、抗体生成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大小D、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E、吞噬细胞的活性7、做自然杀伤细胞毒试验,敏感而常用的是哪种细胞株A、小鼠T细胞肿瘤细胞株B、人肺癌细胞C、K562细胞系D、小鼠细胞毒T细胞系E、L929细胞株8、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A、TC细胞B、中性粒细胞C、TH细胞D、B细胞E、NK细胞9、下列不属于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方法的是A、酶释法和放射性核素法B、酶释法和荧光分析法C、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分析法D、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分析法和酶释法E、反向溶血空斑实验和酶释法10、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是A、PWMB、PHAC、ConAD、MHCE、BCG11、用于临床评价病人免疫状况的试验中,评价T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B、溶血空斑试验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膜表面Ig测定E、EA花环试验12、关于单个核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B、单个核细胞的体积、形态、比重与其他细胞不同C、可利用单个核细胞的体积不同,按照密度梯度来分离D、在进行密度梯度分离时,单个核细胞比重比溶液的比重大E、多核粒细胞比重比单个核细胞比重大13、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得到的细胞主要为A、单核细胞和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和粒细胞14、利用E花环沉降法可分离A、单核细胞和B细胞B、浆细胞和粒细胞C、B细胞和T细胞D、B细胞和粒细胞E、B细胞和吞噬细胞15、对分离细胞的保存说法错误的是A、用适量的10%~20%小牛血清的Hanks等培养液重悬B、以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C、短期保存中,放4℃保存D、短期保存中,迅速改变细胞所处的温度,以免造成温度休克E、长期保存中,放在液氮中,-196℃16、从单个核细胞悬液中分离出单核细胞的方法不包括A、E花环沉降法B、贴壁黏附法C、吸附柱过滤法D、磁铁吸引法E、Percoll分离液法17、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的检测,一般须将待检淋巴细胞从血液中或组织中分离出来B、外周血细胞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C、利用外周血的细胞的理化特性的差异可以分离不同的细胞群体D、淋巴细胞的理化特性与其他细胞差异很小,用简单的方法不易分离纯化E、淋巴细胞的分离利用专门的淋巴细胞分离纯化技术18、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A、伊红染色B、美蓝染色C、台盼蓝染色D、抗酸染色E、HE染色19、LPS可激发哪种细胞转化A、B细胞B、T细胞C、自然杀伤(NK)细胞D、杀伤细胞E、巨噬细胞20、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A、ConAB、MHCC、SPAD、AFPE、LPS21、自然杀伤(NK)细胞具有A、对TI抗原应答效应B、ADCCC、对TD抗原应答D、主要分泌细胞因子作用E、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22、属于非抗原刺激物的物质是A、SRBCB、BCGC、LPSD、类毒素E、抗毒素血清23、关于溶血空斑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1个空斑代表1个抗体生成细胞B、需要绵羊红细胞和补体参与C、空斑大小代表抗体产生的多少D、是可检测B淋巴细胞功能的一种体外试验方法E、只可检测IgG类抗体24、下列哪项不是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A、SmIg的检测B、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C、免疫金银染色法D、免疫荧光法E、ABC法25、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A、T淋巴细胞B、巨噬细胞C、自然杀伤(NK)细胞D、B淋巴细胞E、LAK细胞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单核细胞具有在37℃和Ca2+存在时,能主动黏附在玻璃、塑料、尼龙毛、棉花纤维或葡聚糖凝胶的特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试卷42

【E】胆汁 本题思路: 22.人体在剧烈活动后肌酸激酶活性 【score:2 分】
【A】正常 【B】轻微增高 【C】明显增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减低 【E】明显减低 本题思路: 23.在血液循环中胆红素主要的存在方式是 【score:2 分】 【A】初级胆汁酸 【B】尿胆原 【C】胆红素一白蛋白复合物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D】胆红素一球蛋白复合物 【E】结合胆红素 本题思路: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试卷 42 (总分:62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25,score:50 分) 1.钾、钠、氯的排泄器官主要为 【score:2 分】
【A】皮肤 【B】肺 【C】肠道 【D】肾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肝脏 本题思路: 2.AG 的计算公式为 【score:2 分】 【A】AG=(Na + +Mg 2+ )一(Cl 一 +HCO 3 一 ) 【B】AG=(Na + +K + )一(Cl 一 +HCO 3 一 ) 【此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AG=(Na + +Ca 2+ )一(Cl 一 +HCO 3 一 ) 【D】AG=(Ca 2+ +K + )一(Cl 一 +HCO 3 一 ) 【E】A=(Mg 2+ +K + )一(Cl 一 +HCO 3 一 ) 本题思路:
10.关于磷的叙述 错误 的是 【score:2 分】
【A】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B】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C】主要由肝排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血浆中 3/4 的磷为有机磷 【E】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血磷升高 本题思路: 11.关于钙的叙述 正确 的是 【score:2 分】 【A】非扩散钙包括柠檬酸钙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可扩散钙即为游离钙 【C】非扩散钙即为结合钙 【D】结合钙均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 【E】血浆总钙中约 40%为非扩散钙,60%为可扩 散钙 本题思路: 12.人体最大的储钙库是 【score:2 分】
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十四章重要考点

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十四章重要考点本章考点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临床化学方法的建立(1)方法建立的根据(2)方法建立的过程(3)方法的评价(4)方法建立后的临床观察第一节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定义:利用物质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它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分类:(一)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mber-Beer定律:A = k·b·cA为吸光度k——吸光系数b——光径,单位:cm。
c——溶液浓度,单位:g/L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通常在测定未知样品浓度的同时,与同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物作比较,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而求出其浓度,即比较法。
其中Cx和Ax为标本管浓度和吸光度,Cs和As分别为标准管浓度和吸光度。
2.摩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1 mol/L,b=1cm时,则常数k可用ε表示称摩尔吸光系数。
ε的意义是:当液层厚度为1cm,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ε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
不同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不同3.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为百分浓度(w/v),b为cm时,则常数k 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根据待测元素的气态原子能吸收相同原子所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其吸收特性遵循Lambert-Beer定律,即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吸光度同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1.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020初级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化学》考点精选题: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2020初级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化学》考点精选题: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一、A11、发射光谱分析法是下列哪类测定法的原理A、火焰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化学比色法D、免疫比浊E、放射免疫法2、某溶液选定了某波长的光源,已读得吸光度在0.1以下,为了减少比色误差,应提高读数使其在0.1~0.7之间,应采取A、加强单色光强度B、换新灯泡C、提高溶液厚度D、同意比色杯中增加溶液体积E、更换滤光片3、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粒子的移动速度称为A、电泳速度B、电泳迁移率C、电泳速率D、电泳比移值E、电泳强度4、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为A、Lambert-Beer定律B、Rayleigh方程式C、Nernst方程式D、Heidelberger曲线E、ROC曲线5、测定光束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定量方法是A、荧光定量分析法B、散射光谱分析法C、发射光谱分析法D、吸收光谱分析法E、原子吸收光度法6、分离分子量相近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的最适方法为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B、圆盘电泳C、密度梯度离心D、琼脂糖凝胶电泳E、等电聚焦电泳7、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属于A、吸收光谱分析法B、发射光谱分析法C、散射光谱分析法D、荧光分析法E、反射光谱分析法8、用于纯化酶和受体蛋白的最好方法是A、盐析法B、凝胶层析C、亲和层析D、离子交换层析E、有机溶剂沉淀法9、下列何种方法可用于获得某种纯蛋白质A、琼脂糖凝胶电泳B、透析C、离子交换层析D、免疫固定电泳E、亲和层析10、下列试验中血标本受溶血影响最小的是A、钾离子B、葡萄糖C、LDHD、ASTE、ACP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光谱分析技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荧光分析法和火焰光度法)、吸收光谱分析(可见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散射光谱分析(比浊法)。
【该题针对“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吸光度)=K(摩尔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光径)。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PPT课件

3、乳酸酸中毒(LA) 乳酸酸中毒是指病理性血乳酸增高(>5mmol/L)或pH减低(<7.35)的 一场生化状态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DBJ)的糖尿病患者。
昏迷类型
体征
实验室检查
低血糖 DKA NHHDC LA
发生突然,心跳快,出汗,神志模糊
Kussmaul呼吸,酮臭
明显脱水,血压下降,有神经局限体 征 深大呼吸,皮肤潮红,发热,深昏迷
血糖浓度<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吉普塞舞神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三、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当胰岛素β细胞功能正常时,机体在进食
糖类后,通过各种机制使血糖在2~3h内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现象 称为耐糖现象。利用这一实验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 能力。
②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低,但糖刺激后延迟释放(分泌异常)。 ③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④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
胰岛素抵抗是指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尤指组织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的抵抗,进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过多 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生理改变,成 为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
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减少。 2、糖尿、多尿及水盐丢失: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时出现尿糖;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 3. A3型题A.诊断灵敏度B.诊断特异性C.阳性结果的预示值D.阴性结果的预示值E.实验的总有效率1.用于过筛实验的分析方法,希望有较高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临床化学2.用于确诊实验的分析方法,必须有较高的正确答案:B解析:用于诊断的任何试验必须具备灵敏度与特异性两个基本特性,理想的诊断试验是具有绝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灵敏度高的诊断试验,常用于:①拟诊为严重但疗效好的疾病,以防漏诊。
②拟诊为有一定疗效的恶性肿瘤,以便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③存在多种可能疾病的诊断,可排除某一诊断。
④普查或定期健康体检,能筛选某一疾病。
特异性高的诊断试验,用于:①拟诊患有某病的几率较大时,以便确诊。
②拟诊疾病以内、严重但疗效与预后均不好的疾病,以防误诊。
③拟诊疾病严重且根治方法具有较大损害时,需确诊,以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害。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3.一般认为用于过筛试验的分析方法系统有A.高灵敏度B.高物异性C.重复性好D.准确度高E.总有效率高正确答案:A解析:诊断试验灵敏度越高,误诊的机会就越少。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4.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B.±3sC.±4sD.±2sE.±5s正确答案:D解析: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2s,失控线为±3s。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5.连续流动式全自动分析仪的特点是A.隔离连续分析B.模仿手工操作分析C.非隔离连续分析D.同步分析E.模块化系统分析正确答案:A解析:连续流动式全自动分析仪特点是“隔离连续分析”。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6.二点速率法自动生化分析主要用于测定A.TP、ALBB.AST、ALTC.CRE(Jaffe法)D.LDH、GGTE.CK、CK-MB正确答案:C解析:二点速率分析法主要用于Jaffe法测定肌酐。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2020)【全】讲义

第一章绪论一、临床化学基本概念(一)概念临床化学又称为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它是化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以化学和医学为主要基础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也是检验医学中一个独立的主干学科。
“临床生物化学”更多地包括一些生物化学和医学理论。
“临床化学”更多地包括了一些临床生物化学应用和实验室的技术。
临床化学检验技术着重研究实验方法,应用化学、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操作技术,对人体组织和体液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检测,从而为临床医学提供客观的证据。
这是医学检验技术系列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临床生物化学除了要求具有应用化学和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外,还应该和生物学、物理学、免疫学、数学和电子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密切联系,广泛应用这些学科领域的新成就,来发展和充实临床生物化学学科。
(二)临床化学的主要作用1.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化学病理学。
2.开发应用临床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作出评价,用以帮助临床作出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二、临床化学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在技术方面达到了微量、自动化、高精密度。
2.在内容方面(1)能检测人体血液、尿液及体液中的各种成分。
包括糖、蛋白质、脂肪、酶、电解质、微量元素、内分泌激素等。
也包含肝、肾、心、胰等器官功能的检查。
(2)为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阐述疾病的生化基础B.阐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化变化C.结合临床病例的研究D.开发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技术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阐述疾病的生化基础、阐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化变化、结合临床病例的研究和开发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为医疗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不包括A.疾病诊断B.病情监测C.疗效评估D.预后判断E.细胞形态学观察『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细胞形态学属于血液学研究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
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二、电泳分析
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三、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分为制备离心技术和分析离心技术。
制备离心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而分析离心
技术主要用来分析样品的组成。
四、层析技术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
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
五、电化学分析技术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法。
包括电位法、电导法、电容量分析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ISE)能对某特定离子产生响应,在一定范围内,其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可用离子选择电极来定量分析某些离子的活度或浓度。
例题
用于分离不同分子大小蛋白质的方法是
A.琼脂糖凝胶电泳
B.凝胶层析
C.密度梯度离心法
D.免疫比浊法
E.电化学分析法
[答疑编号700818140101]
【正确答案】 B
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
一、酶反应动力学原理
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与速率,以及各种影响酶催化速率的因素,定量时的观察对
象是总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
当底物[S]>>Km时,公式可近似为V=Vmax;从理论上说只有测定的是酶Vmax,反应速度才和酶量成正比。
二、酶活性的定义及单位
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在1分钟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U)。
习惯用U/L来表示体液中酶活性浓度。
三、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一)固定时间法(取样法)
(二)连续监测法:酶耦联法(指示酶、辅助酶)
(三)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
1.底物浓度的影响: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多种底物中,Km最小的底物往往是此酶的生理底物。
2.反应体系的最适pH、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
3.温度的控制:37℃。
四、代谢物浓度酶法测定
(一)代谢物酶促终点法测定
1.一步法:最简单的底物法测定。
2.酶促耦联法:工具酶(指示酶、辅助酶)
在临床生化测定中,最常用的耦联指示系统有两个:一个是脱氢酶系统,另一个为氧化酶系统。
脱氢酶系统:测定NAD+或NADP+在340nm处的吸光度增高或下降来计算被测物的浓度。
但会受到内源
性脱氢酶及其底物如乳酸脱氢酶和乳酸/丙酮酸的干扰。
(二)动力学法测定:实际操作中,测定两个固定时间的吸光度差值,只要此期间待测物消耗<5%,就可以采用标准浓度对照法计算样本浓度,所以动力学法有时又称为固定时间法。
与终点法相比,动态法测定中待测物无须完全转化,故工具酶的用量较少。
产物的堆积和样品色原对动态法影响较小,而对终点测定法影响较大。
如碰到乳糜或溶血,在做终点
法测定时,有时需设样本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