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_图文(1)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旗烟飘的反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东南风就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从0级到1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一天(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0.1-9.9 10-24.9 25-49.9 50-99.9 100-249.9 250以上1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与阴天或雨天有关 ,位置(低)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或城堡状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位置(较低)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与晴天有关,位置(高)有关云或天气的谚语:①云下山,地不干。

②云绞云,雨淋淋。

③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这些全是层云。

④ 天有城堡云 地上雷雨临 积云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41 41<多云<43 阴>43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可以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通常情况下,一天里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顶端相平,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还要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6 → 5 →1 。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

(如左图)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6.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分贝。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9.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0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教科版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

1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音叉振动使水面会产生波纹,这就是水波。

声音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我们叫它为声波,声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传播,而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第二课: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气温记录在“日期--气温”柱状图。

3、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第三课: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同一地点测量气温。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2、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是摄氏温度,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4、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5、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第四课:1、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速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与风吹来的方向一致,箭翼与风吹来的方向相反。

(箭头的指向是风向,箭翼的方向的风向相反)3、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八级风可以将树枝吹断。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 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液体> 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基础知识梳理1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液体>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2.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我们可以用纸喇叭模拟耳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

3.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4.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一→大脑。

5.听诊器上的头可以感受振动;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5声音的强与弱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不同称为声音的强弱。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

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

4.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

小球被弹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弹得越近,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小。

6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我们可以用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3次,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比较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铁钉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

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4.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通常琴弦的粗细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移动时,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8制作我的小乐器1.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2.水瓶琴的制作:选择七个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便制成了一个水瓶琴。

3.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水决定,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4.吹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里面的空气柱,所以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5.像鼓、锣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振动发声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基础知识梳理1感受我们的呼吸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呼吸与健康生活1.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1)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2)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5.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测量肺活量1.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

2.深吸一口气,吹响同一个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

4.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需要的时间越短。

5.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我们可以用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等属于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等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

比如糖拌西红柿属于生食,西红柿鸡蛋汤属于熟食。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如青椒、菠菜、面条、苹果等;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金,如烤肉片、牛肉、牛奶、鸡蛋等。

4.记录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时,将蛋炒饭记为鸡蛋和米饭两种食物比较好。

5.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同一种食物分到不同的种类里。

5食物中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5.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

6.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7.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8.检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滴碘酒—淀粉在纸上涂抹一脂肪烧烤法——蛋白质(1)我们可以用滴碘酒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我们可以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用食物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会消失的油迹,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可能含有丰富的脂肪。

(3)我们可以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显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营养要均衡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2.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衡的营养。

4.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出于长身体的需要,儿童需要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道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消化。

2.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咀嚼后的馒头会变碎、变软、变潮湿。

3.舌的作用:传送和搅拌食物。

4.唾液的作用:润滑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5.牙齿的作用:咬碎食物。

6.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3种,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7.馒头在被咀嚼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

8.分角色扮演“慢头”“牙齿”和“舌”,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

9.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道化工具,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消化器官的作用腔(1)口腔:搅拌、咀嚼、磨碎食物。

(2)食道: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3)胃:通过蠕动把食物变成糊状。

(4)小肠: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

(5)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3.我们可以用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的工作。

准备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

4.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模拟胃的工作。

在塑料袋里装上水和一些食物,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糊状(食糜)。

5.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检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