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转向和悬架系统
轿车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又与悬架密切相关。
因此,对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
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
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
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后悬则采用拖曳臂式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家庭轿车;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Wending Gan.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Key words: family sedan; suspension; ride; flexible components目录引言 (1)第1章绪论 (2)1.1 悬架系统概述 (2)1.2 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4)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6)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6)2.2独立悬架 (6)2.3 非独立悬架 (8)2.4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10)2.5辅助元件 (12)2.5.1横向稳定器 (12)2.5.2缓冲块 (12)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4)3.1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14)3.2悬架的自振频率 (14)3.3侧倾角刚度 (15)3.4悬架的动、静挠度选择 (15)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7)4.1悬架弹簧 (17)4.1.1前、后悬架的刚度 (17)4.2螺旋弹簧的刚度中径及圈数、螺旋升角 (17)4.2.1螺旋弹簧的刚度及应力计算 (17)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9)第6章减振器设计 (20)6.1减振器的概述 (20)6.2减振器的分类 (20)6.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21)6.4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的选择 (21)第7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2)第8章平顺性分析 (23)8.1平顺性概念 (23)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3)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5)8.4车身振动相应均方根值 (25)8.5影响平顺性的因数 (26)8.5.1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26)8.5.2使用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 (27)第9章总结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Ⅰ (31)引言本次设计题目为比亚迪F3轿车悬架的系统设计。
汽车悬架知识

独立悬架中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作为弹性元件。
1、横臂式独立悬架:
单横臂式独立悬架(不用于转向桥)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两摆臂等长悬架
(用于转向桥)
两摆臂不等长悬架
用于转向桥
单横臂式独立悬架: (少用)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用于后桥。 缺点:1、当悬架变形时车轮平面将产生倾斜,从
而改变两侧车轮的轮距, 使车轮侧向滑移、磨损严 重。2、该悬架用于转向轮时,会使主销内倾角、车 轮外倾角发生较大变化,对转向操纵有一定影响。
一、纵置板簧式非独立悬架(有如下几种安装方式)
1、一端固定,一端可摆动:
保证弹簧变形时,两卷耳中心线间的距离有改变的 可能,从而减小弹簧的变形量。
空 载
满 载
钢板弹簧工作过程演示
2、滑板式结构:弹簧长度可随变形的增加而增加。弹簧第二片后端带
有直角弯边,弹簧下落时借此直角弯边支靠于支架下端的限位螺栓上,以 防止钢板弹簧从支架中脱出而发生事故。
三、 减振器的分类: 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
弹性元件 车桥
1:双向作用减振器:在压缩、伸张两行程中均起减振作用。
2:单向作用减振器:仅在伸张行程中起减振作用。
1、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结构:
活塞杆 储油钢桶
防尘罩
伸张阀
流通阀
导向座
活塞
压缩阀
补偿阀
工作原理
压缩行程:当汽车滚上凸起或滚出凹坑时,车轮靠近车架。
2、一端固定,一端滑板
3、两端直接插入固定于车架上的橡胶支承垫块中:
靠橡胶变形来保证弹簧变形时两端的相对移动。主片不易损坏,无须 润滑,有良好的消除噪声能力,但钢板弹簧的纵向移动量受到限制,该结 构只能在比较长而且刚度较大的钢板上才采用。一般用于前悬。 两端直接插入固定于车架的橡胶支承垫块中
汽车理论第五章课后答案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122k b k a L m K1k 、2k 变化,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2. 转向半径的比R/R 0;3.静态储备系数S.M.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方法: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R/R0<1时为过多转向;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b发生变化,K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汽车理论---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pt(1)分析解析

9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Q ks ss
Δss Δst m n
Fa ΔFa
Q ΔQ
Δss
m Δst n
Δss
Δst
Gu 2
FZ n Qm
ks ss m
m FZ ks ss n
m ks st n
悬架总侧倾刚度等于 KΦr
M r M rI M rII M rIII
前、后悬架及横向稳定杆的侧 倾角刚度之和。
18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轮上的重新
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轮上的重新分配
工字形车架代表车厢,悬 挂质量为Ms。
地面回到水平位置确 定车厢相对于地面产生侧
倾角Φr时,轮胎外倾
角 ' ' 。
' ' '
26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非独立悬架车身侧倾时,前轮外倾角不变。
27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纵滑在纵翻之前发生,即:
b max max hg • 统计资料表明,正常装载的汽车,其ψmax值远 超过汽车的爬坡能力,因此不至于发生纵翻 • 但是,如果装载不合理,使汽车的质心过高, 又过分靠后、则有可能发生纵翻。
• 1.汽车在离心力作 用下的侧翻 • 汽车在具有横坡的 弯道上,作等速转向 运动时的受力简图如 图所示。
受到侧向力作用的独立悬架杆系的变形会引起车
《特斯拉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图解手册》读书笔记模板

3.2.1充电系统构造原理 3.2.2充电连接电路 3.2.3充电系统拆装 3.2.4充电系统检查 3.2.5充电适配器固件更新
3.3.1配电系统构造 3.3.2配电系统电路 3.3.3配电系统部件拆卸
第2节变速器与传 动轴
第1节驱动电动机 与逆变器
第3节高压冷却系 统
4.1.1电动机构造与原理 4.1.2电力驱动系统电路 4.1.3逆变器泄漏检测 4.1.4驱动总成拆卸与更换
4.2.1变速器与传动轴构造 4.2.2变速器油检测与更换
4.3.1高压温度管理系统 4.3.2温度管理系统电路 4.3.3冷却系统排空与加注
第2节转向系统
第1节悬架系统
第3节制动系统
5.1.1空气悬架构造原理 5.1.2空气悬架系统电路图 5.1.3空气悬架部件拆装 5.1.4胎压监测系统构造原理 5.1.5检查悬架紧固件力矩 5.1.6四轮定位
第1节保养与 维护
第2节高压安 全
2.1.1保养周期 2.1.2固件重新安装步骤 2.1.3保养项目操作步骤
2.2.1作业前准备工作 2.2.2安全操作规范 2.2.3高压电源切断 2.2.4高压事故急救
第2节充电系统
第1节高压电池
第3节配电系统
3.1.1电池构造原理 3.1.2电池模块拆装 3.1.3电池系统电路
第1节刮水器与 1
洗涤器
2
第2节电动座椅
3 第3节电动车窗
与门锁
4
第4节电动天窗
5
第5节照明系统
7.1.1刮水器与洗涤器结构原理 7.1.2刮水器与洗涤器电路图 7.1.3刮水片调整 7.1.4总成部件拆装
7.2.1电动座椅构造原理 7.2.2电动座椅电路图 7.2.3电动座椅拆装
汽车底盘电控概述

兰
公司在1886 年就 将V
形橡胶带
的DAF公司 研
制出 Variomatic
式CVT安装到 该
公司生产的汽 油
机汽车上
双V形橡胶带 式
CVT并装备于 其制造的
Daffodil轿 车上
橡胶带传动的 CVT
◆功率有限 ◆离合器工作不稳定 ◆液压泵、传动带和 夹紧机构的能量损失 较大
•后来汽车研究人员将液力变矩器集成到CVT系统中 主、从动轮的夹紧力由电子装置进行控制 •在CVT中采用节能泵 •传动带使用金属带代替传统的橡胶带
电子控制的其它特点
电子控制的出现使得自 动变速器可根据具体的行 驶工况进行补偿调节有些 变速器类型有一个由驾驶 员控制的模式开关不同的 驾驶模式包括正常模式、 经济模式、动力模式、冬 天模式和手动换档模式等
经济 模式
动力 模式
冬天 模式
手动 模式
使发动 机经常 处于经 济转速 下工作
使发动机 经常处于 大功率大 扭距范围 内运行
ESP是在 AB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ESP能够识别诸如驾驶 员慌乱反应这样的紧急驾驶工况并通过对单个车轮施加制动和干预 发动机控制系统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这个软件能够综合理想转向 角、横摆角度、侧向力和轮速差异等信号很快判别出汽车失去控 制的时刻然后不管驾驶员如何操作对车辆施加制动还是加速ESP开始
什么是制动 防抱死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是 英文Anti-lock Brake System的缩写ABS的作用就 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 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 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 以保证车轮与地而的附着力 在最大值.
ABS的发展概况
•ABS最初用于飞 机、但这种采用 真空管的ABS在 汽车上应用其性 能达不到要求, 加之其体积大、 成个高等.因此 未能在汽车普遍 使用。
汽车理论第五章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4)γ过大对汽车产生不良影 响 影响轮胎与路面的良好 接触
汽车轮胎
摩托车轮胎
5)外倾时产生的回正力矩
45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46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
思考:车辆坐标系中,汽车共有多少个自由度?
1.建模中假设
1)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作为输入;
26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3.FY-α曲线
FY k
k—侧偏刚度。
FY一定时希望侧偏角越小 越好,所以 |k| 越大越好。
27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影响。
大尺寸轮胎
大尺寸轮胎
子午线轮胎
侧偏刚度大
钢丝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侧偏刚度小
纤维子午线轮胎
小尺寸轮胎
28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1)扁平率小,k大
B
H
扁平率=(H/B)×100%
29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一些车型轮胎的型号及扁平率
车型 新雅阁
奔驰 S320
奔驰 LORINSER
轮胎型号 普利斯通 205/65R15
米其林 225/60R16 W
米其林 275/30 ZR19
8
第一节 操纵稳定性概述
直线行驶性
7.直线行驶性能
评价参量
转向盘转角和(累计值)
侧向风敏感性 路面不平敏感性
评价参量
侧向偏移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9
第一节 操纵稳定性概述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5.1 一轿车(每个)前轮的侧偏刚度为-50176N/rad.外倾刚度为-7665N/rad«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度。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负载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解:有外倾角时候的地而侧向反作用力为F Y=ka + k y y(其中k为侧偏刚度,k「为外倾刚度,丫为外倾角)于是,有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的大小为:代入数据,解得a, ==0.611 rad,期外由分析知正的外倾角应该产生负的侧偏角,所以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为-0.611 rad o5.2 6450N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悬架上加装横向稳左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英理论依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由课本P138-140的分析知,汽车稳态行驶时,车厢侧倾角决左于侧倾力矩M枷和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軒, 即0广一。
前、后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 =00, T沁=匕』「其中K歸,K卯2分别为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为前、后悬架及横向稳立杆的侧倾角刚度之和。
由以上的分析易知,当增加横向稳立杆后汽车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增大,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不变,所以前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总侧倾力矩不变),由此汽车前轴左、右车轮载荷变化量就较大。
由课本图5-46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右车轮轮胎的侧偏刚度在非线性区,则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汽车的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即中性转向、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有稳定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角绝对值之差(<z,-a2),转向半径的比R/R<),静态储备系数SM等。
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为:« =丄(⑦-%)(⑷为侧向加速度的绝对值);—=1 4- Kir :&S.M.二一--(k t,灼分别为汽车前、后轮的侧偏刚度,"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禽,L为前、后轴之间的距k} +k2 L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参数有稳左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绝对值之差(冬-&2),转向半径的比R/R(“ 静态储备系数S.M.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转向和悬架系统第一节转向系统一、概述1.技术规格(表5-1-1)技术规格表5-1-12.拧紧力矩(表5-1-2)拧紧力矩3.润滑油(表5-1-3)润滑油表5-1-34.机械转向故障诊断(表5-1-4)机械转向故障诊断表5-1-4续上表5.助力转向故障诊断(表5-1-5)助力转向故障诊断表5-1-5以下),这是由于动力转向油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的特性造成的,而不是一种故障。
6.检查方向盘自由转动量(1)起动发动机,使方向盘保持直线位置,用5N的力转动方向盘。
(2)检查方向盘圆周转动量。
方向盘自由转动量:0.30mm。
(3)如果转动量超出标准值,检查转向轴和转向齿条末端联接,检查转向角度。
7.检查转向角度(1)将前轮放到转动圆角规上,并测量转向角度(内轮为38°52°;外轮为33°07°)。
(2)如果测量值不在标准值范围内,调整联接装置。
8.检查转向拉杆末端球接头转动力矩(1)在球接头上固定2个螺母,然后测量转向拉杆末端球接头转动力矩(0.5~2.5N²m)。
(2)如果转动力矩超过标准值,更换拉杆球头。
注意:即使转动力矩低于标准值的极限,球接头还可以使用,除非有滞后和过度操作。
9.检查静态转向力(助力转向)(1)将车辆放在水平器上,并保持方向盘在直线位置。
(2)将发动机转速提高到1000r/min。
(3)运用弹簧称,测量静态转向力(39.23N或更小),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5圈。
(4)转动方向盘时,在测量范围内,转向力应该没有大的变化。
(5)如果静态转向力超过标准,检查和调整以下部位:①下摆臂球头和转向拉杆球头防尘罩有无损坏或破裂。
②转向器壳里的齿轮预加载荷和转向拉杆球头转动力矩。
③下摆臂球头转动力矩。
(6)检查结束后,使发动机转速回到怠速。
10.检查方向盘回位检查方向盘回位并确认以下部位:(1)方向盘转向的操纵力和回位力在慢速和快速地转动时应该是相同的。
(2)将方向盘转动90°,并使车辆行驶速度为35km/h,保持几钞种,然后松开方向盘,回位最少在70%以上。
注意:如果方向盘转动太快,操作瞬时可能沉重,尤其是在慢速时,这是由于油泵输出有时会减少的缘故,并不是故障。
11.检查助力转向液面高度(1)将车辆放置在水平面上。
(2)车辆保持静态,起动发动机,方向盘连续转动几次,将油温提高到50~60℃。
(3)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顺顿时针和逆时针全行程转动方向盘几次。
(4)确保储油罐中的油没有水气和不混浊。
(5)停止发动机,检查发动机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下的液面高度。
注意:①如果液面差超过5mm或更多,给系统排气。
②如果停止发动机运转后油液面突然升高,显示供油量不足。
③供油不足,会使泵内产生振动声音和流量控制阀有噪声,减少泵的使用寿命。
12.更换助力转向用油(1)顶起车子的前部并用钢性支撑固定。
(2)从储油罐上拆下回油管,并堵住储油罐。
(3)用一根管子与拆下的回油管连接,将油排到储存器中。
(4)断开点火线圈旁边的高压线,然后间隙操作起动机,方向盘左右转动几次,排出油。
(5)连接回油管,然后给储油罐加入专用油。
(6)系统换油。
助力转向用油型号:PSF-3;全部用量大约0.9L。
13.排气(1)往助力转向储液罐加注专用油至“最大”位置之上。
注意:①在排气时,要补充油液,使油液下降的位置不要低于过滤器。
②如果怠速时排气,空气会分离出来进入到油里。
要确保排气时只有曲轴在转动。
(2)断开高压线,然后间歇操作起动机(15~20s),左右转动方向盘五次或六次。
(3)连接高压线,并起动发动机。
(4)左右转动方向盘,直到储油罐中无气泡。
注意:转动方向盘时,停留时间不要超过10s。
(5)确认油不能混浊,液面在指定位置之上。
(6)检查方向盘左转和右转时液面的微小变化。
注意:①如果液面变化较大,必须重新进行排气。
②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油面突然上升,这表示系统内仍然有气。
③如果系统中有气,就会听到来自油泵和控制阀的噪音。
系统有气会缩短油泵和其它零件的寿命。
14.检查助力转向皮带张紧力(1)在指定的点,用98N的力压V形皮带,然后测量挠度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7~10mm)之内。
(2)调整皮带张紧力,松开油泵支架螺栓,移动油泵,然后再拧紧螺栓。
注意:在检查皮带挠度之前一定要运转发动机。
15.油泵压力试验(油泵卸载压力)(1)从油泵上拆下压力管,用压力表(带间隔阀)将油泵和压力管连接起来。
(2)排放空气,起动发动机,转动方向盘几次,使油温升到50℃左右。
(3)将发动机转速升到1000r/min。
(4)关闭压力表的间隔阀,测量油压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6.2MPa)范围之内。
注意:压力表上的间隔阀关闭时间不超过10s。
(5)拆掉压力表,拧紧压力管。
压力管拧紧力矩55~60N²m。
(6)给系统补充油液。
二、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的检修(图5-1-1)1.拆卸(1)拆下喇叭盖总成。
拆下上下喇叭板,撕开喇叭触点插头。
图5-1-1(2)拆下方向盘自锁螺母。
(3)在转向柱和方向盘上作好标记,然后拆下方向盘。
注意:拆卸时不要用锤子锤击,以免损坏转向柱。
(4)拆下防撞垫。
拆下组合开关护罩。
(5)断开线束插接件。
拆下组合开关。
(6)拆下连接轴万向节和转向小齿轴连接螺栓。
(7)拆下转向柱支架与车身连接螺栓之后,再拆下转向柱和连接轴总成。
2.分解(1)松开转向柱和连接轴万向节头连接螺栓,然后拆下万向节头。
(2)如果需要拆卸方向锁,可用钢锯在固定螺钉头部和支架上面锯开一槽沟,用一字起子松开螺钉,再拆下方向锁。
注意:重新安装方向锁时,必须更换螺钉和方向锁总成。
(3)如果需要,拆卸可调转向柱和支架(仅用于可调转向柱)。
注意:不要拆卸转向柱和连接轴。
3.检查(1)检查转向管柱和轴的变形和损坏。
(2)检查连接处运动、是否损坏和机构的运动是否自由。
(3)检查调节支架和弹簧的裂纹和损坏。
(4)检查转向锁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5)检查防尘罩裂纹或损伤情况,必要时更换。
4.装配(1)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
(2)对准转向柱轴套和方向锁,然后插入点火开关钥匙。
检查方向锁操作效果,最后按规定紧固锁。
注意:必须使用专用的一次性螺钉紧固。
5.安装(1)普通型转向柱。
①将连接轴万向节头装在转向柱上。
注意:确认球头安装在正确的方向上。
必须确保螺栓正确安装到转向器小齿轮槽中。
②校准连接轴万向节头和转向小齿轮、管柱轴的位置,然后临时拧紧(预紧)。
③将转向柱安装到支架本体上。
④拧紧转向连接轴万向节和转向小齿轮连接螺栓。
⑤连接组合开关和插接件。
⑥安装组合开关罩。
⑦安装转向柱调节机构锁紧手柄。
⑧安装方向盘。
注意:在安装方向盘时,必须确认调节标记处于校准状态,并使车辆处于直线状态。
(2)可调转向柱①安装转向连接轴万向节到转向器上。
注意:不要使调节支架变形,否则将导致调节杆沉重和弹起装置不起作用。
②在安装前,确认在调节支架上是否有销子孔。
a.如果有,在中间位置锁紧角度,装进限位销,然后松开调节手柄。
b.如果没有,在中间位置锁紧角度。
③安装螺栓,连接管柱轴和万向接头。
螺栓拧紧力矩:15~20N²m。
④预紧两个支架螺栓,安装两个支架螺母6支架螺母拧紧力矩:13~18N²m。
⑤拧紧两个支架螺栓。
支架螺栓拧紧力矩:13~18N²m。
⑥如果装了阻销,在低角度位置取出销子。
三、机械转向器的检修(图5-1-2)1.拆卸(1)拆下前车轮总成。
拆下连接螺栓。
图5-1-2(2)将横拉杆球头从转向节上拆下来。
(3)拆下后部的阻推支架总成,然后拆掉中心支架总成后部两个支座螺栓,松开前部两个螺栓。
(4)拆掉转向器支座固定板。
(5)将转向器齿轮和联接装置向车辆右边移动,然后从中心支架总成左侧取出转向器总成。
2.分解在分解之前,要测量齿条转动力和齿轮转动力矩,测量位置参考在重新装配后的中心状态(直线行驶)。
(1)清洗转向器总成,用带软夹爪的老虎钳安装固定。
注意:当用虎钳安装齿条时,在齿条外面缠一层布,在紧固虎钳时,不要损伤齿条。
(2)拆下横拉杆总成。
(3)从堵塞上拆下锁止螺母。
拆下堵塞。
(4)从齿轮壳中拆下弹簧,标注缓冲垫和支撑块。
(5)拆下防尘帽。
(6)从齿轮壳上拆下油封、卡簧,将齿轮和轴承一起拆下来。
(7)从齿轮上拆下轴承挡板卡簧和轴承。
(8)拆下波纹管。
(9)用錾子松开右边齿条末端螺母。
(10)将齿条向齿条壳移动,用带软夹头的虎钳夹紧齿条齿形部分,然后从齿条上松开横拉杆末端,并取下横拉杆总成。
(11)从齿轮壳中取出齿条。
注意:防止衬套和齿条齿形部分的损伤,从左侧取出齿条。
3.检查按图5-1-3所示检查转向器各部位。
图5-1-34.装配(1)在重新装配之前,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所有的零件。
(2)将轴承压装到齿轮合适的位置。
在齿轮上装入卡簧。
(3)给齿条、齿轮、衬套、滚子轴承及其他运动部位涂润滑油脂(SAE J3100)。
注意:润滑脂不要堵住壳体衬套上的空气通道。
(4)将齿条插入齿轮壳体,然后再装齿轮与齿条啮合。
注意:必须使齿条从齿轮壳左边装入,并擦去多余的润滑脂。
(5)选择和安装规格合适的卡簧,使齿轮的轴向间隙为最小。
卡簧规格见表5-1-6。
卡簧规格表5-1-6(6)在将油封(必须使用新油封)装入齿轮箱之前,油封唇部涂润滑脂。
(7)在支撑块的杯形部分涂润滑脂,然后将支撑块、橡胶缓冲垫、弹簧和堵塞装入齿轮箱中。
(8)拧紧堵塞至规定力矩11N²m,然后返回30°~60°;拧紧堵塞锁紧螺母至规定力矩50~70N²m。
注意:将堵塞和齿条调整到中间位置。
在锁紧螺母和壳体见涂密封剂。
(9)安装横拉杆端部和波纹管,各未端用新的锁止板固定。
(10)在齿条全行程范围内测量齿轮的预加力矩(表5-1-7)。
齿轮的预加力矩5.安装(1)将橡胶座装到齿轮壳体上。
将齿轮装对联接器上,再将转向器总成装到十字组件上。
注意:①必须确保转向器总成不倾斜、不扭曲。
②注意施加力矩不要过大,转向器容易扭曲变形,从而影响转向力。
(2)拧紧球接头与小齿轮联接器螺栓至规定力矩15~20N²m。
(3)将横拉杆装到转向节上。
拧紧到规定力矩时,校准开口槽和球头螺栓上的开口销孔。
横拉杆末端球头与转向节臂拧紧力矩:15~34N²m。
(4)将车轮调整到直线状态。
(5)在确认波纹管不扭曲之后,在波纹管末端安上卡子。
四、横拉杆的检修(图5-1-4)1.拆卸(1)将齿轮齿条装夹到虎钳上。
注意:在虎钳上安装齿条的时候,在齿条外面缠绕一层揩布,紧固时要小心,不要损伤齿条。
(2)断开波纹管钢带,并拆下波纹管。
(3)用垫子拆下横拉杆。
注意:如果要拆下齿条,必须从万向节左边拆下横拉杆球头。
(4)将齿条向右侧移动,用放位夹头虎钳固定,然后拆下左侧横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