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小肠黏膜病变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由于许多疾病均可在肠道引起溃疡性病变,内镜检查虽然发 现了病变,但是什么性质的病变,需要看样的治疗,往往给 他/她做检查的内镜医生会在肠镜检查时夹住少量粘膜组织 送病理化验,即病理活检。这样有助于区分溃疡性结肠炎与 其他原因所致的结肠炎,还可评估癌变潜能,对确定治疗方 案有重要意义。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都属于炎症性肠病(IBD), 这两种疾病都是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 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并且症状很相 似,所以有些时候,即使是医生也很难明确作出诊 断。两者不同的是,克罗恩病可能影响到消化道的 各个部分(如食管、胃、小肠、结肠),而溃疡性 结肠炎的影响常局限于大肠。
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 年龄、全身健康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第一种手 术是结肠、直肠切除术,这样做虽可根治溃疡性结 肠炎,但术后患者则必须以回肠造瘘度其余生(腹 部上开口,以排出废渣)。另外一种手术方式只切 除结肠,保留直肠,避免回肠造瘘。这就是在体内 把小肠与肛管括约肌连接起来,这类手术不需要体 外回肠造瘘并保留了直肠功能。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包括手术口感染和反复慢性炎症(囊炎)(18.8%), 女性生育能力下降 (56-80%),盆腔败血症(9.5%),排 便次数5.2/24小时(平均值)。当内科药物治疗效 果缓慢时,手术治疗可以说是快速解决病痛的有效 手段。
• 如何做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呢?首先是患者有腹泻或粘 液血便的病史,体格检查往往并无特征性体征。化验检 粪潜血、血沉、C反应蛋白常有异常;多数患者血常规有 贫血,若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提示存在继发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现状

物屏 障等屏 障功能 的障碍 。有效的 中医药治疗可 以通过对上述屏障的保护 而对渍 结起到 治疗作 用。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 中医药
中图分 类号 : 2 97 6 2 R 5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9—57 (0 6 1 — 0 2— 3 10 2 6 20 ) 1 2 8 0
收 稿 日期 :0 6—0 2 2o 5— l
作者简介 : 杨莹莹( 9 0一) 女。 18 。 浙江杭 州人 。 士研究生 , 硕 研究方
向: 消化系统疾病。
腔, 具有屏 障作用 。 为化学 屏障 , 称之 主要包 括 胃酸 、 胰液 、 胆汁 、 糖蛋 白和糖脂 等 。其 中 胃酸能够 杀灭经 口入 侵 的细 菌; 胰液 中的胰 蛋白酶能水解 细菌 ; 糖蛋 白和糖 脂由肠黏 膜 中杯状细胞所分泌 , 是细菌黏附受 体的类似物 , 可以改变 细 菌的进攻位点 , 细菌与分 泌物 中糖 蛋 白、 脂结合 , 使 糖 在肠 道液体动力系统作用下随粪便排 出; 有报道指出 , 汁中的 胆 胆盐可与 内毒素结合 , 胆酸 可降解 内毒 索分子 【。溃结患 2 J 者肠黏膜化学 屏 障功 能存 在着 障碍。朱雄 伟 总结 得 出 结肠黏蛋 白是一种 由柱状上皮细胞和结肠杯状细胞 分泌 的 糖蛋 白, 起保护结肠 黏膜 的作用 , 尤以为硫 酸化后 的黏蛋 白 更为重要 , 与胃 、 的黏蛋 白相 比, 黏蛋 白硫 酸化程 小肠 结肠 度明显增高 。在 U C的活动期黏蛋 白经常 发生 一系列特异 性变化 : 黏液胶 体层 变薄 、 杯状细胞数 目减少且 杯状 细胞 中 黏蛋 白合成减少 , 同时黏蛋白硫酸化程 度也 明显下降 。 1 3 免疫屏 障功 能障碍 肠道是人体 内最大 的免 疫器官 , , 其免疫防御系统 由肠相关淋 巴组织构成。肠道免疫 系统 中 起核心作用的 是分泌 型 IA(IA) 是 肠道 分泌物 中含量 g 8 g , 最丰富的免疫球蛋 白。. a能中和酶 、 I g 毒素 、 病菌和其他生 物活性抗原 , 弱细菌表面疏 水性 ; g 削 s A与细菌结合形成抗 I 原抗体复合物 , 并刺 激肠 道黏液 的分泌 , 以及加速黏液在 黏 膜表面的移动 , 而有助于细菌和 内毒素 随粪便 排出 ;l 从 sA g 可溶解细菌 , 阻止细菌复 制和阻碍 细菌与上皮 细胞受体 结 合 。此外还有很多特殊 的细胞参 与肠道 免疫活动 , 如肠 黏 膜 固有层 中弥散分布 的 T细胞 、 巨噬细胞 、 自然杀 伤细胞 、 浆细胞和上 皮 内淋 巴细胞 等 。溃结 患者肠 黏膜存 在 着 免疫功能障碍。邓长生等 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肠黏膜淋 巴细胞分泌 的免疫球蛋 白与正常相 比有较大的差 别, 表现为 I g A分泌减少 , G分泌增 加。林 建韵等 发 现 I g 炎症性肠病 (B 患者肠黏膜 中含 IA细胞 显著减少并 认 I D) r 为黏膜分泌抗 体 水平 降低 可能 与 ID发 病有 关。庞文 斌 B 等L l 通过免疫组化技 术对 l 3例 u c患者结 直肠黏膜标 本 及1 0例正常黏膜进行 I 细胞密度测定 , g 发现 u c患者黏膜 固有层 的 I g A细胞数 量低于正 常黏膜 , I 而 g c细胞数量 则 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 < .5 。何 青雯等 研究发 现溃 P 00 ) 结患者结肠 固有膜 中 I g G浆细胞异常增多 。溃结患 者局部 肠黏膜大多存在着 T淋 巴细胞紊 乱状态 。李 琪佳等 ¨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5 0例溃疡性 结肠炎 患者结肠 黏膜活 检 标本 (2例活 动期 ,8例 非活 动期 ) 5例 正常对 照组 进 3 1 及 行 了淋 巴细胞亚型分析 , 结果 发现 T淋 巴细胞及 T辅 助淋 巴细胞 的数量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及对 照组 (P <0 0 ) 而何 青雯 等 研 究发 现溃结患 者 固有 .1;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一年后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脓血便,每日6次以上,再次
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抗感染、灌肠、调整免疫、抑 酸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患者好转后未再服药。2月 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胀,伴脓血便,每日6次以上,
伴里急后重感,无发烧、寒战,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小 区诊所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10余天,症状无改进,遂 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行肠镜检验示:进镜40cm狭窄,未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D7
D10
D11
便血显著降低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 0.5g po
大便常规示潜血弱阳性 家眷要求出院
第10页
该患者入院美沙拉嗪经验选药是否合理?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第11页
• 1、诊疗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缺乏诊疗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 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它非感染性结肠炎基础 上作出诊疗。
第17页
全身用药
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度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药品。包 含传统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其它各种不一样类型5-氨基 水杨酸(5-ASA)制剂。SASP疗效与其它5-ASA制剂相同,但 不良反应远较这些5-ASA制剂多见。没有证据显示不一样 类型5-ASA制剂疗效上有差异。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第13页
• (2)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
分级
排便 (次/d)
便血
脉搏 (次/min)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体温 (℃)
正常
血红蛋白 (g/L)
血沉 (mm/h)
正常
<20重度≥6来自重>90
PPARγ、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PPARγ、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尹剑;董蕾【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kB p 65(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2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 DSS)溶液,连续7天,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7天。
造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同水平段结肠组织,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小鼠黏膜形态学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 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并检测PPARγ和NF-κB p65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小鼠 DAI 评分为8.42±1.13分,对照组 DAI 评分为0.47±0.23分,组间差异显著( P<0.01)。
PPARγ和NF-κ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对照组可见大量PPARγ阳性细胞,NF-κB阳性细胞较少,模型组PPARγ阳性细胞较少,可见大量NF-κB阳性细胞。
模型组小鼠病理分级越严重,PPARγ表达水平越低,NF-κB表达水平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PARγ和NFkB P65可能参与UC小鼠炎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判定病情严重性。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 PPARγ)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kB p 65 (NFkB p65)in the intestinal mucosal tissues of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UC).Methods A total of 20 healthy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0 for each group.Model group was given 5%dextra sulfate sodium (DSS) freely for continuously 7days, whereas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saline for 7days.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themice were sacrificed to obtain the colonic tissues of the same segment.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ucous membrane of mice in both groups, evaluat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 DAI) score and histopathological grades, and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PARγand NF-κB p65.Results DAI scores were 8.42 ±1.13 points and 0.47 ±0.23 points in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PPARγand NF-κB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nucleus of epithelial cells.Control group showed abundant PPARγpositive cells but less NF-κB positive cells, whereas model group showed less PPARγpositive cells but abundant NF-κB positive cells.In model group, the severer the pathological grade, the lower the PPARγexpression level and the higher the NF-κB expression levels,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s PPARγand NFkB P65 may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inflammation in UC mice, and their combined detection can help diagnose the disease severity.【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核转录因子-kB;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组化【作者】尹剑;董蕾【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C)是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呈反复发作特征,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缺,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及肠道菌群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1]。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疗效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2月第21卷第4期・27・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疗效肖敏(河南省虞城县疾控中心门诊部虞城476300)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洽疗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洽的11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7例。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洽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洽疗。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洽疗2个月后,试验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率均低于对照组(P V0.05);洽疗2个月后,试验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V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洽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且药物安全性高。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肠溶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肠黏膜屏障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4.011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种原因引发的肠道炎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其中以20~40岁及60岁以上人群为高峰人群,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叭美沙拉嗪肠溶片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有效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白三烯形成的效用,从而阻断炎症反应信号传导,达到缓解肠黏膜炎性作用[2]。
临床资料显示,UC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属于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发挥肠道屏障保护作用叫对此,本研究对UC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治疗,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诊治

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诊治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
目前,国内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少数医疗中心。
考虑到该病终身复发性的特点、长期随诊的家庭负担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综合因素,加快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诊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势在必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由直肠黏膜受累起始,可倒灌累及近端结肠。
通常认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要低于西方人群,且存在南北差异,但近20年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约为1.45~2.0/10万人。
溃疡性结肠炎多于青中年起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标强调延长临床缓解时间,以期达到组织学缓解。
然而,约20%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病情急性加重,转化治疗及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极高;长期维持缓解效果欠佳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以上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溃疡性结肠炎,本文将从危险因素、诊断、规范评估、治疗及癌变筛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与黏膜屏障功能损伤、黏膜免疫失衡及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并且存在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参与。
8%~14%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炎症性肠病家族史,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现已发现超过160个基因突变位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参与黏膜上皮修复、固有免疫调节等,但绝大多数的突变携带者最终不会发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软饮料、高糖饮食、红肉、缺乏新鲜蔬菜及水果的饮食方式均可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概率,其具体机制可能与饮食习惯介导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会增加粪便菌群中促炎的变形菌门菌群比例,减少益生菌的丰度,同时降低肠道中短链脂肪酸水平,从而重塑肠道微生态增加肠炎的易感性。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定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大肠粘膜好粘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以溃疡为主。
临床特点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
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性别与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性别无差异。
【病因与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UC与克罗恩病实际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型,均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
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可能病因不同,发病过程的具体环节不同。
UC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1.免疫因素一般认为本病是因为某些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亢进而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
参与的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巨嗜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这些效应细胞释放大量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可引起组织破坏好炎性病变。
其中,在疾病炎症过程中大量氧自由基的形成在肠粘膜的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因素本病发病率在种族间有明显差异,白种人发病率高,发病有家庭聚集倾向,单卵双胎看同时发病。
3.感染因素因本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非常相似,在某些患者的粪便中可以培养出细菌,且部分患者使用抗生素有效,因而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至今未找到某一种特异微生物病原与本病有恒定的关系,认为病原微生物乃至食物抗原可能是本病的非特异性促发因素。
4.精神因素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发消化道运动功能亢进、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
临床上可见本病因紧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且患者常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表现。
精神因素可诱使本病发作,也可使本病反复发作的继发表现。
5.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可引起结、直肠炎,约2/3 UC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与饮食不当有关。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南方和沿海地区> 北方和西部,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且IBD 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2023 年更新的《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专家发起,宁波诺丁汉GRADE 中心提供方法学指导。
指南主要制定人之一吴开春教授对要点进行了解读,现总结如下。
主要变化有:1新加入「治疗目标」的章节。
近年随着「达标治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接受,治疗目标也在指南中得到了体现。
2更新较多药物治疗内容。
2018年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在IBD 中的治疗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3临床中的重症、复杂或疑难的内容列为单独章节。
如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并发肛周及瘘管、围手术期治疗。
4强调了疾病的维持治疗和管理,并列为单独章节。
以下是吴开春教授的要点解读:诊断及鉴别诊断推荐意见9:诊断UC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药物性肠病及结肠CD 等。
(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10:完整的UC 诊断应包括疾病分型、疾病活动程度、累及部位。
(Best Practice Statements,BPS)解读:与2018 年基本一致。
鉴别诊断中强调了与药物性肠病的鉴别,2018 版只提到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新版提出最常见是NSAIDs 类药物,其他如霉酚酸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生素及氟尿嘧啶等抗肿瘤药物等也可导致结肠炎症。
评估和预后推荐意见13 :临床UC 的内镜评分建议采用Mayo 内镜评分(表1),临床研究UC 内镜评分建议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表2)。
内镜评分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可用于疗效监测和中远期预后评估。
(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解读:新增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 ; 胶囊 内镜 ; 小肠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 6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0 6— 0 4 5 2— 4 DO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 0 6 . 0 1 0
s t u d y o n s ma l l i n t e s t i n e mu c o s a l l e s i o n s o f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p a t i e n t s
F E N G B o , Z H U A N G Y u m e i ( D e p t o fE n d o s c o p y ,  ̄ a n g s u C a n c e r H o s p i t a l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9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e mu c o s a l l e s i o n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U C )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l  ̄i o n o f c a p s u l e e n d o s c o p y s c o r i n g i n d e x wi t h UC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d e x wa s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O f 3 0 UC p a t i e n t s , 1 6 s h o we d s ma ll — b o w e l l e s i o n s , a n d 9 h a d e r o s i o n s . I n c i d e n c e s o f s ma l l ・ b o w e l l e s i o n s a n d e r o s i o n s w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i n UC g r o u p t h n a t h o s e i n
c o n t r o l r g o u p( P< 0 . 0 5 ) . T h e c a p s u l e e n d o s c o p y s c o r e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U C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d e x( r =0 . 8 6 1 , P<
3 0 UC p a t i e n t s a n d 2 5 h e lt a h y c o n t r o l s we r e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 I n t e s t i n l a l e s i o n s w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c a p s u l e e n d o s c o p y , a n d t h e C O 1 T e —
・
4 5 2・
J S h a t mi Me d Un i v ,J u n 2 0 1 3, V o l 4 4 No 6
溃疡性结肠 炎患者小肠黏膜病 变研 究
冯 波 , 庄裕梅 (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镜室, 南京 2 1 0 0 0 9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溃疡 性结 肠炎患者小肠黏膜病变情况 。 方法 3 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 2 5例健康 体检者分别 作为 观察组 和对照组 , 应用 胶囊内镜检查评 估两组间小肠病变的差异 , 并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评分 与溃疡性结 肠炎疾病活 动指数 的相关关 系。 结果 3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中, l 6例有小肠病变 , 9例有糜烂 ,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的 5例 与 1 例( P<0 . 0 5 ) 。胶囊 内镜 溃疡性 结肠 炎是一 种慢性 炎症 性肠 道疾 检查评分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 活动指数呈 正相关 ( r =0 . 8 6 1 , P<0 . 0 1 ) 。 结论 病, 不仅局 限于结直肠黏膜病变 , 也可 累及小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