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中外文学必备常识之战国时代
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梳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该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共计持续了254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大陆被分裂成了七个争霸的国家,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魏、燕、赵、韩、秦。
这些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着战争和互相侵略,整个中国大陆的地理、文化以及政治局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延续,而春秋时期又是周朝末年的时期。
周朝衰落后,各个地方的地主开始割据,形成了大量的小国。
这些小国之间争夺土地和资源,使得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进而导致了战国时期的到来。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希望能够统一整个中国大陆。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征服和扩张行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国的秦始皇,他通过不断的征战和统一各个国家,最终建立起了统一的秦朝。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的统治者也开始采取了一些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政策。
比如,齐国的孟尝君提出了“外交为主”和“诸侯会盟”的政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统一的目标。
而赵国的赵武王则实行了“变法”,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和军事改革。
这些政策的出现为战国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各样的学派开始形成并崛起。
例如,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而荀子则主张法治和严刑峻法,认为只有通过法律才能维持社会秩序。
这些思想家们对于战国时期的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例如,赵国的孙膑和庞涓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兵法辩论,这场辩论被誉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
另外,韩国的韩非子被秦国所俘虏,最终成为了秦朝的法家代表人物。
这些历史事件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最后,在战国时期,对于军事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是中国军事理论开始发展的时期。
各个国家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和创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家。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知识点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比较动荡的时期,因此在历史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了解战国时期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知识点。
1. 政治(1)战国时期的政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都在互相竞争,试图成为霸主。
(2)各国之间交战频繁,中央政权的威力被削弱,大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上。
(3)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采用君主专制制度,各个国家的政权都由一个君主统治。
2. 经济(1)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像今天这样紧密。
(2)战国时期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
(3)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主要是采用金银钱币。
3. 文化(1)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重要的发展时期。
(2)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发展成熟,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阶段。
(3)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华丽的书法和雕刻技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4. 科技(1)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阶段,包括工程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张衡、鲁班、墨子等,他们的发明和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总的来说,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知识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方面。
要深入理解战国时期,需要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信通过学习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战国时期文学史知识要点:主要有诗歌、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

战国时期文学史知识要点:主要有诗歌、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指战国时代的散文作品,即《诗经》《楚辞》以外的诗歌、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
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战国时期文学史知识要点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比学,《诗经》的地位在此时有所下降,但在当时仍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先秦诗歌的基础。
《诗经》以《国风》和《大雅》为主体,其中又有一部分是“雅颂”。
“国风”与“雅颂”在内容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二、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想象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对宇宙人生的解释。
其流传广泛,从神话流传至今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说中的创世神话,如《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等;二是反映人类起源的神话,如《山海经》中的《西山经》等;三是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神话,如《山海经》中的《海外北经》等。
这三种神话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先民对宇宙人生、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因此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
这些神话不仅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后来诸子百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这些神话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早出现的素材。
三、寓言寓言,是指以故事形式说明一个道理的文学作品。
《庄子·秋水》篇中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寓言。
《列子·天瑞》篇有“以鱼羊为食者,得鱼忘筌;以鸟为食者,得鸟忘反。
”等寓言故事,是对寓言艺术特点的最早概括,它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虚构形象表现生活。
四、历史故事《吕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共二十卷。
它是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该书以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历史事件为中心,将当时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同时汇集起来,使读者可以从多方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由司马迁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各种史料,经过独立思考和精心组织而写成的。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
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相关标签搜索:七年级期中复习。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知识点1、七国形成:(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二、商鞅变法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中考战国时期知识点归纳

中考战国时期知识点归纳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和
秦朝统一六国的开始。
以下是对战国时期知识点的归纳: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历时约254年。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诸侯国,它们相互争斗,争夺领土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多国并存的局面。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些国家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它们之间的联盟和战
争构成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
军事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等
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国力。
文化发展:
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众多学派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学派的思想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成就:
在科技方面,战国时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为农业灌溉提供
了保障。
外交策略:
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以“合纵连横”为代表,各国通过结盟或对抗来增强自己的势力。
秦国最终利用这些策略,逐一击败其他国家,实现了统一。
结束语: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它不仅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复杂性。
七年级上册有关战国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有关战国的知识点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从封建社
会向中央集权国家的改变。
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也
学习了一些有关战国的知识点,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一、战国的时间和地理环境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254年。
它的地
理环境位于今天的华北平原和黄河流域,涵盖现代的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区。
二、战国的政治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魏、赵、韩、燕、秦。
其中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国家。
三、战国的文化
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这些学派以其独特的思想
体系和理论成果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发展。
四、战国的军事
战国时期军事装备和军事战斗策略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
了一些杰出的将领,比如吴起、白起、王翦等。
这些将领的战术
以其超强的指挥能力和军事才华,为各个国家取得了多次胜利。
五、战国的经济
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上也出现了许
多新的变化,比如矿业和铁器制造。
这些变化促进了交通和商业
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繁荣。
六、战国的社会
战国时期社会的分化极其严重,富人和贫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贵族阶层对平民百姓的压迫也越来越严重。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有关战国的知识点的简单概述,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个神秘而又辉煌的历史时期。
七年级上册语文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涉及了一些中国历史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会介绍其中的一些知识点。
一、中华文化始祖黄帝黄帝是中华文化始祖,黄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时期之一。
黄帝时代末期,有五位圣人,他们分别是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和尧。
五位圣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形式,它在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
封建社会的形成使得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加强,并且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的形成也是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分界点。
春秋时期,吴越、楚国和齐国等处于海滨的诸侯国崛起,而战国时期则逐渐演变为七雄之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
四、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之一。
楚辞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其中的《离骚》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爱国诗歌。
楚辞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五、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涵盖了众多的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
诸子百家的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科学的发展。
其中,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流派是比较著名的。
六、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全国统一。
秦始皇统一战争的胜利,消除了中华民族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乱局面,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但是,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不少问题。
七、《诗经》《诗经》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诗歌文献,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的经典之作。
《诗经》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人生、家庭、爱情、友情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中外文学必备常识之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1.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2.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诸子哲理散文。
3.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4.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属诸子哲理散文。
5.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
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着作。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主要作品为《吕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着作。
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8.《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
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
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