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和眼睛导学案(崔鹏)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的:1.掌握眼睛的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经过了解晶状体调理进程,明白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缘由。
3.经过火析远视眼和远视眼构成的缘由,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知识,并构成保护眼睛的看法。
学习重点:1.眼睛的成像原理。
2 .眼镜是怎样矫正远视眼与远视眼的学习难点:远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课前预习: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A.潜望镜B.远视眼镜C.照相机D.缩小镜2.眼睛对比相机要复杂得多,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集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3.远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_25 cm,配戴用凹透镜制造的远视眼镜可以失掉矫正;远视眼的明视距离25 cm,其近点比正常眼远,配戴用凸透镜制造的远视镜〔又叫老花镜〕可以失掉矫正。
4.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_镜,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_镜。
探求进程:【探求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细心观察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图,回答以下效果:1.眼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理_____________,当睫状体抓紧时,晶状体比拟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才干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动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似乎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的作用是。
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收回,经过瞳孔〔似乎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用似乎照相机的镜头〕,再集聚在视网膜上〔似乎照相机的底片〕【探求二】远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阅读课本,找出远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思索:怎样矫正远视眼和远视眼?探务实验:模拟矫正远视和远视的进程1.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远视眼镜。
八年级上册5.4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5.4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3、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学习内容(一)自学与观察观察眼球的结构图,自主学习课本100页“眼睛”,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眼球的结构图,谁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什么相当于光屏?眼睛和生活中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吗?2、眼睛通过什么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时,它对光的折射能力将发生什么变化?4、人眼要看清远处的物体,是需要睫状体放松或者收缩?为什么?这和照相机的调焦的道理相同吗?(实际上照相机就是模仿眼睛的结构原理制成的)5、看图5.4-2甲、乙,对比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相同吗?在那种情况下眼睛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强?6、在眼球结构里里起调节晶状体(厚、薄)形状的是什么?如果它的作用减弱了,会出现什么情况?7、人们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多少?我们预防近视的措施之一是什么?(二)自学与思考自主学习课本“近视眼及其矫正”完成以下问题1、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什么?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什么地方?在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什么?2、根据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想一想要想看清物体应该将将进入眼睛的光变得会聚一些或者发散一些?应配戴什么透镜矫正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3、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什么?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什么地方?在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什么?4、远视眼应配戴什么透镜进行矫正?为什么?5、上了年纪的人,太近、太原的物体都看不清,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要使他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怎么办?要是他们看清近处的物体应该怎么办?(三)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完成以下内容1、我们知道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的本领越大,什么叫透镜的焦度?2、焦度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这个关系可知:焦距越短,焦度越。
《眼睛和眼镜》 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培养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眼睛的成像原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2、难点(1)眼睛调节作用的理解。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三、知识梳理(一)眼睛的构造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主要由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
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第一道关卡,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就像照相机的光圈。
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凸透镜,它的形状可以通过睫状体的调节而改变,从而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对眼球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上面分布着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焦距),使来自远处或近处的物体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使远处物体的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使近处物体的像也能落在视网膜上。
(三)近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2、矫正方法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从而使像向后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四)远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2、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一些,从而使像向前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四、实验探究(一)模拟眼睛成像实验器材:蜡烛、光屏、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具座。
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2013.11.22

《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2013.11.22【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经历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知道用眼常识,形成爱眼意识。
【自主学习】一、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
有关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提出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二、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2、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 cm处,明视距离大约是cm 。
3、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而看不清处的物体。
要用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而看不清处的物体。
要用透镜来矫正。
【合作探究】活动一:人眼看物原理1、看近处的物体2、看远处的物体【对比思考】:照相机是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人眼是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活动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 ,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______前。
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______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______,使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活动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 ,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______后。
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______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______,使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精讲点拨】 1、近视眼与远视眼 2、视力的矫正【达标检测】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2、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1

睫状体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视网膜玻璃体通往大脑的神经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课前复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 像。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重难点重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难点: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三、学习过程【问题导入】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自主学习】1、眼睛自学课本P100面眼睛,并对应填空。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的)。
形成物体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凸透镜的厚度越大,焦距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
正常眼看物体眼睛的调节范围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眼睛的 远点和 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无限远 , 近点在大约 10cm 处。
正常情况下,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25cm ,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自学课本近视眼及其矫正,并对应填空。
初中物理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案自学和小组交流,能说出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通过实验和小组交流,能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难点:能说出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评价任务】1、小组内交流,说出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小组内说说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和矫正方法,相互指正。
3、完成测评反馈题,正确率要达到80%。
【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比较______,偏折能力比较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3、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眼球前后方向太_______,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_______。
(凸透镜或凹透镜)4、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眼球前后方向太_______,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_______。
(凸透镜或凹透镜)。
5、明视距离是。
二、小组合作1、如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说一说你是怎么识别的?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3、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三、质疑探究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2、如图所示是人眼的结构简图.如果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则远处物体在此眼睛的成像将在视网膜填“前”或“后”);应戴镜矫正.3、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实像.图中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晶状体形状更加(凸/凹).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图中(甲/乙)为远视眼镜.四、测评反馈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会聚”或者“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知道眼镜的作用,预防和保护眼睛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过程:一、自学教材,建立知识网络1、眼睛的构造;在我们的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眼睛是怎样工作的呢?其实,眼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导学】借助图片说明眼睛的结构: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比照实行说明(补全表格)①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②眼睛照相机③底片(感光底片)被注:瞳孔起到了照片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当物体的像表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眼球的自动调节【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②因为u>2f,所以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重点强化】①物距一般都大于2倍焦距②成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合这种感觉,所以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③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水准,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距眼睛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所以人们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3、近视眼的形成原因①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②【问题】找到近视镜,摸一摸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的?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③近视眼的矫正4、除了近视眼之外,年纪大些的人还经常受到远视眼的困扰,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5、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 (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米作单位).6、眼睛的保护【问题】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注重.所以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的保护工作.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二、课堂测试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课堂导学】一、知识检测1、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它能不能成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离透镜越来越近时,成像位置(像距)会怎样变化?3、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二、导入新课现场调查全班的近视率。
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对近视眼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矫正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导学过程(一)眼睛自己阅读“眼睛”部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解(放投影片,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并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1、眼睛相当于一架(),它的镜头是(),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它的()相当于底片;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2、睫状体起到什么作用?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小组中两人一组,互相听说)。
4、你对眼睛部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老师予以适当的解答)(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自己阅读课本第二段及图5.4-3,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近视的原因有哪两个?2、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
小组共同讨论,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一个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设计完成后,小组间进行交流,确定共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远视眼阅读课本第三段及图5.4-4,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有哪些?2、如何矫正远视眼?利用上面的实验,模拟远视眼及其矫正。
四、课堂检测1、晶状体与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像,但人感觉是________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桥中学“四环节模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眼构造及人眼如何看见远近不同的物体。
2.知道近、远视眼成因及正确矫正方法。
3、学会眼镜度数的简单计算。
二、重点:近、远视眼病成因及矫正方法. 方法指导:课件演示,交流提升
难点: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的。
三、学习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近视眼镜是 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是 镜。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戴上眼镜,有眼病的人就会看得很清楚呢? ★知识预备:学生独立完成。
(5分钟 5分)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 ,焦距越 ;越薄,折光能力越 ,焦距越 。
3.照相机拍照时成的是 、 的
像,它的镜头相当于
,胶卷或底片相当于。
一、★:认真预习课本,回答问题(10分钟,5分)1、人眼的构造由 、
、 、 、
、 、 构成。
2、人眼的成像原理跟
成像原理类似:
相当于镜头,
相当于光圈, 相当于底片。
3、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对学交流)
4、(重点)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5分钟,5分)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5分钟,5分)
四、★:认真阅读课后1题和《科学世界》,小组交流(对学、群学10分钟5分) 交流主题:
1.什么是人眼的近点?什么是人眼的明视距离?
2.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近视、远视眼镜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10分钟, 每题 2分)
1、远视眼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的可能原因是( )
A 、眼球太短;
B 、晶状体太薄;
C 、像成在视网膜前;
D 、像成在视网膜前。
2、在正常情况下,视网膜上接收到的像是 像 ;加上矫正眼镜后,视网膜上接收到的像是 像。
(填“实 ”或“虚”)
3、近视眼只能看近处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
A 、晶状体太厚;
B 、晶状体太薄;
C 、像成在视网膜后;
D 、眼球太长。
4、有+250度-200度的眼睛片,它们的焦距分别是多少?近视眼配戴哪个?
5、小明的眼镜是+200度,他的眼睛是 ,镜片的焦距是: m ,是 (凸透镜或凹透镜)
6、小明和爷爷的眼镜放在一起,虽然爷爷的眼镜是老花镜,小明的眼镜是近视镜,但是两个眼镜的外形完全相同,请你帮小明用三种最简单的方法区分两个眼镜。
7、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成因: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导致晶状体 ,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前后方向太 成像于 。
矫正:必须佩戴 ,利用他对光有 作用,
使光线会聚在 。
(考考你:请在左图中画出矫正后的光路)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成因:由于先天病或者老化,导致晶状体 ,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前后方向太 成像于 。
矫正:必须佩戴 ,利用他对光有 作
用,使光线会聚在 。
(考考你:请在左图中画出矫正后的光路)
8、四幅图中:
表示近视眼的是,此时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成像在视网膜,需用透镜矫正,如图。
表示远视眼的是,此时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成像在视网膜,需用透镜矫正,如图。
老王是远视眼(图),矫正如图,所带眼镜的透镜焦距为+50cm,则眼镜度数是度。
小张是近视眼(图),矫正如图,所带的眼镜度数是-400度,透镜焦距为____cm。
9.某物理兴趣小组用一组眼睛模型、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几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3-4-5所示。
图3-4-5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烧瓶的后壁相当于_____,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________眼模型,乙是_______眼模型,丙是________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合适的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_合适的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练
1、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2、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__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_的范围内。
3、小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规律实验”中,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P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这五个点中:(1)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
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a、b两点上成像,属于原理。
(4)把烛焰放在c、d两点上成像,属于原理。
4、小明将一个苹果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的像的大小为()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6、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C.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为了。
(2)点燃蜡烛应在调节高度(填“前”或“后”)。
(3)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
(4)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cm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5)将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6cm,则在光屏上将得到的实象。
学(教)后反思:
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