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存在、选择与超越--方方新世纪以来的中篇小说之存在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个体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常常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而存在主义思想则是一种强调个体自由、责任和孤独的哲学观点,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现代文学中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并探讨其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

一、个体自由与责任的探索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的存在优先于其本质。

在现代文学中,这种思想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体现。

例如,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漠视社会规范、独立思考的人物。

他对于传统道德和价值观持怀疑态度,拒绝顺从社会的期望,坚持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

小说通过梅尔索的行为和思想,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同时,存在主义也强调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责任。

法国作家萨特的戏剧《蠢货》中,主人公克劳德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自由的,并且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这种对于责任的强调在现代文学中经常出现,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的描写,展示了个体在面对自由和责任时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二、孤独与存在的焦虑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是孤独的存在,注定与他人之间存在隔阂。

现代文学中常常通过对孤独和存在的焦虑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思想。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大海中孤独奋斗,与自然和命运抗争。

他的孤独和对于存在的焦虑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通过对桑地亚哥内心的独白和对自然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在孤独中寻找存在意义的努力。

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鼠疫》中,人们被隔离在一个被瘟疫笼罩的城市中,面临生死的抉择。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城市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在孤独和死亡的威胁下寻找存在意义的种种努力。

这种对于孤独和存在焦虑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对于真实与虚无的思考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绝对真理和意义的世界中,注定要面对虚无。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主题常常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和意象等方式呈现出来。

本文将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主题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

一、人物形象的存在主义表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因此,作家常常通过塑造独立、自主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一思想。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利就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形象。

他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面对这种奇特的变化,他感到孤独、无助,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歧视。

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个体面对世界的真实体验。

另一个例子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

霍尔顿是一个反叛、孤独的青少年,他对社会的虚伪和冷漠感到厌倦,因此选择离开学校,独自一人漫游城市。

他的行为和思想与社会价值观不符,因此他常常感到被边缘化。

这种边缘化的体验也是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情节的存在主义表现情节是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因此,作家常常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这种思想。

例如,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冷漠、无感情的人,他在小说中犯下了一桩无意义的谋杀。

梅尔索的行为和思想与社会价值观不符,他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他来说,生活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无意义的存在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卡夫卡的《审判》。

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瑟夫·凯在没有任何理由和解释的情况下被捕,他对自己的罪行一无所知,也无法辩解。

整个故事充满了荒诞和无法理解的元素,正是对于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无助和无意义的真实反映。

三、意象的存在主义表现意象是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存在主义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存在主义探究

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存在主义探究

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存在主义探究存在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在现代散文创作中,存在主义的思想与表达方式得以充分体现,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深度和内涵。

一、存在主义与现代散文的结合现代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创作。

它摒弃了传统散文的繁琐和拘束,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表达。

而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与现代散文的创作理念相契合。

因此,存在主义思想在现代散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个体的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代散文中的作家们以个体的自由为出发点,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规范的质疑,追求真实和自我。

他们通过文字,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给读者,呼吁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命运。

然而,个体的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存在主义认为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因此个体需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现代散文中的作品常常通过对个体责任的探究,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挣扎。

作家们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引发读者对自身责任的思考。

三、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存在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成为现代散文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作家们通过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

他们用文字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引发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珍惜。

同时,现代散文中也有一些作品探讨了死亡的意义和存在。

作家们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提出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存在的思考。

他们试图通过文字,给予人类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四、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现代散文作家们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也是存在主义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社会画面。

他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痛苦,试图通过文字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由意志与存在主义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由意志与存在主义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由意志与存在主义自由意志与存在主义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探讨的主题之一。

自由意志指的是人类在行动和决策中所拥有的自主权,而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在存在中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这两个概念在现代文学中常常交织在一起,通过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深度和复杂性。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自由意志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选择。

作家通过描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的自由意志。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昂·罗斯科尔尼科夫通过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犯罪,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种对自由意志的思考使读者深入思考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复杂性。

同时,存在主义也是现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以意义。

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

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冷漠和无情的人,他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缺乏兴趣,最终因为一次无意义的谋杀而被判处死刑。

小说通过梅尔索的行为和思考,探讨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人类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以意义。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常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类的存在和行为选择。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发展,展示了人类在自由意志和责任之间的挣扎和抉择。

例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就是一个充满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元素的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本·坎农面对家族的压力和社会的束缚,选择了违背传统和道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行为的展示,福克纳探讨了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对个体行为和命运的影响。

在现代文学中,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层面,也涉及到社会和历史的层面。

作家通过对社会和历史的描写,展示了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在群体和集体中的作用。

例如,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就是一个充满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元素的作品。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存在主义是20世纪诞生的一种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存在与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二者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存在与自由的关系角度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进行浅析。

存在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人在世界上存在,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本质和目的。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是由个人自己创造和选择的,而不是受到外部规定或客观规律的束缚。

这种自我创造的自由意志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自由意志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他认为人是自由的,没有先验的本质或目的来限制人的自由。

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自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主的。

这种自由也意味着责任和选择的痛苦。

人必须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后果又将影响人的未来选择,构成一个持续的责任链。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类主义》中指出:“自由是一种选择,即使选择了自由也是一种选择。

”在萨特看来,自由的本质是无所束缚的。

“人被遗弃于世界上”,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人是被遗弃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控制的现实之中,而面对这种现实,人的选择成为一种自由的表现。

“自由是一种选择,即使选择了自由也是一种选择。

”人是以自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生活轨迹,并且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

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的存在,使得人生才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在存在主义的观点中,自由是一把双刃剑。

自由意味着责任,责任也意味着选择的悲剧性。

人必须在自由的框架下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这也使得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

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存在主义的基石,也是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个体价值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象征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象征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象征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主义的象征意义逐渐凸显。

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主义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抒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象征意义。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主义象征意义体现在对人类存在的追问上。

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困境,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们可以通过主义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这些问题。

例如,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他对于生活的无感和对自由的追求,象征着现代人对于存在的追问。

他的冷漠和无情,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和迷茫。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主义象征意义还体现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上。

主义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是主义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象征性描写,作家们可以传达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评。

例如,美国作家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通过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小说中的黑人男孩汤姆·罗宾逊被错误地指控犯罪,这象征着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这种象征的手法,作家们可以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此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主义象征意义还体现在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抒发上。

主义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主义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象征性描写,作家们可以传达他们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和抒发。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翁·罗斯科尔尼科夫的罪恶感和内心挣扎,象征着现代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困惑。

通过这种象征的手法,作家们可以引起读者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抒发。

对存在主义的理解

对存在主义的理解

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存在主义。

你说啥是存在主义呢?这就好像是人生这场大冒险里的一张独特地图。

咱就说,每个人在这世上不就像在大海里漂泊的小船嘛。

没有固定的航线,得自己去掌舵,去决定往哪儿走。

存在主义就是告诉你,嘿,这船是你的,你说了算!你看啊,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有好的,有坏的。

这就跟海上的风浪一样,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但存在主义说了,甭管啥风浪,你都有权利选择怎么面对。

就好比你在路上遇到个大坑,你可以选择绕过去,也可以选择跳进去看看里面有啥。

这都是你的选择呀!而且,你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选了就得承担后果。

存在主义还强调自由呢!可不是那种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而是知道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就好像你有一堆衣服,你可以随便挑今天穿啥,但是你得知道你为啥选这件而不是那件。

咱再打个比方,你去参加个比赛,结果输了。

按照存在主义的说法,这可不是啥坏事。

为啥呢?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选择,你去参加了,这就是你的自由呀!而且输了又咋样,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下次再来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存在主义有点玄乎,其实一点也不。

它就是让咱明白,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别老是等着别人来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得自己去探索,去尝试。

你想想,要是每个人都按照别人说的去活,那多没意思呀!那还是自己的人生吗?那不成了别人的复制品啦!存在主义就是鼓励咱活出自己的精彩,哪怕会犯错,哪怕会碰壁,那又怎样!咱活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体验各种不同的事情吗?要是啥都不敢尝试,那不是白活啦!所以啊,别害怕,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存在主义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在人生路上前行的方向。

它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选择和行动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

别再犹豫啦,赶紧踏上属于你的冒险之旅吧!反正我觉得存在主义挺有意思的,它让我更勇敢地面对生活,你们呢?。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学体系,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学风格。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中,存在主义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首先,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上。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他的存在状态被压抑得近乎疯狂。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绝望。

这种对自由选择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正是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

其次,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孤独和无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描写上。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世和社会的变迁,最终感到了生活的无意义和孤独。

小说通过福贵的遭遇,表达了人类存在的无奈和绝望。

这种对人类孤独和无意义的揭示,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思考。

此外,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个体的责任和选择。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上。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再现,展现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和责任。

小说中的人物面临着生死抉择和道义困境,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体现了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责任感。

这种对个体责任和选择的强调,正是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类行为的思考。

最后,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意义的创造。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对艺术和创作的追求上。

例如,莫言的小说《蛙》通过对一个农村医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小说中的医生通过创作和艺术实践,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这种对自我实现和意义创造的追求,正是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摧残 , 急 需解 药 , 强调 人生 存价 值 的存 在主 义哲 学 及 时 出现 , 启发 了人 们 的思 考 , 人 究竟 应该 以什么 方 式 生存 , 存 在 的意义 又如 何 , 这些 问题 影 响着作 家 的

自由的存在 与焦虑
这 里 的“自由” , 取 自于存 在 主 义 的代 表 人 物 萨 特 的理 论核 心 。在 萨 特 的表 述 中 , “自由” 就是“ 在
( 二) 自 由与 介入
与《 水随天去》 同年发表 的中篇小说《 树树皆秋 色》 , 虽因创作 时间接 近, 却反差极大。“ 我 只是对
这 个世 界上 的男 人 们失 望 透 了顶 ” 1 3 1 8 , 一 句概 括 了
在新世纪最初 的几年中, 其作 品《 奔跑 的火光》
《 水随天去》 延 续 着 前 期 执 着 于 对 生 与 死 的思 考 。 两 部小 说 皆以死 亡作 结 , 实 则 蕴 含着 方 方 对 “自由” 的初步 探索 。
早 已习惯 独身 生活 的华蓉 , 她 把 自己孤 立起来 , 与社 会 隔绝 , 无 法 获得 自由。此 时 , 方方 选择 让 老五
的电话介 入到 华蓉 平 淡 如 常 的 环境 中 , 打破 华 蓉 孤 立 的生 活状态 , 因为 电话 的介 入 , 打开 了华 蓉 的 自由
分, 料理家事 , 活在公婆为她 限定 的生存 角色中, 但
年 一 至两 部 中长篇 小说 的 速度 , 行走 在小 说 界 , 开
辟 出属 于 自己的 一片 天地 。纵 观新 世 纪方方 的 中篇 小说 , 不 难发 现 , 她一 直 在 尝试 突破 二 十 世 纪 “ 新 写 实小 说 ” 的局 限 , 寻找新 的创 作 旨趣 。
点。但这些并非方方所需追求的目标 , 在爱情背后 ,
创作思路 , 方方亦是如此 , 早期 的《 风景》 《 落 日》 即
是 最好 的证 明 , 诸多 评论 家 已作 了较 为详尽 的 阐释 。
进入 新世 纪 , 方方 不再 执 着于 对生 存表 层 的追 问 , 她
先后创作 了《 水随天去》 《 树树皆秋 色》 《 万箭穿心》
《 涂 自强 的个 人 悲 伤 》 到最近的《 惟 妙 惟 肖的 爱情 》
方 方新 世 纪 以来 的 中篇 小说 之存 在 主义 解读
刘 文 婷
( 安徽大学文学 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0 )
摘 要 -方方进入二 十一世 纪以来发表的 中篇 小说 , 就其 内涵来看 , 在 爱情 的掩 盖 下, 实则是 方方对 于 自由主
题 的深刻探 寻。从最初作 品中对 自由与存在、 介入 的关 系的探 索 , 衍 生到对 自由与选择及 自欺 关 系的辩证 , 再从对
自由本身的超越和对存在 主义 自由理念的超越来得 出方 方 自由理 念形成发展 的根 源。本文以此三 方面来论 述“自 由” 命题 是方方创作 追求的真正价值所在 。 关键词 :方方 ;自由;存在 ;选择 ;超越 中图分 类号 :I 2 0 7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6 1 2 x ( 2 0 1 5 ) 0 6— 0 1 0 0— 0 5
自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来 , 曾被誉为 “ 新 写 实
小说 ” 主 将 的方 方 , 笔耕不辍 , 一 直 活跃 于 文 坛 , 以

天黑》 中武胜松对爱 的选择与逃离 , 还是《 惟 妙惟 肖 的爱情》 中惟妙 与惟 肖对爱情 的淡然 , 爱情是其必
不可 少 的写作 素 材 。 因此 , 也 成 为 批 评 家讨 论 的焦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5年 6月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M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Vl 0 L 3 4 N0 . 6
J u n . 2 0l 5
自由的存在 、 选 择与超越
方方转变的原因, 在《 树树 皆秋色》 中, 面对“ 老谋深 算” 的老五 , 四十多岁仍未婚 的女博导华蓉 自然 不
是对 手 。
《 奔跑的火光》 中, 英 芝靠在 “ 三伙 班” 卖场挣
钱, 怀孕 嫁 给贵 清 , 公 婆 因嫁礼 便宜 认定 她不 是好 女 人, 很 是嫌 弃 。作 为 媳妇 的存在 , 英 芝本 应该 恪守 本
等十余部 中篇小说 , 在这些作 品中, 不论是《 水随天 去》 中水下 的因爱 而生 , 为爱而死 , 《 闭上 眼睛就是
是, 却要追求什么都是 , 在实 现 自我造就 中, 自由得
以产 生 、 发展 与延续 。人 作 为 自为 的存 在 , 其 最根 本
的特 征就 是 自由。 ( 一l 自由与存 在
英 芝并 不 甘于此 , 丈夫 的堕 落 , 公 婆 的嫌 弃 , 生 活 的 不满 , 英芝 选 择 寻找 新 的生 活 目标—— 挣 钱 盖 房 单 过, 即 由其所 是 到 其 所 不 是 的过 程 , 自由 便 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 生 。对于 英芝来 说 , 她 的 自由首 先是分 房单 过 , 摆脱 公 婆的压 榨 , 它迫 使 英 芝 自我 造 就 , 而 不 是 单 纯 的 “ 是” 。为 此 , 英 芝展 开 行动 , 重新 回到 “ 三伙 班 ” , 还
人 的 内心 中被 存在 的 、 强迫 人 的实 在 自我 造 就 而不 是去 存在 的虚 无 ” [ 1 ] 5 。人 是 自由的 , 萨特认 为人是 自为的存 在 , 是其 所不 是而 非其所 是 即 自在 的存在 , 人需要 不 断突 破 自在 的 限制 , 实 现 自为 。 而 当 自为 实现 时 , 自为存 在 又变成 了 自在 的存在 , 人需 要 寻找 新 的 自为存 在 去实 现 , 这 是 一 个 不 断 向前 迈进 的过 程 。 自为 的不确 定 性 就是 一 种 虚 无 , 虚 无 什 么 都 不
隐含 的却是 作者 对 于“自由” 的苦 苦 追 寻与 探 索 , 方
方作品中对 自由的存在、 选择与超越就成为本文所
要 论述 的 内容 。

二 十世纪八 十年代正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在 中
国得 到广 泛传 播 的 时期 , 刚 刚经 历 过 文 化 大 革 命 的
中国青年 , 面对未来充满迷茫 , 十年文革对人们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