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仿真与实验教程 实验4-7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式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如下:
标题: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摘要: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包含实验的关键信息和结论。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原理:详细描述实验所涉及的电路原理和基本理论知识。
3.实验器材:列出所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元器件。
4.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清晰、详细地叙述实验的步骤。
5.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图表展示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7.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结果和发现,对实验目的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价。
8.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提出建议和改进
意见。
同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如果有):包含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电路图、计算过程等。
注意事项:
1.实验报告要以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进行书写,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和准
确性。
2.报告中的公式、图表等要有编号,并清楚地标明引用的位置。
3.报告中的数据要精确、清晰地列出,可以使用表格或图形进行展示。
4.实验报告要注重实验过程和数据的分析,结论要明确、准确,并与
实验目的相符。
5.报告要进行一次细致的审校,确保语句通顺、无语法错误。
电路实验教程

前言 (4)实验1 电阻、电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5)一、实验目的 (5)二、原理说明 (5)三、实验任务 (5)四、实验仪器设备 (7)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7)六、实验报告要求 (7)实验2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8)一、实验目的 (8)二、原理说明 (8)三、实验任务 (8)四、实验仪器设备 (9)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0)六、实验报告要求 (10)实验3 仪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原理说明 (10)三、实验任务 (11)四、实验仪器设备 (11)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2)六、实验报告要求 (12)实验4 受控源的特性测试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原理说明 (12)三、实验任务 (13)四、实验仪器设备 (14)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4)六、实验报告要求 (14)实验5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的验证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原理说明 (14)三、实验任务 (15)四、实验仪器设备 (15)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5)六、实验报告要求 (16)实验6 直流电路的戴维南等效和诺顿等效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原理说明 (16)三、实验任务 (16)四、实验仪器设备 (17)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7)六、实验报告要求 (17)实验7 交流电路中基本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测量 (17)二、原理说明 (18)三、实验任务 (18)四、实验仪器设备 (19)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9)六、实验报告要求 (19)实验9 交流无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原理说明 (20)三、实验任务 (21)四、实验仪器设备 (22)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22)六、实验报告要求 (22)实验8 非线性元件特性曲线的测定及曲线绘制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原理说明 (22)三、实验任务 (23)四、实验仪器设备 (24)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24)六、实验报告要求 (24)实验10 功率测量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25)一、实验目的 (25)二、原理说明 (25)三、实验任务 (25)四、实验仪器设备 (26)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26)六、实验报告要求 (26)实验11 单相变压器的特性测试 (26)一、实验目的 (26)二、原理说明 (27)三、实验任务 (27)四、实验仪器设备 (28)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28)六、实验报告要求 (28)实验12 互感的测量 (28)一、实验目的 (28)二、原理说明 (28)三、实验任务 (31)四、实验仪器设备 (31)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31)六、实验报告要求 (31)实验13 三相电路的相序、电压、电流及功率测量 (32)一、实验目的 (32)二、原理说明 (32)四、实验仪器设备 (34)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34)六、实验报告要求 (35)综合实验1 一阶RC电路的暂态响应 (35)一、实验目的 (35)二、实验原理 (35)三、实验内容 (38)四、实验设备 (40)五、预习思考及实验注意事项 (40)六、实验报告 (41)综合实验3 二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响应 (41)一、实验目的 (41)二、原理说明 (41)三、实验任务 (45)四、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46)五、报告要求 (47)综合实验专题2 供电电路及最大功率传输 (48)一、工程应用示例 (48)二、相关电路原理 (48)三、研究内容或设计目标 (48)四、研究方案和计划 (49)五、研究报告 (50)提示1:阻抗匹配与最大功率传输的软件仿真以及阻抗变换电路的设计方法 (50)提示2:三相电路的软件仿真研究中构造三相电源的方法 (51)提示3:参考变压器特性、日光灯功率测量以及三相电路测量等操作实验 (52)综合实验专题5 裂相电路 由单相电压转变为三相电压的电路设计 (52)一、研究目的 (52)二、相关原理 (52)三、研究内容或设计目标 (53)四、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53)五、报告要求 (53)附录B MS8200G数字多用表 (54)一、概述 (54)二、主要技术指标 (54)三、面板结构 (56)四、使用说明 (56)前言《电路实验教程》是针对电类专业本科生电路实验课程编写的教学用书。
EWB实验指导教程new

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实验指导(EWB平台)第一章EWB概述1.1EWB简介1.2EWB主要组成1.3EWB基本界面1.4EWB基本操作1.4.1电路的输入与运行1.4.2子电路的创建和使用1.4.3文件格式的变换第二章元器件库及虚拟仪器2.1元器件库介绍及参数设置2.1.1信号源库(Sources)2.1.2基本元件库2.1.3二极管库2.1.4模拟集成电路库2.1.5混合集成电路库2.1.6数字集成电路库2.1.7逻辑门电路库2.1.8数字器件库2.1.9指示部件库2.1.10控制部件库2.1.11其他部件库2.2虚拟仪器的功能与使用2.2.1数字万用表2.2.2函数信号发生器2.2.3示波器2.2.4字信号发生器2.2.5逻辑分析仪2.2.6逻辑转换仪第三章EWB分析方法3.1EWB仿真的基本过程3.2分析方法的参数设置3.3分析方法第四章EWB应用实例目录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元器件库及虚拟仪器------------------------------------------------------------------11 第三章EWB分析方法--------------------------------------------------------------------------26 第四章EWB应用实例--------------------------------------------------------------------------35 实验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40 实验二共射—共集放大电路-------------------------------------------------------------------41 实验三差动放大电路----------------------------------------------------------------------------43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45 实验五低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46实验六数字电路基本实验----------------------------------------------------------------------49 实验七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数字钟设计-------------------------------------------------52第一章EWB 概述1.1EWB简介EWB是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被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平台或虚拟电子实验室,英文全称Electronic Workbench。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自动化系2012年10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 (1)实验二频率特性的测试 (8)实验三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12)实验四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14)实验五状态反馈 (20)TKKL—1型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使用说明书 (23)实验一 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用运放搭建电子模拟线路实现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理解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
三、实验原理1.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模拟电路图(1)比例环节图1-1 比例环节的方框图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传递函数为()()C s K R s (1-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其传递函数为21()()R C s R s R = (1-2) 比较式(1-1)和式(1-2),得:21R K R =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1()r t t =时,由式(1-1)得输出() (0)c t K t =≥,其输出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 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2)积分环节图1-4 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积分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4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C s R s Ts= (1-3)图1-5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5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C s R s RCs= (1-4) 比较式(1-3)和式(1-4),得:T RC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1()r t t =时,由式(1-3)得输出1()c t t T= 其输出波形如图1-6所示。
multisim电路仿真课程设计

multisim电路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界面功能;2. 掌握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基本流程;3. 学习并应用电路元件的参数设置、电路搭建及分析方法;4. 了解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之间的关系,能对简单电路进行理论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 学会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故障诊断与优化;3. 培养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Multisim软件为工具,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电路仿真感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提高电子技术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入门- 熟悉Multisim软件的操作界面;- 学习Multisim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 了解仿真原理及基本步骤。
2. 电路元件与连接- 认识并使用Multisim中的常用电路元件;- 学习元件参数设置与调整;- 掌握电路连接方法及技巧。
3. 简单电路设计与仿真- 搭建并仿真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分析电路性能,如增益、频率响应等;- 学习电路故障诊断与优化方法。
4. 复杂电路设计与仿真- 组合多个基本电路,设计复杂电路;- 分析电路中信号传输、处理过程;- 学习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Multisim软件入门;2. 第3-4课时:电路元件与连接;3. 第5-6课时:简单电路设计与仿真;4. 第7-8课时:复杂电路设计与仿真。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成书“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背景下,历经教学改革,在积累了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第1 版教材的修订。
该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多次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体系做了大幅度调整。遵循教学的发展规律, 重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将课程内容 分为认知、应用、创造三层次递进式教学,进行实验课程顶层设计。实验项目安排了基础与设计实验、进阶实验、 综合实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在每个实验项目教学中融入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勇于探索科学技 术的元素。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 (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是由吴霞、潘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2年7月29日出版的 iCourse·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该书可作 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电气类及仪器仪表类专业本、专科学生进行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 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在主编吴霞的主持下,编者多次研讨,开展师生期中教学检查访谈,听取了多届学生使用实验教材的建议, 收集统计了多轮次的实验教材使用调查问卷;经历了教学改革尝试,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改编、修订完成了该书。
2022年7月29日,《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三篇,共10章,第一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了实验绪论、实验数据的误差分 析与处理、常用电子元器件、常用电工电子实验仪器仪表与工具、实验电路的调试及故障分析、NI Multisim 14.0的使用等;第二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本实验项目,包括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共30个实验项目,涵盖了基础、设计与进阶实验,书中配有实验学习资料;第三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项 目,包括10个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验项目。这些项目融合了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模块,从引导学生 综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与自主学习研究的目的出发,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电路叠加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叠加原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路叠加原理在仿真实验中的应用一、引言电路叠加原理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我们将复杂的电路分解为多个简单的电路,然后利用叠加原理对每个简单电路进行分析,最后将结果叠加得出整个电路的响应。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探究电路叠加原理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是基于线性系统的性质,即对于线性系统,其响应是输入信号的加权叠加。
在电路中,我们可以将电源按照叠加原理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电源,分别施加在电路中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叠加得到整个电路的响应。
三、实验步骤1. 首先,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电路作为仿真对象。
例如,我们选择一个由电阻、电容和电感构成的RLC电路。
2. 使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搭建RLC电路,并加入恰当的初始条件和输入信号。
3. 将RLC电路分解为三个独立的电路,即只有电阻的电路、只有电容的电路和只有电感的电路。
每个电路中,我们分别保持其他两个元件的状态为0。
4. 分别对三个独立电路进行仿真分析,测量其响应。
注意,为了方便比较,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要保持一致。
5. 将三个独立电路的响应结果叠加,得到整个RLC电路的响应。
6. 对比整个RLC电路的仿真结果与分析结果,验证电路叠加原理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RLC电路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每个独立电路的响应结果。
例如,我们发现在只有电阻的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呈指数衰减;在只有电容的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在只有电感的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呈正弦周期性变化。
这些响应结果与我们对RLC电路的一般分析结果相一致。
然后,我们将这三个结果叠加,得到整个RLC电路的响应。
通过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叠加结果与仿真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电路叠加原理的应用。
此外,叠加原理还可以用于分析多个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电路的情况。
通过将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分别施加到电路上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叠加,可以得到整个电路对多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
multisim仿真教程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元器件的选取和放置
步骤一
步骤三
选择合适的二极管,确保其额定电流 和电压符合电路要求。
将选取的元件放置在电路图上,注意 元件间的连接关系和布局。
步骤二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电阻和电容元件, 调整其阻值或电容值以满足电路参数。
电路的连接与检查
步骤一
根据电路原理图,将各个元件按 照正确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步骤二
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出现 短路或断路现象。
步骤三
对电路进行静态检查,确保没有逻 辑错误或元件参数不匹配的问题。
仿真设置与运行
01
步骤一
打开仿真设置对话框,选择合适 的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范围、 采样率等。
步骤二
02
03
步骤三
运行仿真,观察电路的行为和输 出波形。
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调整 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06 结论与展望
本教程的主要内容总结
介绍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探讨了不同控制角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通过Multisim软件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进行了仿真 和分析。
分析了整流电路的效率、功率因数等性能指标。
可控整流电路的应用前景
可控整流电路在电力电子、电机 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用于模拟晶体管元 件,有不同的类型 和参数可选。
04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 Multisim仿真
电路图的创建
步骤一
打开Multisim软件,新建 一个电路图文件。
步骤二
从元件库中选取需要的元 件,如二极管、电阻、电 容等。
步骤三
将选取的元件放置在电路 图上,并按照单相半波可 控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7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班次 实验台编号 姓名 学号 R(k Ω) L(mH) C(uF) 4 28
李铃
1111000048
1.75
4.500
0.0242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交流阻抗的测量方法,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测定R ~ f (电阻-频率),X L ~ f (感抗-频率)和X C ~ f (容抗-频率)特性曲线及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2.加深理解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学会测量阻抗角的方法。
二、电路图(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图的元件值)
图4-7-1 RLC 阻抗频率特性的仿真电路
L
4.5mH
IC=0A
S
C
24.2nF IC=0V
XFG1
XMM1
XMM2
R21.75kΩR151Ω
图4-7-2 R 阻抗频率特性的实测电路
三、仿真测量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1. 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表左边的元件值,取样电阻为r=51Ω,测量时用万用表(毫伏表),将测量的U R 、U L 、U C 有效值填入表4-7-1。
2. 计算公式
3R
i r 1051
U U I -⨯-=
电阻测量电路中有:R r I I = R R I U R =∴
32L
2i r 1051
U U I -⨯-= 电感测量电路中有:L r I I = L L L I U X =∴
32
C 2i r 1051
U U I -⨯-= 电容测量电路中有:C r I I = C C C I U X =∴
3. 从表4-7-1中任选1个频点,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置。
图4-7-3 频点为10kHz 时电阻上U R 的电压
图4-7-4 频点为10kHz 时电感上U L 的电压
图4-7-5 频点为10kHz 时电容上U C 的电压
表4-7-1 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定 输入电压U P-P =4V (有效值U i =2.83V )
频率
实验内容
仿真数据 频点1 频点2 频点3 频点4 频点5 频点6 f/kHz 10 20 50 100 150 200 R=1.75 k Ω
U R / V (测量值) 2.748 2.748 2.748 2.748 2.748 2.748 I R / mA (计数值) 1.569 1.569 1.569 1.569 1.569 1.569 R / k Ω (计数值) 1.753 1.753 1.753 1.753 1.753 1.753 L=4.5mH
U L /V
2.784 2.817 2.827 2.828 2.828 2.828 I L /mA (计数值) 9.964 5.313 2.554 2.086 2.086 2.086 X L /k Ω (计数值) 0.279 0.530 1.107 1.356 1.356 1.356 C=0.0242u
U C / V
2.820
2.795
2.637
2.235
1.844
1.532
F
I C / mA (计数值) 4.661 8.700 20.141 34.039 42.093 46.656 X C / k Ω (计数值)
0.605
0.605
0.131
0.066
0.044
0.033
4. 用Excels 将仿真数据生成R 、L 、C 阻抗频率特性图
图4-7-6 仿真数据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四、实际测量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1. 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表左边的元件值,取样电阻为r=51Ω,测量时用毫伏表(万用表),将测量的U R 、U L 、U C 有效值填入表4-7-2。
2. 计算公式:使用仿真实验中的公式
3. 从表4-7-2中任选1个频点,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置。
R、L、C阻抗频率特性
0.20.40.60.811.21.41.61.821
2
3
4
5
6
频率
阻抗值
电阻感抗容抗
图4-7-7 频点为10kHz时电阻上U R的电压
图4-7-8 频点为10kHz时电感上U L的电压
图4-7-9 频点为10kHz时电容上U C的电压
表4-7-2 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定输入电压U P-P=8V(有效值U i=2.83V)
频率实验内容实测数据频点1 频点2 频点3 频点4 频点5 频点6 f/kHz 102050100150200
R= kΩ
U R / V
(测量值)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I R / mA
(计数值)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R / kΩ
(计数值)
2.728 2.728 2.728 2.728 2.728 2.728
L=mH
U L/V 2.69 2.70 2.73 2.78 2.81 2.82
I L/mA
(计数值)
8.726 8.412 7.380 5.188 3.186 2.126
X L/kΩ
(计数值)
0.308 0.321 0.370 0.536 0.882 1.327
C=uF
U C / V 2.82 2.60 2.44 2.21 1.68 1.52
I C / mA
(计数值)
2.126 11.125 14.297 17.645 22.749 2
3.848
X C / kΩ
(计数值)
1.327 0.234 0.171 0.125 0.074 0.064 4. 用Excel将实测数据生成R、L、C阻抗频率特性图
图4-7-10 实测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五、仿真与实测R 、L 、C 元件的阻抗角
1. 使用个人数据表值,信号设置为正弦波、峰值V P =4V 、频率f=10kH Z ,取样电阻为r=51Ω,仿真与实际测量时全部使用泰克示波器,将测量值填入表4-7-3。
2. 计算公式:使用仿真实验中的公式
3. 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与实测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置。
表4.7.3 R 、L 、C 元件的阻抗角
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
L 1 /格 L 2 /格 /度
仿 真 数 据 R 74.799 74.799 0 L 1.225 1.247 79.744 C 3.225 3.201 -84.366 实 测 数 据
R 2.67 2.67 0 L 2.03 2.29 93.6 C
2.45
2.70
-90
4. 仿真与实测图
R、L、C阻抗频率特性
0.20.40.60.811.21.41.61.821
2
3
4
5
6
频率
阻抗值
电阻感抗容抗
⑴电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与实测图(正弦波、f=10kHz 、V p-p = 8V)
图4-7-11 电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图4-7-12 电阻元件阻抗角的实测
⑵电感元件阻抗角的仿真与实测图(正弦波、f=10kHz 、V p-p = 8V)
图4-7-13 电感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图4-7-14 电感元件阻抗角的实测
⑶电容元件阻抗角的仿真图和照片(f=10kHz V p-p = 8V)
图4-7-15 电容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图4-7-16 电容元件阻抗角的实测
六、实验结论:
1.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
及电阻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压与电流同相,频率增加,阻抗不变。
2.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及电感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压超前电流九十度,频率增加,阻抗增加。
3.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及电容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压置后电流九十度,频率增加,阻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