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摄影大师用光心得
神奇的光摄影(光涂鸦、光绘画)的拍摄技巧

神奇的光摄影(光涂鸦、光绘画)的拍摄技巧神奇的光摄影(光涂鸦、光绘画)的拍摄技巧神奇的光摄影(光涂鸦、光绘画)的拍摄技巧1光电涂鸦摄影欣赏及简易制作方法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英国一位摄影师公开了一组奇幻的英国地标建筑照片。
仅仅凭借手电筒,再加上摄影技巧,迈克尔-博桑科创作出这些精妙的艺术作品。
漆黑的夜晚,拿一只手电筒或者燃烧的火把,在空中划出闪亮的弧线,大多数人小时候都玩过。
然而,通过发光光源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那就需要精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摄影技术了。
这种艺术被称为“光涂鸦”light graffiti。
光涂鸦通常也被人们称为光绘画,是一种在夜晚或黑暗的房间利用长时间曝光,曝光过程中通过光源的变化创造特殊影像效果的一种摄影方法。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20xx年悄然出现,随着艺术爱好者和摄影家的推广,这种艺术慢慢成为20xx年开始流行的一种街头和时尚的艺术活动。
英国摄影师迈克尔-博桑科就是“用光线作画”的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由光线组成的图案能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出非常滑稽、有趣的效果。
近期迈克尔-博桑科到英国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纽卡斯尔和爱丁堡等地,巧妙结合当地的地标性建筑,通过光源变化并借助数码相机各种效果,创作出一组梦幻般的作品。
今年早些时候,迈克尔-博桑科说“我的手电筒就像画家的画笔。
我喜欢长曝光,从10秒钟到1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灵感会将我脑海中所想象的表现在照片上。
”迈克尔-博桑科还表示,“一些人问我是否用Photoshop处理照片,我必须告诉他们我的照片是以夜空为画布,利用手电筒、相机创作出来的。
”迈克尔-博桑科把普通家用手电筒罩上不同颜色的醋酸纤维纸,从而在照片上制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他还表示,照片的效果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光线条件。
迈克尔-博桑科说:“如果我在城市拍摄,由于周围光线强,我不得不速战速决。
”迈克尔-博桑科最初创作“光涂鸦”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大约5年前在希腊的一次度假之旅。
用光实战

唯美人像摄影的用光选择关于唯美,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经说到: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
法国作家戈蒂耶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而席慕容眼中的《唯美》就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
以下是唯美人像摄影的用光心得。
一、光的硬度硬光:是指直接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又叫直射光,特点是强烈、明暗反差明显,投影较深,适合表现性格刚毅的人物。
软光:是指光源被其他物体遮住,强度削弱或间接发射到物体上的光,也叫散射光。
光线柔和,不产生明显投影,明暗反差也不明显,适合表现儿童、女性这些柔美、优雅的人物形象。
二、光的方向光线的投射方向是塑造唯美人物的中心要素,如何运用不同方向的投射光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唯美人像首先要解决的重要技巧。
正面光:光源在主体正上方投射光线,又称蝶光,特点是人物受光面大,受光均匀,并且在脸颊两侧形成明暗对比关系,唯美而不失立体。
前侧光:是人物前方45度左右射来的光线,特点是能产生丰富的明暗对比和影调,立体感明显,可以着重人物明暗层次和肌肤、衣服质感的表现!侧光:光源位于人物90度侧面的投射光线,这种光线使人物的一半受光照射,另一半却在黑暗中,所以明暗参半,富有戏剧效果,暗面需要补光,才能成为适合唯美人像的理想光线。
侧逆光:光源位于人物后方45度左右投射的光线,又称半逆光。
是一种能将人物唯美形体勾画的一种轮廓光。
逆光:光源在主体背后的投射光线,又称背光,特点是能形成优美的轮郭光,在形式感上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对于人物面部的唯美刻画,需要适当补光。
三、自然光自然界的光线瞬息万变,没哪种光线适合或哪种光线不适合拍人像,任何一种光线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阴天:光线平淡,但是漫射光,几乎没有投影,是天然的柔和照明,适合拍摄温和平静、优雅恬淡的唯美人物形象!雨天:本身就是一种情调,雨天因为水分子的漫射,亮度不会很低,所以很容易拍出唯美、有情趣的照片。
摄影大师教你如何用好自然光

摄影大师教你如何用好自然光摄影大师教你如何用好自然光对摄影家来说,自然光或日光虽然采用方便,然而却是一种较难对付的光线,尤其是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这种难度更大。
这是因为自然光是变化不定、难以预料的。
它不仅在亮度上不断变化(这还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而且颜色也在不断变化(这却是很难觉察,实际上也无法精确地测量的)。
英国摄影家基恩.尼尔森认为,摄影者应该发现和研究光线在一天之中和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并理解其全部意义。
他提出了一种观察光线变化效果的方法:找一个当地的景物,在一个晴天时对它拍照,每小时拍一张。
如果你从一个位置拍摄,就能看出太阳移动位置时光线的变化效果。
也可以在白天一个特定的时间,围绕一个被摄物拍摄,你将为所获得的多种光线效果而大吃一惊。
如要了解太阳的光有多强,也可以试着把太阳也拍进画面,但小心不要让强光伤着眼睛。
在下午3点以后或上午9点前拍摄,对着阳光将能拍出剪影照片。
可以先让镜头从太阳处移开,从而测得曝光读数;然后,根据这个读数拍摄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景物。
然后,变换光圈,按原样再重复拍摄一张。
在胶卷冲洗完以后,比较最后的结果。
尼尔森还告诫摄影者,不要低估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光的质量。
“一个寒冷的?12月份的早晨,如果大雪铺地或树林、灌木丛上盖满灰白色的霜,清亮、新鲜的蓝色调为你提供了拍照的好时机。
“10月份和11月份,当气候转冷,树木纷纷落叶的时候,要多留神光线在潮湿季节中的朦咙效果。
“秋天是多雾季节,清晨起床后是拍雾景照片的最佳时间。
如果你能够左黎明时分从被窝里爬起来的话,你将会发现清晨的空气有它自己独有的清新和寂静,此时拍摄,则可成功地把黎明的妩媚姿态记录在胶片上。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将白天的自然光分成三种类型,并总结出了在不同类型光线下拍摄的经验。
“白色的”白昼光就日光型彩色胶片来说,这是一种“标准的白昼光”。
这是直射阳光和太1B高出地乎线20度以上时略有白云的蔚蓝天空所反射的光线的混合体。
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

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尼埃普斯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以光影交错、色彩鲜明、构图精美而著称。
其中,他最为擅长的就是阳光摄影法。
这种摄影技法可以将阳光的光线和色彩完美地捕捉下来,让照片更加生动、自然、美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阳光摄影法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是最佳的拍摄时间,因为此时的阳光比较柔和,色彩也比较鲜艳。
而在拍摄地点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建筑、自然景观或人物,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阳光的美感。
二、掌握曝光技巧曝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阳光摄影中更是如此。
因为阳光的光线比较强烈,如果曝光不当,就会导致照片过曝或者暗部细节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好曝光技巧,根据光线的强弱和拍摄对象的特点来调整曝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运用滤镜和反光板在阳光摄影中,滤镜和反光板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滤镜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色彩和对比度,使照片更加鲜艳、清晰。
而反光板则可以反射阳光,增加光线的亮度和柔和度,使照片更加自然、柔美。
四、抓住瞬间阳光摄影法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瞬间。
因为阳光的光线和色彩都是瞬息万变的,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按下快门,才能捕捉到最美的瞬间。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拍摄,以便抓住那些瞬间的美丽。
五、注重构图和细节阳光摄影法还需要注重构图和细节。
构图是照片的灵魂,只有构图合理、美观,才能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而细节则是照片的点睛之笔,只有注重细节,才能让照片更加精致、完美。
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摄影技法,它可以将阳光的美丽完美地呈现在照片中,让人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美好。
如果你也想学习这种技法,就需要多加练习,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你也能拍出一些非常出色的阳光照片。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一、美国摄影用光技巧
1、有节制的曝光:使用滤镜或者微调曝光,从而实现色调、强度的变化,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2、高光:加强高光部分的亮度,使照片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3、闪光:使用闪光灯来增加照片中的一些亮点,给照片添加一些神奇的效果。
4、柔和光:使用柔光来为摄影效果提供贴心的帮助,尤其是夜景摄影和人物服装照拍摄时。
5、补光:在夜景拍摄或其他狭窄的空间拍摄时,可以用补光来增强色彩,使图像更加清晰。
二、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合适的镜头:选择合适的镜头能够更好地表达摄影者的想法。
2、正确安装灯光:为了保证光线分布均匀,正确安装灯光及其灯具是很重要的。
3、谨慎使用优化镜头:优化镜头有助于提高图片质量,但使用过量也会影响拍摄效果。
4、控制曝光:控制曝光是拍出美照的关键,可以通过调整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达到更好的效果。
5、研究照明效果:对照明效果进行研究,能够以安全的方式给照片带来更有形象的效果。
三、拍摄中的必要的几个步骤
1、选择正确的位置:拍摄正确的位置,确保拍摄者所想要的效果。
2、照明亮度安排:适当调整照明亮度,避免拍出过亮或者过暗的照片。
3、角度调整:调整拍摄角度,避免拍出不够醒目的照片,以及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后期处理:利用后期处理功能,能够使拍出的照片更加完美。
5、学习新技术:随着版本的更新,学习新的技术,能够让摄影艺术更上一层楼。
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

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如何利用阳光捕捉最
美的瞬间
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是一种利用自然光线拍摄照片的技术。
该技
术充分利用了阳光的特性,通过不同的角度、强度、颜色等因素,捕
捉到最美的瞬间。
如果你想学习这种技术,我们为你准备了以下指导: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需要足够的阳光,因此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拍摄。
同时,选择一个光线充足的开阔地点,
如公园、海滩、山丘等。
2.掌握光线的特性:不同的光线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颜色、强度、方向等。
你需要学会观察光线的变化,并将它们利用到照片中,产生
视觉冲击力。
3.调整相机设置:在拍摄时,你需要根据光线的特性调整相机的
曝光、快门速度、ISO等设置,以拍摄到最佳效果。
4.把握瞬间: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的精髓在于捕捉瞬间。
你需要
准确预估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把握瞬间的美丽瞬间,产生出令人惊叹
的效果。
总之,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法是一种既有技术含量又有艺术性的摄
影技术。
只要你细心观察、勇于尝试,就能够捕捉到最美的瞬间,创
造出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
人像摄影用光:达芬奇的用光美学

人像摄影用光:达芬奇的用光美学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型的代表性人物,纯粹从用光的领域来说,达芬奇提出了许多与摄影相关的观点。
这些观点涵盖了光线、阴影、色彩、透视等方面,在那个摄影术仍未发明的年代,这些观点可能是达芬奇为了绘画而做的观察。
以达芬奇的天分而言,他可以胜任不同的角色,他不仅是画家,同时他还是美学家、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
图1、达芬奇非常重视影像的立体感、光影及空间的营造。
这张人物的部分运用晕涂法,让人物可以自然柔和的呈现,在背景的部分,使用的则是大气透视法。
画名:蒙娜丽莎(Mona Lisa)作者: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年份:1503~1506年画作材质:油彩.版画,77cmx53cm馆藏处:法国巴黎,罗浮宫我们摘录达芬奇一些重要的观点如下,这些数据整理自达芬奇流传于世的笔记本。
1、光与影:光是黑暗的驱逐者,影是光的遮断。
2、阴影:阴影非常的重要,如果只热衷于华丽的色彩,忘记了阴影可以使平面的影像变得立体,那是非常不恰当的。
立体化的影像会让人惊喜并且印象深刻。
3、暗室中的强光:当强烈的光线从高角度投射进入阴暗的空间时,光影的感觉将可以强化空间的立体感,而平面的绘画便可用此手法得到犹如三维空间立体感。
4、大气透视:介于肉眼与物体之间的媒质,似乎会使物体变成媒质的颜色。
介于物体与肉眼之间的媒质越厚,物体越会失去原来的颜色。
还有另一门我们称之为空气透视的透视学,因为我们能够根据气氛的不同辨别出各个在同一基线上的各建筑物之间不同的距离,假如你希望在画中表示它们一个比一个远,就应当把空气表现的厚些,你应当给墙头上第一幢建筑施以原本的颜色,距离较远的建筑应使它的轮廓稍微模糊一些。
5、晕涂法(Chiaroscuro):借着光线明暗的微妙变化使画面主体形态柔和,并与周围景物融合的技法,将透明的油彩层层涂上,使底层色彩的明暗界限逐渐模糊一些。
DamienLovegrove的影棚人像拍摄的布光技巧与心得

国外摄影师Damien Lovegrove的影棚人像拍摄的布光技巧与心得人们往往会惊艳于古典好莱坞时期的明星照,在那些黑白照片上,葛丽泰.嘉宝、费雯.丽、玛琳.黛德丽等如被珍珠光芒笼罩,朦胧中艳光四射。
其实,忽略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摄影技巧的,这样的古典效果在实际拍摄中凭借极佳的布光也能完成。
用光越简单,拍出来的照片往往越精致。
本篇摘编自Damien Lovegrove的棚拍笔记,原文记录的拍摄过程中,最多时使用了5只灯,不过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一到两只灯。
作者语:“在生活照或者报道摄影中,环境提供许多信息。
完整的故事就围绕在主体人物的旁边,读者的眼睛每次扫过画面都可以获得新的信息。
但在工作室中,我放弃了这种“背景旁白”,仅仅表现主体本身。
我选择了纯净。
完全沉浸于极简的造型和影调,将一切置于掌控——好吧,只是几乎一切。
“我理想的工作室就是一个黑盒子。
一个没有杂乱光线的空间。
任何在这里出现的光线都是我让它出现的。
伴随这种控制的,是责任。
你无法再为糟糕的布光找到外部原因。
”这张Marie-Francoise的肖像只使用了一只灯,一次曝光!化妆师给模特上妆。
----------我喜欢简单的照片。
单灯。
-------------------又一张单灯,加了一个带蜂巢的雷达罩。
-------------------当我使用6到7支灯的时候,我会逐个地调整和放置每一支灯。
先从背光开始,把其它所有灯都关掉,把背光调整到我想要的效果。
然后设置轮廓光、背景光、辅助光,最后是主光。
通过逐个单独调整,我可以对它们准确地进行设置。
最后打开所有的灯,拍一张看看,在机身液晶屏上分析一下,然后据此做出进一步调整,直到得到我想要的光影平衡。
这张看似简单的照片,我使用了3个灯。
这张更为正式的人像,使用了5个灯。
灯逐渐变亮的过程其实是很有趣的,在这个时候进行拍摄能够省掉柔光箱,也能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
我使用了具有舞台效果的烟雾,是这幅照片有摇滚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摄影大师用光心得(精彩)一、摄影家眼中的光影“当我们遇到光线从另一个方向照射过来时,我们就得在精神上作某种调整。
这种调整可能很简单,也可能要费一定的力气;可能令人愉快,也可能令人不舒服。
”——安塞尔·亚当斯光影的语言在摄影中能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被摄体的形状、体积、质感、色彩、明暗关系、空间深度、自然状态等。
人们对摄影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一般以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光的性质对物体外观的影响很大。
光的颜色、强度和方向都能影响我们对一些物体真正是什么样子的看法。
作为摄影作品来说,可能不需要什么明确的主题,抓住了光影,也就抓住了整个世界。
“如果你自己正满怀希望和喜悦,从而借助夏天日出时闪烁的光芒和绚丽的色彩来加以表现,那么你就选中了与自己的情感相吻合并能激发这种情感的拍摄对象。
”——费里曼·帕特森专题摄影的先驱尤金·史密斯在拍摄图片报道时,尤其强调照片中的阴影和大面积的黑色,藉此产生具有冲击力的力度感——但在最黑处也设法保留隐隐的细节;被誉为一代抓拍大师的卡蒂尔·布列松即使在瞬间的把握中也能使照片始终显示冷色高光,银灰色中调和柔和的黑色……他们从镜头中看到了光线的魅力,并且个性化地转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美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被公认为是用光的高手。
他可以将光线的运用推向极致,并且不亚于画家对光线的精致处理。
比如《默丘树》,是一幅静物的描摹。
然而在用光的考察上,如同画家惨淡经营的素描作品,细致入微地凸现出美妙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线条、颜色、色调以及其他构图要素都出在光线的性质和照明方向的强大影响之下。
”——费里曼·帕特森著名的墨西哥摄影家玛努埃尔·阿尔费弗雷兹·布拉沃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见长,尤其是他常常会运用出其不意的光线效果,以开放的心灵,响应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奇思妙想,展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神秘莫测,拍摄于1935年的作品《梳妆》,初看之下不知所云,往往会被一些断断续续的光线所迷惑,只有经过仔细辩论,才能发现画面的主题内容。
光线在这里以一反常态的方式,给人以“致命”的一击。
杯子和盆子可以因为光线和影调的作用在照片中看上去不像杯子或是盆子……“光线总是光线。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影像是由它的反射光的作用形成的。
”——安塞尔·亚当斯要读懂摄影中的光线,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抛弃现代生活节奏所带来的浮躁之气,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容易在光线中读出许多有意味的细节,拍摄的照片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初学者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要把五彩缤纷的景物,当作杰调影像来观察,同时要把立体的景物想象成平面的影像”——安塞尔·亚当斯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正是通过对素材的忠实记录,巧妙地利用光照,自然地展现抽象世界的。
这种抽象并非为抽象而抽象,为写实而写实的追求结果。
韦斯顿说:“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但人们为什么不想利用它呢?”“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
我不是专门去特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二、光线的魅力“顺光照明的方式往往是最令人扫兴的,因为被摄体的影子落在其自身的背后。
这就意味着阴影的线条和暗调都会从构图中消失,而使画面显得缺乏视觉上的变化。
假使没有阴影,你必须另行设法使趣味中心周围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费里曼·帕特森以正面光角度照明不会产生阴影,照射均匀,但是它的致命弱点就是较为平淡,被照射的景物明暗反差小,缺少丰富的层次,因此透视感弱。
可以通过不同的背景来衬托物体本身的形态从而弥补正面光的缺憾。
或者利用画面本身复杂多变的形态,或者结合镜头的透视效果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弥补因为正面光可能造成的平淡效果,反而可以利用正面光刻画景物细腻的影调质感,产生清新淡雅的风格特征。
当处于正面光下的前后景物都比较明亮清淡时,可以略增加一些曝光,使画面形成近似高调的效果,追求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利用了光照的魅力,达到了化境。
“最喜人的侧光照明出现在一天的清晨和黄昏,这时阴影拉得很长而且光线本身呈暖色。
在这样的时刻,阴影的方向和长度以及光线的颜色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和色调,其丰富程度是发球目睹而难以言传的。
”——费里曼·帕特森侧光使物体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影调,突出了深度,开始产生一定的立体效果,光线的个性魅力也就逐渐出现。
45度的前侧光最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其“自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45度侧光下,被拍摄的景物产生很好的光影之间的排列效果,这些光景由于处于一种逐渐的转换过程中,因此不存在谁压倒谁的问题,容易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
第二是相比较正面光而言,景物开始具有一定有明暗反差,能显示景物的立体感和比较丰富的影纹层次,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具有了将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转换的可能。
第三是对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恰到好处的反差对比对于现代胶片的宽容度来说,可以将色彩的最大可能都体现在画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显得丰富多彩,层次的损失较少。
“侧光照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动人的色调、线条和形体数量很大,在底片上就显得过剩了,所以需要精选一下,必须运用自己的眼力去精选各种画面要素。
”——费里曼·帕特森正侧光又称为90度侧光,被称为戏剧性照明。
正侧光使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所以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同样成为构成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景物的反差和立体感在正侧光下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拍摄一些表面结构较为粗糙或是凹凸不平的景物时,会产生特殊的表现力。
此外,侧光能产生有趣的投影——尤其是角度较低的正侧光,会形成修长而充满力度的影子,不生深黑色的新的造型,使摄影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有了三维空间的可能。
一旦决定选择90度的正侧光,在获得强烈的戏剧化效果的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做出牺牲一些细节表现力(包括色彩和影调)的准备。
“摄影是一套视觉编辑系统。
它实际上是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点,为人们想象力的上升空间搭建一个框架。
”——约翰·扎什科斯基逆光的侧逆角度对被拍摄物体的影响力比较大,要求被拍摄物体轮廓特征比较明显的一面尽可能朝向侧逆光的角度,这样更容易描绘物体的特征,既含蓄又不失鲜明的特征。
美国著名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是以拍摄名人肖像出名的,但他在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却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尤其是常常以反常态的荒诞魅力,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层思考。
由于他是一位心理学家,因此很注意在拍摄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拍摄普通的人物,也常常希望通过巧妙的光照,给人带来神秘的视觉享受。
代表作《女人和猫》。
“逆光照明要求摄影者具有真功夫。
优秀的构图绝非轻易可得,最佳的曝光量也绝非轻易可定,甚至可谓十分难得……”——费里曼·帕特森从取景框中看出去,只要发现侧逆光对物体的轮廓勾勒已经能够描绘物体的特征了,就不要再让光线太多地照射到物体的侧面,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失去侧逆光下的神秘色彩。
“逆光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用轮廓光把被摄体的边线勾画出来。
”——帕夫洛芙娜·德克如果拍摄者位于一个俯视的位置上,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
尤其是在背景比较暗的情况下,高逆光会在每一景物背后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
这时候,逆光就被赋予“轮廓光”的说法,以强调物体的外围特征为主要使命。
“在你通过照明试验立体物的构图时,可能已经注意到,要表现立体感,最有效的照明是有一定角度的光源。
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于户外的构图研究中。
”——本·克莱门茨被拍摄的物体是比较小的对象,它的外围特征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又是基本相似的,光线又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进入画面,这时只要将照相机绕着被摄体转,就能发现不同的光照效果。
一旦光线的角度和被摄体的外围形态得到很好的吻合时,就可以按下快门,得到理想中的画面。
否则只有耐心等待最佳光照造型。
从摄影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光线角度和造型的关系,要想获得出人意料的艺术震撼力,关键就是要选择尽可能令人感到陌生的照射角度,然后结合被摄体不同寻常的视点,出奇制胜。
“摄影家对云彩有特殊的兴趣,因为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并能激发人们的情感。
……云彩时聚时散,变化无穷,为摄影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大卫·罗森菲尔德“我们在不同的照片条件下观察同一个被摄对象,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并不只是一样的。
因此,摄影者只知道被摄对象被照亮,看得清楚,这是不够的。
他应该善于估价照明的性质,明白光是如何投射的,明暗结构的形式是怎样的,会形成什么样的反差等等。
”——帕夫洛芙娜·德克透视感的产生不仅和光线的方向有关,还会受到自然光的强弱变化等的影响。
“事实上,摄影者会发现照片是拍摄照片这一工作中极富刺激、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方面。
一位摄影家的作品常常可以由照明水平来判断优劣……”——迈克尔·兰福德侧光,它可以产生阴影,强化质感,并造成色调对比,从而有效地创造出透视效果。
但是它的透视效果往往局限于单个物体本身,无法从画面的总体气氛上获得立体的透视气氛,只能产生横向的平面透视效果,无法展开三维的空间立体透视力量。
要使画面中的物体形态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和透视效果,最好的光线是45度的前侧光和45度的侧逆光。
“通过控制光线,可以用照相机有选择地表现某个被摄体的一些侧面,而同时掩盖其他侧面,……光线起着桥梁的作用。
”——迈克尔·兰福德自然界中的光线强弱,会造成近深远淡的物体排列,也全形成不同的透视效果,产生迥异的心理变化。
光线的角度越是由对面照射过来,越是强硬,透视效果越是明显,这一点可以在拍摄时加深体会。
“任何一个独树一帜的人,只要他的见解能够概括地体现近处立体物和深度空间的相互作用,他就会取得出色的成就。
”——本·克莱门茨高调效果:要用正面散射光,或长焦时用正面光。
在阴天拍摄时,为了改善阴天过于平淡的效果,常常利用深色的前景和前后排列的物体强化空间感,在拉开反差的同时,自然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透视力量。
“摄影家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它所包含的条理性必须格外敏感。
如果亲身接触了生活的节奏,他的想象力就能得到解放,就能在庞杂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的条理性;而对于常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片混乱而已。
”——大卫·罗森菲尔德“如果光线在被摄体上和明暗结构取决于太阳的位置,那么被大气层漫射的光的数量就决定被摄体的明暗反差的程度。
”——帕夫洛芙娜·德克个性化的光线质感,主要指的就是强聚光与散射光这样两种类型的光线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