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预习检测
部编版六上第三单元11.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预习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预习卷11.故宫博物院六年班学号姓名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打上“✓”。
蟠.龙(pán pān) 金銮.殿(liàn luán) 矗.立(zhù chù) 南庑.(wú wǔ)雕镂.(lóu lǒu) 雍.正(yōng yǒng) 攒.起(zǎn cuán) 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宏伟——()环绕——()和谐——()肃穆——()迥然不同——()三、把四字词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说一句话。
井然有()()然不同亭台楼()烟雾()绕雄伟壮()独占()头造句:四、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3.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缩句)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为反问句)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材料一》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_________,而且在结构上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
2.《材料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_________向_________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_________”部分,后介绍“_________”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前预习单

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项目内容1.用竖式计算。
144×5=44×15=2.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分析与解答:平均每幢楼住128户,一共有16幢楼,求一共住了多少户,就是求()个128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128×16=(),用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先从()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用竖式计算:128×16768128()3.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对准个位),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对准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4.用竖式计算。
375×24=309×26=248×45=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参考答案1.7206602.162048相同个20483.个十相加4.90008034111603.2 数量关系(一)项目内容1.根据4×7=28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思考:5×a=60中的a代表什么数?3.文具店每支钢笔12元,每本练习本3元。
小明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1)钢笔的单价是(),数量是(),练习本的单价是(),数量是()。
(2)单价数量总价钢笔( )元/支( )支( )元练习本( )元/本( )本( )元(3)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为()。
4.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他两个量,求另一个量。
5.1套文学书72元,买150套一共需要多少钱?6.张老师花150元买了6把椅子,平均每把多少钱?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单价×数量=总价参考答案1.28÷7=428÷4=72.乘数3.(1)12元/支4支3元/本5本(2)124483515(3)总价=单价×数量4.略5.72×150=10800(元)6.150÷6=25(元)3.3 数量关系(二)项目内 容1.根据32÷8=4写出两道算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预习及检测(含答案)

章节预习讲义(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章节预习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搭积木比赛(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
(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
知识点二:观察的范围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知识点三:天安门广场1.拍摄位置与照片的对应关系(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
2.判断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本题3分)(2021·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A.B.C .D.2.(本题3分)(2020·辽宁六年级专题练习)从左面看这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
A.B.C.3.(本题3分)(2021·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物体(两个正方体之间至少有一个面重叠),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A.B.C.D.无法确定4.(本题3分)(2020·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从上面看是形状的物体是()。
A.B.C.5.(本题3分)(2021·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找质数”预习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找质数”预习单
一、填一填。
1、2=()×(),3=()×(),
5=()×(),7()×()。
从这组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只有()个因数。
2、自己再写一个数,再想一想这个数一共有多少个因数。
二、用2,3,4,5,6,7,8........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完成表格。
1.观察表格,发现用()个小正方形只能各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用()个小正方形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3.我的结论
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
像().......这样,除了有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
1既不是(),也不是()。
二年级语文上课前预习第三单元

任务
内容
朗读 课文
1、我已读了( )遍课文,读得(请选择,并“√”)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 2、我能尝试背诵课文。☆☆☆☆☆
1、我会读
生字 新词
柱子 一杆秤 到底 做记号 岁数 站在岸边 称一称 砍树 画线 到此为止 重量 官员 议论 曹氏 摇头
2、查字典,查出“杆”有几个读音,并组词。
(
)
(
)
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梳理 内容
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在书中画出来,然后说给家人听。 曹冲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写下你的看法。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超级 模仿上面的句子写一种动物。 模仿秀
家长签字:
评价:用时 书写
5、红马的故事
任务
内容
朗读 课文
1、我已读了( )遍课文,读得(请选择,并“√”)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 2、我能尝试背诵课文。☆☆☆☆☆ 红润 等会儿 呼吸
生字 新词
头发 粘在 2、查多音字:
汗珠
额头
沙发
乏力
沉睡
窗外
发
(
)
(
)
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梳理 内容
。
超级 模仿 秀
妈妈好累呀! 家长签字:
评价:用时 书写
是( )否( )独立完成
家长签字:
评价:用时 书写
是( )否( )独立完成
6、一封信
任务
内容
朗读 课文
1、我已读了( )遍课文,读得(请选择,并“√”)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 2、我能尝试背诵课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暑假预习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暑假预习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算式中,a为真分数,得数最大的是()。
A.5-a B.5a C.a÷5 D.5÷a2.甲数比乙数多87,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倍。
A.87B.78C.718D.1273.一批布料,如果全做衣服可做20件,如果全做裤子可做30条,若做同样的衣服和裤子,可做()套。
A.12 B.15 C.不能确定4.以下问题中,不能用142÷解决的是()。
A.一张长方形彩纸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它的宽是12分米,长是多少分米?B.妈妈买了4块蛋糕,其中草莓味蛋糕占蛋糕总数的12,草莓味蛋糕有几块?C.冬冬有4张邮票,是丁丁邮票张数的12,丁丁有多少张邮票?D.有4千克樱桃,每12千克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5.下面算式中,()的得数最大(a>0)。
A.3a4÷B.3a4⨯C.1a4÷D.1a4⨯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倒数还是0 B.1的倒数还是1 C.分数的倒数不可能是小数7.一袋米,吃了全部的23,剩下的是吃了的()。
A.2倍B.12C.13D.3倍8.张大爷今年收获芝麻180千克,比去年增产14,增产()。
A.224千克B.70千克C.36千克二、填空题9.小明34小时走了52千米,则小明行1千米需要( )小时;每小时行了( )千米。
10.分数单位为16的最大真分数与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可得到最小的质数。
11.( )与2.5互为倒数,0.125的倒数是( )。
12.48的35是( ),一个数的49是108,这个数是( )。
13.在( )里填上“>”“<”或“=”。
6475⨯( )45 8293÷( )89 31185÷( )35811⨯ 14.本月用电量比上个月节约了27,是把( )看作单位“1”,本月的用电量是上个月的( )。
15.小红用32小时走了4千米,她每小时走( )千米,她走1千米平均用( )小时。
六年第三单元作文预习

六年第三单元作文预习
段落一:
哎,阳光真不错,撒在桌子上,感觉暖暖的。
我看着窗外那片绿,心里舒服多了。
那些小鸟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跟我说什么悄悄话,哈哈,真有意思。
段落二:
城市里虽然吵,但总有那么一个角落,能让我静下心来。
那儿特别安静,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和远处的钟声。
闭上眼睛,我好像能听到时间“滴答滴答”的声音,真神奇。
段落三:
傍晚的时候,天空变成了橙色,好漂亮啊!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特别好。
路边的花儿真香,和泥土的味道混在一起,太让人喜欢了。
那一刻,我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段落四:
那天,我碰到了一个老朋友。
我们在咖啡馆坐下,聊了好多。
她还是那么爱笑,一点都没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预习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预习检测题一、基础训练营(36 分)1.看拼音写词语。
(5 分)2.下列每组中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一样,把它圈出来。
(4 分)(1)前爪.鹰爪.爪.子张牙舞爪.(2)工作.作.坊作.业作.为(3)鲜.花鲜.艳鲜.见时鲜.(4)累.加积累.拖累.劳累.3.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6 分)(1)( )史严( ) [厉历](2)( )慧( )气[智稚](3)设( ) 日( ) [计记](4)亚( ) 苏( ) [洲州](5)( )存( )贵[保宝](6)( )童( )舟[牧木]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3 分)“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匠”共有________笔,最后一笔是________。
5.选词填空。
(6 分)建造建设建立(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之间( )起深厚的友情。
(2)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 )的。
(3)我们要为( )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精美美丽美观(4)桂林山水就像一幅( )的画卷。
(5)小芳把房间布置得既( )又大方。
(6)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 )的图案。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 分)(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调整句序,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改为含有“因为……所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慷慨正气预习导学题纲编写:刘亚平5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都德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所记述事件的背景资料。
2、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注音。
3、了解本课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
中级目标:1、了解、记忆小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高级目标:1、分析哈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哈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1. 背景资料:2.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是 (国别)19世纪后半期的家。
3. 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三要素:、、。
(3)、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
(4)、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
(5)、环境描写的种类:、。
(6)、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
4.整体感知课文,为下列字注音并解释后面的词语。
懊()悔字帖()挟()着诧()异霹()雳()祈()祷()强()迫踱()步哽咽()()栅()栏宛转:。
踱来踱去:。
诧异:。
哽住:。
5.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人物: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以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
其中,是主要人物,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确:从故事情节来看:这篇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也可分为、、、四个部分。
三、课堂在线:(一)、创设情景,“最后”导入(二)、有情朗读,揣摩“最后”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看图复述课文。
①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②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③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1、合作探究:(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气氛:平时——今天——学生:平时——今天——教师:平时――今天――(3)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4)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5)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过零丁洋文天祥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中级目标:1、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高级目标: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二、预习检测:1.请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生词并注音。
遭逢:。
干戈:。
寥( )落:。
四周星:。
零丁:。
汗青:。
惶( )恐2. 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字,又字,号,著有《全集》。
3.写作背景:4. 《过零丁洋》是一首(体裁)。
八句话可分为四联。
一二句叫,三四句叫,五六句叫,七八句叫。
5.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句。
6.请找出诗中的千古名句。
三、课堂在线(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四)、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堂课老舍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所记述事件的背景资料。
2、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注音。
3、能用流利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中级目标:1、感受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悲愤仇恨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感受主人公内心的愧疚之情。
高级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表象人物性格的作用。
2、通过比较学习,进一步明确单元主题。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中国(时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原名,字,满族,北京人。
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
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的称号。
“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2、关于《四世同堂》及时代背景:《四世同堂》:时代背景: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完成下面加点字注音。
管辖.()发颤.()堵塞. ( ) 咳嗽.( ) 门坎.( ) 悦.耳()绑赴.()耻辱.()4、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三、课堂在线:第一课时【新课导入】【研读文本】1、第1段着重刻画了瑞宣上课异常的表现怎样,这个异常是什么呢?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要表现什么呢?2、第2段着重刻画祁瑞宣老师上课前的行动和神态,其作用是什么?3、“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表现了什么?4、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5、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瑞宣老师都有那些痛苦? 作者从那些方面细致入微的来刻画这种痛苦?试举例说明第二课时【能力提升】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祁瑞宣先生?举例归纳并概括祁瑞宣这一人物形象。
2、文章通过老师和同学们上课的具体情形,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什么样的情感?【比较探究】1、祁瑞宣老师显得很紧张,请找出表现他紧张的细节。
而哈墨尔先生看来很从容。
为什么两者的表现截然相反?2、哈墨尔讲了很多话,很动人。
祁老师的话很少,为什么作品也很动人?3、“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
而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
这是不是和祁瑞宣老师的“说不出”一样。
4、这两课都强调课堂气氛的“静”。
“静”的原因一样吗?梅岭三章陈毅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所记述事件的背景资料。
2、解决本课的生字词。
3、朗读背诵全诗。
中级目标: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高级目标: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四川乐至人。
我国无产阶级家、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素有“”“”的美誉。
2、背景资料: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完成下面加点字注音。
丛莽.()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遍种.()即为.家()三、课堂在线:1、检查预习。
2、导人。
3、课文分析(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4).提问:这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5).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4、讨论探究,回答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该说:____ _ ,其中“意”解释为_ ___ . (2).“创业”的“业”指_ __(3).诗中“泉台”解释为_ _。
(4).诗中“旌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 _,指_ _。
(5).诗中“阎罗”影射_ _。
(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革命精神?示儿陆游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能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陆游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3、在体会诗人的情感上,反复吟诵诗句并能熟读成诵。
中级目标:从诗句中想开去,通过对南宋历史背景资料的交流,通过古乐与图画的熏染以及陆游其他诗句的映照,深入体会诗人因祖国分裂而悲伤,因人民遭受苦难而悲痛,因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而愤概以及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无比渴望的思想感情。
高级目标:通过对陆游多首诗的渗透学习,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建起诗人鲜明的爱国形象。
教学重点:跨越时空,走进南宋那段历史,并借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字节的感受。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号,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时期)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2、背景资料:3、“示儿”是什么意思:4、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三、课堂在线:(一)、引入,揭题(二)、介绍作者,初步朗读(三)、指导理解诗意,体悟情感1 、你认为这首诗有哪些重点字、词?你如何理解?(生质疑解难)2 、听老师朗诵这首诗,也许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3 、自己读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思,读懂哪句说哪句。
4 、生质疑解疑谈体会:( 1)在诗人心中,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2)你认为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如此牵挂祖国统一大业,以至死不瞑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此时假如你是陆游,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呢?同桌互相研读、指名读,体会诗情。
谭嗣同之死梁启超一、学习目标:初级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所记述事件的背景资料。
2、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注音。
3、了解本课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
中级目标: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
高级目标:1、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掌握相关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点:1、本文的结构层次。
2、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谭嗣同的政治见解。
2、对谭嗣同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号,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