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优秀范文
叶圣陶《稻草人》教案

叶圣陶《稻草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稻草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探讨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稻草人的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并感悟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感的学会关爱他人。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稻草人》的纸质或电子文本。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4. 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叶圣陶及其作品《稻草人》。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3. 角色分析:讨论课文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无私奉献。
5.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 道德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关爱他人。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课文《稻草人》的读后感。
2. 设计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可以是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道德实践:评估学生作业中关于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看其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稻草人》优秀教案通用

《稻草人》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具体内容为《稻草人》。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稻草人的故事,描绘了稻草人的善良和无私,以及他与小动物们的友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稻草人的善良和无私,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稻草人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稻草人的品质,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稻草人》2. 生字词:略3. 重点句子:略4. 主题思想:稻草人的善良与无私,关爱他人,珍惜友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稻草人”的作文。
稻草人在一个美丽的田野上,有一个善良、无私的稻草人。
他每天都守护着这片土地,与田野里的小动物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天,一群小鸟在稻草人的头上嬉戏,突然,一阵风吹来,一只小鸟不小心摔倒了。
稻草人立刻伸出援手,将小鸟扶了起来。
小鸟感激地说:“谢谢你,稻草人!你真是个善良的朋友。
”稻草人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只要你们需要帮助,我随时都在。
”就这样,稻草人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私,关爱着每一个朋友。
在他的感染下,小动物们也学会了珍惜友谊,互相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稻草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稻草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场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观念。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观念。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场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稻草人》。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稻草人、农田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
(2)出示课文《稻草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稻草人有什么了解?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稻草人的情感,讨论稻草人的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观念。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稻草人”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精选4篇)《稻草人》教案篇一现在正值收获季节,随着本地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劳动观念日趋薄弱,常常有在收割机收完稻谷后,直接把稻草在田里焚烧的现象,造成空气被污染,造成白白的浪费,甚至酿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祸害。
为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么做的危害,我特设计本课题,通过听故事、探讨稻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和制作稻草制品,从而使幼儿明白稻草是有用的,不能随便焚烧。
1、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2、学会初步的搓绳、编稻草人的技能,尝试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1、师自编一段故事、图片四张、一盒磁带。
2、一把水稻、幼儿操作用的稻草、树叶、胶带、简字贴、毛线、碎布、剪刀、画笔等。
3、幼儿已有初步的结、搓、编稻草的技能和经验。
4、在活动室四周布置一些稻草制品,如:绳子、草鞋、稻草人、稻草鸟窝、稻草树等。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t:“小时身穿绿衣裳,长大换上黄衣裳,秋风吹来收割忙,农民伯伯喜洋洋。
”“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黄金甲壳外面包,珍珠心儿里面藏。
”(水稻)看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完整的一把水稻)分别说说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师小结: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可以做燃料,可以煮饭、烧菜,烧成灰可以做肥料;草根留在田里也可以做肥料。
)2、师讲述自编故事,使幼儿知道随意焚烧稻草的害处。
t:水稻有这么多的用处,你们喜欢水稻吗?可是,有一次,稻草惹了一个很大的祸,引起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稻草怎么会惹祸呢?你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师讲述故事)提问:到底是谁惹的祸?稻草自己会烧起来吗?你们能这样做吗?为什么?教育幼儿不玩火。
3、进一步探讨稻草在生活中的用处。
t:虽然稻草烧成灰后留在田野里也能当肥料,但稻草被白白烧掉,太可惜了,太浪费了。
稻草人教案【优秀7篇】

稻草人教案【优秀7篇】本文通过对替主人看守田地的稻草人前后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尽职尽责的稻草人形象,也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7篇《稻草人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语文《稻草人》教案篇一一。
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凄惨生活的同情。
二。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示人物的生活遭遇;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3、学习的表示方式。
三。
教学时间:两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学生自由读课文,考虑: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二。
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
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a.外貌描写表示了什么?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示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示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凄惨,以乐写痛,则痛甚)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a.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缺乏)表示了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痛)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凄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凄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的代言人)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3、作记号之处表示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稻草人教学设计3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稻草人》教学设计3篇《稻草人》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协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稻草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战士资料,介绍作者。
3、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读一读。
2、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仪进行再强调。
(3)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
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
)4、指名反馈:文中的稻草人长得什么样呢?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第一自然段)5、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考虑: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6、指名反馈。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7、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加深感知。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教师导读:课文主要给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稻草人,一个就是稻草人的主人——老妇人。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和老妇人形象呢?2、指名反馈:再读课文后,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的稻草人;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教师导读: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和同学推荐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凄惨、孤单、可怜、穷苦的?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稻草人的尽职和善良的?4、集体反馈。
六年级语文上册《稻草人》教案带原文

六年级语⽂上册《稻草⼈》教案带原⽂ 稻草⼈是⼀种⽤来防⽌鸟类,例如乌鸦,扰乱农作物的设备(传统上是⼈体模型的)。
稻草⼈的寓意也指代现实⽣活中⼀种⼈,⼀种默默⽆闻,⽽⽆私奉献的⼈。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推荐关于六年级上册语⽂《稻草⼈》的教案及原⽂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上册《稻草⼈》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掌握“肤、怠、穗、憋、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积累“肌⾁、⽪肤、稻穗、勉强、⽩喉、耕种、橘⼦、褐⾊、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2、指导学⽣默读课⽂,把握课⽂。
3、理解稻草⼈的形象。
过程与⽅法 1、以学⽣为主体,⾃主拼读⽣字词,⽼师检查并指正; 2、听录⾳,整体感悟⽂章,理清⽂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稻草⼈的优秀品质,唤起学⽣对⽂中⽼太太的同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字、词,学会通过⼈物的⼼理活动描写展现⼈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物的⽣活遭遇; 2、学习⼈物动作、⼼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是个怎样的⼈物。
教学过程: ⼀、导课 师:(指名读第⼀单元《导读》),你能说⼀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吗?谁能说⼀说,咱们都学过哪些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红帽》、《⽩雪公主》……) 今天我们再学习⼀篇新的童话故事《稻草⼈》。
⼆、新授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初读课⽂,整体感悟1。
指定三位学⽣朗读课⽂。
播放wav⾳频朗读。
⽐较学⽣朗读和wav⾳频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导朗读⽅法。
注意以下⽣字词语,尤其是画线的字。
(幻灯⽚展⽰) 肌⾁、⽪肤、稻穗、勉强、⽩喉、耕种、橘⼦、褐⾊、挽救、祸事、沉甸甸 在练习本上边读边写⼀写⽣字词。
(三)再读课⽂,思考。
1、⽂中哪些描写与稻草⼈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2、课⽂为什么把稻草⼈与⽜、狗进⾏对⽐? (四)学⽣分别读稻草⼈的外貌、⼼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体会。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稻草人的形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关心。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稻草人的形象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描述性的语句的理解。
(2)稻草人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农村稻草人的世界。
2. 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稻草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稻草人。
(2)简介稻草人在农村的作用,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
4.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注意抓住关键词。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稻草人的形象及其特点。
5. 深入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稻草人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优秀范文
*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凄惨生活的同情。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稻草人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肤、怠、穗、憋、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积累“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
3、理解稻草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拼读生字词,老师检查并指正;
2、听录音,整体感悟*,理清*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稻草人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文中老太太的同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指名读第一单元《导读》),你能说一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吗?谁能说一说,咱们都学过哪些童话故事?(生:《神笔马良》、《小红帽》、《白雪公主》……)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稻草人》。
二、新授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
指定三位学生朗读课文。
播放wav音频朗读。
比较学生朗读和wav音频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导朗读方法。
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尤其是画线的字。
(幻灯片展示)
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
在练习本上边读边写一写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2、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四)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1、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2、*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
情?(高兴、焦急、痛心)
3、*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更甚)
(五)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1、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哪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感情?(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3、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4、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三、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 ru p fū do su miǎnqiǎng
( ) ( ) ( )( )
bi hu gēng zhng h s
( )( ) ( )
wǎn ji hu sh chn din din
( ) ( )( )
(二)改写句子。
她以前哪里笑过啊?(改为陈述句)
课后小结
*通过对稻草人外貌、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形象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教材简介:
*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凄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示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示方式。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考虑: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
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示了什么?
b.*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示了稻草人怎样的心
情?(高兴、焦急、痛心)
c.*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示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凄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缺乏)表示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