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固体压强大小比较

合集下载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专题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

③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④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例:如图,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例:如图(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 1=0.8m ;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 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 2=0.6m ,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 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___N 。

(g 取10N/kg)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压强公式P=ρgh 和SF P的理解和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深度h 的理解。

若需求容器顶部的压力,就得先求出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应该是液面到该处的垂直距离,所以,容器顶部的深度为h=h 1-h 2。

则压力:F=PS=ρghS=1.2×103kg/m 310N/kg (0.8m -0.6m )0.1m 2=240N 。

(2)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注意: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

④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

固体压强教案范文

固体压强教案范文

固体压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固体压强的基本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固体的压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2.教学难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固体压强的概念1.1压强的概念1.2固体压强的定义1.3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2.固体压强的基本公式2.1固体压强公式2.2牛顿第三定律与固体压强的关系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当你用脚踩在沙滩上的细沙上时,为什么脚下会感到疼痛?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激发他们对压强概念的兴趣。

Step 2:理论讲解1.介绍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1.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1.2固体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1.3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面积。

2.介绍固体压强的基本公式。

2.1固体压强公式:P=F/A。

2.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固体的压强。

Step 3:实验演示1.准备实验:准备一块小面积的木块和一本大面积的教材。

2.演示实验:学生将小木块放在教材上,然后用力压实木块,并观察教材是否会产生弯曲。

3.输出实验结果:观察教材是否发生了弯曲,并导出结论: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Step 4:问题探究1.解释为什么脚踩在沙滩的细沙上会感到疼痛。

1.1分析问题:脚踩在细沙上时,沙子受到了脚的力,产生了压力。

1.2解释原理: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细沙的面积比脚的面积小,细沙的压强就会比脚的压强大,所以会感到疼痛。

Step 5:反思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提出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准备:1.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实验演示。

2.学具准备:教材、小木块。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游戏迅速制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和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法,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1、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性建构。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设计估测大气压的数值等。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P44-P45页内容,进行解读验证
观看多媒体, 并说出自己的认识口答
阅读课本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气压的应

1、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
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
2、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桌交流, 反馈口答
观看多媒体
体验物理与生活、 社会的密切联系
4、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固体压强知识点总结

固体压强知识点总结

固体压强知识点总结一、压强的定义在力学中,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通常用P来表示。

压强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二、固体的压强固体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通常用P来表示。

固体的压强与作用在其上的力和其受力面积有关,可以用公式P=F/A来表示,其中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

固体的压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应力在固体中,受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为固体的应力,可以用公式σ=F/A来表示,其中σ表示应力,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

应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1Pa=1N/m²。

在力学中,应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受力的程度。

2. 弹性模量固体的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

常用的弹性模量有:-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描述固体材料在一维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通常用E来表示。

可以用公式E=σ/ε来表示,其中σ表示应力,ε表示应变。

- 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描述固体材料在剪切时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通常用G来表示。

可以用公式G=τ/γ来表示,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γ表示剪切应变。

- 体积模量(Bulk modulus):描述固体材料在体积变化时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通常用K来表示。

可以用公式K=ΔP/ΔV/V来表示,其中ΔP表示外界施加的压力变化,ΔV 表示体积的变化,V表示原来的体积。

3. 压力传递在固体中,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这种作用力会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到这个物体的其他部分。

这种现象被称为压力传递。

压力传递是固体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受力时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的变化。

4. 压力计算在固体中受到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强来计算。

压强可以通过受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来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流体静力学原理等方法来计算固体的压强。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力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柱形固体压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柱形固体压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柱形固体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掌握计算固体压强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在不同实际情境中应用固体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及材料: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文具等。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压计、金属柱、挠度计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理论知识、实例分析和解题步骤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a. 引导学生回忆“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b. 带领学生思考固体与流体压强的区别。

a. 简要介绍固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b. 解释为什么固体压强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面积和受力方向有关。

c.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金属柱的两端加上挠度计,通过施加力的方式改变金属柱的形状,让学生观察挠度计的数值变化。

b. 引导学生发现,施加的力越大,金属柱的形状变化越大,挠度计的数值也越大。

c.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柱不同形状对压强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固体压强与形状的关系。

a. 在黑板或白板上给出几个计算固体压强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计算压强。

b. 再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固体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互动讨论和解题指导。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a. 分组讨论: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讨论并解决。

b.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c. 强调固体压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建筑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和应用技巧。

b.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和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参与和解题情况。

2. 讨论与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

3. 练习与测试:布置小作业、实验报告或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对固体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掌握压强的概念3、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及主动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学理念:压强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探究的课题,并加以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联系生活谈谈生活中的有关压强的物理现象,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这些知识,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很有意思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实验器材及教具:图钉、注射器、气球、圆珠笔、豆腐、豆腐大小的薄铁片、钩码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准备一个气球,吹足气,用手压气球,气球变形,没破。

用注射器针尖,扎气球,气球“嘣”一声破了。

二、学生动手实验: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圆珠笔的两端,用力,两个手指有什么感受?【说明:通过展现生活中不同环境下压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效果这一概念的建立,为压强的引出打下基础】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小实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猜想(1)让学生拿起气球,用不同的力压气球,使气球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2)再试一试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笔,为什么相同的力接触笔尖的食指比较痛呢?学生猜想结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说明:鼓励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的事实进行大胆猜想】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参考桌面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猜想设计实验:分两步:第一,控制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看压力的效果;第二,控制受力面积,改变压力大小。

4、进行实验学生自行进行实验:(1)将豆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它的样子(2)然后在它正上方平放一薄铁片,薄铁片刚好全部覆盖它,观察豆腐的变形情况。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再用两手如图挤压气球,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去挤压,又会怎样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
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
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并回答: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
4.压强的单

5知识运用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
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
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
别为F A、F B、F C,它们对桌
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
是,压强自大
到小的顺序
是。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
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
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上课时间年月日︰~︰段星期授课老师刘老师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沪教版阶段□观察期□维护期第()次课课题固体压强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掌握柱形物体压强大小比较方法。

重点灵活运用FPs=p====ρgh难点密度、质量、重力和压力、压强综合解析并比较压强大小关系重难点回顾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画压力示意图时要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与其自身重力的大小相等,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或重力),就可知道压力的大小。

比较压强的大小关键是熟练掌握压强公式FPs=。

在物体的压力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若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成倍的增大或减小,则压强大小不变。

授课内容概要压强公式FPs=p====ρgh例题1:某长方体的三条棱之比为1:2:4,当它如图1所示,,分别平放、竖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1:4.图1 图2考点:压强大小比较.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已知长、宽、高之比可求平放和立放时的接触面积之比,平放或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都为自身重力,根据公式P=即可求压强之比.解解: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P1=,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压强之比:====.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不管怎样放置,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启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重力,难点是平放和立放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例题2:如图所示的A、B两个大理石柱,它们的高和截面积均不一样,h A<h B,S A>S B,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填“>”、“=”或“<”).考点:压强大小比较;重力的计算.专题:比较思想.分析:因为A、B两个大理石柱是标准的圆柱体,根据P=,此时F=G=mg=ρVg,可将P=推导成p=ρgh,再根据h A<h B,即可比较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解答:解:因为A、B两个大理石柱是标准的圆柱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所以F=G=mg=ρVg=ρshg,则P===ρgh,那么P A=ρgh A,P B=ρgh B,又因为h A<h B,所以P A<P B.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涉及到压强的大小比较,重力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A、B两个大理石柱自身的重力等于其对地面的压力.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来说,也可以用p=ρgh来计算固体压强.启文每周一练一、选择题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2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 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B压力一定,受力面积大,压强一定大 D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大,压强一定大3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鞋压强是p1,鞋对跑道的压强是p2,则(B)A p1>p2B.p1<p2C p1=p2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4某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缓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C )A.压力和压强不变 B.压力和压强都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变小,压强变大5一薄壁平底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若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有(C)A p1=p2B.p1>p2C.p1<p2D.无法判断6一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口朝上正放时(图甲),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P l;口朝下倒放时(图乙),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2、P2,则有( D )A.F1<F2,P1=P2 B.F l=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图1 图27一块砖放在水平地面上,有平放、侧放、竖放三种放法,对地面产生的压强(A)A 竖放最大B 侧放最大C 平放最大D 三种放法一样大8一长方体金属块如图2,甲、乙分别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C)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9如图3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 ( D ) A.P1=P2=P3 B.平放P1最大C.侧放P2最大 D.竖放P3最大图3 图410如图4所示,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11一块砖它的棱长之比为1∶2∶4,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 B )A、P1=P2=P3B、P1∶P2=1∶2C、P2∶P3=1∶4D、P1∶P3=4∶1图512有两块相同的砖,如图6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中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D)A B C D图613如图7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 A、P B、P C,它们的关系是(A)图7 图8A P A最大B.P B最大C.P C最大D.P A=P B=P C14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体,其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之比为S甲:S乙=4:1,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D)A 1:4 B.4:1 C.1:5 D.1:115在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竖直放置的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D)A 质量大的一定大B 底面积大的一定大C 底面积小的一定大D 三个一样大16由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实心圆柱体A、B、C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他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C)A p A>p B>p C B.p A<p B<p C C p A=p B=p C D 无法判断1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竖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h A:h B=3:1,底面积S A:S B=3:1,则两A、B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比为(A)AA3:1 B 1:3 C 1:1 D 9:1.18如图9,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 克、130 克、170 克,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C)A、甲最大B、丙最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9三个分别用铅、铁、铝制成的重力和高度都相同的圆柱体,竖直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中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是(A)A 铅圆柱体B 铁圆柱体C 铝圆柱体D 三个圆柱体一样20质量相同的三个实心正方体块,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A)A 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无法判断21甲乙两人并排走在沙滩上,他们发现在沙滩上行走后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甲的脚印较大,但是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力及压强相比(C)A A F<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甲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22 A、B、C分别为三个由不同物质做成的长方体,如图10放在一块水平放置的海棉上,发现它们使海棉凹陷的深度相同,则它们的重力G A、G B、G C之间的关系、海棉受到的压强P A、P B、P C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D)A G A<G B<G C B.P A>P B>P C C.G A=G B=G C D.P A=P B=P CA.图9 图1023如图11所示,等高的铜、铝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铜圆柱体的底面积是铝底面积的两倍,铜、铝两个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铜、p铝(A)A、p铜>p铝B、p铜=p铝C、p铜<p铝D、无法判断24、如图12所示,甲、乙两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h甲<h乙,横截面积S甲<S乙,但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甲的密度小,重力也小B、甲的密度小,重力大C、甲的密度大,重力也大D、甲的密度大,重力小图11 图1225将两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重力之比是1:3,两个物体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之比2:1,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C)A 1:3B 1:2C 1:6 D.6:126如图13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用相同材料做成的高度和底面积相等的实心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p甲,F乙、p乙,F丙、p丙,则有(A)A F>F乙>F丙、p甲>p乙>p丙 B F甲=F乙=F丙、p甲=p乙=p丙甲C F=F乙=F丙、p甲>p乙>p丙 D F甲>F乙>F丙、p甲=p乙=p丙甲图13 图1427小底大的实心圆台高为h,其密度为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4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B)A 等于ρghB 小于ρghB 大于ρgh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8用相同材料,相同质量的物质做成实心的长方体,球体和圆锥体如图15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三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F丙及p甲、p乙、p丙,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C )A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C.p乙>p甲>p丙D.p丙>p甲>p乙图15 图16 图17 29一只底面积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C )A.P/2 B. P C. 2P D. 4P30如图16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把它们分别放在体积略小的正方体丁的上方中央,则三个正方体对正方体丁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 P甲=P乙>P丙31一块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把它按如图17所示的三种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三种方式中,若桌面受到的砖的最小压强为P,则桌面受到砖的最大压强是(B)A、2PB、4PC、8PD、16P二填空题1如图18所示,两个形状、大小、材料、质量均相同的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关系为F甲______=___F乙,P甲___<______P乙(填=、>、<)图18 图192如图19所示,长方体铁块A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略向右移动(这个过程中铁块A没有掉下去),则A对桌面的压力F_____不变____;A对桌面的压强P____变大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一块砖,平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砖对地面的压力F平___=______F立;砖对地面的压强P平__<_______P立.(填“>”、“<”或“=”)4一块砖长、宽、厚分别为20厘米、10厘米、5厘米,质量为1.5千克,将它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帕,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如果将它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力将___不变______,对地面的压强将___变大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某长方体的三条棱之比为1:2:4,当它如图20所示,,分别平放、竖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1:4____.图20 图215如图21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____甲_____.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____丙_____.(均选填“甲”、“乙”或“丙”)6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铝块(ρ铝=2.7×103kg/m3)和铁块(ρ铁=7.9×103kg/m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铝、F铁和P铝、P铁.则F铝___=______F铁,P铝___<______P铁.(填“>”、“=”或“<”)7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名将申雪/赵宏博勇夺冠军.22图是他们在比赛中的一个精彩场景.当赵宏博双手举起申雪滑行时,以赵宏博为参照物,申雪是___静止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当赵宏博把申雪放下后,他对冰面的压强将___减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22 图23 图248如图23所示,两手指按住铅笔尖和铅笔头,两手指受到的压力____相等_____,两手指受到的压强_____不相等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这表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_________.9质量之比为2:3的两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则两物体对压力之比为___2:3______,桌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___4:9______.10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