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精品课件6.19《促织》沪教版必修1 ppt课件
《促织》高中语文ppt优质课件统编版1

•
3.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在英 美,家 庭包括 他和他 的妻以 及未成 年的孩 子。而 在我们 中国“ 家里的 ”可以 指自己 的太太 一个人 ,“家 门”可 以指叔 伯侄子 一大批 ,“自 家人” 可以包 罗任何 要拉入 自己的 圈子, 表示亲 热的人 物。
•
4.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 洋的不 同,我 们的格 局不是 一捆一 捆扎清 楚的柴 ,而是 好像把 一块石 头丢在 水面上 所发生 的一圈 圈推出 去的波 纹,愈 推愈远 ,愈推 愈薄。 每个人 都是他 社会影 响所推 出去的 圈子的 中心。 被圈子 的波纹 所推及 的就发 生联系 。
然而 形容词词尾 认为…是对的
《促织》高中语文ppt优质课件统编版 1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一会儿
(4)斯须就毙
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工夫
(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
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 变富
(12)仙及鸡犬 成仙
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
(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高中语文《促织》课件

4.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 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5.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 两个是虚幻的。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名之子 化促织而轻捷善斗。为什么要把人间悲剧化成喜剧的形式?这 样会不会削弱了文章原本要表达的效果?
年轻人
通值,价值
强自忍笑的样子
放进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
动词,到,去
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长 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量较。少
并列,挨着
只是
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 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 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
急速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
打开 片刻,一会儿 哭着,动作状
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
祸根
到
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
代词,你的
流着眼泪,名作动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跑出
没多久
覆盖
寻找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
通“值”,价值。
使…高,抬高
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
储存 使…倾尽/竭尽(破产)
辄倾数家之产。
就
狡猾
文言字词梳理
动词,索取
邑有成名者,从操事童子业,久不售。为拘人谨迂不善讷言,谈遂为
被,表被动
谋求
形作动,赔尽
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高中语文6.19《促织》课件沪教版必修1

蒲 龄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 nè ruò 裨益 bì xī
爇香
掭
翕辟
不啻
tià n
chì
抢呼欲绝 qiāng 惙然 chuò
蹄躈
觇视
qià o
龁
hé
chān
俾入邑庠 bǐ xiáng
重点词语
1、令以责之里正 3、成妻具资诣问 5、蹑迹披求 7、既而得其尸于井 9、自增惭怍 11、细疏其能 13、无何,宰以卓异闻 1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1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不终岁,薄产累尽 4、成然之 6、斯须就毙 8、成以其小,劣之 10、掇置笼中 12、无出右者 14、抚军亦厚赉成 16 、并受促织恩荫
补充注释1
①宣德间:宣德年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 年号(1426—1435)。 ②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 累而赔尽”。“累”,无论是作“受累”、 “亏累”,都读第四声(lè i),只有在“ 堆叠”(“累土为山”)、重叠(“层楼累 榭”)、屡次(“累战皆捷)时,才读第三 ③成然之:“然之”是意动用法,以妻子的话 声(lěi)。 为对;“然”: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对,是 的”,表肯定。成名(认为)很对。 右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篇末评论
“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文字,这是蒲松龄对 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 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作者在具体细致陈述了故事始末之后, 作了深刻的思考,把这件事情放在整个社会现实 背景上来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和危害,指出,上自 “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一整套封建官僚机 构,是酿成民众悲剧的祸根。“天子一跬步,皆 关民命,不可忽也。”作者为民请命、借古讽今 ,应予肯定。可是作者用“善恶有报”的宿命观 点来解释成名的一贫一富,明显属于宣扬封建迷 信,客观上只能起麻痹被压迫群众的反抗斗争的 消极作用,应予否定。
高中语文《促织》优秀教学课件 ppt.ppt

情节曲折 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 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 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 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 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 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 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 暗现象。
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放进) B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接纳) C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交纳) D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采纳)
1、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一年)
岁: 2、岁征民间每年
3、成有子九岁。(年龄) 4、不终岁,薄产累尽 (年)
1、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不过)
顾: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回头)
①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 《促织》却是“喜剧” ; ② 《野史》为骏 马来换蟋蟀; ③妻失促织,惧而自缢; ④鸡 啄食促织;⑤夫亦自经。
离奇、虚幻的情节
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 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 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 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
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 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
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达十 闻,竟至:“向壁大呕,
年之久,后退而侍奉夫君, 下气如雷。”
空使须眉汗颜。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
《胭脂》《促织》
《 席 方 平 》
席父被冤至死,方 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 泉下官吏也徇私枉法, 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 势酷刑,不睬金诺寿, 终于战胜邪恶,伸张正 义。
高中语文古诗文《促织》教学课件PPT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 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 ,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 名。 蒲松龄有意模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曰”笔法,在许多篇小说的最后都带上了“异 史氏曰”来进行议论。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qióng)。《淮 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 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 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 的《古今注•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 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来命名的。从训 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来。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有一首七绝——《促织》,“一声能遣万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能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本诗以蟋蟀一叫,秋凉了,提醒人们赶快织,故 实为孰促纺织之意。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 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2024版《促织》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特征分析•情节发展与转折点剖析•语言表达技巧鉴赏与修辞手法运用•知识拓展: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目录背景与作者简介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促织》创作背景及意义《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小说中关于促织的描写,不仅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而且通过夸张虚构的描写,对促织的形象作了高度的概括,特征鲜明,形象生动,因此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促织才有可能。
由于作者对促织的特点写得如此具体、逼真,也就很容易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因而又具有真实感。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探究小说的主旨。
01020304《促织》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描绘手法及意象运用描绘手法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探讨情感表达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论述通过对外貌的细致描绘,展现人物的鲜明形象。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展现其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活动,揭示其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勇敢善良懦弱无能狡猾奸诈030201性格特征描绘及其意义阐释人物关系梳理及其对情节推动作用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01人物关系的变化02人物关系对情节的影响03故事背景主人公介绍故事发展结局故事情节梗概及脉络梳理这是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成名因此陷入了困境,为后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6.19《促织》课件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 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 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 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 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 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看译文助理解
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 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 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 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 寄托孤愤。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 《连城》《小翠》
《婴宁》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 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 —婴宁,并着意刻划了 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 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 世界。
——“跃”——“叮”
显示了小虫的神秘本领。小虫由成名的儿子变 化而来,作者运用夸张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画 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造成虫命为贵、人命为贱的社 会病态心理,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促织结局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典出: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辨证地看篇末评论
“异史氏曰”是一段议论文字,这 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 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 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促织
征虫—捉虫—得虫—化虫
梳理故事情节
1、序幕:交代故事背景
朝廷
2、开端:成名被 派交纳促织
促织
3、发展:成妻 促织 4、高潮:成子 促织 5、结局:成名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 促织 促织
6、尾声:作者 促织
1征2摊3卜4毙、化、斗5献6评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问卜得促织
喜
因祸得福
《促织》课件(共26页PPT)

“聊斋”是他的书房名,据说他曾
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
“志”即是“记”,“异”指“异
闻”。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
《鬼狐传》)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
小说中成就写最鬼高写的妖作高品人集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为其故居题联
斗蟋蟀的游戏
陕西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蒲松龄
蟋蟀
蚂蚱
蝼 蛄
知人论世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
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 落地主兼商人家庭。天资聪明,学问深厚,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 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 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
村中少年好事(生事)者驯养一虫,自名 “蟹壳青”,日与 子弟(年轻人)角(角斗),无不胜。欲居(囤积、储存)之以 为利,而高(抬高)其直(价格),亦无售者(买主)。径造 (到)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从喉咙里发出的笑声,有 轻蔑意味)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容 器)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惭愧),不敢与较。少 年固(坚持,一定)强(qiǎng,强迫,迫使)之。顾(但)念 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 若木鸡(形貌呆笨)。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liè)毛撩拨虫须, 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跳起来 攻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hé,咬) 敌领(脖子)。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jīn,得意, 骄傲)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piē,突然)
无
最终
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 搅动(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 主宰(或把持着)主人公的命 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 的 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 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官贪 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 恶现实。
2、不终岁,薄产累尽 4、成然之 6、斯须就毙 8、成以其小,劣之 10、掇置笼中 12、无出右者 14、抚军亦厚赉成 16 、并受促织恩荫
疑难字句解析
1、令以责之里正
(连,就12)、不终岁,薄产累尽
(亏累)
2、成妻具资诣问
(准备)13、成然之
(认为~~对)
34、、蹑 既迹 而披得求其尸(于追井随、拨开)1145、、斯成须以就其毙小,劣之
补充注释4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向隅”、“聊赖”应怎样翻译,文意才顺通?
“向隅”实际上是代指“哭泣” ;“聊赖”意为生活上或精 神上的凭借; “不复聊赖”活译为“不再有生趣”这种化用是 《聊斋志异》中的一种修辞方法,目的是使平实的语句带有 “古色斑斓”的韵味(旧时评注家冯镇峦语)。这种化用,本 文中还有许多。如“东曦既驾”,化用了古代日神驾六龙的传 说,“掩口胡卢而笑”, “胡卢”是笑在喉间;“蠹若木鸡”, 原意是说把斗鸡训练到“望之似木鸡”的程度,其他斗鸡就 “无敢应者”,只好赶快逃走;“裘马扬扬”、“裘马过世 家”,化用了《论语》中子路的话:“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的“裘马”代指衣食往行方面的排场,不能只理解为穿 皮袍,骑大马。
5、自增惭怍
(不久16)、掇置笼中
6、细疏其能
(惭愧) 17、无出右者
(不久) (认为不好) ((捉)
7、无何,宰以卓异闻(陈述)
8、抚军亦厚赉成
(才能优异)
(以右为尊)
9、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赏赐)
10 、并受促织恩荫 11、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侵耗,因侵耗而贫穷)
(得到恩惠荫庇)
(俾,使。庠,学校)
⑥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 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 “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
⑦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 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
补充注释3
(8)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 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 论(。9)奉行者:以译“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为好, 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作者介绍
蒲松 龄
蒲松龄,山东淄州 (今淄博市)蒲家庄人,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 柳泉。他是一位有多方面 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 述丰富。除《聊斋志异》 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 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 “俚曲”十四篇,戏曲三 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 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 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 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 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 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 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亦是悲矣。”《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 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 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 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 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补充注释1
①宣德间:宣德年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 年号(1426—1435)。 ②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 累而赔尽”。“累”,无论是作“受累”、 “亏累”,都读第四声(lèi),只有在“ 堆叠”(“累土为山”)、重叠(“层楼累 榭”)、屡次(“累战皆捷)时,才读第三 ③声成(然l之ěi:)“。然之”是意动用法,以妻子的话 为对;“然”: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对,是 的”,表肯定。成名(认为)很对。
故事情节
1、序幕:故事背景 朝廷 征 促织
2、开图索促 喜
织
悲
4、高潮:成子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喜
5、结局:成名献促织 化悲为喜 6、尾声:作者评促织
细读课文,点击心理
阅读课文第4、5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 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右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补充注释2
④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 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 细地体会。
⑤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复” 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 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
(10)加以官贪吏虐:加以,该是两个词,“加” ,加上;“以”,由于。“贪”译“贪婪”为好。
(11)一跬(kuǐ)步:课文未注。古代以跨出一脚的 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课文中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12)以蠹(dù)贫:蠹,蠹虫。课文用来比胥吏的 侵害。有的译作“由于读书而贫困”。根据文意还是以译 作“由于胥吏的敲诈而贫困”为好。
促 织蒲
松 龄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 nè 爇香 ruò
裨益 bì 翕辟 xī
掭
tiàn 不啻 chì
抢呼欲绝 qiāng 惙然 chuò
蹄躈 觇视
qiào chān
龁 hé 俾入邑庠 bǐ xiáng
重点词语
1、令以责之里正 3、成妻具资诣问 5、蹑迹披求 7、既而得其尸于井 9、自增惭怍 11、细疏其能 13、无何,宰以卓异闻 1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1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 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 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 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 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 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 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 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 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 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 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 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 斋志异》的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