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

合集下载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人成为急诊科常见的患者群体之一。

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他们在急诊情况下可能面临着很多护理风险。

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1. 护理风险分析(1)生理机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等,因此在急诊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心肌梗塞、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2)多重慢性疾病的存在:绝大多数老年危重患者患有多重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慢性疾病的存在会增加患者的急诊风险。

(3)药物治疗的不稳定性:老年人多病、复杂,常服用多种药物,其中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这会增加患者在急诊情况下的护理风险。

2. 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1)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对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科的护理进行前期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情况、社会支持等,为后续的护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建立个性化护理计划:针对老年危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建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药物治疗监测、生活方式指导等。

(3)强化护理团队合作:老年危重患者需求的综合性较强,需要护理人员、医生、社工、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配合,形成多学科护理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4)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情况下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5)加强药物管理: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药物管理需加强监测,包括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等。

(6)定期复诊和随访: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情况下得到治疗后,需定期复诊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对于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和管理对策的制定,需要全面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个性化护理计划,强化护理团队合作,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药物管理,定期复诊和随访等措施,以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在急诊情况下的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摘要】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他们常常伴随着多种风险因素。

本文通过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发现了心理风险、生理风险、药物治疗风险以及院内感染风险等问题。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包括心理风险的应对策略、生理风险的应对措施、药物治疗风险管理和院内感染风险的防控措施。

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的重要性被强调,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护理的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措施和建议将有助于提高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为老年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心理风险、生理风险、药物治疗、院内感染、护理风险管理、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人是世界各国人口结构中占比日益增加的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急诊危重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生理机能减弱等特点,往往面临着较高的护理风险。

在急诊护理中,老年危重患者往往存在认知障碍、心理恐惧、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需要专门的护理方案来保障其安全和健康。

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老年危重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特殊性以及多重病症的存在,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加强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老年危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重点探讨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旨在提高对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质量和效果,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要明白,危重患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他们可是生命的守护者,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让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他们的风险呢?又应该采取哪些安全防范措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情要想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病情。

这就像是我们做事情要先明确目标一样,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

所以,我们要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了解患者的病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1.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危重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危重患者的安全防范措施2.1 加强病房管理病房管理是保障危重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确保病房的卫生、通风、照明等方面都达到标准,避免因为环境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意外。

我们还要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施设备,确保它们都能正常运行。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护理人员是危重患者的守护者,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因此,我们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3 做好患者的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适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三、结语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危重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老年危重患者由于身体状况较弱,存在诸多的护理风险。

对于这类患者,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患者个体特点、养护环境、护理操作等方面探讨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首先,老年危重患者的个体特点使其更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

首先是患者的智力状态,老年患者智力发育完善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思维、记忆等问题。

因此,在管理上,护士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利用图片、简单的手势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并配合护理操作。

其次是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并加重患者的身体状况。

因此,在管理上,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告知医生,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其次,养护环境也是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之一、老年危重患者需要在特殊的养护环境中接受治疗。

首先是养护空间的设置。

由于患者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依赖医疗设备,因此养护空间应宽敞、明亮,并设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监护设备。

其次是养护环境的安全。

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容易摔倒或滑倒,因此养护环境应平整、无障碍,并设有扶手、防滑垫等设施,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此外,养护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感染的传播。

护士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并通过灭菌、消毒等方式保持环境的卫生。

最后,护理操作也是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重要方面。

老年患者身体弱,护理操作不得不慎重。

首先是洗澡和更换床单等日常护理操作。

老年患者皮肤薄弱,容易受到刺激和损伤,因此洗澡时应使用温水,并选用温和的洗涤剂。

更换床单时,要注意减少患者体位的变化,以防止患者因体位改变而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其次是留置导尿管的管理。

老年患者多存在尿潴留等问题,需要留置导尿管,但导尿管容易引起感染和尿液滞留等问题。

因此,护士应定期进行导尿管的冲洗和更换,并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重症和老年患者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机制

重症和老年患者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机制

重症和老年患者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机制1.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重症和老年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筛查机制,以便为这类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患者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的过程。

对于重症和老年患者,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2.1 疾病风险疾病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评估。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2 药物风险药物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

需要关注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

2.3 跌倒风险跌倒风险评估是老年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

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平衡能力等因素。

2.4 心理风险心理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风险。

需要关注患者的心情、行为、认知功能等因素。

3. 筛查机制筛查机制是为了发现患者潜在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评估。

对于重症和老年患者,我们需要建立以下筛查机制:3.1 全面健康检查全面健康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需要定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

3.2 专项评估针对疾病风险、药物风险、跌倒风险、心理风险等方面,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专项评估机制。

例如,对于药物风险,可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于跌倒风险,可以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等。

3.3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居住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4 多学科团队协作为了提高筛查效果,我们需要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需要定期开会,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 总结建立重症和老年患者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机制,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情况复杂等原因,其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着诸多风险。

为了更好地护理老年危重患者,我们需要了解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1.生理机能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将随之逐渐退化,包括肺功能、心脏功能、肾功能等。

这将导致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心衰、肾功能衰竭等情况,护理难度较大。

2.多重疾病叠加: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叠加将使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病情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综合的护理措施。

3.认知功能减退:老年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减退的情况,如轻度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等。

这将影响老年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和理解,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4.药物使用不当:老年患者常因为自身的忽视或者医护人员的不当用药导致药物使用不当,甚至出现药物中毒等情况。

以上种种风险给老年患者在急诊护理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1. 评估与监测: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电图、血气分析、尿量等,及时监测病情的变化,为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护理干预及时:一旦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氧疗、导尿、心电监护等,确保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3. 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营养、睡眠、排泄、活动、心理护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4. 药物管理: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管理,对于慢性病患者要保证长期用药的规律性和正确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5. 预防跌倒:老年患者因运动功能减退、平衡能力降低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保障其安全。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5篇范例)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5篇范例)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5篇范例)第一篇: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急诊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本文将重点讨论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风险分析1. 身体状况复杂:老年人身体状况多变,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病和合并症,加之免疫功能下降,一旦出现急危重症,往往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2. 心理状态不稳定:老年人在急诊情况下常常出现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包括焦虑、恐慌等,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及时干预和安抚。

3. 老年患者常见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4. 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往往处于相对衰退状态,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此高度重视并加以监测。

5. 营养不良:部分老年危重患者可能合并有营养不良问题,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二、管理对策1. 个性化护理:针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个性化护理,包括温和的交流沟通、心理安抚等,以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2. 严密的监测:对老年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感染控制措施: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包括定期对护理器械、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等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4. 药物管理:在给老年危重患者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6. 配备专业人员:对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和知识,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处理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7. 患者家属的配合:老年危重患者的家属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医院需要与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协调好护理工作和家属的关怀,促进患者的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不良后果。 68 例 患者 , 因预 防及 时无 1 例发 生深 静脉 血 栓 , 无 1 例发生压疮。 4 讨 论 重症监护室环境特殊 , 护理治 疗要求 独具特 点 , 其 护理 质
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 安危、 疾病转 归及救 治成功率 [ 4] , 尤 其 是针对高龄重症患者特殊群 体 , 只有加 强护理 风险评估 , 加 强 专科护理管理 , 强化质量管理 , 才能有效预防护理并发症。 4 . 1 增强爱伤观念 , 体现人 文关怀 是提高高 龄患者 护理质 量
质及量 , 如发现痰液稀薄或有粉红色泡沫痰 , 及时报告医生。 2 . 5 . 4 根 据患者病 情、 药 物性质 , 严格控制 输液速度 , 常规 每 日总量 24h 内 均衡泵入 , 防止短 时间内输 入过多液体 , 多通 道 输液时 , 注意按照要求调整输液速度。 2 . 6 压疮 与高龄 患者皮肤 干燥 , 失去弹性 , 皮下脂 肪减少 , 加之长期卧床 , 活动受限而致使皮肤完整性受 损有关。 2 . 6 . 1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平整 , 及时更换污染被服 , 保持皮 肤 整洁。 2 . 6 . 2 尽可能减少皮肤受压时间 , 予卧 气垫床 , 定时翻身 每 2 小时 1 次。骶尾部尽量不垫气垫圈 , 因高龄患者骶尾部皮下 脂 肪较少 , 皮肤较敏感 , 使用气 垫圈充 气多与少 均会造 成皮肤 刺 激 , 导致局部皮肤发红。使用高密度泡沫海绵垫为宜。 2 . 6 . 3 加强受压部位皮肤评估和评 分 ( Br aden 评分和 N or ton 评分 ) , 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皮肤护理。 3 结 果 本组患者 3 例发生非计 划性拔 管 , 但 均给予 及时处 理 , 未
重症监护室 ( intensive care unit, I CU ) 患者病情 危重、 变化 快、 家属思想负担重 , 病室管 理严格 , 无家 属陪护 , 容 易造成 患 者和家属心理分离 [ 1] , 同时 , 高龄重症患者由于年龄、 疾病及 伴 随慢性基础疾病多、 病情 变化快、 疾 病恢复时 间长和 预后差 等 因素 , 疾病转归难以预 料。因此 , 护理 人员应 随时评 估患者 风 险 ,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及各种并发症 ,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实践表明针对高龄危急 重症患 者 , 及时准 确评估风 险 , 严 密观察病情 , 科学采取处 理措施 , 能 够有效避 免护理 并发症 的 发生。 1 临床资料 2004 年 1 月至 2008 年 6 月 , 某 院 ICU 住院高龄危重患 者
( 收稿日期 : 2008 09 18)
2 . 5 . 1 严 密监 测每小 时尿 量、 尿比重 值和 出入量 , 除 严密 观 察、 随时执行医嘱外 , 常规每 4 小时统计 1 次出入平衡情况。 2. 5. 2 2. 5. 3 严密监测心率、 血压、 中心静脉压、 意识及瞳孔变化。 观察患者眼球结膜、 四 肢及全身有无水肿表现 , 痰液 性
272 引流液性质、 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淤青等。同时 , 注意监测凝 血 功能。 2 . 5 心功能衰竭 快有关。 与患者心肺功能差、 输液总量多 , 输液速 度
重庆医学 2009 年 2 月 第 38 卷第 3 期 的前提。 ICU 高龄重症患者 需求多 , 病 情复杂 , 护理 人员需 要 具备高度的责任 心 , 科 学严 谨 , 慎 独审 慎 , 真 正 以 患 者为 中 心 , 体现人性化关怀 , 从环境、 疾病、 心 理入手 , 为患 者提供 安 全舒适的护理服务。 4. 2 营造舒适环境 , 加强护 患沟通 是提高 高龄患 者护理质 量 的条件。 ICU 环境特殊 , 环境温 暖舒适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 力 , 排除孤独恐惧感。加 强护患 沟通和 健康指 导 , 为 患者提 供 心理支持和动力。 4. 3 提高专业技能 , 强调细 节护理 是提高 高龄患 者护理质 量 的关键。高龄危重患者疾 病转归 难以预料 , 救 治风险 高 , 每 一 个护理环节均尤为重要。 如 : 保 持正确 体位防 止误吸 , 采取 措 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和静脉血栓形成 , 稍有疏忽均会影响患者 预后和转归。 4. 4 优化工作流程 , 规范工 作制度 是提高 高龄患 者护理质 量 的保证。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 , 要求 高 , 面对护理风险 , 不 断优化工作流程 , 加强 科间协作 , 从 专业角 度思考 并改进监 护 室护理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 量的提 高 , 高龄 危重患 者入 住 ICU 例 数 逐年增多 , 如 何保证高龄危重患者 ICU 治疗 质量 , 有效 避免护 理风险和护理并发症 , 值得护理 人员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 [ 1] 张爱琴 , 叶静 , 杨惠清 , 等 . 公示 重症监护室 护理内容 的效 果 [ J] . 医学研究 生学报 , 2006, 19( 12) : 1151. [ 2] 陈爱萍 . ICU 患者非 计划 性拔 管及相 关研 究进展 [ J] . 中 华护理杂志 , 2007, 42( 10) : 934. [ 3] 董春辉 , 马兰军 . 卧位高龄鼻 饲患者进餐 体位与吸入 性肺 炎关系的探讨 [ J] . 中华护理杂志 , 2001, 36( 1) : 21. [ 4] 王秀英 . 重症 监护 室的 护理安 全管 理 [ J] . 中华 临床新 医 学 , 2006, 6( 6) : 575.
68 例 , 男 48 例 , 女 20 例。年龄 80~ 102 岁 , 平均 93. 15 岁 , 平 均住院天数 69. 10d 。其中消化道大出 血至休克 17 例 ; 高血 压 脑出血、 脑梗死 21 例 ; 多 发肋骨 骨折及 下肢骨 折 30 例。均 有 人工气道 , 使用呼吸机治疗 60 例。 2 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 高龄患者在生理、 心理 各个方 面具有 其特殊 性 , 生 理机 能 发生退行性变化 , 引起机 体总体 功能障 碍 , 易 发生非 计划性 拔 管、 误吸、 谵妄、 深静脉血栓、 心力衰竭及压疮等护理危险因素。 通过对本组 68 例危 重高龄患者 的护理 , 有效预 防了此类护 理 危险因素发生。 2 . 1 非计划性拔管 ( U EX ) 指 未经医 护人员 同意 , 患者将 气
重庆医学 2009 年 2 月第 38 卷第 3 期
271
护理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龄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
于瑞英, 梁泽平, 杜慧敏 , 杨文群 (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 400042)
摘 要 : 在重症监护室特殊环境下 , 结合医疗环境 、 护理对象特殊性和疾病本身特点 , 列举主要风险因素 并对高龄重症患者护 理危险因素给予评估 , 分析原因 , 指出护理重点和难 点 , 采取 针对性护理措施 , 严密观察病 情 , 加强专 科护理 , 严 防护理并发症 , 以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重症监护室 ; 高龄危重患者 ;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 R473.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671 8348( 2009) 03 0271 02 全、 舒适的治疗环境。 2. 2. 3 尽量保持患者卧位的舒适性。治疗护理时应耐心 做好 解释工作 , 必要时应用止痛镇静 药物 , 消除不适感。 2. 2. 4 加强护患沟通 , 了 解患者 社会背景 , 实 施个性 化护理 , 对言语沟通 障碍者 , 选择相 应的非言语 沟通方式 , 如使用 写字 板、 肢体语言等 , 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紧张、 恐惧心理。 2. 2. 5 对心理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 , 让家属、 朋 友能 够与患者充分交流和沟通。 2. 3 误吸 与患者意识不清、 咳痰能力差、 胃肠蠕动差等 因素 有关。 2. 3. 1 保持呼吸道 通畅 , 如出现呕 血、 呕 吐胃内容物 , 应 及时 检查气囊充盈度 , 及时吸出气道 内分泌物。 2. 3. 2 持续平卧位、 头后 仰会增加 返流误吸机 会 , 因 此 , 凡鼻 饲患者应保持床头抬高 30 [ 3] , 及时 观察并 使患者 卧位保 持头 高位。 2. 3 . 3 鼻饲患者短时间内输注大量营养液使胃内压力急 剧增 加 , 极易产生误吸。鼻 饲时应严 格遵循 : 稀 浓度、 小剂 量、 低流 速开始 , 并逐日增加 , 直到患者可以耐受 , 方法可采取持续泵入 或间歇重力滴注。 2. 3. 4 翻身、 吸痰 前应暂 停鼻 饲 30min, 并抽 空胃 内潴 留物 , 防止翻身、 吸痰等刺激引起患者 返流误吸。 2. 3 . 5 严格执行管道护理原则 每班检查管道长度及在 位情 况 ; 定时回抽、 冲洗胃管 , 每 2 小 时 1 次 ; 鼻饲 前应确 定胃管 在 位情况 ; 保持管道通畅 ; 定时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2. 4 深静脉血栓发生原 因 患者长 期卧床 , 主动 活动减 少甚 至不活动 ; 因疾病因素频繁采血 等导致血流缓慢 ; 休克、 血容量 不足、 脱水、 利尿等病情影响 , 使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 2. 4. 1 体位 常规抬高双下肢 15 ~ 30 , 双膝处 于功能位 , 保 持双下肢温 暖 , 必 要时予暖 水袋或保温 毯保暖 , 各班注意 监测 肢体温度、 血液循环及皮肤颜色 。 2. 4. 2 与康复科共同制订理疗计划 , 被动运动四肢 , 每个 部位 20~ 30 分钟 / 次 , 温水 擦浴、 泡 脚 1 次 / 日 ; 鼓 励清 醒患 者主 动 运动 , 促进血液循环 ; 指导 行抬腿、 提 臀运 动 50 个 / 日 , 扩胸 运 动 30 个 / 日。 2. 4. 3 密切观察趾 端血液 循环 , 监测腿 围每 2 小时 1 次。发 现肢体非损伤原因出现红肿、 双 侧不对称 , 应及时制动 , 禁止按 摩 , 防止血栓脱落引起梗塞 , 同时 , 马上 报告医 生 , 及时行 B 超 检查。 2. 4. 4 入住 ICU 后立 即予 穿弹 力袜 , 持 续使 用抗 血 栓泵 治 疗 , 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2. 4. 5 正确及时应用抗凝药物 , 用药后密切观察全脑征、 各种
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 , 也包括医护人员 操作不当所致的 拔管 [ 2] 。这里主要是指气管 插管和 引流管 , 与患 者躁动、 意识 不清、 不能耐受管道刺激有关。 2 . 1 . 1 做好入院评 估与宣教 , 实施保 护性约束 , 对意 识不清、 躁动及配合能力差有拔管倾向的患者 , 采取适 当肢体约束和使 用防护栏。 2 . 1 . 2 对不能耐受管 道的患 者应用 镇静、 肌松剂。 同时严 密 监测意识情况 , 并做好镇静度评分。 2 . 1 . 3 加强个性化护理和舒适护理 , 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 , 加 强口腔护理 , 及时清除口 腔分泌 物 , 减少患者 因不舒 适而造 成 的躁动。 2 . 2 ICU 谵妄综合征 与仪器 设备应 用时报 警声、 对陌生 环 境不适应和家属不能守候有关。 2 . 2 . 1 对清醒患者做好入科宣教 , 了解家属探视时间 , 并与 患 者及时沟通 , 消除患者的 距离感 ; 对 患者和家 属做好 各项仪 器 设备应用维护解释工作 , 注意转移注意力 , 提高患者耐受程度。 2 . 2 .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及仪器设备使用维护 技 能 , 对仪器设备报警 , 应镇静 沉着 , 处理及 时准确 , 对 患者及 家 属做好解释 ; 同时 , 尽量保持病房安静、 整洁、 舒适 , 为其提供 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