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最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定用尺子,画图要用铅笔,要清楚;4、口算题做一道马上在心里演算一道。
5、检查时,要注意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好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读:先分级,尔后由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 46,3800,6254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 、“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
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 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写做: 680030205608※注:除了最高等,每一级都有 4 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若某一位没有数字,必定填“ 0”补充。
3、读零法规:每一级尾端的零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位或多位 0 时,都只读一个零。
例:用 4 个 8 和 4 个 0 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 ※一个零都不读: 8888,0000 ,8880,8000 等②只读一个零: 8808,8000 ,8088,8000 等③读两个零: 8808,0800 ,8808,0080 等※注:在写含有几个零或读几个零这类题型时,写出此后必然要读一遍,看与要求可否吻合。
4、求近似数(省略尾数,或有约字),并以“亿”或“万”作单位:改变数的大小,要用“≈” , 56789 要入, 01234 要舍去。
第一,先分级,若省略“亿”后边的尾数,则先将亿后边的一位(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亿后边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若省略“万”后边的尾数,则先将万后边的一位(千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万后边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例: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尾数):573,8000≈ 574 万495,4460,0000≈495 亿5、改写,并以“亿”或“万”作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要用“=”第一,先分级,若改写成以“亿”做单位,则先将亿位与千万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再将小数点后边的 0 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若改写成以“万”做单位,则先将万位与千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再将小数点后边的 0 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1.认识对称:以一条直线为界,物体具有左右、上下两边的形状相同的这种特征,就说这种物体具下面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有对称性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认识对称现象、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轴对称图形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物体的对称性与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图形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知识点十进制计数法举例说明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金点子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读数时,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 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从最高位写起,哪一名上一个单元也没有,就在那一名上写万以上数的读法读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二十三万以上数的写法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比较数的大小九十五亿零四万零二十四写作:=325万=287亿><改写时,一定要注意:①不能多去或少去0;②不能漏写“万”或“亿”字求近似数比力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不异的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比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81万只需要看保留数位的下一位,≈70亿等于5或比5大“入”,否则“舍”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识点汇总清单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识点汇总清单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常识点举例申明金点子24时计时法:在1日(天)里,钟表的时针恰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从夜里0:00到正午12:00,24时计时法与通俗计时法数值不异; 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去掉表示时间的限制性词语。
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加1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减去12。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6、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第四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背熟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4.面积单位:(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定是正方形.)(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③相邻两个常用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米进率是1000④相邻两个常用间的进率是( 100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100)7(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例如:16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第五单元年、月、日一、年和月1、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每月31天;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合()个星期零()天.(平年天数:31×7+30×4+28=365)365÷7=52(个)……1(天)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天.(31×7+30×4+29=366)366÷7=52(个)……2(天)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1 / 2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思考:平年闰年的三个特征闰年:全年366天,二月有29天,整百年份要是400的倍数,非整百年份是4的倍数4、一年有四个季度,四个季节,季节和季度不相同要注意区分.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三月;平年第一季度有()天, 闰年第一季度有()天,第二季度是:四月、五月、六月;有()天第三季度是:七月、八月、九月;有()天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天提示:季度和季节的划分不一样.(如:第一季度并不是春季)练习题1、1年=()月大月()天有()月;小月()天,有()月2、平年全年()天,平年2月()日闰年全年()天, 闰年2月()日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平年÷4 有余数(整百年÷400有余数的是平年)闰年÷4 没有余数整百年÷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3、一年有()季度,每3 个月是一个季度.第一季度是()月, (平年31+28+31=90日)(闰年31+29+31=91日)第二季度是()月,(30+31+30=91日)第三季度是()月,()日第四季度是()月,()日4、一个星期有()天, 天数÷7=星期数5、一年可以分成()半年和()半年,上半年有()月,下半年有()月,(上半年就是前六个月.)二、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1、1日=()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走两圈(第一圈从夜里12时(0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第二天的0时).);走完第一圈过了12时,就是13时,14时15时……24时一天结束(同时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2、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要注意先弄清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意义: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2、小数部分有几位就是几位小数(如0.2就是一位小数,0.35就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分数与小数的转换)转换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分=0.1角=0.01元1厘米=0.1分米=0.01米3.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依次比较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的比,哪个大那个数就大.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第七单元统计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常见的有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若干个单位.(统计数据比较大时,起始格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弄清楚统计图中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再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1时=()分分针在钟表里走一圈有60小格1分=()秒, 秒针在钟表里走一圈有60小格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下午3时15时晚上8时20时晚上12时24时(0时)2 / 2。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知识点目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知识点目录一上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5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组成、数序)2.0的认识3.6-10的认识(数数、读写、组成、数序意义)4.认识“>”、“<”和“=”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1.分类2.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1.5以内的加法2.5以内的减法3.得数是6、7的加法4.被减数是6/7的减法5.得数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6.得数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7.连加、连减8.加减混合四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2.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以内数的认识2.20以内的加减法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9加几2.8加几3.7、6加几4.十几减95.十几减86.十几减7、6、5八总复习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一下一下雨了-----认识钟表1.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1.100以内数的认识2.比较数的大小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几;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4.智慧广场:用有序列举的方法,找符合条件的数三牧童-----认识图形1.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四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3.两位数减整十数4.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1.认识元、角、分2.元角的简单计算六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竖式)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5.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运算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1.求相同加数的和2.认识乘法3.有关1和0的乘法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1.认识厘米,认识线段2.认识米九我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智慧广场:列表格有序列举,解决递增递减问题二上一看杂技------表内乘法1.5的乘法口诀2.2的乘法口诀(1的乘法口诀)3.3、4的乘法口诀4.相关链接:乘加、乘减计算(口诀)二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2.锐角、直角、钝角3.智慧广场:分类有序地数图形三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1.6的乘法口诀2.7的乘法口诀3.8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4.9的乘法口诀、学习竖式5.口诀的回顾整理四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1.认识平均分2.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3.学习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4.0的除法五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1.认识生活中和平面图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六制作标本------表内除法1.用5以内口诀解决问题、学习除法竖式2.用5以上口诀解决问题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4.相关链接:乘除混合运算(口诀)5.回顾整理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1.根据实物、照片或直观图等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简单物体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直观得到结果)2.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能计算结果)会根据实际情况取结果(进一法或)3.智慧广场:小彩旗(图形的周期)九休闲假日------解决问题1.分两步解决问题(乘加、乘减)2.分两步解决问题(除加、除减)十过年------总复习二下一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1.认识千和千以内数2.认识万和万以内数3.认识近似数和书的大小比较4.口算(整百(千)(万)数的加减)5.数的估计策略二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智慧广场:搭配问题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口算:32+45,45-322.不进位笔算:三位+三位,三位+两位3.估算:大约有多少,认识约等号4.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5.验算四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图形的拼组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连续进位加2.连续退位减3.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纸条图分析问题)4.解决问题:两步加减问题六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1.克、千克、吨的认识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20×22.不进位笔算3.进位笔算4.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线段图分析问题)八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和不进位笔算2.进位笔算3.因数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估算九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分类统计2.用正字法收集数据3.奇妙的动物世界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数字谜三上一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1.口算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是三位数)二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1.八个方向2.平移和旋转三采摘节------混合运算1.加减和乘法的混合运算2.加减和除法的混合运算3.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四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1.时分的认识2.时间段的计算3.秒的认识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1.认识周长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六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口算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4.回顾整理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2.笔算(不进位)3.笔算(进位)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1.连乘、连除应用题2.归一、归总问题九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周长和面积的比较4.智慧广场:等量代换十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分数2.简单分数大小比较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十一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变化的影子3.点击双休日三下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1.对称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认识及读数2.写数3.数的大小比较、改写以万(亿)为单位4.认识近似数和四舍五入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12时和24时计时法2.年、月、日四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2.小数加减法五繁忙的工地-----线与角1.线和角的认识2.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六保护大天鹅-----三位乘两位数1.口算2.笔算和估算3.相关连接:积的变化规律4.回顾整理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1.认识平行2.认识垂直3.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八收获的季节-----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2.笔算和试商3.笔算和调商4.相关连接:商不变的规律九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1.路程、速度和时间,相遇问题十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1.单价、数量和总价,不带括号的三部混合运算2.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部混合运算十一新校服-----条形统计图1.一格表示一个单位2.一格表示多个单位3.智慧广场植树问题4.数字编码四上一泰山古树-----计算器1.计算器二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字母表示公式和数量关系三快乐农场-----运算律1.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乘法分配律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1.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2.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梯形的认识五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2.小数大小比较和小数的意义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4.小数名数改写5.求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的改写六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3个或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3.智慧广场:重叠问题八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积取近似值)和简便运算九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1.平均数2.分段统计十游三峡-----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2.小数除以小数3.求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图形的密铺6.消费知多少四下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2.等式性质一及解X+A=B X-A=B3.等式性质二及解X×A=B X÷A=B4.用方程解决较简单问题5.用方程解决较复杂问题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面积3.梯形的面积4.组合图形的面积5.相关连接:公顷和平方千米三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3/5倍数的特征3.质数与合数四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1.认识负数五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1.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分数的基本性质六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1.轴对称图形2.图形中的平移与旋转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约分及同分母分数加减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5.相关连接: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八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1.单式折线统计图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3.智慧广场:排列问题五上一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1.数对确定位置2.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二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二)1.通分2.异分母分数加减3.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三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体积和体积单位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5.相关连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四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2.分数乘分数3.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分数连乘应用题5.相关链接:倒数五摸球游戏-----可能性1.确定、不确定,可能性有大有小六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1.分数除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分数3.用分数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4.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七人体的奥秘-----比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按比例分配八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九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设计调查表)2.复式折线统计图3.智慧广场:尝试枚举4.聪明的测量员五下一完美的世界-----圆1.圆的认识和扇形的认识2.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和环形的面积二体验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1.百分数的意义2.相关链接: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百分率4.智慧广场:鸡兔同笼三欢乐农家游-----百分数(二)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2.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成数)3.纳税问题(折)4.相关链接:利息四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1.认识圆柱和圆锥2.圆柱的表面积3.圆柱的体积4.圆锥的体积五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的意义3.反比例的意义4.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六快乐足球-----比例尺1.比例尺的认识2.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3.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4.相关链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七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1.认识扇形统计图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八回顾整理1.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3.量与计量4.比与比例5.式与方程6.图形的认识与测量7.图形的位置与运动8.统计与概率9.策略与方法。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第四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4.面积单位:(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知识拓展:闰年小知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四制
三年级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
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同学们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为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而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简单地说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为什么要规定得这样麻烦呢?
因为地球绕太阳走一圈是一年。
但是一年不是刚好365天,而是365天5时48分46秒,所以平年按365天计算,每4年少了4个5小时48分46秒,等于23小时15分4秒,比一天的时间少一点,接近一天,所以每4年就加一天,因此,每四年要规定一个闰年。
虽然把23小时15分4秒算作一天只差44分56秒,差不了多少,但是如果过了400年,积少成多,相当于多算了3天,因此就应当在这400年中减少3天。
这样就行成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TB:小初高题库
百度文库:达达教育辅导。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汇总(青岛版)培训资料

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汇总(青岛版)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汇总一、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除法的性质:①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例如:100÷10=10 →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倍→10÷1=10,商还是10,没有变化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例如:100÷10=10 →被除数缩小10倍→10÷10=1,商从10变成了1,也缩小了10倍③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缩小多少倍(0除外)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多少倍,商扩大多少倍(0除外)例如:100÷10=10 →除数缩小10倍→100÷1=100,商从10变成了100,扩大了10倍2.竖式计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注意:①注意数位对齐②被除数不够商1的,要商“0”占位3.判断商的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例如:300除以3,被除数百位上是3,等于除数3,商是3位数500除以3,被除数百位上是5,大于除数3,商是3位数100÷3,被除数百位上是1,小于除数3,商是2位数4.判断最大、最小填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使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必须大于或者等于除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必须小于除数例如: 25÷5,要使商是两位数, 中最大填( 4 );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5 )5.估算①估成整百407÷4≈100 (将407估成400)②估成整十(需要对乘法口诀非常熟悉)423÷7≈60 (将423估成420)6.解决问题:效率问题: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二、对称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最少一条,最多无数条3.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4.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5.没有对称轴的图形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三、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乘整十数,“盖0补0”法,将因数末尾的0全部盖住不看,将剩下的数相乘,在乘积后面再补上盖住的0,就是要求的积例如:40×20,↓↓先将40后面的“0”和20后面的“0”都盖住不看4 ×2=8,↓800 再来补0,一共盖住了2个“0”,都要补上整十数乘整十数,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也可能有3个0,如50×20=10002.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可以用“盖0补0法”3.乘法竖式注意数位对齐,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4.解决问题:价钱问题:单价×数量=总价四、解决问题1. 归一问题单纯归一(求1什么,1什么的问题),用连除,除到一份为止例如:3只猴子4天吃12个桃子,1个猴子1天吃几个桃子?①分步解决:3只猴子1天吃:12÷4=3(个)1只猴子1天吃:3÷3=1(个)②综合算式:12÷3÷4=1(个)2. 归总问题单纯归总(求总共的问题),用连乘例如: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有20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①先求一共有多少层:3×4=12(层)再求一共有多少本书:12×20=240(本)②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4×12=120(本)再求一共有多少本书:120×2=240(本)③综合算式:3×4×20=240(本)3. 归一归总问题:需要先用除法求出1份量,再用乘法求总数(题目里很多会出现“照这样计算”)例如:买5个皮球一共花了20元,要买8个这样的皮球一共需要多少球?①先算一个皮球多少钱:20÷5=4(元)再求8个皮球多少钱:4×8=32(元)②综合算式:20÷5×8=32(元)五、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 面积的意义:像课桌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教室的地面等表面的大小(注意与周长区分)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 dm2、平方米 m2 等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例如:1m2=100dm2 1dm2=100cm24.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六、年.月.日1.不同记时法下的时间换算:12小时记时法与24小时记时法间换算①上午、凌晨换算后不变,例如:早上8点→8:00凌晨3点15分→3:15②下午、晚上12点前,换算后(几时)变为(几+12时),例如:下午3点25分→15:25晚上11点→23:00③24时,是夜里的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2.常识了解:1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 ,共7个大月小月30天,有4、6、9、11 ,共4个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一年中除了大月就是小月”这句话是错误的4.平年、闰年的认识: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5.“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通常是闰年,反之是平年;但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PPT课件

(×) (×)
(3)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直角,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 )
还有可能是不垂直的相交。
(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互相垂直就是互相平行。
( ×)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猜一猜。
猜猜我是角王国里的哪一种角。 (1)我是角王国里最小的。(锐角 ) (2)我比直角大又比平角小。 (钝角) (3)我是角王国里最大的。(周角 ) (4)我的大小是直角的两倍,又恰好是周角的一半。( 平角)
整理。 图形与几何
对称 直线、射线和线段 角的认识 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
平行与相交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1.对称。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2.直线、射线和线段。
线段、射线、直线特点:
线段:
有两个端点,能测量出长度。
射线:
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平行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画平行线。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画平行线。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画平行线。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垂线。 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你能量出这是一个多少度数的角吗? 50°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角的分类。
5.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小于90° 等于90° 大于90° 等于180° 等于360° 小于180°
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对称、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6.平行与相交。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姓名★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画图要用铅笔,要清晰;4、口算题做一道马上在心里演算一道。
5、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切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读:先分级,然后从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46┆3800┆6254 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
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写做:6800┆3020┆5608※注:除了最高级,每一级都有4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若某一位没有数字,必须填“0”补充。
3、读零法则: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位或多位0时,都只读一个零。
例:用4个8和4个0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一个零都不读:8888┆0000 ,8880┆8000 等②只读一个零:8808┆8000 ,8088┆8000 等③读两个零:8808 0800 ,8808 0080 等※注:在写含有几个零或读几个零这种题型时,写出之后一定要读一遍,看与要求是否符合。
4、求近似数(省略尾数,或有约字),并以“亿”或“万”作单位:改变数的大小,要用“≈”,56789要入,01234要舍去。
首先,先分级,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则先将亿后面的一位(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亿后面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则先将万后面的一位(千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万后面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例: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尾数):573┆8000≈574万495┆4460┆0000≈495亿5、改写,并以“亿”或“万”作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要用“=”首先,先分级,若改写成以“亿”做单位,则先将亿位与千万位之间画上分级线,再将分级线后面的0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若改写成以“万”做单位,则先将万位与千位之间画上分级线,,再将分级线后面的0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6、比较大小先分级,位数越多,数越大;如果位数相同,再从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大的那个数大相关链接: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例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码、条形码、参赛号码、电报译码等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一定要记住。
前六位表示出生地址代码(省市区)、7到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到17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为男性,双数为女性。
参赛号码为了号码的整齐划一,不满10的数字前面用0占位,此处要注意。
你知道吗?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三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 91天(闰年)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2、记大小月的方法: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十一),30天,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
3、①平年:2月(28)天, 全年(365)天; 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 全年(366)天, 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先判断是不是整百年份)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①1小时= 60分②1分= 60秒③1日=24小时④1周= 7天1日=24小时,1年=12个月,1世纪=100年(二)计时法: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中午以后+12 并去掉时间前面的词)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中午以后—12 并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词)例如:上午8点(普通计时法)→8点(24时计时法)下午4点(普通计时法)→16点(24时计时法)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经过时间的小时数(时间段):结束时间(时刻)-开始时间(时刻)=经过时间(时间段)5、时间段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段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6、重要日子必须记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1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1米。
2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是米,也就是0.2米。
其它的以此类推。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0.2、0.3、0.4、0.5、0.6、0.7、0.8、0.9)。
0.1表示1个十分之一。
2、1厘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55厘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5份是米,也就是0.55米。
其它的以此类推。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0.02、0.03……0.98、0.99)。
0.01表示1个百分之一。
3、(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2)实际应用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3、小数加减法计算: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并且要从低位开始算起。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出现得数为几点0,例如3.0直接写3就可以了。
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出现整数减小数的情况,可以把整数看做小数减,不容易出错。
例如:1—0.7= 计算时可以计算1.0—0.7,便于小数点对齐。
4、小数的组成及读法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几。
(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单位转化:(用大的单位表示不够1,就用小数表示。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角=0.1元1分=0.1角=0.01元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0.1米1厘米=0.1分米=0.01米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6、会在数轴上表示数第五单元线和角1、线段、射线、直线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组成: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量角时要做到“点点重合,线边重合”。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在放大镜下看角,角的度数不变。
5、画角的方法:先画一条射线作角的一条边;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看好刻度点上点,再画出另外一条边;标上角的符号及度数。
6、平角、周角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从开始旋转到恰好成一条直线时行程的角叫作平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作周角。
7、周角=360°,平角=18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直角=90°锐角小于90°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8、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过一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信息、问题中中都有大约用准确算)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积的变化规律: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
这叫做积的变化规律。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解决问题变得简单。
(1)例如: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题的得数。
670×35= 67×3500= 670×350=如果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可以分两步,先让一个因数发生变化,得出一个结果,然后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再让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最后就能求出结果。
(2)一个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将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不变。
扩建后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也是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8、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简便写法)因数末尾有0,先把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注意列竖式计算时,末尾的0放在一边,0前面的数的数位要对齐。
荡秋千综合实践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与相交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