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技术差距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分析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1 模型建 立
根据 内生增长理论 ,技术创新并 不像是从 天上掉下 的 馅 饼 ,而是 一种经济现 象 ,其表 现形式是 一种产 出 ¨ 。 按照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 ,一种产 出至少应该包 括人力 与资
金 的投入 ,技 术创新也不例 外 ,它是 创新者经 过努力 的思 索 、试验 ,并 花费 了必 要的经费 以后 取得 的。技术创新过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哲 学社会 科学基金项 目 0 SD 9 0 5 ) (8 J 7 0 0 9 ;中国矿业大 学科 学研 究基金 项 目( J 8 2 7 O 008) 作者简介 : 王艳丽(9 1) 女 , 18 一 , 江苏射 阳人 , 博士 , 中国矿业大 学管理 学院金 融工程研究所讲师 , 究方 向为国际直接 投资 ; 研 刘传哲(9 4 ) 16 一 ,
式() , 表示各地 区技术创新 产出 ,F I 2中 I D 表示 各地区
外商直接投资 ,L和 J F分别代表各地 区技 术创 新过程中的 劳动力和经费投入 ,GD P表示各地 区经济发 展水平 。
技术创 新可 以被视 为一种相 对特殊 的生产 ,是 知识 成 果 的生产 。因此 ,本部分假 设我 国各地 区的技术创新 产
个省份( 、自治区)9 9 2 0 年共 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 市 19 - 0 6 实证研究 F 对我 国技 术创 新的溢 出效应 ,并在此基 础上 DI 提 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技术 的研究开发 ,不仅加大 了向我 国技术转让 的规 模 ,并
加快 了向我 国技 术转让 的速 度 ,而且 把我 国纳 入其 全球研 发 的体 系和 网络 ,大大提高 了我 国在外 商直接投 资技术创 新体 系中的地位 。与此 同时 ,我 国也 把这些外 商直接投资 的技术 研发和创新 资源纳人 到我 国国家创新体 系。因此 ,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概要

第33卷第1期财经研究Vol133No11 2007年1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 an12007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姜瑾,朱桂龙(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
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技术差距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701Ο0112Ο10一、前言近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制订各种“一揽子”的激励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它们相信FDI能够通过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的方式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帮助本国经济走上内生化的增长道路。
虽然这种信念确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有关的经验证据却不容乐观:至少就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而言,迄今微观层面的研究基本上未能发现FDI行业内正溢出的证据(G org和Greenaway,2004。
至于为什么实证结果会与理论预期不符,国外学者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
就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条件溢出的观点。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FDI技术溢出并不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
照此推断,现有结果只能说明:(1研究对象确实没有满足FDI溢出发生的必要条件;(2研究者本身就没有控制住某些关键因素对溢出效应的影响。
第二类观点强调计量估计过程的严谨性。
例如,是否选取了微观层的面板数据,是否遗漏了不可观测的变量,是否考虑了内生性的解释变量问题等。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11-02摘要本文利用江苏省制造业27个行业2000-2007年的产业面板数据对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外资对各行业有着大小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的溢出效应,而且到目前为止外资对江苏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总体而言是正的。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对江苏省制造业的八个行业仍具有正向的溢出作用,在促进这些行业的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行业可能存在的外资风险。
关键词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逐步超越国际贸易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只主要力量。
江苏省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外经济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江苏省实际外商投资金额从64亿美元稳步提升到219亿美元。
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在2007年,江苏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36家,新批协议外资507.3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增长14.7%。
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59个,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68个。
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74个,协议注册外资118.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1.8亿美元,增长16.3%。
一般认为,fdi不仅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并且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fdi可能具有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外资企业通过占领国内市场、与内资企业争夺人才等对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起到负面的影响。
因此,研究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究竟哪一种对江苏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研究fdi溢出效应的文献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fdi对我国经济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是否存在;第二,技术溢出的渠道;第三影响溢出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溢出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溢出效应分析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溢出效应的渠道、外商投资的动机和跨国公司的一体化战略几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并用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热点。
本文将在现有理论文献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FDI产生的产业内溢出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的溢出效应大多是发生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
一、我国FDI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有三种: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
横向效应指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同一产业内。
横向效应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产生:第一,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加速本土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有助于本土企业效率的提高;第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在东道国市场引进竞争,迫使国内同类企业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手段;第三,经跨国公司培训的本地工人和管理者逐渐地从跨国公司流入本土企业,从而提高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
纵向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不同产业间,其中又分为后向联系产生的效应和前向联系产生的效应。
前者指的是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购买国内中间产品从而对上游的国内供应商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后者是指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向下游的本土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存在。
它可能出现在横向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拥有比本土企业先进很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的进入和存在垄断了东道国原来的竞争市场,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高工资制度,造成本土企业人力资本的减少和积累速度的减慢等。
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可能存在于纵向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排挤同业中的本土企业之后,在中间投入的采购方面,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这将导致本国中间产品或上游产品生产厂商受到排挤而发生生产能力的萎缩;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技术标准远远超过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萎缩等。
外商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分析

企业人均资本存量 / : 用该行业的内资企业的
总资 产与 就业 人 数 比来 度 量 , O G V表 示 i 业 中企 行 业 的平 均 规模 。 i 业 的工 业 增 加 值 与该 行 业 的 用 行
、
外商 直接 投资 溢 出效 应 的实证 分 析
( ) 型假 定 模
K ko 19 ) Sol 19 )S p i、H l (0 4 o k (94 、j m(9 9 、o h h a o n20 ) e 的模 型框 架可 概括 如下 : 定 _行 业 的 内 资 企业 的 假 }
生产 函数 具有 柯 布道格 拉斯 生产 函数形 式
=
( )( ) 。 ・ 。 卜
() 1
d表示 内资企业 , 示行 业 , 为 时 间。 表 示 表 t
产出, ,: 分别表示行业的内资企业所代表的内 资企业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 : z 表示一些对产出有
影响的外生变量 。 例如劳动力质量、 人均 资本 、 规模 经济、 市场集 中度 等 , D F I也被 认 为是 对生 产 有重 要 影 响 的外 生 变量 。 出方 程可 以写 成 : 产
考虑到 F I 不 同类 型 制 造 业 起 到 的 作 用 不 D对 同。把 制 造 业 分 为 劳 动 密 集 型 、 本 技 术 密 集 型 。 资 按照 习惯 的分 法 , 农 副 食 品 加 工业 到 文教 体 育 用 从 品制 造 业等 1 2个制 造行 业称 为 劳动密 集 型制 造业 。 在 数据 计算 过 程 中 由 于 烟 草 行 业 的 G V 明显 高 于 O 其他 行业 G V水 平 , 影 响 统 计 结 果 , 以在 劳 动 O 会 所 密 集 型制 造业 中去掉 烟 草行业 , 剩 1 个 劳 动密 集 还 1 型 制造 业 。从石 油 加 工 、 焦 及 核 燃 料 加工 业 到 仪 炼
技术差距对制造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

式( 3 . 2 ) 所示:
1 I 1 = + 届I n + I n + 屈 h只 + l f 4 H S . + 层 + AB S , + 五十 +
F S 为F DI 的垂直 关联 中的前 向 关联 效应 , 定义 为一组 所有 基 本 得 出 了 正 的 溢 出 结 果 。 Gl o be r i na n( 1 9 7 9) 对 加 上游行 业 中外资 比重 的加权 值 的和即 : 拿大 , Kokko( 1 9 9 4, 1 99 6) 对墨西哥 , Li u( 2 00 0) 、 Dr i f f i e l d( 2 0 01 ) 、Pa i n( 2 0 01 ) 对英 国 , Li p s e y( 2 0 0 0 ) 和
一
可 以对 生产 率 的提 高 起 到 间接 的 带 动 作用 , 即产 生 “ 溢 出效 应 ” 。然 而 2 0 0 4 至2 0 0 5 年左右 , 国 内学 者 却 发 起 了 “ 反 外 三 模 型构 建和数据 选取 . 计 量模 型的设定 资 ”思潮 , 原 因在 于某 些产业 在吸 引外资 过程 中并为 获得溢 出 1
, 、 …
步 对整 理 归 纳 的 I 6 个行 业 大 类做 整 体 计量 分 析 , 第 二步 根 据
其中, 下 标i 和t 分别 代表 行 业和 年份 , i 为 不可 观测 的行
T 1 t 为不 可观 测 的时 间效 应 ,8 i t 为 随机 误差 项 。Y为 技 术差 距GAP指标 将所 有行 业分 为 技术差 距 较大 、技 术差 距 业效 应 , 内资 企业 的净 产 出 , 以 “ 工 业总 产值 表示 ”。 K为 内资 企业 中等 、技术 差距 较 小三 个组 又 分别 做 了实证 研 究 。本 文的 创 以 “ 固定资产 净值 平 均余额 ”表 示 。L 为 内资企 新 点在 于 , 把投 入 产 出表 分析 与FDI 相 关理 论相 结合 , 并将 制 的资 本存 量 , 业 的劳动 投入 , 以 “ 全 部从业 人员 年平 均人数 ”表 示 。F DI 为 造业 行业按 照 内资外 资的技 术差距 分为 三组 , 采 用面板 数据 分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外商直接投 资的技 术溢出效应进行 了
实证研究 ,普遍 都认为F I D 对东道 国企业存在技术 溢出效应 。 国内许 多学者对我 国利用外商直 接投 资进 行了计量分析和定 量测算 , 研究结果也大 多支持F I 我 国企业存在不 同的技术 D对 溢出效应 。综合来看 , 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 中东道国的技术溢
业 的竞 争 力 已 经 成 为许 多 跨 国公 司 的共 识 。 因此 , 对 跨 国公 面
司研发机构的大举进入 , 当前我 国引进外资的根本任务已经不 再是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 , 而是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 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进而增强我国的 自主创新 能力 。
1 外 商 直 接 投 资技 术 溢 出 效 应 的渠 道
的 问题 , 最后 就 如 何 充 分发 挥 F 技 术 溢 出效 应提 出 了合 理 的 建议 。 DI
关 键 词 : 商 直接 投 资 ; 术 溢 出效 应 ; 国公 司 外 技 跨 d i 0 9 9 .s. 0 — 542 1.10 7 o 1. 6 /i n1 6 8 5 . 01. 5 : 3 js 0 0
验 及 生 产 流 程 等 进 行 模 仿 、 习 , 边 干边 学 中 提 高 自身 技 术 学 在
跨 国公司技术溢 出效应 与东道 国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
有关 , 如果 东 道 国企 业 的技 术 吸 收 能力 不 强 , 不 能 与 外 资 企 就
业形成有效的联系 。此外 , 东道 国企 业与外资企业的研 发水平 和创新能力差距太大的话 , 也很难与外资企业形成关联 。我 国
平。
2 我 国 利 用 外 商直 接 投 资 技 术 溢 出效 应 存 在 的 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业 又 无法 获得 全 部 收益 的情 形 ,是 一种 经 济 外在 性 的表 设 外 资 部 门 对 内 资部 门 的外 溢 效 应 主要 来 自外 资 部 门对 其资 本 的运作 , 即外 资 部 门 的资 本 积累 对 内资 部 门 的产 量 内资 部 门产 量 的增 加 ,那 么 F I的技 术 溢 出效 应 为 正 , D 否
量 临 界值 的影 响 ,DI 是与 东 道 国 的人力 资本 存 量结 合 F 正 起 来对经 济增 长 起着 显 著 的推 动作 用 , 而且 这 一作 用要 远 远 大于 单 纯 的资 本 积 累 作 用 : 他还 指 出 , 当东道 国 的人 仅
力 资本 达 到一 个最 低 限度 。 即成 年 男性 接 受 中学 以上 的教 育达 到 05 .2年 , D 才会 真 正起 到 促 进 东道 国 劳动 生产 率 FI 增长 的实 质 作用 。X u对 2 0个 发 达 国 家和 2 0欠 发 达 国家 吸收 F I D 的研 究 也 表 明 :欠 发达 国 家技 术 溢 出效 果 不 明
标 将东 道 国的吸 收 能 力具 体 量 化 ,研 究指 出 :DI F 的流 人 并 不直 接产 生技 术溢 出效 应 , 是受 到 东道 国人 力 资本 存 而
G eoi L e首 次运 用人 力 资 本作 为 吸 收能 力 的代理 指 效 应 ; rg r o和 e 而且通 过 引人 新 的技 术 产 生具 有 更 深层 次 的技 术 溢
假 设 2 F 与 人 力资 本 的相 乘变 量 ( DIH) 与 内资 :DI F * 也
企 业 的产 出正 相关 。 2 模 型及 变量 说 明 。潘 文 卿在 2 0 . 0 3年采 用 面板 数 据
( a eD t) 型方 法 . 19 P n l aa 模 对 9 5年 ~ 0 0年外 商投 资 对 中 国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传统的 c b —D l 生产 函数 为基础 的模 型 ,另一个 ob o a s 是 cv8(94 ae 17 )和 Bo 呦 l(93 lns r 18 )创 立并改 进 了的 、
以 “ 人均劳动生 产率”为被 解释变 量的模 型形式 。本文 在 c vs ae 教授模 型的基 础上 以 内资企 业 的人 均 劳动 生产
数据 ,对外商投资的外溢 效应进行 系统 分析 ,结果 显示 19 ~20 95 Oo年外商直接投 资对工业 部 门的总 体外溢 效应 为正 ,外商直接投 资的资本 积累 每增加 1个百分 点 ,带
动 国内企 业 产 出增加 O 1 .3个百 分 点 ;王 志鹏 、李 子 奈 (0 3 2o )采用 50个工业行业 的企 业数据 ,对 外资影 响中 0
的 溢 出效 应成 为 国 内研 究 的热 点 。 本 文从 行 业层 面 出发 ,采 用 “ 对 差距 型” 指 标 将 制 造 业 行 业 按 相 对 相
技术差距分成 3 ,通过构建模型检 验 了技 术差距 组间外资企业对 内资企业的溢 出效应的大小 ,并对检 组
验结果进行 了分析 ,得 出当内外资企业相对能力差距较小或 中等时,溢出效应 才较显著的结论。 [ 关键 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 出效应 制造 业 相对技 术差距 [ 中图分类号 ]F0 . [ 4 36 文献标 识码 ]A
国际化 ;K ko(94 ok 19 )将 f I D 技术 外溢效 应归纳 为竞争 效应 、模仿效 应 、劳 动力 流动 效应 以及 直接 帮 助效 应。 竞争效应指 当面 临跨 国公 司投 资企业 的竞 争时 ,原 先处
关于 f)溢出效应 研究 的模型 主要有 两个 ,一 个是 1 I
内在机制进行经验 研究 ,结果发 现充分竞 争是产 生溢 出 效应 的有 效机制 ;周 燕 、齐 中英 (05 20 )通 过对 影响外 商直接投 资溢 出效 应的行业特 征因素 的分析 ,得 出 当内 外资企业差距较小 或中等 ,且外 资企业相 应能力 水平较
1 F I 出效应 研 究综述 D溢
于 国内领先地位 的内资企业 为了保持市 场竞争力 ,会加 快技术开发和提升技术 水平 。模仿 效应指 即使 两类 企业
率 (P L )为 被解 释变量 ,内资 企业 的人均 资本 ( / ) KL 、
方法的不 同 ,得 出的 结论 也 各 不相 同。潘文 卿 (03 20 ) 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 法,利 用 中国工业部 门的行业 统计
引外资最多的发展 中东 道 国,外商投 资 已成为 中 国经 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中国经济 的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 响,
外商投资流向最 多的产业 就是 制造业 ,因此 聊 对 中 国 制造业 的溢 出效应也成 为人 们理论研究 和实证研究的热 点。那么制 造业行 业 内溢 出效 应是 否存 在 ,如 果存 在 ,
现象 ; cvs( 94) 对 澳 大 利 亚 、 kn和 H 而sn ae 17 e a 0
高时 ,溢 出效应才易于发生的结论。
2 变量选 择 、模 型构 建和 数据分 组
2 1 变 量选 择 、模 型 构 建 .
(9o 19 )对委 内瑞拉的研究都表明跨 国公 司进入会引起正 的技术外溢 ;s ag(93 wn 1r )认为跨 国公司促 进 了示 范 的 7
东道国企业 的这种 溢 出效应 既有 正 向的 ,也有 负 向 的。 自 l9 92年以来 ,外 商对华投 资增 长迅猛 ,中 国已成 为吸
随着外资渗 入 中 国各 领域 ,FI 1 技术 外溢 也成 为 国 ) 内研究 的重点 ,国内学者 主要 利用省 际数据 、行业 数据 与企业数据等进 行 实证 研究 由于所 用 的模 型 、数 据 、
哪些 因素对 F I D 行业 内溢 出效应 产生影 响?本文将 从 内 外资企业 的技术差距 着手对 制造业各 行业进行 分组 ,以 检验技术差距对行业 内溢 出效应 的影响 。
国工业企业生产效 率的途 径进行 了经验分 析 ,并着重 探 讨 了外资产生 的外溢效 应 ;陈涛 涛 (o3 2o )选用 中国制 造业 8 个 四位码的行业数据 ,对外资产生行业 内溢 出的 4
第2 7卷 第 1 期 2
术 经 济
V..o2 总 7 N1 0 J 第 . 2
12 8 期
基 于相对 技 术 差距 的制 造业 外 商 直接 投 资 溢 出效应 的分 析
张 纪凤
( 淮海工学院,连云港 220 ) 20 1
[ 摘 要] 在流入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 )中有近23 聊 / 左右 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 ,聊 对制造 业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 ,Fr期 Dr t ne扛et 的 聊 0 i ic IvsIn) e e 1 本企业 的生产技术水 平 ,提高 自身技术 开发 能力。本文 研究的重点是 删 通 过竞争渠 道和示 范模 仿渠道 对 内资 企业产生的技术溢 出效应 。
“ 出效应” 溢 ,是指跨 国公司在 东道 国设 立子公 司 ,从 而 引起 当地技术或生 产力进步 ,而 跨国公 司子公司又无 法 获取全部 收益 的情形①。例 对东道 国的这种技术 溢出是 通过 技术 的非 自愿 扩散而引起 的东道 国技术 和生 产力水 平的提高 ,是 技术 扩散 的外部 效应 。一 般 而言 ,聊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